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指什么(针灸时如何区分)
天、人、地,称为“三才”,后世刺法用来说明进针的深度,对各针灸医家有着重要影响。
明代的《金针赋》中有说:“初针,刺至皮内,乃曰‘天才’;少停进针,刺人肉内,是曰‘人才’;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名曰‘地才’。”这种分层的名称在“烧山火”、“透天凉”等分层补泻法中多用之。其法就是以皮内为“天”,肉内为“人”,筋骨间为“地才,实际上就是浅、中、深三部。临床应用,一般已不严格按“皮”、“肉”、“筋”的不同组织来分层,只是将较深的穴位作相对的划分。如一寸半的穴位,即以五分(上1/3)为天,一寸(中1/3)为人,一寸半(下1/3)为地。肌肉浅薄的穴位就不适于分层补泻。
早在《灵枢·终始》和《灵枢·官针》篇中已有分层次进针的论述,称作“三刺”。即一刺”通过皮肤(“绝皮”),为浅部;“再刺”到达肌肉(“绝皮致肌肉”),为中部;“三刺”进入筋肉之间(“已入分肉之间”)为深部。这一分层,与《金针赋》所说的:“皮内”、“肉内”和“筋骨之间”的分法是相合的。《难经·七十难》又从皮肉筋骨与五脏相应的关系进行阐述,“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沉之,至肾肝之部”,也即以皮肤应合心肺,筋骨应合肝肾,但没有说到中间的“肌肉”。根据脾主肌肉的理论,我们不妨称它为“牌胃之部”(古人所说的“肌肉”是指油肉,不是现在所指的瘦肉)。现将以上的关系对照如下:
《灵枢·终始》篇说:“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因皮肤为阳分,主要是卫气所行,刺之可出阳邪;皮下为阴分,主要是营气所行,刺之可出阴邪;筋肉之间则为谷气所行,是针刺调气的主要部位。谷气、营气、卫气分布于不同的深度,但这只是相对的区分,其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说明针刺可以在不同的深度候气,或候浅层的气,或候中层的气,或候深层的气。对较深的部位分浅、中、深三层;一般部位则可分浅、深二层,这时则只有阳部(卫)、阴部(营)之分,或天部、地部之分,也就不能再称之为“三才”。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