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2012年湖南八旬老汉提出三个愿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12年,湖南一85岁庄稼汉奉孝同许了三个愿望:

“一是病重的女儿早日痊愈;

二是去韶山,看毛主席故居;

三是去北京,见毛主席遗容。”

满手的老茧、黝黑粗糙的皮肤,还有沾满黄土的衣衫都可以证明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

可是他的愿望却足以引起当地县委的重视,派专人一路陪同他前往韶山和北京。

原来,这位面黄肌瘦的老农五十多年前,竟然在中南海做毛主席的贴身警卫。

而如今,他却在湖南最穷的村庄里放牛耕地。

奉孝同与毛主席雕像

是什么让他隐姓埋名五十余年?

又是什么让他在这耄耋之年向众人亮明自己的身份?

让我们一起走进奉孝同的传奇一生。

凯旋归国,保卫主席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美军于10月1日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

并且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

眼看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上,

毛主席一声令下,饱受战争苦难的中华儿女纷纷响应。

10月19日,在彭德怀总司令的率领下,240万中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二十三岁的奉孝同就是其中一员。

战场上枪弹无眼,美军装备精良,日日开着战斗机盘旋在我军上空。

奉孝同和战友只能端着步枪,躲在草丛里,伺机而动。

“既然武器落后,那就在技术上取胜。”

一想到这儿,他开始没日没夜潜心钻研射击技术;

而后更是将所学所练运用在每一次战斗中。

抗美援朝的中国志愿军

三年烽火岁月过去。

奉孝同成了军中小有名气的神枪手,立下军功无数。

最终,被授予“战斗英雄”的称号

回国后,战场表现优异的奉孝同成为中央司令部的一名武警战士

当时正值建国初期,许多地方都需要武警官兵。

而每一次他都积极主动申请,几乎没缺席一场任务。

不久,中央组织在全国各省选调1名军队干部到中央警卫团一中队做毛主席的贴身警卫。

奉孝同凭借精准的枪法和过硬的身体素质,成功入选。

他被安排在毛主席所住的丰泽园后门站岗。

幸运的是,到岗的第一天,奉孝同就见到了毛主席。

中南海毛主席故居

即便过了五十多年,奉孝同也能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那天太阳很毒,阳光也格外刺眼。

他在岗位上站得笔直,如同一棵松。

任由汗滴从脸颊滑落,有时甚至刺痛眼睛,也绝不会抬手。

这时,一个身穿白色粗布衫的身影慢慢靠近。

奉孝同目光如炬,立刻警觉起来。

那人似乎也看到了他,大步走来,在他面前站定。

看清来人,奉孝同顿时一惊。

他紧张地直哆嗦,标标直直地敬了一个军礼,高声问候道:

“主席好!”

毛主席回敬一个军礼,主动和他握手,笑容满面地问道:

“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过来的?”

奉孝同惶恐不已,连忙在大腿上擦了擦双手回握主席,继而开始一五一十地回答。

毛主席

看着眼前这个老实的小伙子,毛主席拍了拍他的手,轻言道:

“别紧张,小同志。”

而后,毛主席还细细问了他家里的情况,问他读过书没有?

得知他家贫,只读过三年书,毛主席便激励他:

“年轻人一定要多读书,思想境界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第一次见到主席,还与他说了这么多话,奉孝同兴奋不已。

一直到凌晨,他都辗转反侧。

不知想到什么,他突然从床上坐起来,用仅会的几个字赋诗一首。

“大雁南飞半天云,毛主席领导咱们大翻身。

板船全凭老艄公,中国人民全靠毛泽东。

冬夏常青松柏树,毛主席的话我要记清。”

奉孝同说到做到。

他每日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认字学习。

别人吃饭的时候他在看书;

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在小声默读;

有时同事们都忍不住调侃他:

“奉孝同,你是要当文人了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

比起这些嘲笑他的人而言,奉孝同最后写信、读报看文件统统不在话下。

毛主席

在中南海的几年,除了在主席激励下成为文化人,

他还见到了不一样的主席,使他更加受益匪浅。

“毛主席很随和,也很讲感情。”

主席到地方巡视的时候,中央警卫团经常与地方警卫部队举行篮球比赛。

如果奉孝同他们一直赢,毛主席便会悄悄训斥他们:

“到了地方,人家热情接待你,不要老想赢人家,要讲友谊、讲团结嘛!”

