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虎的名人(胡文虎小传)
01、自幼崇拜宋江的“万金油大王”
1882年的旱季,胡家的第2个小生命在缅甸仰光呱呱坠地,哭得响亮,李金碧和胡子钦这对恩爱夫妻终于再度喜得贵子。
夫妻俩既盼着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不要像兄长一样早早夭折;又盼望孩子博学多才,给孩子起名“文虎”,过了3年,弟弟“文豹”也出生了。
小虎不负众望,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父亲胡子钦在仰光开了一家药铺,名叫“永安堂”,家就在药铺旁边的一条偏僻街道上。
他自小跟着父亲在药铺里,一泡就是一整天,父亲抓药、给人看病,他便在旁边看着学。
小虎天资聪颖,学东西快,记性也好,这让父母很是欣慰,想着将来儿子到了读书的年纪,一定不用太过操心。
谁知胡文虎一天比一天大,性子却越来越散漫,不愿意踏实读书,到了10岁的时候,他常常迟到早退甚至还逃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谚语,父母只怕在他耳边讲了几百次,可他就是不往心里去。
“医者仁心”说的就是胡子钦这样的人,他不仅医术精湛,还宅心仁厚,做了许多好事,“胡医生看病看得好,做人也忠厚”的评价,不日便在当地流传开来。
眼瞧着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胡子钦能照顾小虎学业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夫妻二人决定将调皮的文虎送回故乡福建的祖父家,接受中式教育,将文豹留在自己身边照顾。
踏上回乡的旅程,看着碧蓝的大海,胡子钦感慨万千,给小虎讲了自己的创业史和家乡的故事。
作为清朝末年“下南洋,创天下”的华人中医,不像衣食无忧的小虎,胡子钦出生后家境十分清贫,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系。
故乡就在福建省永定县金丰里中川村,地处偏僻,经济闭塞,被誉为“天下第一侨乡”。
1861年,为了躲避战乱,胡子钦带着中药,和同乡一起下南洋谋生,来到了缅甸仰光。
缅甸气候炎热,一到旱季降水甚少,由于暑热异常、太阳光照极强,仰光居民常常出现中暑症状,头晕恶心、神思倦怠,这让当地居民常常十分困扰。
起初,胡子钦只是走街串巷地叫卖,后来,他无意间发现,自己从国内带来的一味中成药——“玉树神散”,能清热解毒,去暑热效果奇佳,便在当地大力宣传。
这种中药确实有效,居民们口口相传,赞不绝口,胡子钦这样才攒下了第一笔资金,买了房子,开设了永安堂。
胡文虎听了父亲的讲述,深受触动,表示一定要在故乡好好学习,让家乡的人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在故乡的私塾,他也确实安分了一段时日,但《四书》《五经》这些文章,在当时胡文虎的眼中只觉得过分枯燥,祖父年事已高,对他也是放养,小虎又开始翻墙头钻山洞的逃学生活了。
没过多久,小虎就在家乡赶上了荒年,亲身目睹了父亲小时候所见的荒凉景象。
从小没挨过饿的胡文虎第一次见到有人饿得在地上瑟瑟发抖,竟然还有人卖儿卖女,只为了换些粮食。
见到如此凄惨的景象,他经常泪流满面,那些过去只觉得是耳边风的父亲的苦口良言,如今终于一股脑地吹进了胡文虎心里。
有一次,胡文虎见到一个饿极了的乞丐偷吃人家的烧饼,被凶狠的老板打得死去活来,急忙上前劝阻。
老板说:“我打他是他活该,他拿了我的烧饼不给钱,你不让我打他,你就得替他付钱!”
胡文虎憋红了脸:“等我长大了要回南洋去,找我爹发财,到时候一定来还你的烧饼钱!”
