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是什么日子(甲午海战清朝出动63万军队)
1894年7月发生的甲午战争,对中华民族绝对是深创巨痛,在这场战争的海战里,几组数据更是让人难以置信。
甲午海战中,清朝出动了63万军队,本以为可以将日本兵驱逐出国土,胜利凯旋,可是没想到,战争开始后不久,清军折损3万人就投降了,而日军的阵亡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日本的狼子野心
其实说起日本,对中国算是觊觎已久,一直打着小算盘,意图侵略。
虽然甲午战争起于1894年,可是早在1868年,日本所谓的明治天皇登基之初,就开始有了发起战争的苗头,不仅开始大肆鼓吹军国主义,对外扩张,还将邻近的朝鲜和中国当作了侵略对象。
为此,日本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不仅大肆扩张军队,增添兵力,还开始着重推行近代军事教育和训练,进行备战,一直持续到甲午战争爆发前夕。
改革后的日本,除了陆军数量增长了好几倍之外,海军的设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战前军舰和鱼雷艇就达到了五十多艘,如此多的设备,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先进了。
虽然那时日本的现役兵力与我国相比,看上去十分的寒碜,可是因为日军准备充足,且清廷内部腐朽,人心不齐,最终还是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日本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在提升自身军事力量的同时,还搞起了“情报网”,通过向中国和朝鲜安插眼线,以此来搜集情报,并绘制详细的军用地图,可谓用心险恶。
对于日本大肆扩张军事力量的行为,难道清政府真的毫不知情?其实不然。
从1874年开始,清政府就对日本的野心有所察觉,开始加强海防建设,以防日本从此处攻破,侵略我国,更是在1888年,北洋海军还正式成为了一支正规的军队,并开始重点培养。
在那时,北洋军队就已经拥有舰艇二十五艘,官兵四千人,之后还陆续建成了三大基地,在甲午战前,海防军力有了明显提升。
本以为这会是国家发展壮大,提升实力的一大步,可是由于清朝内部腐败,军事变革并未彻底,而是仍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初级阶段。
虽然清廷陆海军总兵力远超日本,但是北洋海军的管理和训练,以及战斗力却是远远不足,在面对日本升级过后的兵器,自然也是难以抵抗。
战争往往来得猝不及防,而这场让人觉得痛心的甲午战争则更是在日本的策划之下悄然打响。
1894年,日方以朝鲜爆发的农民起义为“引线”,欺骗并诱使清军入朝,之后便暴露出来了真实面目,并以此为借口,“明目张胆”的派日军奔赴朝鲜,并占据要地,做好了与我军对战的准备。
随着一切准备就绪,日军驻朝大使也搞起了小动作,竟然威逼朝鲜政府废除和约,意图驱逐清军,之后日军还攻占了朝鲜王宫,开始对其肆意操控。
在彻底控制了朝鲜政府后,日军就对在朝清军发起了攻击,并且主动袭击我国在海上的兵船和护航舰,从而引发了丰岛海战。
一时间各地战火纷纷燃起,面对突发的战争,清军吃力不已,难以招架,一路败退平壤,在8月1日,清政府和日本同时宣战。
海陆之争
虽然最终这场甲午之战,清军以战败收尾,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从一开始的战略计划上就比清廷想得更为全面详细,准备也更加的充分。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日军在主动挑起这场战争的时候,就已经将“宝”都押在了和与清廷海军的对决上,因此一开始就对其格外重视,计划也更为详细。