除此之外,毛主席的勤俭节约的品质也让奉孝同印象深刻

他总是能在毛主席的私服上见到各式各样的补丁;

而且颜色款式十分不讲究。

白色衬衣上可能会出现蓝色的布头,

灰色的睡袍上会有白衬衣的布头。

身边的人看不下去,想为他添置新衣服。

但毛主席总是说:

“没有关系,穿在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弃就行了。

我的标准是不露肉、不透风就行。”

在毛主席的言传身教之下,奉孝同等人耳濡目染,纷纷向他看齐。

中央警卫团

1955年中旬,毛主席派中央警卫团成员回原籍做农村调查,奉孝同回到老家——湖南新化。

10天之后,他带上家乡的糍粑和腊肉返回北京,和其他队员一起向作毛主席报告。

轮到奉孝同时,毛主席一边翻看着材料,一边问他:

“你还是讲新化方言?”

奉孝同不好意思地回道:

“只改了一点点。”

毛主席笑着鼓励他:

“方言难改,慢慢就会好些。”

三个小时的汇报很快结束。

毛主席做完总结之后,便留下众警卫一同吃饭。

席间,奉孝同拿出特产与众人分享。

同样来自湖南的毛主席吃了很高兴,称赞道:

“还是家乡的东西好吃。”

与主席同席,大家十分拘谨,只顾低头扒饭。

主席看在眼里,主动给他们夹菜,嘱咐大家:

“年轻人要多吃点,把这些菜都消灭光。”

红军长征漫画

饭后,毛主席又拉着他们聊天,给他们讲长征的故事。

奉孝同听得热泪盈眶,他想起了第一次见到红军的情景......

初见红军,少年立志

1934年12月,红二军团长征经过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1组。

那是奉孝同的家乡,这个地方有“四最”

奉家镇是新化县最偏远的乡镇;

桃花源是奉家镇最偏远的管区;

下团村是桃花源最偏远的村;

1组又是下团村最偏远的组。

村庄偏僻很少有生人来访,更何况是战乱年代,百姓更是警惕。

下团村古桃花源

那天,五岁的奉孝同正在院里推磨。

小小的身躯推着笨重的石磨,艰难地一圈又一圈的转。

直到一阵脚步声传来,他抬眼望去。

只见一队穿着破烂军装的人马朝这边走来。

奉孝同吓得魂飞魄散。

当时父母不在家中,他只好叫上弟妹,预备躲进屋后山上的丛林中。

“别跑,我们是自家人!”

身后的人高声喊道。

正在这时,奉父奉母刚好回来。

见到家门口站了这么多军人,以为是官兵要抄家,也吓得不轻。

谁知,队伍最前面的人走上前来,毕恭毕敬地向他们鞠了一躬,温声问道:

“老人家,可否在您家歇个脚?”

这有商有量的态度让奉家父母惊讶不已,木木地点了头。

父母让他们进了屋,孩子们也放下心来,回到院中。

他们瞪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战士们。

实在忍不住内心的好奇,奉孝同大着胆子问道:

“你们是什么兵?”

有个战士挠挠他的脑袋,回道:

“我们是为劳苦大众打江山的人民子弟兵。”

起初,奉家人并不相信。

直到几天之后,红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

他们杀了地主的猪,开了地主的粮仓,并且把粮食和土地都分给老百姓。

村里人翻身农奴把家当,连续敲了几天的锣鼓庆祝。

从那时起,奉孝同便下定决心,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人民子弟兵。

没想到,光阴流转,他不仅成了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还有幸来到毛主席身边。

也因此,奉孝同格外珍惜在警卫团的时光,更加用功磨练枪法,读书练字。

在警卫团五年,中央司令部先后授予他“执勤能手”、“技术能手”、“一级射手”等荣誉称号

复员回乡,深藏功名

1958年2月,奉孝同复员回到湖南老家。

出于保密目的,他在中央警卫团的经历被删去,档案中只留下了抗美援朝志愿兵这一个身份。

奉孝同严格遵守规定,将自己最珍贵的五年妥帖收藏。

此后五十余年,更是不曾对任何人提起。

回乡之初,为响应党和国家“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奉家公社成立男女“基干民兵连”各一个。

