9月16日是什么节日(1961年)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为了新中国的革命事业,许多开国领袖们告别家乡和亲人,投身于滚滚革命洪流之中。

毛主席自34岁离开韶山,32年后才第一次回到故乡。而周总理自12岁离开家乡淮安,直至逝世,竟然66年没有回过家乡。

1961年,周总理在庐山开会时,舞会中偶遇亲戚,这才与阔别50年之久的表妹见面。

周恩来

庐山开会碰见亲戚

熟悉新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三次“庐山会议”在我国政治上的影响力。

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党中央召开了第二次庐山会议。

这次会议通过了《工业七十条》、《农业六十条》、《高教六十条》等重要文件,意在对工业、粮食、财贸及教育等领域进行调整。因为会议没有进行公开报道,显得有些神秘。

作为此次会议的组织者和主要领导者,周总理显得异常辛苦和忙碌。

为了舒缓领导人紧绷的神经,调节一下严肃的会议气氛,“庐山会议”的后勤保障部门在会议间隙组织了一些文娱活动。其中在长冲河畔庐山疗养院礼堂举办的舞会最受大家的欢迎。

周恩来

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都喜欢把跳舞作为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休闲方式,中南海春藕斋的周末舞会几乎是场场爆满。

一个周六的晚上,空气清新,凉风习习。庐山疗养院礼堂内灯火辉煌。随着留声机放出悠扬的舞曲,三三两两的人群吃完晚饭后陆续进入了礼堂,舞会大厅里面顿时热闹起来。

因为在庐山开会的领导人中以男性居多,而庐山管理局内部的女工作人员不多,所以舞会中缺少女性舞伴。

于是,江西省邀请了部分省农垦文工团的女演员们前来助兴,以活跃气氛。

周恩来等人

开场曲过后,喇叭里响起了迎宾曲,周总理、刘少奇等主要领导人进入了礼堂。女青年们纷纷迎上前去,主动邀请领导人跳舞。几首曲子过后,一位中等个头的女青年主动来到了周总理跟前。舞曲响起后,两人滑入舞池。

周总理看出对方稍有些紧张,于是亲切地问道:“你跳得很好,你叫什么名字呀?”女青年自我介绍叫陈珍华,是庐山管理局的一名会计。

几句对话后,气氛稍有些缓和。但是这个叫陈珍华的女青年好像还是有心事,几次望着周总理,却是欲言又止。眼看曲子过半,加上看见周总理十分平易近人,陈珍华终于鼓起勇气问了一句:“总理,您还记得黑子这个名字吗?”

周总理听到这句这突如其来的问话后,愣了一下,不过他瞬间反应了过来,停下了脚步,拉着陈珍华来到了旁边的休息室。

周恩来

两人刚坐下来,周总理就急切地问道:“你是怎么认识黑子的?”陈珍华望着周总理,大方地回答道:“她是我的婆婆,我的爱人钟则朱是她的儿子。”

周总理听后恍然大悟,随后又陷入了短暂的回忆之中。

原来,黑子正是周总理的十八舅万立鉁的女儿万贞。因为生下来就皮肤黝黑而得了一个“黑子”的小名。1904年春节,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带着全家去清河县清江浦的岳父家拜年。

周贻能和万立鉁在清江浦逛街时,花了一块大洋买了张彩票,不料几个月后开奖时,竟然中了一万块大洋的头奖。

这笔开降巨款不仅给周家带来了惊喜,也带来了不少烦恼。一时间,上门要债的、借钱的、打秋风的……纷至沓来。

周恩来

为了躲避是非,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带着三个儿子迁居到了清江浦万公馆娘家,六岁的周恩来也进入了万公馆的家塾馆读书。

在外婆家居住的四年时间内,表妹万贞成了周恩来童年时最好的玩伴之一。小两岁的万贞经常跟在周恩来后面玩耍,大家亲密无间,相处得十分愉快。周恩来叫万贞的小名“黑子”,万贞则称呼他为“七哥”。

周恩来上学后,还向长辈据理力争,为万贞争取到了上学的权利。因为万贞的学习有些吃力,成绩优秀的周恩来还经常为她补习功课。两人一同上学、放学,度过了一段美好、愉快的童年时光。

1908年夏天,周恩来家庭遭遇变故,生母万氏因患肺结核,不幸去世。父亲周贻能外出谋生,全家只得迁回淮安,周恩来这才与万贞表妹分别,不过每到重大节日走亲戚时,双方总还能见上一面。每次相聚,大家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周恩来