反观清军,就显得格外的束手束脚,面对日军的侵略,清廷内部想的不是怎么把其驱赶出去,而是争执这战该不该打,要不要求和,甚至还在幻想着其他国家能够从中调解。
也正是因为如此,清军并没有所谓的战术指导和作战计划,而且军心不稳,这也直接导致了战机的延误。
最终,清廷只能在海陆战端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仓促对日宣战,并开始派遣大量陆军奔赴朝鲜平壤会合,驱逐日军。
而海军各舰队则坚守岗位,驻守在各防区海口,其中北洋舰队则在黄海北部集结,以达到守住门户安全,随时接应在朝清军之用。
8月上旬,前往支援在朝清军的万余人先后抵达平壤,而此时占据汉城的日军,约有八千余人。
由于海军主力决战时间未知,日本也开始增派兵力赴朝参战,还将在朝军力进行整合,陆军也从一开始的牵制转变成了攻势模式。
而且,日军一面派兵执行平壤之战,想借机进攻奉天,另一方面,又暗中组建其他军队,想要攻占辽东半岛,多管齐下,开始为他们更大的“侵略野心”铺路。
9月初,日军从汉城等地出发,开始从不同方向向平壤靠近,而此时驻守平壤的清军由于不齐心,与日军对战接连失利,最终竟舍城而去,一路退到了鸭绿江附近。
而此时的日本海军舰队已经来到了黄海,想与北洋舰队决一死战,可没想到此时的北洋舰队在丰岛海战结束后,仍不知变通。
为了守住上级下达的先保船再制敌的命令,北洋舰队并未尽力迎敌,反而将黄海制海权轻易地让给了日本海军,让日军捡了个大便宜,实在让人气愤。
此时,清廷猜测我军将在平壤与日军大战,便开始从海路调运兵力前往支援,下令由北洋舰队进行护航。
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激战数小时,双方各有损伤,但北洋舰队损失更为惨重。
不仅如此,日军通过采取海陆同时出击的作战方式,使得平壤之战与黄海海战都有不小的收获,而平壤一战更是直接将战火燃至鸭绿江边上,对我国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
而此时,刚刚经历平壤败仗的清军尚未来得及在鸭绿江一线筑起防线,因此,清军在之后的战斗中仍处于一个极为被动的状态中。
另外,由于日军海陆同时发起进攻,并将海战作为重点,致使北洋舰队受到重创,实力被削弱,日本的联合舰队也因此得到了黄海制海权,此后,日军海军兵力也开始向中国辽东半岛聚拢,预备登陆。
日本陆军则向鸭绿江清军防线发起攻击,于10月24日展开了鸭绿江江防之战,至此,清军鸭绿江防线全面崩盘。
至于清廷,在李鸿章的建议下,开始在渤海严密防守,意图全力保住沈阳,可是由于清军在实际兵力部署方面出现严重失误,最终导致地处渤海门户正面的辽东半岛兵力不足。
除此之外,辽东半岛驻守部队多为临时队伍,再加上黄海制海权的丢失,致使其同时也失去了海军的掩护,防御变得极为薄弱。
11月6日,日军占领了金州,之后又开始兵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当溃散不已的清军对上凶残的日军,大连湾最终难逃被攻陷的命运。
面对接连失利的战局,清军大多都精神萎靡不已,毫无战意,即便仍有人在奋勇抗击,却收效甚微。
22日,在旅顺口被日军攻陷,被血洗全城之后,清廷内部一片慌乱,纷纷开始叫嚣主和。
而此时的北洋舰队,随着旅顺口沦陷,成为了日军的下一个目标,日军也将枪头对准了威海卫港——北洋舰队的大本营,大战一触即发。
由于清廷对战局的一再误判,最终在旅顺口被攻陷后的两个月左右,威海卫城也落入了日军之手,随着威海卫海军基地的陷落,北洋舰队也就此彻底覆灭。
数据的残酷
虽然在这场战争中,清军在人数上拥有很大的优势,对于胜利,虽然不能直接说是手到擒来,但最起码也不至于输得太难看,可是最终的结果却十分惨淡,让人难以接受。
甲午开战时,清朝陆军达到了96万人,而日军约为24万人,虽然清军兵力明显占有很大优势,可说句实在话,清军实际参与到战争中的兵力却并不如日军,一场战争下来,并没有消灭多少日军。
