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成群打一生肖(30年不吃米饭)
今年4月,正在排演大型生肖舞蹈《虎啸图》的杨丽萍,身着一袭红色民族服装出现在她从艺50周年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
采访最后,谈及《云南映象》杨丽萍当场落泪,声音一度哽咽。
“我们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了……”
不少网友看到这一幕都说:“杨丽萍老师的访谈我看过很多,但是看到她落泪还是第一次”。
访谈中杨丽萍聊到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听到网传自己为了保持身材30年没有吃过米饭,更是为了心爱的舞蹈事业不结婚不生孩子的言论,她也一一做出回应。
真相到底如何?今天就跟着柴叔一起走进杨丽萍的舞蹈世界。
会跳舞的乡村女孩
杨丽萍的人生可以用“努力”和“传奇”两个词来概括。
1958年,杨丽萍出生在云南大理洱源县的一户普通白族人家,她是家中长女,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杨丽萍的爷爷家是村里有名的富户,当普通人还在为生计奔波时,她的爸爸杨印宝不仅读完了初中,而且还成了村里的教书先生,倍受尊重。
母亲杨仙果是典型的白族妇女,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十分能干。如果不是时局动荡,杨丽萍和弟妹们完全可以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童年。
幸福从1966年开始化为泡影。在那个特殊年代,杨印宝由于出身的原因惶惶不可终日,最后为了保命他选择了抛弃妻女。
那种环境下,单亲妈妈的生活本就十分困难,更何况一家人还要被成分不好的父亲连累受尽白眼。
为了照顾家人,小小年纪的她几乎可以承包家里的大部分农活,插秧、砍柴、放牛、洗衣做饭就没有她不会的。
苦难并没有让杨丽萍对生活的丧失信心,她像从岩壁中钻出的小草顽强肆意地生长着。
白族人自小能歌善舞,在他们的认知中,舞蹈是一种祈福的方式,是在对大自然的庇佑表示感谢。
杨丽萍也是如此,耳濡目染下年幼的她在舞蹈方面就展现出极佳的天赋。
放牛间隙她喜欢躺在山坡上看天空中的云,或者是蹲在洱海边看湖水流动。渐渐地,她开始用肢体模仿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化甚至是动物的行走。
直到初中,一个机会出现在她面前。西双版纳歌舞团的领导到学校招人,他们一眼就看上了正在领操的杨丽萍。
在向杨丽萍表明来意后,领导们承诺只要她进团,每月能领到30元工资。
30元虽然不多,但足够他们一家五口吃几餐饱饭,更何况还能跳舞,杨丽萍二话不说应了下来。
可是当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时,杨仙果大发雷霆。
之所以不想让大女儿离开,杨仙果有自己的算计。那时妇女地位较低,经常被用来换取生活所需。杨仙果就是杨丽萍的爷爷用一坨盐作为彩礼换进门的。
正值少女期的杨丽萍面容清秀,务实能干,必然能有个“好价钱”,因此为了防止女儿出逃,杨母将她锁了起来。
不甘于命运安排的杨丽萍当然不会任人宰割,于是她找了个机会撬开窗户跑了出去。
本以为加入舞团生活就会慢慢好起来,但天偏不遂人愿。
家庭贫困又未经训练的杨丽萍经常被团员们忽视,在得知她的出身后更是对她爱答不理,杨丽萍被彻底孤立了。
那时为了争取一个角色,团员们经常三五成群的暗地较劲,唯独她像独行侠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鲁迅说:“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杨丽萍开始躲在小树林里练习,有时经常连续几个小时不休息,一坚持就是8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79年舞团开始排演傣族民间爱情故事《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杨丽萍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成为喃木诺娜的替补演员。
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也许是上天有意垂青这个可怜的姑娘。在公演前一天主角突然生病,杨丽萍顺理成章地站上了梦想的舞台。
在舞团上下质疑的目光中杨丽萍信步走上舞台。
她扮演的孔雀公主时而昂首阔步,时而侧身轻颤,时而快速旋转,辗转腾挪间将孔雀的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完美的表现也为她赢得了全团上下的尊重。
当一个女孩经历过生活的磨难与沁润,厚积薄发的一瞬间是光芒万丈的。
正是这道光芒,照亮了杨丽萍的舞蹈之路。
28岁的她接到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的offer,出于对民族舞的热爱,杨丽萍选择了前者。
独行的孔雀公主
就这样,在旁人艳羡的目光中,杨丽萍走向了国家级的艺术殿堂。
但第一次训练杨丽萍就很不适应。那时采用的是芭蕾舞的训练方式,要立脚尖还要学习把杆动作。
她不明白这些练习对跳民族舞有什么帮助,在杨丽萍的理解中,舞蹈不是程式化的表演,它是随性灵动的。