1910年,周恩来随三伯父周贻谦离开了家乡淮安,来到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读书。

临行前,万贞特意缝制了一双袜子,托人捎给了七哥周恩来。

正是在东北的三年求学期间,少年周恩来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立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周恩来自12岁离开家乡,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与表妹万贞的联系也因此中断。

周总理没有想到,阔别50年之久的表妹竟然以这种方式出现在自己眼前。他的心中有些感慨,更多的则是高兴。周总理从回忆中拉回了思绪,他先是问了一下万贞表妹的身体状况,陈珍华回答道:“婆婆的身体并不太好。”

周总理沉思了片刻后对陈珍华说:“你回去后先代我向你婆婆问好,过几天我再去看望她!”陈珍华没想到周总理如此重情义,这次总算是不虚此行。于是,她高兴地留下家里的地址后就回去了。

周恩来等人

五十年后再见表妹

与周恩来走上了波澜壮阔的革命道路不同,万贞的人生轨迹与众多旧中国女性并无二样。20岁那年,万贞嫁给了江西兴国的一名叫钟一琹的男子为妻,两人婚后多年没有子嗣。

丈夫因体弱多病过早离世,临终前,他将自己的外甥过继为子,这就是陈珍华的丈夫钟则朱。

万贞独自将继子抚养成人后,又帮他找了一位贤良的妻子,也算是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钟则朱被安排进了庐山植物园工作,因此,一家子目前都居住在植物园的宿舍区。万贞平时言语不多,但她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在左邻右舍中的口碑不错。

周恩来

随着革命一步步地走向胜利,有关周恩来的消息越来越多,万贞对此也是有所耳闻。解放后,当年的七哥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共和国总理,万贞更是激动不已,他由衷地为表哥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是,万贞知道表哥日理万机,不能去打扰他的工作。再说她也不愿意凭借这层关系受益,于是,万贞将这个秘密一直埋在心底。

两年前的那次庐山会议后,儿媳妇回家就讲述了周总理来庐山开会的情景,万贞这时才告诉儿子、儿媳:“周总理是我的表哥!”这才有了陈珍华在这次舞会上大胆认亲的故事。

几天后,陈珍华接到了当地公安局的电话,通知她赶紧回家,周总理一会要去家中探望老人。陈珍华尽管心里早有准备,但听到消息还是精神一振。她赶紧请好假,然后飞快地向家里跑去。

周恩来等人

刚到家中不一会儿,就听见门外传来了一阵交谈声,陈珍华连忙扶着万贞迎了出去,只见自己的丈夫钟则朱走在前面带路,一群人簇拥着周总理走了过来。

周总理一眼就认出了久违的表妹,他快步上前,握住了万贞的手,高声地说道:“妹妹,我看你来了!你过得好吗?”

万贞的心里十分高兴,她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人,脑海里在极力搜寻着儿时关于七哥的记忆。她感慨地说道:“七哥,你好啊!难得我们老了还能在庐山重逢呀!”

分别50年,弹指一挥间,周总理与万贞已由当年天真烂漫的儿童变成了饱经风霜的老人。回屋落座后,两人畅快地聊了起来,主要的话题还是关于家乡的一些记忆。钟则朱和陈珍华则在一旁做着上茶水的服务工作。

周恩来等人

在聊到淮安的变化时,钟则朱主动插话道:“几年前,我陪妈妈回过一次淮安,我还记得驸马巷的房子很深、很大,大门口的石墩子十分气派!”

周总理听后,摆了摆手,说道:“那是当地政府对我的老屋做了修缮,说是要建一个纪念馆。我知道后,写信给了淮安县委,要求将旧居交公,作为办托儿所、办学校使用,不准让人去参观。”

万贞则顺势介绍了家乡亲人的一些情况,周总理也不时地插话询问。

两人越聊越亲切,中间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万贞因为过于激动,癫痫病复发,幸亏总理的保健医生卞志强在场,他和陈珍华现场紧急处理,这才转危为安。

周恩来

周总理随即询问了一下表妹这些年来的经历和现状,得知表妹除了身体不太好,家里的生活也稍显窘迫。因为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周总理关心地问起万贞家里的粮食可够吃?

