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眼(鹿眼视界)

鹿眼视界 悠久的川北民俗——蛴蟆节

蛴蟆节是四川省南充市民间沿袭已久的传统节日,形成于明末清初。据传在张献忠屯兵川北时,遭官兵围剿,死伤无数,血流成河,无数将卒葬于五洞桥后山,得名“张官坟”。常年战乱导致瘟疫横行,当地出现了“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状。百姓纷纷供奉猪头三牲,到附近寺庙烧钱化纸,祈求赶走瘟疫,但无济于事。后一云游道士点化,说是战乱浊血污染河水,触怒河神,降下蛴蟆瘟祸害人间。于是百姓组织起来,在农历正月十四晚上,高举自制蛴蟆灯,挥舞火把,抬着彩龙,敲锣打鼓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祈求河神庇佑,赶走蛴蟆瘟疫。年复一年,瘟疫果然不再降临,但这拜祭河神的习俗却一代代传承下来。这一节日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蛴蟆节”那天清晨开始,村民们就砍来竹子,将竹子的一头敲破,拿一个用竹子编成的圆圈,将敲破的的竹子一端撑圆起来,外面再糊上一圈白纸或红纸,接着在灯笼底部竹筒里灌烧上稀泥,在稀泥上插上蜡烛,成为了一只装满人们祈求平安、消灾避难的“蛴蟆灯”。

天刚黑,人们在天空中灿烂的烟花下,簇拥着蛴蟆主灯,一边欢唱着“送蛴蟆……”,一边举着手中燃得旺旺的“蛴蟆灯”夜行送“蛴蟆”,“蛴蟆灯”汇聚成一条长长的“灯笼”,耀眼无比。当人们围着指定线路行走一圈后,则将“蛴蟆灯”插在指定的河岸边、扔进河中,预示着瘟疫被赶走了,人们又可以过上平平安安的一年。

1.将竹子敲破再简单制作就成了一个蛴蟆灯

2.蛴蟆节上主灯的制作凝聚了当地能人的集体心血和智慧

3.傍晚时分,人们开始从四面八方齐聚。小朋友们拿起蛴蟆灯边跑边喊:十四哟,撵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

4.送蛴蟆前人们齐聚蛴蟆主灯前吹奏祈福

5.人们在蛴蟆节上放孔明灯祈福平安

6.送蛴蟆焰火映红整个夜空

7.摇嫩竹。小朋友们将蛴蟆灯送到洗河边后还要到竹林去摇嫩竹子,边摇边唱:十四哟,摇嫩竹,嫩竹爹,嫩竹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鹿眼视界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