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廿八(二月没九)
二月,又被称为“仲春”“令月”“花月”等等,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一年有12个月,除了2月之外,每一个月都有30天或31天,而2月只有28天或29天(在历史上,曾经有3次,2月出现30天)。
把年份除以4,如果得出来是整数,当年则为闰年,否则就是平年,再结合历法,闰年的二月份是29天,平年的二月份是28天(出现30天的次数较少,不过多讨论)。
民间关于二月有不少说法,也流传着不少谚语,比如“二月没九,饿死猪狗”这句话,从字面意思解释,如果二月份没有“九”的情况,那么当年猪狗都会被饿死,说明了当年年景不好,庄稼产量不高。
有朋友要问,二月中的“九”代表啥意思?今年(2023年)二月有“九”吗?是不是好年景?本篇内容,笔者就详细说说这件事,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第一个角度:按照阳历时间判断
农谚“二月没九,饿死猪狗”中的“九”,按照阳历时间来说,如果当年是闰年,2月就是29天,属于有“九”的年份。如果当年是平年,2月就是28天,属于没“九”的年份。
2023年是平年,2月只有28天,也就是说今年属于没“九”的年份,按照农谚所表达的意思,今年年景不好,有些地区出现干旱,有些地区雨水较多,有些地区温度较低,导致庄稼长势不好。
不过,大家要明白一点,农谚中的月份,一般指的都是阴历。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时间相对比较固定。而我国古代采用的历法主要是农历,也被称为阴历,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所以,主要来看下述阴历的说法。
第二个角度:按照阴历时间判断
农谚“二月没九,饿死猪狗”中的“九”,从阴历角度上来说,需要结合“数九”,“二月没九”中的“九”,其实指的是阴历二月份里面,有没有包含数九,或者说“九九”。
数九是从冬至当天开始计算(入九),每隔9天为一九,一共是81天,如果数九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九九的最后一天(出九),当天所对应的阴历时间在阴历二月份,则属于“二月有九”的范畴。相反,如果九九最后一天所对应的阴历时间,不在阴历二月份,则属于“二月没九”的范畴。
看起来有点绕,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2022年数九第一天的时间是12月22日(入九时间),当天对应阴历时间为十一月二十九,往后数81天,九九最后一天的时间(出九时间),是2023年3月12日,当天对应的二月二十一,在阴历二月份之内。因此,可以判断2023年属于“二月有九”。
另外,2023年是癸卯兔年,根据“置闰法”计算,今年还是闰二月。因此,不论“出九”时间是哪一天,对应的阴历时间都会在阴历二月份之内。
再举一个例子,2020年入九时间是12月21日,当天阴历时间是十一月初七,而出九时间是2021年3月11日,当天对应的阴历时间正月二十八,不在阴历二月份之内。因此,可以判断2021年属于“二月无九”。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于二月“有九”或“无九”的判断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何会有“二月没九,饿死猪狗”的说法呢?
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如果二月没九,说明“出九”时间比较早,年前冷的时间较早,以小麦来说,正常情况下,小麦进入越冬期前,已分蘖大部分,长势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安全越冬。如果寒冷时间较早,小麦分蘖还未完成,或者刚开始分蘖,甚至一些种植较晚的小麦,还未开始分蘖,就遇到大幅度的降温天气,极易引起小麦发生冻害,进而影响后续小麦一系列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减产。
而到了年后,温度回暖较快,除了容易引起旺长之外,按照老农户的种植经验,当年也很容易形成倒春寒,一旦小麦在抽穗扬花前后遇倒春寒天气,有穗无粒或者秕粒的情况就会增多,也会对小麦造成一定的减产。所以,就有了“二月没九,饿死猪狗”的说法。
不过,从如今科学种田的角度来分析,“二月没九,饿死猪狗”的说法可能站不住脚了,如果农作物发生了冻害,可以通过喷施芸苔素、赤霉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缓解,如果当地有倒春寒,气象部门也会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农民朋友可以提前做好防冻措施。
比如,按照上述说法,2021年属于“没九”的范畴,但是,当年小麦产量13434万吨(2687亿斤),比2020年增加258.9万吨(51.8亿斤),增长2.0%,喜获丰收,并没有饿死猪狗的情况。
总结来说,农谚“二月没九,饿死猪狗”大家可以了解,所表达的含义也仅供参考,即便按照这句农谚的说法,今年(2023年)也是属于二月“有九”,相信会是一个好年景。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