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是鬼节有什么讲究(中元节的起源与习俗)
文 | 读书君
在这个世界上,各国各地区的文化是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你很少能够看到某种文化是不约而同存在的,而其中鬼节就是一个极少数的典型例子。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鬼节文化,比如西方的万圣节、墨西哥的鬼节,泰国的鬼节,以及中国的中元节等。当然,中国的鬼节不止一个,除了中元节,还有清明节、寒衣节也被称为鬼节,三者合称为中国“三大鬼节”。而其中,中元节是最名副其实的“鬼节”。
【农历七月——鬼节】
农历七月是中国的鬼节,也称为“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民间节日中的一个重要月份,中元节的具体时间为农历的七月十五,所以七月鬼节也被称为“七月半”,有些地方为七月十三或十四日。
根据民间的说法,在农历七月初一这一天,地门(即鬼门关)就会被打开,地府中的鬼魂就会跑出来,到人间来寻找食物。所以,民间七月初有接祖、送祖,祭祀鬼魂的习俗。地府中的孤魂野鬼经过了一个月的供养后,基本上已经丰衣足食了,所以传说在七月三十日阎王就下令要求关鬼门,让孤魂野鬼返回冥府。
一、中元节的起源
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据说是为了纪念古代传说中的“中元胜会”,也就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式。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时期。当时,有“秋尝”的仪式活动,因此在这一时期会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吉祥、风调雨顺。
后来,佛道两家的思想,对中元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认为这一天是天庭派神下界到人间,巡察和考核人间善恶的日子,表达对生命善恶的敬畏和感恩。佛家传为目莲救母的日子,所以起“盂兰盆会”祈求,使得母亲脱离苦海。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节日的发展,民间衍生出了许多的民俗活动。
在古代,中元节是祭祀仪式最为繁盛的节日之一。《水浒传》中就有关于这个节日盛况的描写,话说美髯公朱㒰因为长得像关羽,到了沧州后深得知府的看重,也深得知府四岁的儿子的欢心。
在中元节这一天,文中如此写道:
“(地藏寺)钟声杳霭,幡影招摇。炉中焚百和名香,盘内贮诸般素食……杨柳枝头分净水,莲花池内放明灯。”
透过文字就足以可以看出当时人们过中元节是有多么地热闹。
中元节虽然是鬼节,但是在孩子眼中,星星点点的河灯在水中飘荡,五彩斑斓,是如此好看。
于是,朱㒰抱小衙内到寺里“盂兰盆会”看灯了,结果先是孩子丢了,又被杀了,逼得朱㒰到了梁山入伙。
总言之,虽然是鬼节闹惨案,但是可以看出,当时中元节的盛大,一幅街上灯游走,河里灯流动的景象……
在古代,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或寺庙设立祭坛,供奉瓜果、糕点等物品,同时也会邀请戏班表演酬神戏,以娱乐神灵。晚上,人们会在河边焚烧纸钱和纸扎,以祭祀祖先和孤魂野鬼。这些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二、中元节的民间传说
1.“鬼门关”
中元节又称“鬼节”,据说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鬼门关会打开,鬼魂们会从阴间出来,回到人间。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门口设置祭坛,供奉瓜果、糕点等物品,同时也会烧纸钱、纸扎等物品,以祭祀祖先和孤魂野鬼。这个传统习俗被称为“祭祖”,也是中元节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
2.“放河灯”
中元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是“放河灯”。人们会在河边或湖边放置灯笼,并将其放入水中,让灯笼随水漂流。这个习俗据说有两个意义,一是祭祀河神,二是为祖先和孤魂野鬼照亮回家的路。同时,放河灯也象征着人们希望祖先和亲人能够得到灵魂的安息。
3.“不点灯不出门”
鬼节还有一个说法是“不点灯不出门”。据说在鬼节这一天晚上,鬼魂们会出来活动,如果人们在黑暗中出门或点灯,就会被鬼魂缠身。因此,在这一天晚上,人们通常会待在家中,灯火通明,以避开关魂。同时,人们也会避免在夜间外出,以免遇到不吉利的事情。
当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这些说法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是透过这些说法,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代人们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看到了古人对祖先和鬼神的敬畏之情。
三、中元节的习俗禁忌讲究
1. 祭祀孤魂野鬼
鬼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节日,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路口设置祭坛,供奉瓜果、糕点、酒肉、米饭等物品,同时也会烧香烛、纸钱、纸扎等祭品。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注意一些讲究。例如,在设置祭坛时,要面对大门设置,而不是背对着大门。同时,在祭祀孤魂野鬼,烧纸钱、纸扎等物品时,也要注意烧的方式和数量等细节,跪地持香,四方礼拜。祭拜结束后,将香火插在祭品或者沟边路旁,俗称“布田”,寓意为广种福田,济天下四方孤魂的意思。
