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之一炬打一生肖(究竟是国宝还只是水龙头)
我国古代科技水平发达,能工巧匠辈出,造就了一些精巧之作。
其中一些器物既具观赏性,又有实用性,堪称瑰宝。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算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一。
一百多年来,围绕十二兽首,国际大范围的搜寻、抢救活动不断,规模宏大,跌宕坎坷。
同时,围绕它的真正价值之争,也不绝于耳。
圆明园“大水法”蔚为奇观
乾隆年间,对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扩建改善。其中于乾隆二十四年 (1759年)建造了"海晏堂"。
"海晏"取自"河清海晏",寓意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这个工程由清朝宫廷的西洋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清宫匠师制作。
海晏堂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台阶下为一个大型喷水池。
郎世宁最初计划设置西方喷泉中常用的人体雕塑,但乾隆皇帝认为有悖于中国的伦理道德。
于是郎世宁就根据中国的民俗文化,采用十二生肖的坐像。
它们为兽首人身,坐于高台上。身躯采用石雕,穿着袍服;头部选用铸铜,为动物写实。
然而,它们不仅仅是摆设,还有实用性。
十二生肖铜像象征一个昼夜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合今天的两小时。
它们在喷水池左右按规律呈扇形排列,铜像中空连接喷水管。
每到一个时辰,代表该时辰的兽首口中就会按时自动喷水,呈抛物线状注入池中。
到正午时分恰好轮到马首喷水时,其余十一个兽首口中则会一齐涌射喷泉。这可正所谓“唯马首是瞻”。
这一组喷泉显示了“大水法”的奇观,也是设计精巧的时钟,因而当时被称为"水力钟"。
十二生肖铜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西融合的建筑艺术。
它们与其它建筑景观一起,成就了圆明园的“万园之园”之美誉,也成为彰显隆盛国力的一个窗口。
十二生肖铜像流散世间,而身价一路暴涨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随着清朝的衰弱,早就对中华大地虎视眈眈的西方列强,乘虚而入。
圆明园十二兽首落成一百年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入久负盛名的圆明园,抢掠一空,随后付之一炬。
于是,和圆明园的其它宝物一样,十二生肖铜像也流落海外。
在战乱、动荡的岁月里,它们湮没于滚滚烟尘中,逐渐被世人遗忘,只在史册中留下了泛黄的名字。
一百多年后的1985年,一位美国古董商的无意中发现,使得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开始重新进入世人的视野。
当时,十二生肖铜像中的牛首、虎首、马首铜像,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民宅作为花园的装饰。
可怜昔日尊贵的皇家园林之物,静躺于民间花园里。
这位古董商出于职业的敏感,独具慧眼,以每尊15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三尊兽首。
随后的1987年至1989年间,这三尊兽首与猴首铜像,相继出现在纽约、伦敦的拍卖会上。当时最高成交价是马首,为25万美元。
在此期间,中国台湾企业家蔡辰男,曾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牛首、虎首、马首、猴首。随后,将它们卖出。
另外的猪首,于1987年在纽约拍卖,被美国一家博物馆购走。
2000年4月和5月,在香港佳士得和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牛首、猴首和虎首铜像先后现身。
此举激起了中国人的义愤。
如果成功拍卖,那么中国的文物则很可能会继续流失海外。
可是这种拍卖是合法的商业行为,不可能强行要回。
于是,中国的保利集团公司毅然参加拍卖,最终以774.5万元港币拍得牛首、818.5万元港币竞得猴首,以1544.475万港币拍得虎首。
三个生肖铜像得以回归故土。
从而,也正式掀起了中国人找回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的热潮,也激发了抢救流失海外的中华文物的专项活动。
之后,猪首被一名美国人收藏的消息传出。
经过多次商谈,最后他同意将猪首转让,当然不是无条件的。
于是,港澳企业家何鸿燊先生挺身而出,出资数百万元将猪首收购。
另外的生肖铜像,则继续现身于拍卖会。
2007年9月,苏富比拍卖公司发布消息称,将以"八国联军-圆明园遗物"专拍之名拍卖马首铜像。
消息传出,社会哗然。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率先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公开拍卖马首铜像",并提出应以公益方式实现马首回归。
然而,已经如火如荼的"八国联军--圆明园遗物"拍卖活动属于国际商业行为,不可能轻易改变商业规则转变为公益行为。
