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是什么日子(春节)
春节是寄托了中华民族最强烈的家国情感的节日,即使今天,情人节,圣诞节这些西方节日已经风行天下,但春节依然是我们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在春节,我们能感受到家之温情和睦,国之团结繁华,以及传统文化的绵延悠长。
不过,我们今天过的春节,其实是历史上的“元旦”。
一、民国以前的“元旦”和”春节“
元旦,开始为元,天明即旦,元旦。本意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即岁首。古人有”三元“之说,因为一月一日,是”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传说,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一天开始。
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的概念,但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
元旦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叫法,汉代时叫”正月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叫”元日“、”元正“、”元会“、”元辰“、”元春“,隋唐时叫”元朔“、”岁日“。”元旦“这一称呼,出现在南北朝,不过在宋元之时,才流行开来。
不过,不管叫什么,岁首这一天,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本质上都是”元旦节”。
在中国的历史上,”元旦“有五个不同的日子。
夏朝的《夏历》,以一月一日为岁首,商朝的《殷历》,将元旦提早一个月,以十二月一日为岁首,周朝的《周历》,又将元旦提早一个月,以十一月一日为岁首。秦始皇统一全国时,再将元旦提早一个月,以十月一日为岁首。
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刘彻颁行了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历法《太初历》,其中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将秦朝以十月为岁首,改回了以一月为岁首。
汉武帝确定以一月为岁首之后,元旦也就回归到了农历一月一日,这一规定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仪式上,当场发布《改用阳历令》,将西方的历法作为官方历法,并将元旦从农历正月初一,改到公历1月1日。
我们现在的元旦,也就变成了公历1月1日。
而我们今天过的春节,其实是传统的“元旦”。
那么,历史上的春节是哪天呢?
春节,在古代,全名“立春节”,顾名思义,春节是在立春这一天。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历法,因此,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便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在古代,春节比元旦更受重视,在春节这一天,从皇家到民间,都会举行多种活动,皇帝会率领君臣,去郊祀迎春,鞭打春牛,祭祀春神“勾芒神”,以示春耕开始,有劝农之意。
二、袁世凯改春节
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政府,推行阳历,将元旦改为公历1月1日,是当时反封建思想的需要。1913年1月1日,是民国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元旦,民国政府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然而,民众对此却异常冷淡。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到了农历新年,虽然政府不放假,但民众依然过得非常热闹,要彻底改变国民的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孙中山将元旦改到了公历1月1日,但并没有改动春节,而农历正月初一,但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日子。
1914年1月21日,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向大总统袁世凯提交了《定四季节假呈》,其中说道“拟 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当时,袁世凯正做着皇帝梦,想通过保留传统节日,为自己造势,便大笔一挥,同意了这份呈文。从此传统的春节,便被移到了农历正月初一。
袁世凯的这种安排,是有意让民间将春节当新年过,与孙中山的阳历元旦新年暗中角力。那袁世凯为什么不直接将元旦改回去呢?那是因为元旦是孙中山改的,如果调回,便相当于直接否定革命,会遭到革命党人的抨击。
老百姓可不管这些政治斗争,毕竟传统的新年回来了,大家又可以开开心心地过农历新年了。
孙中山对此一直耿耿于怀,1922年1月4日,他在 广东旅桂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中说:“新新年为民国的新年,为共和国家的新年;旧新年为君主时代的新年,为专制国家的新年。……国人对于新新年不甚注重,对旧新年反注重之,是有权利而不知享,是尚未知自身已成为主人翁者。”
三、结语
到了今天,春节跟农历新年已经合而为一,以立春作为春节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元旦也从传统节日,变成了新兴节日,想起来颇为遗憾。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立春与初一日期相继不远,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过两次盛大的节日,因此两者合而为一,更利于节日庆祝。
春节与农历元旦合一,让春节新年更加隆重,更受重视。
一个民族的重大节日,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情感和文化,而春节、就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即使在历史上,它被改动过,在特殊时期,它甚至被废止过,但到了今天,它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