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匹配(李江涛观点)

很多人认为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

李江涛的观点认为,婚姻是一种匹配性组合。婚姻确实是需要爱情做基础,但是爱情并不能必然发展成婚姻。

01

婚姻的外部帮助是全球通用的模式

最近俄罗斯专家研究说,俄罗斯的年轻人择偶大部分是通过亲友介绍,这个比例尽管在降低,但是仍然存在相当大的比例。那么专家认为,婚姻是跟人的社会属性有关系。02

李江涛观点,其实何止是俄罗斯,中国也是通过朋友介绍对象。

中国的历史非常鲜明,对象是由父母帮着选,有周围的亲戚朋友帮着介绍,由媒人作为一个专业人士进行进行撮合,这是中国的婚姻机制的构成。

随着西方的文化的进入,出现了一个词,叫自由恋爱。但是自由恋爱往往跟工作环境有关,跟生活环境有关,当人们的工作环境出现了封闭现象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婚姻障碍。

所以,婚姻的外部帮助是婚姻建立的重要途径。只不过,过去太不尊重个人的选择权而已。

02

对婚姻本质的认识

婚姻的本质是个匹配性组合,这个匹配性组合,我们生活中一般叫般配。

婚姻的建立是需要一个非常外力帮助机制,这个机制就是筛选机制,来帮助适婚者,构成这个匹配性组合。

很多人想结婚,进入不了婚姻,就是没有一个婚姻的筛选机制。我们在生活中不叫筛选,叫把关。象很多人强调学历,强调工作单位,强调财产都是一种对人的筛选方式。

婚姻本质上是通过筛选形成的一个互相社会角色的匹配,在个人性格,家庭财产,社会地位,长相等方面,构成一个组合,达到双方满意,相关人满意的过程。

03

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婚姻的起点是源于爱情。其实婚姻的起点是源于接触。很多人强调缘份,其实就是强调接触的可能性。

当然接触最好是产生爱情。有了爱情,双方会非常愉快的进入婚姻状态。

但是,如果不能够产生爱情,双方及周围的人感觉比较匹配,也可进入婚姻状态,后期慢慢培养感情。但是双方需要有好感,互相尊重。这就是为什么孔子一开始就强调婚姻需要相敬如宾的道理。

很多人追求爱情过程中的一见钟情,其实什么叫一见钟情,就是双方见面以前双方具备了互相匹配的基本条件。

男女双方在家庭条件,工作单位,财产情况,个人的性格,个人长相,个人爱好,个人品味,教育程度,等等,这些因素达到高度相互认可,高度匹配吻合度。这样双份的认可,就很容易一见钟情。

04

对待婚姻为什么年龄越大越理性

在对待婚姻这件事情,年龄越大越重视双方的匹配性,这就是我们的越来越物质了。其实是越来越理性。

这样做的缺点是会忽略双方的好感。不重视感情。

05

没有物质匹配,也可以进入婚姻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男人的纠缠,女人的纠结。实际上在婚姻过程中,当匹配度比较低的时候,双方地位相差大,没有钱等等。如果一个女性,在一个男性追求比较强烈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匹配度。因为情感的体验会超越这种匹配性和般配的社会规则。著名的例子就是张爱玲与胡兰成额婚姻,这个高傲的张爱玲为什么能够喜欢渣男胡兰成,就是因为胡兰成的热烈而有意志力的追求。

所以很多年轻人会为爱情奋不顾身。一个严厉的父亲,或有强烈追求般配的母亲,象上海的 丈母娘。当女儿爱上一个穷小子的时候,你再怎么反对,也阻挡不了爱情的力量。

这就是当情感产生了以后,人是不理性。就会打破所谓的社会习俗的匹配性。

06

进入婚姻之后的匹配性问题

很多人认为,结了婚以后就可以不强调匹配性。实际上这是很多婚姻出问题的原因。结婚以后,仍然需要匹配,不过这是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同于婚前的标准,婚前强调你个人的长相。财产,工作单位。婚后强调你的个人素质,双方沟通的平等性,双方社会地位的对等性。

有两种情况,是可以不匹配的。一是由一非常非常重感情,内心有责任感。坚守婚姻。二是双方产生很多的瓜葛,子女的瓜葛,事业的瓜葛,亲属的瓜葛,等等。这些导致婚姻坚守的连接越强大,婚姻越稳定。不过有一条,你的付出和对另一方的价值感是最核心的东西。当年胡适娶江冬秀,一个大才子,一个小脚的家庭妇女,他们的婚姻能够持续,关键是江冬秀的价值付出,胡适的家族问题,孩子问题,甚至自己的社会关系,同事关系,江冬秀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江冬秀对胡适有价值。他们的婚姻才能持久。

07

总结

在婚姻中最难的事,双方如何构造一个彼此满意的匹配机制,这就需要有一个高质量的筛选机制。生活中,无论是亲友的介绍,还是媒人的撮合,都是为双方的匹配性,提供一个前期的筛选机制。

因此,这个筛选机制的诚信度非常重要,而亲友是提供诚信度最好的群体。成功率高的媒人,社会地位高的人,都成为提供筛选机制的最好的对象。

婚姻是要有很多社会力量的参与,才能完成这种匹配性组合。

如果社会力量不能参与的话,要么是婚姻变得随意,要么是婚姻难以产生。

我是李江涛。如果喜欢,分享给你的朋友,如果有问题可以私信我。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管理专家李江涛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