钟则朱从床底下拖出来一麻袋土豆,同时指着窗外的一块空地说:“我们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了些土豆和南瓜,可以补充口粮的欠缺。”

周总理站起来,朝菜地看了看,缓缓地点了点头,然后对身边的秘书小声地说道:“回北京后,从我的工资中给这里寄点钱。”钟则朱听后连忙推辞,再三表示自己夫妻俩都有工作,完全能够照顾好母亲。

时间过得很快,当秘书提醒周总理下面还有活动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周总理让陈珍华不要再加茶水了,自己得走了。

周恩来

临别之际,周总理紧紧地握住万贞的手,叮嘱她一定要注意身体,有什么需要,就让儿子和儿媳妇去买。并欢迎她在条件成熟时去北京再相聚。

万贞也是眼眶湿润地点头答应道:“七哥,放心吧!我们分别五十年了,能在这里见到你,我已经很知足了。你也要多保重自己啊,代我向嫂子问个好!”

两人依依惜别,万贞站在家门口,目送着周总理乘坐的轿车离开,直至消失在路口的尽头。这次会见,虽然时间短暂,但是了却了万贞多年的心愿。

万贞回家后嘱咐儿子不要把周总理是表舅的事情挂在嘴边,要低调做人。这次会面也成为了万贞一家人美好的回忆,万贞1980年病逝于扬州,享年80岁。

周恩来

回不去的故乡淮安

其实,在这次会面中,万贞还向周总理问出了一个埋藏在心底已久的问题:“现在解放了,你为什么不回一趟淮安?”按她的理解,就算不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至少也应该回去看看。

周总理当时沉默了一会,还是正面说出了两点理由:一是工作确实太忙,抽不出时间。

在领导人当中,周总理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个,他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周总理也曾经几次动过回乡给母亲扫墓的念头。

1946年5月,周总理率领中共代表团入驻南京梅园新村,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这是他参加革命后,距离淮安最近的一次。可是他担心亲朋受到连累,依然没能成行回乡。

周恩来

其次,周总理主要还是不想兴师动众,给当地政府带来麻烦和压力。再加上老家的亲朋众多,势必会有一些人提出来一些个人要求,或者打着自己的旗号办一些事情,这些都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为了公平公正、耳根清静,他干脆就不回去了。就连他的弟弟打算回去一趟老家时,周总理也没有同意。

回乡省亲的愿望就这样一拖再拖,从他12岁离开淮安,直至1976年逝世,66年间,周总理再也没能回去过故乡。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周总理不思恋故乡的山山水水和那里的亲人们。据周总理秘书回忆,1959年,周总理乘坐专机从广州返回北京。

当飞机到达淮安上空时,周总理来到驾驶舱,向飞行员提出了一个请求:“能否降低一下高度,让我在前面看一下家乡?”

周恩来

机长特意驾机在淮安上空盘旋了三圈。周总理默默不语,眼睛紧盯着下面的这片土地,周围的工作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周总理一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但他最喜欢吃的还是家乡的淮扬菜。每逢春节,他请身边的工作人员吃年夜饭时,总要亲自下厨烧一道家乡的名菜——红烧狮子头。

周总理虽然不允许亲人沾公家的便宜,并向他们“约法三章”。但在私人范围内,他又会尽全力帮助他们。

周总理的弟弟周恩溥在革命中牺牲,解放后,弟媳王兰芳带着侄子周荣庆来北京找到周总理,希望给予照顾。总理没有让周荣庆留在北京,而是安排他去了焦作九里山钢铁厂工作,周荣庆在当地成了家。

周恩溥

同时,周总理把王兰芳留在了北京治病,并每月从自己404.8元的工资中拿出50元钱资助王兰芳的生活。

周总理不允许自己的亲属向当地政府申请困难补助,而是自己私下掏钱来贴补他们。

据统计,从1958年到周总理去世,他用于补贴亲属的支出高达3.6万余元,帮助工作人员的花费超过1万元。这就意味着周总理近一半的工资用来帮助和接济亲戚和朋友了,难怪邓颖超老是说家里财政是入不敷出。

周总理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他的心中早已超脱自我的概念,心里想的是全国的黎明百姓。正是这种大爱,才让他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热爱。周总理病逝后,百万群众十里长街挥泪送别就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周总理对亲人大公无私的背后,也充满着温情。庐山会议期间与表妹的会见,正是他内心对家乡和亲人怀有真挚感情的体现。


参考资料

吴雪,《周恩来为何一直没回故乡》,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2月4日;

尹婕,《探访周恩来同志故里淮安》,人民网,2018年3月3日;

《周恩来怎样对亲戚“不近人情”》,人民网,2022年1月7日。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南海风云谈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9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