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踩高跷(如此精彩的戏曲冷知识)
关于神秘的戏曲其实有很多我们这些外行人不知道的小秘密,今天就带你看看哪些冷知识其实是我们不知道的吧!
凶神恶煞的抓鬼小能手,其实是个书生!
钟馗是戏曲中花脸的典型人物,能够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虽然,生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
相传,皇帝唐玄宗在一次外出巡游后忽然得了重病,用了许多办法都没治好,皇帝非常着急。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鬼偷走了他的珍宝,皇帝愤怒地斥责小鬼。这时突然出现一个戴着破帽子的大鬼,把小鬼捉住并吃到肚子里。皇帝问他是谁,大鬼回答说:臣本是终南山进士,名叫钟馗,由于皇帝嫌弃我的长相丑陋,决定不录取我,一气之下我就在宫殿的台阶上撞死了,死后我就从事捉鬼的事。
唐玄宗从梦中醒来后病就好了。于是他命令当时最有名的画家吴道子把梦中钟馗的形象画下来。由于这位皇帝本身就是一位狂热的道教信徒,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此后,钟馗作为捉鬼之神的地位就逐渐确立。
齐白石《摇扇钟馗》:“乌纱破帽大红袍,举步安闲扇慢摇。人笑终南钟进士,鬼符文章价谁高”。
小生不全都是男孩子,反而女孩子居多!
戏曲中的小生,多数为青少年男子,多为娃娃生、穷生、扇子生、纱帽生、翎子生等等。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假声一般说比较尖,比较细,比较高,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
最初在戏曲中具有踩高跷技艺的是男孩子!
今人所用的高跷,多为木质,表演有双跷、单跷之分。双跷多绑扎在小腿上,以便展示技艺;单跷则以双手持木跷的顶端,便于上下,动态风趣。其表演又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重扮象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高跷技巧性强,危险性高,所以基本都只有男孩子学。
戏曲中的“圆场”,可不需要你来救!
圆场在戏曲中是一种步法,分男、女两种步法。
男性圆场,开始时左手端拳,右手单山膀,左丁宇步,目平视。起步时左脚尖微撇,踹脚跟,勾脚面向前迈出,脚跟着地,随即压脚掌满脚着地,同时右脚跟稍踮起,随之向前迈右步,双脚交替逐渐加快前进,跑圆场时,两腿膝盖不能僵直,上身不能乱晃。步子要均匀,不可端肩、晃腰、腆腹、撅臀。先慢后快,每步距离约为大半步。
女性跑圆场,开始时左手叉腰,有手单山膀,右踏步,目视左前方。起步时右脚尖微向外撇,勾脚面向前迈出,脚跟先着地,随即压脚掌满脚着地,同时左脚跟踮起,顺势左脚迈步向前跑,姿态同前,且角跑圆场时,腿不能僵直,两膝盖内侧要贴紧,步于要小、快、均匀,上身稳,不能扣胸、撅臀。
无论男女,跑圆场的速度分为慢速、中速、快速三种。慢速多用于起步,逐渐加快到中速、快速。男性多用中步,距离约一尺左右女性中步五、六寸、小步三、四寸。圆场行进路线可分直线、横线、半弧圆、斜线、圆圈、s字形,横∞字形等几种。两个以上演员在场上交叉地跑∞字形圆场,称为编辫子。
什么?北京的地方戏居然不是京剧!
北京的地方戏是北京曲剧,这个名字是著名作家老舍命名的第一个剧目就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柳树井》,以“京腔京韵、京弦京鼓”演绎“京人京事”。
梨园行的“头儿”可是一位皇帝呢!
清人所作的《梨园原》一书说:“逢梨园演戏,明皇(即唐玄宗)亦扮演登场,掩其木来面目。”其实,在唐明皇时代,戏曲尚未成熟。但唐明皇确是一位风流天子,非常喜好音乐歌舞,并精通音律。他曾选坐部伎乐工三百人,在都城长安西北禁苑的梨园中教习法曲,另选宫女数百,居宜春院,一同习学。这些人号称“皇帝梨园弟子”。后代称戏曲艺人为“梨园弟子”,即是起源于此。
中西结合的戏曲并不是最近才有的!
1937年创排的《锁麟囊》是收部吸取了西洋歌剧元素,同时也是四大名旦程砚秋的代表作。
细节决定地位的头面!
茨菰叶在戏曲的舞台上作为一种身份的装饰细节,有很多时候是体现一个特定人物的形象特点。
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其实是7个人!
前四大须生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后四大须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马连良既是前四大须生也是后四大须生!
昆曲的发源地是江苏昆山不是昆明!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