老板根本不把这个毛头小子的话当回事,哈哈大笑,轻蔑地说:“真是白日作梦!凭你也能发大财?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自此,胡文虎不再逃学,常常读书到深夜。他不光念私塾教的《四书》《五经》,还酷爱《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国学经典,常常废寝忘食地读。
由于父亲从医,从小耳濡目染,他还乐于看一些中外医书古籍。
国学经典中有许多人物,胡文虎最敬佩“孝义黑三郎”宋江,将他树为人生榜样,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宋江一样,兼济天下,让穷人能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在苦读中,胡文虎渐渐发现,医书药理的确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不仅如此,永安堂也是父亲的心血,于是他辞别故乡,回到缅甸仰光,帮父亲打点药店的事务,跟随父亲学习中药药理。
弟弟胡文豹自幼在缅甸当地接受英式教育,能够再度与父母兄弟团聚,一家人都是说不出的欢喜。
尤其是父母见到胡文虎一改从前的纨绔,已是出落成一个结实、坚强、勤于读书的好青年了,更是深感当初的决定没有做错,分离是为了更好地团聚。
但这样的日子好景不长,1908年,胡子钦因病去世,两兄弟不得不扛起振兴家业的重担。
胡文虎外向,善于交际;胡文豹内向,谨慎细心,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二人自幼接受教育不同,性格也不甚相同,成为了互补的最佳拍档。
胡文虎往返于香港等地,力求扩大业务,胡文豹英文流利,就留在仰光当地看店面。
在回乡的轮船上听过的父亲创业史,胡文虎一直记在心中,他知道父亲的第一桶金是清热解毒的“玉树神散”创造的。
受此启发,他想:会不会有疗效更佳的头痛、腹痛药,能与“玉树神散”相结合,制成合成药?
要知道,在众多中药铺中,胡子钦一个外来人和他一手创立起来的永安堂能在当地站稳脚跟,背后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与普通的中药铺不同,永安堂不仅卖常用的生草药,更以利用民间配方自行研究生产制造的合成药在百姓口中广受好评。
胡文虎带上母亲存下的约2000元积蓄即刻启程,周游日本、暹罗等地,希望能在父亲的启发下制造疗效更好的合成药。
这趟行程,他不仅走访了永安堂的供应商和客户,还把父亲生前欠下的货款一并支付了,要知道虽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胡子钦刚走,胡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一做法让原本悬着一颗心、不知前路在何方的老客户们长舒了一口气,也看出来胡文虎这一少东家是个规矩人,今后的日子可以继续合作。
他一路走,一路调查研究、实践,结合父亲流传下来的药方,惊喜地发现了几味药,组合起来疗效奇佳,可称为改良版“玉树神散”。
第2年,他一回到香港就开始招兵买马,着手扩大店面规模,更名为“永安堂虎豹行”,聘请了多位中西医、药剂师。
他们在过去“玉树神散”的基础上,增添了山苍子等中药原料,考虑到便携度和起效时间,结合了传统中药膏、丹、丸、散等不同质地的优点。
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一种内服外用皆相宜的新药创制而成,它功效良多,故称“万金油”。
随后,“八卦丹”、“头痛粉”、“清快水”、“止痛散”等5种冠以虎牌的药相继诞生了。
其中,更以“万金油”最为重要,成了永安堂的招牌合成药,它可以缓解头痛、胃痛、咳嗽、感冒、风湿和蚊虫叮咬,像是百花油、薄荷膏,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主要成分是当地十分普遍的蜡、矿脂、樟脑、薄荷素油、薄荷脑、白树油等,成分实际上相当低廉,这些原料在当地很容易就可以买到。
由于成本造价不高,自然也是售价实惠,又因其实用性强、携带方便、见效迅速,虎牌良药深受百姓欢迎。
前期扩大业务的铺垫使得打开市场十分顺利,不出多久,虎牌万金油就畅销东南亚,成为了老百姓的家中必备品,还亲切地称胡文虎为“万金油大王”。
02、具有客家禀赋的“营销鬼才”
看似一直顺风顺水的胡文虎,也不是没吃过闭门羹。
从仰光到缅甸全境,再到东南亚,最后到全球,文人墨客挥动笔杆子寥寥几笔,书写一段功成名就,看客却不知那是胡文虎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心力交瘁的滋味。
虎牌万金油创立之初,首先在当地受到极大的好评,被世人认可这是一个好产品。
对于胡文虎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事,也给了他开拓市场,将虎牌万金油打造成品牌,推广到全球的信心和决心。
他首先把目光投向新加坡,像父亲创业之初一样,拿着万金油到各个药店去推销。
本以为同是客家人,想必更好说话些,谁知福建客家人出身的胡文虎,并不受到梅州大埔客家人的欢迎。
他们并没有觉得和胡文虎合作会给他们带来利益,反而觉得他是要来这里抢生意。
对于胡文虎来说,虎牌万金油何尝不是自己和父亲经年的心血,如今却得不到同道中人的赏识,真叫他伤心难耐。
