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日月同辉(王小波与李银河)
有些人遇见是是故事,有些人遇见了是事故,王小波和李银河的遇见,是写在五线谱上的浪漫,是爱你就像爱生命的深情,是彼此成全的生命。
他们一生,真心爱过,自由活过,用命写过。
01
王小波和李银河同是1952年出生,前后相差三个月。
王小波越长越丑,十来岁的时候,就长成了岳母口中的“小波实在太丑了,我拿不出手”的样子,而李银河越长越好看,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13岁时,王小波跟着哥哥王小平开始偷父亲书柜里的书看,那个时代,看书可以随意看,但不能随便看,一不小心,就是“反动派”。
王小波读书很快,读着读着,一颗不安的心开始躁动起来。
后来给李银河的信中,他说:我从童年继承下来的东西只有一件,就是对平庸生活的狂怒。
看到庸俗的一切,他就默默记下来,看到人家把肉麻当有趣,他就很生气,心说这是多么渺小的行为。
这就是十几岁的王小波,蔑视无趣,渴望有趣。
16岁时,那躁动的心,开始有写作的冲动,在插队与插队的间隙里,就开始编排有趣的故事。
世界越是无趣,人生就越要尽量有趣。
从16岁到26岁,王小波的时代的洪流里,就像一颗螺丝钉一样,被钉在一个地方,一钉就是好多年,《黄金时代》的背景有了,《革命时期的爱情》背景也有了,当然,李银河离他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02
1977年,李银河大学毕业,做了《光明日报》的编辑,那一年,她二十五岁。
因为发表了一些文章,李银河已经小有名气,一句“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跪着看他”引起无数回应。
此时的王小波,还是一名街道小工人,白天上班,晚上写故事,有一天,他把写完的《绿毛水怪》寄到《光明日报》,经手的编辑是李银河的同事。
这个妹子看《绿毛水怪》,看着看着,眼泪哇哇哇地落下来。
李银河问:“看什么呢?这么投入?”
同事回:“绿毛水怪。”
旁边的李银河一阵奇怪,“水怪”,还长着“绿毛”,多吓人啊!
“这么好看?我翻翻。”
李银河接过稿件,阅读起来:
我说:“妖妖,你看那水银灯的灯光像什么?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
妖妖说:“好,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
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
我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这一看,心里被狠狠一挠,待看到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涅朵奇卡·涅茨瓦诺 娃》那一段:
“我看了这本书,而且终生记住了它的前 半部。我到现在还认为这是本最好的书,顶得上大部头的名著。我觉 得人们应该为了它永远怀念陀思妥耶夫斯基。”
李银河心里一惊,这不就是她的内心真正的想法吗。
她觉得,自己和这个没有见过面的王小波,还真是心有灵犀。
她记住了这个叫王小波的作者。
(绿毛水怪手稿)
03
有一次,李银河是陪朋友去向王小波的父亲请教问题,但她心里却想看看,那个写出《绿毛水怪》的王小波,究竟何许人也!
见到王小波的那一刻,她一颗滚烫的心,瞬间凉凉。
“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么丑。”
“不但丑,丑中还带着凶样。”
这一见,原本的期待都变成了失望,她反正没想过和这么丑的人谈恋爱。
可是没过几天,王小波就去《光明日报》堵李银河,理由是还书。
二人见面后,畅谈文学,谈得火热时,王小波就来了一句:
“你有男朋友吗”
钢铁直男一个,当时李银河初恋刚分手,便如实相告:“没有”。
可是王小波接下来的一句话,简直是生猛无比,吓得李银河目瞪口呆:“你看我怎么样?”
王小波就是这么生猛,《黄金时代》生猛得一塌糊涂,连谈个恋爱,都生猛得吓人。
李银河大学毕业,王小波初中没毕业;
李银河报社编辑,王小波在一个全都 是老大妈和残疾人的街道工厂当工人;
李银河的父母都恢复了工作,王小波的父亲还没平反;
李银河写文章已经小有名气,王小波没有发表过任何东西默默无闻。
他完全不在乎身份地位的差别,对世俗的东西不屑一顾,丝毫没有身处“低位”的自卑。
可是这种真诚和纯净,是很多人所没有的。
李银河还知道,王小波这个“灰姑娘”,其实有一颗“天生丽质”的心,早晚会脱颖而出。
什么是浪漫?
比起现在999朵玫瑰,高级餐厅的烛光晚餐,这才是真正的浪漫,什么也没有,就凭一颗心。
王小波说:真正的婚姻都是在天上缔结的。
04
初次见面之后,王小波就开始疯狂写“情书”。
最特别的是,王小波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
“做梦也没想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
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
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
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情书越写越热烈,直接变成了赤裸裸的表白了。
“你的名字美极了,真的,单单你的名字就够我爱一世的了。”
“满天都是星星,好像一场冻结了的大雨。”
情书一天一封,李银河每读一封,心就柔软一分,读着读着,泪流满面。
不久,李银河去南方出差,回来的时候,桌子上堆满了情书。
于是,两个人就在一起了。
李银河曾经问过王小波:“你觉得自己会成 为几流的作家?”
