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排列(12这个数字太神秘)

在中国的文化中,“12”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生活中有白天黑夜12个小时,一年12个月,12个生肖,12个星座等等,有心的人会发现,12这个数字很普遍。为什么这个数字,出现的频率如此高?

《礼记》说是天数

12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礼记》给出的解释是“天数也”,那么天象又从何而来?此处的记载中,古人根据“岁星”的运行,分出了12个阶段。

中国古代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它既是星辰,又是中国民间奉祀的神祇之一。“岁星”(就是现在的木星)运行一周天的话,大概需要12岁,所以12 这个数字,就成为了一个记录。

最为神奇的是,这其中的岁,也就是“年”。通过对月亮的运行轨迹发现,每一个“年”,月亮会盈亏12次,于是将“岁”也就是年,分为了12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称之为“月”。

有了前两次的成功,古人又将目光放在了太阳的身上。这些人将“日月交替”的阶段,平均分成了12份,其中每一份就代表一个时辰。如此深奥的大智慧,延伸到了生活当中。

渐渐地12就变成了一个代表性的“天数”。为了更加方便记录和观测天象,这些天干也被赋予了相应的地支。从文献记载来看,远古时代就已有天干地支,其中十二地支象征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节令。

天干地支,我国易经八卦在实践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很多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它来推演。就像街边地摊上大爷大妈们摆着的“地图”,其实上面就是天干地支。

有没有人好奇,为什么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不能是狮子、长颈鹿、大象等这样的动物,老鼠竟然变成了第一个?诸多神话影视中的答案,是否真的可以站稳脚跟?

全靠自己的爪子

真相可以从我国古书中发现,在宋朝和明朝的《旸谷漫录》和《七类修稿》中有相关的记载。生肖属相的排行颇有深意,并非是影视剧中的那样。

十二生肖在我国东汉就已经全部定型,根据东汉王充所写的《论衡》“言D篇(言毒)”来看,“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龙有毒,蛇有蜇,故蝮有利牙,龙有逆鳞。”

译文:“辰属龙,巳属蛇,辰、巳的位置在东南方。龙有毒,蛇有毒,所以蝮蛇有锋利的毒牙,龙有倒长的龙鳞。”关于龙的来源说法很多,有人说是以蛇为图腾的氏族为基础,慢慢发展就成了龙。

12生肖对应着古代的12时辰,古代的时辰分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一共是12个时辰。

在这些时辰当中,子寅辰午申戌归类于阳,匹配的动物爪子都是“奇数”,比如狗、虎、猴、龙等都有5个脚指头,而马是单蹄子,这些动物都是奇数类。

而丑卯已未酉亥归类于阴,匹配的动物爪子就是“双”,像兔、羊、鸡、猪、牛,虽然蛇没有脚,但是舌头分叉,也属于“双”。

用我们现在话来讲,也就是1、3、5、7、9、11属阳,2、4、6、8、10、12属阴。

但是为什么不起眼的老鼠,成为十二生肖的榜一大哥?因为子时是晚上介于“阴阳”之间,而老鼠身上的具备这两种要素。老鼠的四只爪子,前面4爪后面5爪,前排的都是“双”,后排的都是“奇”。

而子时处于晚十时到第二天凌晨,容纳了“阴阳”,它是最合适的选择。那么猪为什么排列在最后一个,真的是因为笨吗?

有人觉得亥时,根据字体的演变,像一头猪。根据动物习性说,他们认为猪是所有的动物面最笨的,就应该在最后,但不是的。

都是巧合

我国古人的智慧,分分钟让人醍醐灌顶。亥时是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这个时间段,根据宋朝学者洪在来看。“戌亥阴敛而潜寂,狗司夜,猪镇静,故狗猪配焉。狗猪,持守之物也。

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听到猪拱草的声音,所以这个浑身是宝的猪,就放在了十二生肖的最后一位。寓意着圆圆满满,从每一位“二师兄”憨厚的体型来看,寓意确实不一样,更像是一轮之后的期盼。

12这个数字,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其实也出现在西方,就像是十字架上的“耶稣”,门下也是12个弟子,,好巧,也是12。为什么是12呢?因为西方人认为13不吉利。

而且“十二”这个数字在很多西方历史也出现过:比如奥林匹斯十二主神;耶路撒冷有十二个门,门上画着十二位天使;宇宙树结12个果实:真主有12个后裔等。

当然就事论事,本文仅仅只是对12这个数字,进行一个粗略的概括。追根究底,12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是老祖宗们的智慧,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古人智慧的尊重。

一年12个月,一天24小时,分为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还有12生肖。对于很多人来讲,12这个数字在日积月累下,已经成为了一种潜移默化的认知。

12和许多东西有关,在易经里,古人相信12能测吉凶;佛珠基本都是12颗;再者就是“12星座”等等。那么你还知道关于“12”的数字有哪些?

关于12生肖,你更倾向于影视,还是古人传承下来的智慧呢?对此,你们怎么看?快来和小飞一起讨论一下吧!(以上图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小飞嘚啵嘚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