只是,肩上的重担不允许他就此放弃,肩负家族使命,他不能退缩,只能谋求新的出路。
胡文虎发现,走街串巷跑药店实在效率太低,信息传播速度太慢。
不仅如此,自己沟通的对象只是药店的老板,真正需要它的老百姓们还是不知道有这样物美价廉的产品。
如何能让更多老百姓知道虎牌万金油的存在?先得有个代表性的标志,就这样,由胡文虎亲手设计的“虎牌”商标诞生了。
他设计了一头张着大嘴、非常凶猛的老虎,来作为自己的品牌标志。
为了突出“虎牌”的记忆点,他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领带上都绣上老虎,就连牙签盒也烧制上老虎的形状。
很快,印着虎牌商标的广告单遍布大街小巷的每一根电线杆,胡文虎也成了早期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的那一批人。
不光是电线杆,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码头这些人群密集的地方,胡文虎都不会放过。
有时候为了让自己的广告吸引更多的行人,他还在雇佣来的工人肩膀上张贴广告,博人眼球。
先是贴广告单,再是设计广告语和海报,万金油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好,胡文虎将一辆汽车改装为虎头汽车,车里滚动播放着虎牌万金油的广告,开着它走遍大街小巷。
他发觉广告十分有效,又聘请来乐队,让每个乐手都带上虎头面具,做出老虎一样的动作,吹拉弹唱,声势浩大。
胡文虎的打广告方式越来越新奇,这位无师自通的“营销天才”,不断更新着营销手段,让所有见过虎头标的人都在无形之中接受了他的广告,虎牌万金油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胡文虎每到香港都会感叹,拥有百万人口的香港,怎会没有供百姓劳作之余可以休憩玩乐的地方?
若是有一个代表性的建筑,既可以成为地标又能扩大影响力,让客户自己“找上门来”,何乐而不为?
1935年,一幢占地53.4公顷,耗资约1600万港元的豪宅拔地而起,“虎豹别墅”黑底金字的牌子屹然立在殿口。
殿门口的花园由胡文虎亲自设计花重金打造,也被百姓称为“万金油花园”,园中有一宝塔,高145米,名为“虎塔”,象征“七级浮屠”。
胡文虎自小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在花园的设计上也处处能够体现出来:在这里,“西游记”、“白蛇传”中的许多人物都会栩栩如生地站在人们眼前。
建造这一花园,不仅是为了扩大“虎牌”影响力,也充满着神话故事对世人的警示作用。
受父亲和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仁、义、忠、孝的理念在胡文虎心中根深蒂固,他不惜斥巨资建造虎豹别墅和花园,力求时刻警醒世人,也是警醒自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在前期的营销铺垫下,1923年,胡文虎顺利在新加坡设立永安堂总行。
据相关数据统计,到1926年,永安堂在新加坡的制药总厂能够达到每年产900万打万金油、300万打八卦丹、600万打头痛粉、60万打轻快水的生产规模,年营业额超过千港元。
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永安堂在东南亚和国内成立了数十家分行。
在当时,经济学家有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虎牌良药的可能性顾客相当于地球全人类的半数以上。”
21世纪,有一个网络用语叫“斜杠青年”,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多重不一样的身份。早在一百年前,胡文虎就是一个切切实实的“斜青”——他不仅做实业,还办报纸。
胡文虎的报业活动如何开启的呢?这还得从他的一个竞争对手说起。当年,胡文虎的“虎牌万金油”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佛标二天油”。
这两种药物功效相似,就连名字也十分相像,在一段时间内,万金油的销路不畅,与“二天油”的创始人韦少伯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脱不了干系。
为继续扩大虎牌影响力,20世纪20年代,胡文虎和朋友一起合作,在仰光创办了《仰光日报》,又独资创办《缅甸晨报》,这些都是胡文虎小试牛刀的作品。
过了两三年,他才开始真正系统性地办报,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星”系报纸——《星报》《星洲日报》《星中日报》等等20多种。
1938年,胡文虎坦诚地说:“作为虎标永安堂主人之一和兄弟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我不想隐瞒,办报的另一目的,就是为了给虎标诸药做广告宣传,打开销路,籍此扩大永安堂的事业及其影响。”
“星”系报纸上刊登的全是虎牌万金油的广告,占据了绝大部分版面,甚至连胡文虎的自我介绍都是明显带有广告性质。
后来有媒体评论说,“胡文虎办报,省去了每年自己做广告的几百万成本费用,提高了胡氏知名度,宣传了虎标药品,推进了企业的发展。”
03、爱国慈善家?还是汉奸卖国贼?