王小波歪着脑袋认真想了一下说:“一流半吧。”
有一次他问:“如果将来我没有成功怎么办?”
李银河想象了一下未来的情景,对他说: “即使没成功,只有我们的快乐生活,也够了。”
就像三毛和荷西之间,荷西问:“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三毛答:“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荷西:“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三毛叹了一口气:“也有例外的时候。”
荷西再问:“如果跟我呢?”。
三毛回:“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又问:“你吃得多吗?”
三毛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最美的爱情,大概就是要将身外之物统统拿开,才能看得出来,免得世态浑浊,分不清是爱外物,还是爱人。
05
两人在一起后,有一天,李银河把王小波带回家,李银河的妈妈一看,长得丑不说,思想还不正统。
“觉得他思想不正统,有点离经叛道。”
当然,最主要还是因为长得丑,有碍观瞻。
“小波太丑了,我拿不出手。”
再想到初恋那么英俊潇洒,长相差的不是一丁半点,而是天差地别,李银河提了分手。
王小波被气得半死,立马回了信:
“你从这信纸上一定能闻到二锅头、五粮液、竹叶青的味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银河不理,小波就继续写:
“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李银河还是不理,王小波就说:
“你应该去动物园的爬虫馆里看看,是不是我比它们还难看……”
最后还说了一句:“你也不是就那么好看呀,咱们扯平了。”
李银河乐了,也不再计较丑不丑了,“我也不那么好看,干嘛非得找个那么好看的人呢!”
两个人又在一起了。
好看的皮囊千千万万,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王小波长得不算很好看,可是灵魂可太美了。
1980年1月,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两家人在全聚德吃了一顿饭,一共10个人,连兄弟姐妹都没有去全,就像普通亲戚聚会吃了一顿饭那样,是一场不像婚礼的婚礼。
后来知道,王小波家给了500块钱,李银河心里纳闷,“为什么是他们家给钱,不是我们家给钱?”
后来她才知道,这是彩礼。
王小波有了李银河,就像生命有了鲜花,就像太阳有了月亮,日月同辉。
小波说:“我有了良心,我的良心就是你。”
李银河有了王小波,就像锁有了钥匙。
银河说:“你这把钥匙就是开我这把锁的。”
爱情很简单,别看世俗整得很麻烦。
06
1982年,王小波大学毕业,李银河出国留学。
由于政策不允许夫妻两人同时出国,王小波只能在国内“独守空房”,点灯熬油,读书写作,虽然暂时也没写出个名堂来。
两年后,王小波出国寻妻,当时,李银河奖学金400美元,王小波一分收入也没有。
他申请学校,老师告诉他:“你不是要上学,而是要资助!我们系要削减,现在连同事的饭碗都保不住,没钱管中国人。”
之后,王小波联系了一大批学校,只等来四个回信,三个拒绝,一个同意,且自掏学费。
生活拮据,只好出去打工赚钱,李银河在前台当服务员,王小波在后台洗碗。
那段时间,王小波觉得自己拖累了李银河,李银河看在眼里。
她看着王小波那张丑脸,说:
“你踏实在家写小说吧,我来想钱的事儿。”
小波看着她,眼圈红了一点。
李银河的家人知道后,坚决反对,“这哪行?”