黄海海战,五小时不到就结束了,清军辛苦所做的海防建设,多年洋务运动的成果就这么化无乌有。
1894年9月17日12点50分海战打响,至下午5点半就彻底结束了,日军以12艘军舰与清军的10艘军舰对打,虽有损伤但并未击沉,而北洋水师,却被击毁了一半军舰。
在整场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惨败,军舰有的被日军击沉,有的不愿落入日军之手,为他人做嫁衣而选择自沉,还有14艘被俘,而日本海军只被击沉了一艘鱼雷艇,这些明晃晃的数字才更加让人心凉。
而且,此次甲午之战,日军的海军加上陆军只战死了1132人,在日军战时总共阵亡的13488人中,由于各种传染病而病死的人约占到了阵亡总数的88%。
换而言之,在此次甲午之战中,日军真正被大清军队击毙的少之又少,除去台湾义军消灭的数字,被大清陆海军消灭的日军只有700多人。
为什么日军被消灭的人数会如此少?对比从清军和日军的人数来看,清军占了极大的优势,可是从其他的方面来看,清军在身体素质上却远远落后于日军。
在甲午时,清军除了在身高和胸围上略占优势之外,从体重,肺活量,以及握力和呼吸来看,都不如日军,而这少不了鸦片和军队训练懈怠的“功劳”。
甲午战争期间,两军多次交锋,可日军的战死人数少之又少,这不禁让人质疑,面对日军,清军是否已经成为了摆设?
日军仅阵亡33人就从朝鲜突破中国鸭绿江防线,又以阵亡40人的代价就攻占了号称远东第一军港的旅顺,这难免让人感到不可置信。
在甲午战争结束后,作为战败的中方,清廷总共向日本赔款2.3亿两,而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仅为8000万两,赔款相当于清朝3年的财政收入。
可笑的是,日军又将这绝大部分的赔款用在了扩军上,并且大力发展军舰、水雷艇,在这一方面共花费的金额占了偿金总数的85%。
清朝的腐化
为什么清廷在兵力明显胜过日本的情况之下还会输得一塌糊涂,最终到了要割地赔款的地步?为什么清军如此多人却没打倒多少日军?其实原因有很多。
而这也离不开清朝当时思想的腐化,这才使得发动战争的日本人逍遥法外,战败的清政府却是被迫赔钱又赔地。
从一开始战争爆发时,清政府调军队赴山海关前线,老百姓就不看好这场战争。
为何?军队本应纪律严明,精兵强将更是国力强盛的体现,可清兵如何?
吸食鸦片,只顾玩乐,毫无斗志,丝毫没有军队的样子,士兵和百姓大多皆无国家荣辱感,大多官员的表现更是令人失望。
其实,早在北洋海军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李鸿章就曾向皇帝请旨,希望能在胶州添筑一批炮台,用以御敌,这一请求也得到了皇帝批准。
可是谁又能想到,翁同龢,身为皇帝的老师,不以大局为重,却因与李鸿章的个人恩怨,而从中作梗,使得李鸿章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以武装军队的计划落了空。
部分官员在甲午战争发生前勾心斗角,眼睁睁看着国家陷于危难,战后却成为了缩头乌龟,害怕惹麻烦,只知道站在李鸿章身后,让他一人抗下所有黑锅,实在让人可恨!
此等局面,一直持续到了向日本割让台湾之时,各大臣依旧互相推辞,躲避不前,如此的统治者、管理者、辅佐者,清国的命运又如何能好?
战争是残酷的,家国是需要共同保卫的,1894年9月17号爆发的中日甲午大海战,最终以北洋水师的经远舰的弹沉没中迎来了结尾。
2018年9月21日,甲午战争中中弹沉没的“经远舰”在大连庄河海域被国家文物局证实身份,又勾起了曾经的那段历史。
只有不断进步,强大自身,才能帮助为百姓、为人民维护住一个和平而安定的生活环境,才能不再出现,“以多对少”却仍吃败仗,需要割地赔款的地步。
文献来源:
《甲午战争参战清军达63万 战败因大清内部高度糜烂》:海口网
《甲午战争中的15个数字》:咸宁日报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