胡文虎的财富一度膨胀到了“富贾天下”的程度,可他其实并不恋财,他曾经亲口表明了对财富的态度:“我鄙视守财奴,我认为钱是取之于社会,应当回馈于社会。”
抗战期间,南洋华侨踊跃捐款,胡文虎就是其中翘楚。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胡文虎捐款支援英勇抗敌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将士。
在香港被日军攻占期间,曾经一度造成粮食短缺,是胡文虎多次从广东省及南洋购买大米捐赠东华三院、保良局等慈善机构,略尽绵薄之力。
1941年,重庆《新华日报》曾刊文,特别盛赞胡文虎“捐资抗战达数千余万之巨”,“付资于义捐及公债者达数百万元”。
后来胡文虎又带头认购2万份人民政府发行的“胜利公债”,在中国大陆也捐款助资过多所学校、医院。
据粗略统计,胡文虎生前捐赠给中国国内慈善事业的款项达2000万元。胡文虎本可如此安度一生,但他也有一段不得不提的故事。
在1943年的夏天,成了胡文虎“美誉人生”的转折点,“爱国大慈善家”,在这一年摇身一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叛国贼”。
这一年,日军节节败退、士气大挫,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想要和平结束战斗,以“解决香港断水、断电、断粮”为由,邀请胡文虎到东京会面。
动荡年代,家国不保,小时候在家乡的荒年景象,胡文虎只觉得自己有钱了就能帮助到穷人。
但战乱之中凄惨景象比饥荒更叫人肝肠寸断,胡文虎于心不忍,只身赶往东京。此次东京之行,让胡文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由于此次行动关注的人颇多,胡文虎回到香港,就在《香岛日报》中如实书写了《何事赴东京》的声明,说明这次会谈谈到了“关于救济中国民食恐慌问题”和“关于华侨汇款安家问题”。
可是当时日本新闻检察官要求他必须加上亲日的词句才能发表,无奈之下,他写上了“相谈甚欢”等违心的话。
胡文虎的本意为澄清,却不料刊登声明之后,日伪报纸纷纷转载报道此次东京之行的会面。
并宣称胡文虎“幡然醒悟,倾向于和平救国旗帜,致力于和运之开拓”,这些炒作的报道更加坐实了胡文虎“叛国”的骂名。
1946年,胡文虎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惩办,厦门记者工会求请国防部将他扣留惩办。
不仅如此,战后新恢复的港英当局也禁止他自由行动,对胡文虎在海内外的声誉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人们纷纷指责他“作秀”、“卖国”、“两面派”,甚至叫他“走狗”。
胡文虎一再发出声明,恳请香港新闻界替他陈情,这一举动虽说没有激起千层浪,好歹将他身上的各项禁令解了。
胡文虎行得正坐得直,却偏偏有口黑锅罩在头顶,心中凄苦无奈,他不能放弃申诉的机会。
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文虎曾经3次,致函中南军政委员会,表示自己结成用户人民政府,愿意一如既往地为了祖国的公益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能使一个人声名鹊起,也能使他坠入谷底。
这一次,胡文虎没有等来他和家人企盼已久的好消息,他的恳求不但没有被回应,等来的却是“没收国内全部资产,禁止在国内销售虎牌万金油”的处罚决定。
72岁的胡文虎到闭上眼睛也没有等来沉冤昭雪的那一日,为此,他的女儿胡仙在父亲走后十分痛心。
她认为父亲晚年多病缠身,直到最后心脏病发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年就在檀香山离世,都与这个沉重的冤屈脱不了干系。