2. 送瘟神
鬼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是“送瘟神”。传说瘟神是掌管疾病的神灵,如果人们不祭祀瘟神,就会有很多疾病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注意一些讲究。例如,在送瘟神时,要用三根香拜三拜,表示尊重和敬意。同时,在送瘟神时,不能用脚踩门槛或门槛上过,以免惹恼神灵。
3.避免在河边玩耍
中元节是鬼节,据说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晚上,鬼魂们会出来活动。因此,在这一天晚上,人们通常会灯火通明,以驱散黑暗和鬼魂。但是,如果人们在河边或湖边玩耍,会增加遇到鬼魂的风险。因此,中元节这一天,不要在水边玩耍,以免发生意外。
4.不在夜间外出
鬼节这一天晚上,鬼魂们会出来活动。如果人们在夜间外出,就很容易遇到不吉利的事情。因此,鬼节这一天晚上,最好待在家中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也要有同伴陪同,不要独自行动。
5.不在神像前拍照
在鬼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或庙会上祭祀神灵。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注意一些讲究。例如,在神像前拍照是不尊重神像的行为。因此,在鬼节这一天,不要在神像前拍照或摄像。
四、中元节的文化内涵
在鬼月期间,人们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和仪式活动,以表达对祖先和鬼神的敬仰和敬畏之情。抛开封建迷信不说,鬼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人们对于生命、死亡和家族的信仰和思考。
1.从文化角度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格外重视死亡的。在中国,人生有两大事不能怠慢,一个是生,一个是死,生和死是人生两件大事。
出生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是一个人经历成长的起点,是人生旅程的起点。而死亡则标志着生命的结束,是一个人经历衰老和疾病的终点,是人生旅程的终点。这两个时刻都是人类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时刻,为人生两件大事。
人死后举行葬礼,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同时,葬礼的存在,也是对逝者离开这个世间的宣告之意。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人认为人死后只是灵魂会离开躯体,去往另外的世界,天堂或地狱。
也正是如此,在中国传统习俗中,鬼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七月是鬼门关大开的时候,孤魂野鬼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家”,在世的人们可以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追忆。
2.从历史角度看
鬼月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据《礼记》记载,周代已有祭祖、时享、岁终祭之礼仪,后更重视中元节与除夕的祭祖活动。在汉代,中元节已成为固定的节日,并延续至今。
在历史上,鬼月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在古代的一个村落里,有一位名叫刘素真的男子,他为了救一只受伤的小鹿,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他死后,他的妻子按照他的遗愿为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以缅怀他的英灵。这个祭祀仪式就是最初的鬼月活动之一。
不管怎么样,可以看出,在中国,鬼节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3.从民俗角度看
在鬼月期间,民间有许多习俗和活动,人们不仅会祭祀,还会进行一些民间文艺活动,如舞龙、舞狮、唱戏等。这些文艺活动既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悼,同时,这些文艺活动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五、读书君说
总的来说,抛开封建迷信色彩不说,中元节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其习俗包括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祖先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在今天,中元节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创作不易,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