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如何算卦(易经)

今天我们接着讲《易经》,在昨天的内容中我们知道朱熹与蔡元定根据《易传》一篇《系辞上》的内容,创新发明了《易经》对于吉凶祸福的算法。

“《易经》算法”的与时俱进

朱熹与蔡元定创新的算法大体而言:是用五十根蓍草,抽取其中的49根作为占卜工具,然后在做几番加减乘除的排列组合得出一个数列之后,再用一套连蒙带猜的手法和规则,将这个数列对应到《易经》的某一段解释上。

本质上朱熹与蔡元定这一套并不可靠的“创新发明”,早已违背了《易经》占卜的法则。话说回来,《易经》占卜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就算它的本质内容变得无法操作,或者丢失,后人也总会想象一些内容将其填满。

《史记》中就有过这样一个结论:蛮、夷、氐、羌虽然都很落后,但是他们也拥有着自己的占卜手段来预知未来,他们的工具大多是金石、草木等自然之物,各自相信各自的神灵。这段话充分的表明了:对占卜的需求是全世界一切民族所共有的,在人类社会中有需求就自然有供给,所以无论在哪个时代占卜的手段都层出不穷,但是大部分都是打着《易经》的外衣,另行其道,并不能够提供统一标准的答案。

比如汉武帝就曾经召集当时全国各大流派的占卜专家,到皇宫中预测某一天是否适合婚嫁。结果让人大跌眼界,专业越多,场面越混乱,各式各样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无论是堪舆家、五行家、丛辰家、建除家还是历史家、小说家,各家有各家的答案。

有的说全天凶,有的说全天吉,有的说上午吉,有的说下午吉等等,后来为了凑数居然精确到了时辰,汉武帝见状也是无可奈何,只好宣布以后占卜一切以五行家的意见为标准。也正是因为如此,五行学在汉朝大行其道,就连提出“天人感应”的儒学大师董仲舒都首先是占卜家,其次才是大学问家。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医理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才完整建立起了五行体系。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人物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京房,他与时俱进的将《易传·系辞上》的内容抛之脑后,改用阴阳五行来做理论框架,混合天干、地支、时令创新出了一套汉朝的《易经》算法,我们今天称之为纳甲。

今天我们见到的很多算卦先生或者电脑程序,其来源都是纳甲一系。不管纳甲是否准确,我们也只能说:其实早在汉代《易经》占卜术就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风貌,所以朱熹与蔡元定的做法也并不为过。

在历史上朱熹与蔡元定的“古法”与京房的纳甲法都是对《易经》占卜改造后最辉煌的两大流派,不过都是五十步笑百步、挂羊头卖狗肉而已。

真正的《易经》占卜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易经》占卜的主要法则是通灵,先由某人提出一个问题,比如打仗的吉凶、婚嫁是否适宜等等,然后由巫师进行祈祷,与上天或者某种神秘力量建立联系之后,将龟甲丢入火盆中进行烧制,此时神秘力量的启示就会显现在龟甲的裂纹上,通过裂纹就可以判定出卦象,然后翻开《易经》找到相应的卦象进行解释就好了。

赛威 图解易经精装本
¥56
购买

在这个过程中越是活得久的乌龟甲,就越有用,这是远古先民对这个世界朴素的认知:他们认为活得越久的生灵,与上天的联系也就越密切。

《易经》占卜的本质并不是算法,而是通灵,这一点大家需要牢记。在古代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很简单,并不太可能创造出复杂的算法系统,《易经》的所有算法都和他的本质相违背,先不管那些算法准不准确,至少可以知道那都不是《周易》正宗。

善易者不卜

在《易经》里面阐述了很多诸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阴阳相济、互生互灭”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从形式上而言是可以被人们所捕捉的,能够将这些规律捕获,创造出一套算法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而且这些算法在真正的高人手上是可以被很好运用的,所以我们在历史上也经常可以见到很多玄机莫测、经天纬地的预测案例。

不过就算如此,在易学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叫做“善易者不卜”,解释五个字大致有两种:第一种、预知属于天机,天机不可泄露,泄露之后很容易遭到反噬;第二种、一旦人的命运被预测了,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所以懂《易经》的人自然不会去做占卜的事情。

当然,其实还有第三种解释,这个解释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高度不适,所以铺垫了那么多之后,我才在文章的最后将其道出:真正懂《易经》的人,都将易学的流变搞清楚了,知道了所有算法都是不靠谱的,所以不占卜,一旦占卜就都是错。

我个人,信服的是第三种。

好了,关于“《易经》的正宗占卜术是什么样的?”内容就到此结束吧,今天的内容您只需记住三点:第一、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算法都是与时俱进的结果;第二、《易经》真正的占卜手段是与神秘力量建立联系的通灵;第三、“善易者不卜”的三种解释,我个人更相信第三种。

谢谢赏阅,您的关注是对“王庶文讲坛”最大的鼓励。“王庶文讲坛”致力于中西方文化、历史、美文、诗词创作,谢谢您的支持。#国学#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王庶文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