刚退伍的奉孝同当仁不让,成了男连连长。

当时,新化山区野猪肆虐,地里的庄稼遭难,村民苦不堪言。

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奉孝同带领男基干民兵连揽下了打野猪的任务。

在深山老林里打野兽,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

有一次,民兵连在报木村杨梅界赶猎。

大约八百米处,一头野猪窜过,队员王正才举枪将其击倒。

他兴高采烈地走近察看。

不曾想,那一枪没有打中要害,地上的野猪突然一跃而起,朝王正才猛扑过去。

正在这时,百米开外的奉孝同眼疾手快,迅速瞄准。

“砰——”

随着一声枪响,野猪应声倒地,王正才险脱虎口。

这对枪法精湛的奉孝同来说,只是正常发挥。

他不仅能一枪命中500米开外的野猪,还能在200米以内准确打中野猪的第一根肋骨。

那天,一众人打了3头野猪。

结束后,奉孝同背着王正才,其他队员抬着两头野猪,在月色朦胧的乡间小路上摸黑朝公社走去。

奉孝同

在男民兵连的努力下,奉家公社获得了一个国家级优秀民兵指标。

自然而然,枪法最精湛,收获最大的奉孝同成为第一候选人。

只不过,他却执意将荣誉让给了队友刘一中。

后来,刘一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群英会。

他不仅获得了奖章和奖品,还见到了毛主席。

回乡之后,刘一中兴致勃勃地和大伙分享北京的事,激动地说:

“毛主席还和我握手了!”

听到这里,村民们的羡慕之意表露无疑,忍不住追问细节。

然而奉孝同却默不作声,侧着头看向远方,像是陷入了回忆。

这时,唯一知道内情的妻子王欢云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

奉孝同回过神来,对她淡然一笑。

奉孝同与妻女的合影

王欢云是女民兵连连长,和奉孝同情投意合,于1958年与他喜结连理。

夫妻俩一起上山赶猎,下地干活,在一栋残破的老木屋内一住就是55年。

此外,他们还生育了3个女儿。

可惜,几个女儿也是命运多舛,生活艰难。

1984年,小女儿福玲被人拐走,后来死在海南。

令人悲痛的是,奉孝同拿不出路费,连女儿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

二女儿美玲远嫁外县。

可夫家也很贫困,帮衬不上娘家,每年只能回家探亲一次。

大女儿奉庆玲因患怪病被婆家抛弃,只能带着一儿一女回娘家定居。

最困难的时候,家里没米下锅,他们就只好吃糠粑,嚼野菜。

今新化山区

其实,奉孝同本可以向组织开口寻求帮助。

但他硬是咬紧牙关,不愿意给国家添麻烦。

直到2005年,新化县民政局从档案中得知奉孝同的志愿军身份后,

给予他每月510元的优抚补贴,

一家人的温饱才得以解决。

原以为就这样度过此生,但一场意外却揭开了奉老尘封55年的秘密......

英雄迟暮,心愿达成

2012年10月,大女儿奉庆龄在自留山被偷树贼打成脑震荡。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送往县医院进行救治。

好在送医及时,她没什么大碍。

治疗结束之后,看着奉庆龄一个女孩子,新化县仁泰医院的医生王杰和同事便决定开车送她回家。

道路阻且长,一行人翻山越岭。

在路上颠簸了10多个小时,抵达奉家已经是深更半夜。

奉孝同和妻子感激不尽,请他们留宿,还特地杀了一只鸡招待他们。

酒足饭饱后,王杰和同事们精神满满,毫无睡意。

山区又没网,几个人百无聊赖地坐在一起,有些冷场。

这时,王欢云戳了戳老伴的胳膊:

“你给他们讲讲打仗的事故啰。”