所以除了必要的软度练习,杨丽萍开始脱离大部队,独自寻找属于自己的舞蹈风格。
她坚信大自然是块无穷尽的宝藏,只有走到大自然中去,自己的艺术生命才能扎根生长。
风吹麦浪、蜻蜓点水、鸽子度食,即使是蝴蝶双翅的震颤也能带给她舞动的灵感。她从大自然中感悟,再用身体去表达。
在所有人都以《天鹅湖》为学习对象时,杨丽萍却觉得高贵的天鹅只属于西方,而勤劳美丽的孔雀才是能诠释东方文化的艺术形象。
为了能更好地还原孔雀的神韵,杨丽萍利用白天观察它的动作神态,晚上在排练厅独自练习,通宵是常态。
渐渐地,她成了团里的“舞痴”,跳起舞来能达到“忘我”的地步。
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拉开帷幕,杨丽萍觉得这是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因为长期不参加集体排练,团里早就停了她每月100元的补贴,平时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更何况比赛的服装和音乐加起来需要1700元。
无奈杨丽萍开始找身边的朋友借钱,甚至不惜卖了自己的一块手表,就这样七拼八凑下终于将录影带交到团里。
可团领导认为这套舞蹈太过简单,动作重复且单一,没有任何技术性可言,所以并没有选送她的作品。
为了不让努力付诸东流,年轻气盛的杨丽萍蹬着车亲手将录影带送了过去,最终她的舞蹈《雀之灵》获得了全国舞蹈比赛创作和表演的双料冠军。
当你熬过那些不认输的日子,走过那些艰难却不服输的路,必将迎来不期而遇的美好。
1988年,杨丽萍带着《雀之灵》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舞台上的她穿着点缀亮片的白色纱裙,举手投足间透露着孔雀的灵动,短短1分钟的节目成了当年春晚最受观众喜爱的表演。
有人评价说:“杨丽萍舞蹈的独特之处在于她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不是单纯地模仿鸟类,而是在气韵上满怀憧憬。”
舞蹈对于杨丽萍来说就是上天的赐予,她从大自然和人类最纯粹的地方寻找灵感,为的就是拥有刹那间的感动。
同年,杨丽萍凭借自编自导自演的爱情电影《太阳鸟》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
一时间“孔雀公主”的名号由此响彻海内外,就在这时杨丽萍遇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刘淳晴。
身高180的刘淳晴出生在商业世家,早在美国做生意时,他就从电视上注意到了这个清秀女孩,并一直将她视作偶像。
正巧那时他将生意迁回国内,机缘巧合下又认识了自己的偶像,刘淳晴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好机会,于是他向杨丽萍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彼时杨丽萍刚经历过一段失败的感情,对方也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员。因为那时杨丽萍沉迷舞蹈,导致两人缺乏交流,最终不欢而散。
所以面对刘淳晴的追求杨丽萍有些犹豫,刘淳晴在得知这段隐情后选择默默地陪伴。
他会在排练厅门口等杨丽萍下班,然后带着她去吃饭,散步或者跟她一起出席活动。
在不断相处的过程中杨丽萍渐渐体会到爱情的浪漫与美好,于是两人在1995年登记结婚。她的眼光果然没错,刘淳晴确实是个好男人。
婚后两人一个在北京打理生意,另一个辗转全国各地演出,异地恋并没有削弱两人的感情,反而总能带来胜似新婚的甜蜜。
一次杨丽萍在重庆演出时突然生病了,刘淳晴当时正在北京处理工作。听到这个消息,他二话没说定了最近的航班赶往杨丽萍身边。
住院期间,刘淳晴更是寸步不离。杨丽萍疼得睡不着,他像哄孩子一样给杨丽萍讲睡前故事。
输液时,为了让杨丽萍舒服一点,他轻轻拖着爱人的手,即使困得不行,只要杨丽萍不睡他就会一直陪着。
这个男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意杨丽萍都看在眼里,她感觉很过意不去,刘淳晴却说:“我要把那些曾经错过的时光全都补回来”。
往后的几年,刘淳晴与杨丽萍沉浸在二人世界的浪漫中。这时,杨丽萍的事业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
我是生命的旁观者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在外漂泊了30年的杨丽萍有个大胆的想法,她想通过一部作品来介绍家乡的特色文化,她想让更多人认识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
于是2000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杨丽萍毅然辞掉了北京“铁饭碗”的工作,将户口迁回昆明。
接下来的一年,杨丽萍访村串寨,收集流落在民间的传闻、故事、舞蹈、歌谣,与此同时她开始为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挑选演员。
得知这个消息,全国不少舞者前来报名,但全被杨丽萍婉拒了。她想找的是那些生长在这片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每当她看到比较合适的青年就会问:“你想不想跳舞?”这个举动无论在专业人士还是在这些农民眼中看来都像个“疯子”。