中国文物继续流失海外的风险再次出现。
这时,何鸿燊先生再次站出来,以6910万元港币购得马首。
于是,猪首、马首铜像得以回归祖国。
2008年7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将举办"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其中包括圆明园流失的文物鼠首、兔首。
这一消息传到中国国内后,引起强烈反响。
2009年2月26日,拍卖会在法国巴黎大皇宫如期举行。
鼠首以900万欧元价格起拍。现场无一人举牌,只有三位买家通过电话竞相出价。经过一番竞价,最后以1400万欧元落槌成交。
兔首则以1000万欧元价格起拍,买家也是通过电话竞拍,最后也以1400万欧元成交。
这两尊兽首的买家,是中国厦门心和艺术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铭超。他也是“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的收藏顾问。
但是事后,他表示不会付款。于是这次鼠首和兔首流拍。
这两尊兽首后来被法国的弗朗索瓦•皮诺家族买下。
2013年4月,弗朗索瓦•皮诺家族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这两尊兽首。
6月,这两尊兽首正式被捐赠给中国。
一百多年来,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颠沛流离,多次转手、拍卖、捐赠、收藏。
至此,在国家文物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历经波折,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马首、猴首、猪首这七尊铜像,相继回归祖国。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究竟有什么价值
对于文物而言,历史越久远,越具有价值。
而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也才有二百余年历史。
而且,它的市场价格以及我国为之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远高于其它一些文物。
因而,对于它们的价值,一直存在有争议。
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它的价值主要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工艺科技及艺术价值。
圆明园兽首铜像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由清宫匠师精工制作,以精炼红铜为材,色彩深沉厚重,以分铸法、失蜡法和铆接工艺等技法制作成型。
例如,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对马首铜像的分析检测表明,它的材质为含微量铅锌的红铜,内蕴精光,因而历经两百多年风雨而未锈蚀。
它使用精密铸造的方法--“失蜡法”一次铸造而成。现代很多精细铸件如飞机发动机叶片等也使用此法来成型。
铸工雕刻精细,栩栩如生,褶皱和绒毛等分毫毕现。纹饰手法千变万化,说明工艺精湛,显示出器物的高等级。
它展现出了极高的工艺水准,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在一些专家看来,兽首铜像的回归,为我国灿烂的传统失蜡铸造工艺复原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值得深入研究和发掘。
还有人认为,兽首铜像是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结晶,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有的专家则认为兽首铜像本身的价值并不高。
例如原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曾公开表示:
十二生肖兽首作为庞大的圆明园建筑无数构件之一,工艺并不特别,就是喷水龙头而已,本身价值并不重大。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李晓东也认为,圆明园兽首离开了建筑,价值就大为降低。
其二,商业价值。
圆明园兽首铜像自从重新现世之后,市场行情一路走高,拍卖价格不断飞涨。
1985年,一尊兽首为1500美元。到了2009年的拍卖会,兔首和鼠首均被炒到了1400万欧元。
这个飞涨速度堪称奇迹,匪夷所思。
若从纯粹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角度看,兽首铜像不象一幅古代名画或者一尊器物具有完整的价值。兽首铜像后面的市场价格也远远超出了本身价值。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曾于2013年4月发微博认为:
十二生肖兽首被称为“国宝”欠妥,何况它们是外国人做的水龙头。对它们的艺术价值,更要有正确的认识。
可见,圆明园兽首铜像的拍卖,就是一种商业炒作,并不反映它们真正的价值。
其三,历史文化价值。
既然专家认为十二生肖兽首只是喷水龙头而已,而且其市场价格属于商业炒作,那么为什么它们还备受追捧呢?