可是银河说:“他那么一个智慧的头脑,我舍不得他去干粗活。”
家人说:“写小说没法维生啊。”
李银河很坚定:“我坚持小波必须写小说,文学是他的生命。我们对生活要求不高,我一个人工作够用了。”
有一段时间,哥哥王小平也看不下去了,对李银河说:“小波靠写小说没法维生啊。”而李银河却很坚定:
小波是天才,文学才能荒废了太可惜,而文学是他的命,不写小说,他就是行尸走肉,那样的话,即使物质生活水平再高也没有任何意义。
就这样,王小波才能专心写作。
写的东西没人要,王小波也常怀疑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写作,可是李银河总是对他说:
“小波,好好写小说吧,你是无价之宝。”
那几年时间,王小波看了很多西方哲学,先是看了罗素,后来又看了西方哲学,还有许多“不常见的禁书”。
他写了《唐人故事》,完成了大量《黄金时代》的写作架构。
他们之间,就像钱钟书写《围城》,杨绛便甘为灶下婢。
没有李银河,王小波虽然还是王小波,但也许就不是现在的王小波。
07
两人学成回国后,李银河一跃成了北大的教授,王小波是北大的兼职讲师。
王小波说:“我老婆当教授,我狗屁不是。哀乐中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可是李银河一直坚信,小波写作,终会出头。
1991年,小说《黄金时代》获奖,奖金25万台币,王小波决定全职写作,不再干其他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了。
很多人都反对,觉得写作这条路,不好赚钱,李银河却说:“我就觉得他写小说行。”
李银河对王小波是大力支持,不管别人如何反对王小波,她都帮助王小波,相信王小波。
反过来,王小波对李银河也是。
同性恋虽在在外国很早就得到了承认,但在国内,一直是一个“禁地”,九十年代初。李银河做同性恋研究,阻力不是一般的大。
很多人都反对说不行。
王小波却坚决拥护,没什么不行的,想干就干。
他不止是心里支持,甚至还帮李银河做同性恋调查,深入“同性恋”人民内部。
甚至对李银河的同性恋研究,小波还经常写文支持。
在小波的支持下,李银河成了中国最早研究同性恋的一批人,“性”是一个隐秘的话题,李银河研究性,王小波并没有觉得奇怪。
很多人面对老婆研究“性”,可能心有芥蒂,但王小波不会。
王小波甚至还帮李银河写过个案:
再说小C跟A去了上海。果不出A所料。
小C在上海没有别的 事。他是纯粹为A去的。
A在上海跑业务,经常待在饭店里,更经 常待在房间里。
如前所述,他们俩有过很多快乐时光,后来小C给 A写信,说到他再也不能到公共浴室洗澡。
他一看见水从喷头流出 来,就想到两人在上海时在喷头下做爱的情景。
想到那些,他身 体就有反应。
这些个案,写得很王小波风格。
最好的爱,是相互成全。
没有李银河,王小波成什么样子,值得商榷;没有王小波,李银河成什么样子,也值得商榷。
08
他两恋爱,离不开性,他两谈性,离不开爱。
王小波说:“智慧、有趣和性爱,是最美好的三件事。”
而李银河说:
“你能永远满足我的‘要’吗?你说过:要,对我来说,就是给。你能永远这样想吗?我还很爱妒忌,我甚至妒忌你小说里的女主角和那个被迷恋过的小女孩。我是不是很可笑?简直有点变态心理。你受得了吗?……”
李银河研究“性”,对性自然不避讳,和王小波在一起,也是花样百出。
“有一回,小波主动买了一根指头粗细的绳子回家,使我感到意外惊喜……”
“我们做爱会包括捆绑和轻度鞭打类活动……”
王小波的很多小说,都很“黄”,尤其是《黄金时代》最黄。
但就像有人说的,他写得很美,很有诗意,使人不觉得淫荡,而是觉得美丽。
王小波写作,哪怕是《黄金时代》已经斩获大奖,但他的作品并没有得到认可。
当时,王小波很多作品:《红拂夜奔》、《万寿寺》,舞台剧《东宫西宫》、《似水柔情》……
这些作品每一部都巧思密布,心血用尽,结果都是一样,发不出来。
编辑要求他不断修改,可是改来改去,作品完全变样了,最后还不一定能发表。
王小波说:
“人活着都是为了要表演,所以才失去了自我。即便无处可去,也要永不屈服。我坚决不改了。我宁可写有滋有味发不出来的东西,也不写自我约束得不成样子的文章。”
作品无法发表,没有稿费,没有奖金,他去考了一个货车司机驾驶照,为了“以后活不下去,就当个货车司机”。
但李银河不会让他去做货车司机的,曾经最窘迫的时候,他都舍不得他去刷碗,何况现在呢。
09
1996年10月,李银河去国外访问,王小波送她去机场,“但他用劲搂了我肩膀一下作为道别,
那种真情流露是世间任何事都不可比拟的。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1997年4月10日,王小波去世。
第二天,国外的李银河接到电话:
“赶快回来吧,小波出事了。”
在整理王小波的遗物时,朋友翻着小波写的情书,眼泪滚出来,对李银河说:
“银河,你拥有太多财富了。这些信,我一辈子哪怕只能接到一封,死也满足了。”
而李银河在《人间采蜜记》里说:
“在他一生最重要的时间,他的爱都只给了我一个人。我这一生仅仅得到了他的爱就足够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痛苦磨难,小波从年轻时代起就给了我这份至死不渝的爱,这就是我最好的报酬,我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了。”
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是:活过,爱过,写过。
对于王小波来说:他活得像一个人,爱得像一个人,写得像一个人。
对于李银河来说,也是如此。
这个世界,长得像人的人很多,活得像人的人不多。
王小波和李银河,自由活过,用心写过。
足矣。
足吗?
不足。
真正美好的东西,永远不足。
文|不有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