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羊的绝对不行(俗语)
华夏民族素来注重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传递,文明存在的意义远远不会仅限于表面上的文化产物,更重要的则是文化所蕴藏的内涵与韵味。
古往今来华夏儿女们都明白民族精神的延续需要人们团结一心,再如何辉煌过的民族若是得不到文明的传承,不仅是民族饶是难遇难求的民族瑰宝与思想也皆会灰飞烟灭。
这便是时代变迁所引起的一系列蝴蝶效应,没有人能够与时代的变化说再见,历史的长河中多少个勇猛朝代都在用亲身经历证明历史周期性的确存在。
强悍民族的落寞必然象征着又一优秀的民族崛起,这已经是人们公认的不争事实,单看在世界舞台上活跃了数千年的华夏民族便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永远适用。
所以为了保住民族的优势所在,华夏先祖们也发明出诸多辅助百姓生活安枕无忧的大道理,其中俗语文化至今仍能在华夏文明当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这里有关男女婚事的道理着实不少,就比如这句女子三不娶,绵羊老虎和四白,只是四白究竟代表了什么想必极少人清楚。
男性地位 属羊与属虎
封建时代的大背景下男性群体的地位永远高于女性,实乃名副其实的男权社会,不管是社会中掌握着实权的官职还是角色,基本上很少时候能够看见女性的身影。
从古时候人们对女性的教育观念也能够看出,对于女性而言所谓的自由实则也具备着极多前提,并且无论是重要的公众场合还是私下的家庭场面,女性必须做到恪守本分不能僭越。
女戒女训等等书籍中的观点便是女性生存的规矩,婚事方面大家族也好普通门第也罢,男方家庭所注重的方方面面极多,必须要看的方面有女方家境、性格以及是否遵守女子本分。
除去这些方面以外男女的生辰八字更是要用心对待,因为八字不合这一点曾摧毁了多少桩原本人人看好的姻缘,而属相文化在男女婚事上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古人认为属羊与老虎的女子不可娶,首先属羊的女子性格上自然会软弱些许,女子掌管家中事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可是家中大大小小的琐事若想处理妥当,必然需要女子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偶遇强势之辈更要学会以理服人,性情木讷的属羊女子很可能会给人留下一种无法掌家的印象。
再者这种类型的女子多半会比常人更加敏感些,在人际交往环节难免会落得下风,久而久之不善言辞且做事不出挑的特点便会在他人心中根深蒂固。
反观属虎女子的处事作风则与属羊女子处于两个极端,风风火火的做事风格是属虎女子给人的第一印象,成婚前因为男女双方的接触程度尚且不算太深。
各自的性格缺点都未曾彻彻底底展现出来,而婚后生活势必会从风花雪月过渡到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时候各种各样的自身缺陷便会一览无余。
属虎的女子脾气火爆做事不喜拖泥带水,如此性格的优势当然并不少,只是缺点若是继续放大说得严重些会影响夫妻生活也有可能。
如果遇到一个性情谦逊的丈夫两人性格互补,那么属虎女子倒是可以将生活越过越好,可若是与一个同类型的男子婚后两人会争吵的地方会很多。
还有关键的一点是强势的女子基本上对夫纲没有那么看重,在以夫为天的时代女子太过刚硬会引起无数的家庭矛盾。
以和为美 四白为何物
家庭向来以和为美时常爆发争吵的家难保不会影响好的运气,可见古人不喜让属虎女子做妻子也算是未雨绸缪。
纵然这种过于片面化的观点在当今人眼中很是迷信,然而结合着那个年代的社会风气来看待,倒也不觉古人思想有何不妥之处。
毕竟周遭的家庭甚至是家中老人都以如此观点处理婚事问题,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也情有可原。
至于这句话中出现的四白则指的是眼部情况,相信很多人都听闻过下三白眼这个名词,它并没有什么高深之处。
不过是因为眼白露出的面积对比他人过多,会让人觉得此人凶悍不善解人意的感觉,古代本就是热衷于以貌取人的社会。
第一眼带给他人的印象会跟随他人多年,因此古人往往更注重外在条件,精神面貌首当其冲然后是生来无法改变的面容。
用于判定眼白露出程度多与少的规矩一般来说有四条,一白就是现代人们常说的斗鸡眼,当一侧的眼白露出程度多于另一侧,不免会显得怪异与心胸狭隘。
古人的见解中眼睛符合一白特征的人通常会很记仇,二白就属于正常生活中常见的眼睛,三百会令人觉得此人冷漠且不喜交际,很容易将他人对自身的印象变成凉薄与寡情。
华夏民族素来以待客热情为人温顺贤良为主流审美,审美单一化严重的古代若有女子脱离了世俗审美标准,必然会惹来万千非议与评判。
三白之人的处境尚且如此四白的人只会遭人非议更多,古人无法欣赏四白之人眼睛的美感,也与古时风靡社会的温和类型审美有关。
到了现代此种审美观再不曾变为人们心中的真理,通过分析性格去判断某个人是否适合婚姻,这样的方式放于发展过快的今时今日还能接受。
年轻一代人早已受到了透过事实看本质理念的多年熏陶,学会忽略内在去寻求内心之美才是青年审美观。
外貌是人这一生穷尽所有都无法改变的事实,不可否认美貌确实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也算是天赋的一种。
扪心自问超越万人的坚毅精神,以及那些喜欢用实力说话的性格,真的不值得关注了么。时代越发展人们越应该明白学习包容的重要性,所谓的女子三不娶观点是时候改变了。
古人那些值得继续传承下去的理念理应得到新一轮承载,而不应该传递的老旧落后的观点就该狠心摒弃。
鲁迅先生曾说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这种方式显得能更好地助人筛选优秀文化。
至于是否有道理这个问题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意见可以相互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