主要原因,则在于它们蕴含着民族感情。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之后,几成废墟。后人对着残迹,感叹神伤。
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追忆、自豪、反思等复杂感情。
- 北京老字号文物复制机构汲古阁耗费心血,以陶瓷复制兽首,并在琉璃厂展出;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倾情投入,用熔铜艺术创作了圆明园兽首雕塑,并在国内外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展出;
- 中国集邮总公司正式发行了“国宝之魂--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系列邮品;
- 台北故宫南院开馆试运营时,艺人成龙捐赠了复刻版十二生肖兽首。
当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先后重现人世时,做为蕴含着海内外中华儿女深厚爱国情怀的载体,就自然牵动人心。
国家文物部门和媒体,屡次在获知兽首即将拍卖之时,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良好意愿。
对于高价渔利的行为,国人强烈愤慨、谴责,国际舆论也广泛关注。
但是往往难以有效阻止这种纯粹的商业行为,顶多是使其被迫搁置拍卖计划。
而且,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在历史上独具特色,每个兽首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是其它文物难以替代的。
它们就象一组邮票,整体的价值远远大于个体。只有搜集齐12个兽首,才算拥有了完整的历史文化价值。
于是,这些因素也无形中提升了它们的潜在价值和无限的市场价格空间。
因而,一方面,是国人对它们高度关注,社会舆论高呼它们回归;而另一方面,则助长了商人利用民族感情,进行居奇牟利的行为。
结果,这些文物在收藏者和拍卖行之间不停地辗转,市场价格一路上涨。
这也导致它们回归中国之路,面临重重障碍。
当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为此呼吁国人警惕:有人利用我们的民族感情,进行恶意商业炒作。
例如著名文物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表示,铜像仅仅是建筑构件,如果不跟圆明园联系起来,如果不跟英法联军侵略联系起来,价值就不可能是很高的。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曾公开发表看法:
对于流失文物,应该客观地认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不是过于政治化的解读文物追讨问题。对于文物的追讨,重要的是要回归理性,回归国际法则。
这些,也为圆明园兽首回归祖国营造了一定的舆论促进作用。
从而,有了以何鸿燊为代表的企业家,以高度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慨然出资抢救流失文物;也有了法国弗朗索瓦•皮诺家族购买后,向中国无偿捐赠的国际友好行为。
每一尊兽首的回家之路,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民族大义和辛苦付出。
- 牛首、虎首、猴首铜像,由保利集团竞拍购得,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
- 鼠首、兔首铜像,由弗朗索瓦•皮诺家族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 马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捐赠,圆明园管理处收藏;
- 猪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捐赠,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
我们应该庆幸,它们没有象一些文物那样毁于天灾、战乱人祸。
而龙首铜像,业界传闻被中国台湾的私人收藏,只是一直没有公开现身。
其余的蛇首、羊首、鸡首、狗首,则自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之后,一直杳无音信,下落不明。
如何看待流失海外的文物
综上所述,对于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而言:
- 从实用角度来说,它们本质上是建筑构件之一,是一组喷水龙头;
- 从工艺技术和艺术角度来说,它们是我国古代工艺和文化艺术的结晶,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严格地说算不上稀世珍宝;
- 从商业价值角度来说,它们被借机炒作,以致于市场价格远大于自身价值;
- 从历史文化价值角度来讲,它们是中华文化遗产,是我国众多的流失文物的缩影,是中国近代耻辱历史的见证物,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这也是它们最大的价值。
据业界统计资料表明,“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因战争、抢掠、盗凿等,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多达百万件。
在国外所有知名博物馆中,中国藏品共计有160余万件,加上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流散在海外的中国文物总数在1700万件以上。
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中国本土博物馆和民间的总收藏量。
2019年,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选取了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
这些案例,展现了我国努力搜求海外遗珍,综合运用外交协调、刑事侦查、协商谈判、捐赠等多种方式,促成它们返还祖国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它们离散漂泊、历经跌宕的回归之路,也折射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兴衰沧桑历史。
这也在启示我们: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
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祖国,彰显了文物记载历史和传承文明的价值,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的伟大见证。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一些文物遗失于历史烟尘中,一直未现影踪,或者流失海外。这是一大遗憾。
这个现实,也在时刻警醒国人:民族和国家富强之路、文明传承之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世代薪火相传,不懈努力!
#赌王何鸿燊逝世#
@圆明园遗址公园 @国家博物馆 @保利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