祖国大好河山终又如歌如画,人们又重拾笑颜,可这一切美好,父亲却再也看不到了,逝者已逝,生者只有惋惜。
悠悠40年弹指而过,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文汇报》总编辑在1983年2月率先为胡文虎发声,有了这一表率,为胡文虎发声的人越来越多。
《人民日报》也发表专文,表示胡文虎的贡献有目共睹,逝者已逝,应该客观地、历史地看待胡文虎的功过,胡文虎在国内被冻结的资产,在这之后被归还到其家属手中。
2019年5月20日,被称为“厦门‘活字典’的厦门地方史专家洪卜仁在这一天上午因病辞世,享年91岁。
洪老生前,在厦门媒体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若在文史方面遇事不明,尽可找洪卜仁先生。”
正是洪卜仁老先生,拿出的一份关键史料,洗刷了胡文虎卖国通敌的罪名。
洪卜仁先生在1992年,前往日本参与学术研讨会,他记挂着当年胡文虎扑朔迷离的“东京之行”事件,在一些日本一些友好人士的协助下,几经周折。
终于在东京大学“战略史研究室”的秘密档案中查阅到了当年的真相——《东条内阁总理大臣机密记录》中详细记载着胡文虎1943年7月“东京之行”和东条英机的谈话内容。
当时,东条英机说:“如果重庆政府承认当了英美的傀儡,而造成中国人民的苦难,我将在国会宣布中日战争,明天就可以结束。”
胡文虎不卑不亢、直言不讳,说道:“汪精卫在中国是千夫所指的卖国贼,我唯一在乎的是正在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民!”
当日本人问他:“为什么捐巨款去支持蒋介石政权抗日?”
胡文虎说:“我作为中国人、作为华侨是有传统的,‘爱国’是华侨的天职,我爱国有什么罪!”
据记载,东条英机这次与胡文虎谈话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他在国际的声望,尤其是他在缅甸出生的身份,要他调运缅甸剩余的大米到中国来,利用和蒋介石的私交换军用物资到日本。
洪卜仁先生在接受《两岸秘密档案》专访时,还指出谈话记录约4000字,他翻阅全文时,可以看出胡文虎自始至终不卑不亢、绝不媚敌的言行。
胡文虎虽有互相问候之语,但不卑不亢并未失仪,处处彰显爱国精神,更没有答应他们的无理要求。
不仅如此,他还多次问及“中日战争何时停止”,更是多次被日本人打断。
就此,事情终于水落石出,胡文虎“卖国”“媚敌”的罪名终于被洗刷,胡氏亲眷无不落泪,感慨终于等到了父亲沉冤昭雪的这一天。
虽说逝者已逝,但对于生者和后人来说,也是莫大的慰藉。
04、仁孝忠义,当属虎豹兄弟
胡文虎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横跨两个世纪,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巨大变迁与海外华人在艰难中谋求发展的辛酸。
他临终时,只留下了一份简单的遗嘱,那就是要继续自己的慈善事业。百年过际,万金油大王的传奇已经落下帷幕,就连虎豹别墅也已换了主人,不再姓“胡”。
但虎豹兄弟共同做慈善、扶贫困、爱护百姓的真心,一定能够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苏红艳.胡文虎的“虎式”广告艺术与永安堂商业帝国的崛起【J】.中国集体经济.2018(19):64-66
2、徐洪升.胡文虎蒙冤始末【J】.兰台世界.2011(20):42-43
3、吴宇烨.从胡文虎到张一鸣:客家文化禀赋与信息传播实践【J】.传媒.2020(12):94-96
4、左旭初.“万金油大王”与“虎标”商标【J】.中华商标.2009(0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