奉孝同

闻言,王杰他们投来了期待和崇拜的目光。

奉孝同不好扫了年轻人的兴,便讲起自己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

一旁的王欢云也听得起劲。

为了证实老伴的话,她起身进了房间。

出来时手里捧着一个旧木箱子。

打开一看,王杰他们顿时睁大了双眼。

这个旧木箱子背后是老人深埋心底55年的过去。

那里面是装着抗美援朝战士的军装,军装上面放着荣誉证书和几块奖章。

仔细一看,几位医生面面相觑,一脸难以置信地愣在那里。

证书上竟然写着“中央警卫团”的字样。

他们实在不敢相信,这位八十多岁的农民伯伯不仅参加过抗美援朝,还曾是毛主席的贴身警卫。

回到家,王杰心绪难平,找来毛主席警卫张耀祠写的回忆录,在那里面奉孝同的名字赫然在目。

不愿看到英雄的故事埋没于尘世,王杰便把他的故事发到了网上。

张耀祠与毛主席合影

奉老的身份被揭示之后,人们问他有什么愿望。

没想到,他的三个愿望中,竟有两个都是关于毛主席的。

得知奉老的心愿后,新化县委立刻行动起来,与爱心人士协作共同募捐医药费。

并为奉老此次缅怀之旅保驾护航。

2012年11月13日,细雨蒙蒙的长沙火车站,白发苍苍的奉孝同身着一件有些泛白的军装,胸前别着陈旧的纪念章走出站口。

在火车站广场上,钟楼下的“长沙”两个字引起奉老的注意,熟悉的字迹唤起了他尘封的记忆。

身旁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这是毛主席的字。”

见字如晤,他眼中泛起热泪。

丰孝同

因为这是离京后,他离毛主席最近的一次。

奉老理了理衣摆,站得笔直,朝着那两个字,敬了一个军礼。

到了韶山毛主席的铜像前,他凝视着那张熟悉的脸,表情肃穆,久久没有说话。

临走前,他放下从自家带来的糍粑和腊肉,哽咽地说:

“主席,我来看您了,虽然50多年过去,但您的教诲,我永生难忘。”

离开韶山后,奉老希望即刻启程,前往北京。

可是各方都很担心年过八十的他能否承受长途奔波。

为保险起见,长沙南湖医院为他安排了全面体检。

结果显示奉老身体状况良好。

因为常年作息规律,且饮食清淡,他甚至比很多60多岁的老人更健康。

奉孝同在韶山

11月17日,83岁的奉老终于再次站到了天安门广场。

看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他感慨万千:

“天安门广场比50年前更大了,长安街也变宽变漂亮了。”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奉老通过绿色通道,进入了毛主席纪念堂。

看见大厅中央汉白玉雕刻的毛主席坐像,奉老很激动,送上了三束菊花。

进入瞻仰厅,水晶棺内,身披党旗的毛主席遗体映入眼帘。

时光仿佛回到了初见的那一天,绚烂的阳光里,一身白衣的主席笑着问他从哪里来。

泪逐渐模糊了眼眶,奉老再也控制不住。

喊了声“毛主席”,就失声痛哭起来,再不能言语。

所见之人无不动容,但大家都怕他伤心过度伤了身体,急忙上前安抚。

奉老在众人的搀扶下,走到水晶棺正对面,对着毛主席的遗体深深鞠了三躬

然后向着他敬仰了一生的人标标直直地行了最后一个军礼。

奉孝同在天安门广场

离开时,他忍不住频频回头。

因为他知道,这一次是真的再见了。

后记

回到家乡后,80多岁高龄的奉孝同依旧过着农民的生活。

他仍种了十几亩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说:

“我唯有保持爱劳动、爱妻儿的晚节,给世人做出榜样,才算对得住向我献爱心的人,对得住共产党,对得住这个伟大的时代。”

参考文献

共产党员网:《奉孝同:幸福地为毛主席当警卫》

人民网:《毛泽东警卫员回京失声痛哭 揭毛泽东鲜为人知一面》

人物春秋:《奉孝同:传奇警卫员隐居深山55年》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世界上的名迹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