在她的坚持下,一支由农民组成的舞团诞生了。整个过程中,刘淳晴坚定地站在杨丽萍身边。
2002年大年三十,杨丽萍与刘淳晴回家过年。没想到公婆开门见山地说:“你们什么时候要孩子啊?我们想抱孙子了。”
杨丽萍这才明白,再美好的童话故事也摆脱不了世俗的束缚。
起初杨丽萍想得很简单,她想生完孩子也可以继续跳舞。但医生的一番话仿佛给她泼了盆冷水。
“你的体脂率太低了,不易受孕。想怀孕的话,还是要多吃点东西。”
为了保持好身材杨丽萍已经将近30年没吃过米饭了,每天仅以瓜果充饥,以目前的身体条件增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减少对身体的损伤,杨丽萍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断的摄取热量,少则两三年,多则四五年。
可项目刚刚落地,新组建的舞团还在等她排练,杨丽萍根本耗不起那么长时间,再三权衡下她选择与刘淳晴离婚。
刘淳晴觉得她自私,但杨丽萍认为婚姻只是一种关系,不是归属,不能把两个人束缚在一起。
尤其当你很爱一个人的时候,实际上是在索取。你先投入地去爱他,然后期待着另一半回馈给你等价的爱。
孑然一身的杨丽萍将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云南映象》的排练中,可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
投资方在看过演出之后吓了一跳,一群普通的农民,穿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嘴里哼唱着听不懂的曲子,在台上胡乱地蹦着跳着哪有一点舞蹈优美的样子。
在2000年那个正值华语乐坛“神仙打架”的年代,这场原生态的投资未免太过冒险,于是投资方在公演前撤资了。
这一举动,让杨丽萍一夜之间负债数十万元。
那段时间杨丽萍为了让这群跟着自己的孩子有饭吃,她开始接拍广告,走穴演出,只要合理合法,能挣钱的工作她都会接。
期间好友张纪中找到杨丽萍,彼时他正在筹备《射雕英雄传》的拍摄,希望杨丽萍能受邀出演梅超风这个角色。
大胡子果然没看错人,这版梅超风结合了孔雀舞的身段,配上杨丽萍清冷的面容让江南七怪恶斗梅超风的一幕成了经典。
连金庸先生在看完杨丽萍的表演后都忍不住夸赞:“她就是我心里的梅超风,我想见见她。”
面对众多好评,杨丽萍并没有在演艺圈里过多逗留,她将所有赚到的钱都投入到《云南映象》舞团里。
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经过将近3年的排练,正当大家信心十足地准备演出时,难题又出现了。
就在公演的前一天,由于非典的暴发,40人以上的聚会都被叫停。于是《云南映象》的首场演出,观众席空无一人,只有三台摄影机进行拍摄。
提前订好的庆功宴退不掉,杨丽萍讲话时看到孩子们一脸落寞,她不得不哽咽地宣布团队就地解散,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柔弱的一面。
人生就是关关难过,关关过。
“非典”过后,为了舞团能继续演出,杨丽萍卖了自己的房子。在说起这段经历时,她的语气中没有任何波澜,仿佛这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但资金上还有很大缺口,正当杨丽萍陷入困境时,刘淳晴找到了她。
两人虽然已不是夫妻关系,但杨丽萍经常把在云南的见闻与美景寄给刘淳晴,在书信的往来中,刘淳晴理解了杨丽萍想做原生态舞台的苦心。
趁着这次他将自己所有能筹集到的资金全部交给杨丽萍,正是这笔资金给了她大展拳脚的勇气。
2004年《云南映象》开始在全国巡演,这种未经雕琢,摒弃技巧的舞蹈,展现了高原地区浓郁、淳朴的民风,原生态的演出方式极具震撼。
这部作品包揽了中国专业舞蹈最高奖项--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十个奖项中的五个。
2009年《云南映象》走向世界的同时,由中国导演制作,美国国家公共电视台(PBS)播出的纪录片《云南印象——香格里拉传奇》在全球范围播出。
这部只有八集的纪录片成功让中国艺术第一次进入全球最顶尖的PBS品牌“伟大演出”的片库,成为“中国名片”。
19年来,这些来自大山的孩子们在杨丽萍的带领下完成了7000多场演出,深受各国观众欢迎,它也成为第一个有固定品牌的商业歌舞集。
直到今年4月,杨丽萍宣布公演了19年的《云南映象》因为疫情原因被迫落下帷幕。
她将这50年的所有经历看作一种修行,每跨过一道坎,她对生命的认知就增加一份。
结语:
杨丽萍说:“有些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为了索取。而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的。”
原来在杨丽萍眼中,不结婚、不生孩子并不是为艺术的“献身”和“牺牲”,只是一种生命的选择而已。
柴叔认为,我们必须承认每一位怀胎十月的女性都是伟大的。但倘若把是否生儿育女看作衡量女性成功的标准,就未免太过狭隘。
人生的长度有限,但宽度却掌握在自己手里。越是历经世事的人,越能包容多样的人生。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拓宽自己,努力地争取想要的自由。
-END-
【文 | 十桉】
【责编 | 语非年 】
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更多精彩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