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是什么日子(1945年8月23日)
【读毛年谱(327)】1945年,毛泽东52岁。
1945年8月20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复华中局八月十九日报告的电报:
“你们发动上海起义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望坚决彻底执行此方针,并派我军有力部队人城援助。其他城市如有起义条件,照此办理。”
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次上海起义。不知道就对了,因为这次起义刚开始就被取消了,所以知道的人很少。
——为什么党中央会在此时提出组织上海起义的计划?又为什么立即取消了?这要从苏联参战说起。
苏联参战,上海起义一度箭在弦上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
事实上,在不久前的七大上,毛泽东就已经谈到了大城市工作的问题。
苏联参军,对于党中央来说,无疑是绝大的利好消息。8月10 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苏联参战后准备进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提出:
“在此伟大历史突变之时,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及各区党委,应立即布置动员一切力量,向敌、伪进行广泛的进攻,迅速扩大解放区,壮大我军,并须准备于日本投降时,我们能迅速占领所有被我包围和力所能及的大小城市、交通要道,以正规部队占领大城及要道,以游击队民兵占小城。”
次日,中共中央又发出毛泽东起草的《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要求各区党委:
“目前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敌伪军向我投降……猛力扩大解放区。占领一切可能与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与交通要道,夺取武器与资源,并放手武装基本群众,不应稍有犹豫”。
这语调,很乐观吧?
上海作为被日本占领的大城市,自然首当其冲。8月10日,中央发出《关于夺取大城市及交通要道的部署给华中局的指示》,命令新四军出动1、6 两师及苏南、苏中部队担任夺取南京、上海之线的任务,“集中主力去占领大城市和要点”,并拟宣布任命上海、南京两个市长。
在接到中央指示后,华中局紧急行动起来,在11 日向中央汇报了具体的部署安排,其中包括: 由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占领南京; 以新四军苏浙军区浙东部队主力控制上海、杭州段铁路线,阻止国民党顽军进占上海,并以浦东部队开入上海;对上海、杭州二城,除派去部分主力部队外,主要采取发动群众的方式夺占之。
12 日,华中局又发布了《关于发动群众指示》,要求各地党委及武工队
“上海、南京、杭州在我大军未达到前……首先在工人集中地区广泛号召工人斗争,乘敌人投降,城市混乱之际,发动群众夺取伪军警武装,武装工人自己,普遍广泛成立工人武装自卫队、纠察队,建立工会组织,解散伪政权、建立民主政权……为达此目的,浦东、浙东、江南部应即派部分主力以公开或隐蔽方式迅速进入工人区域,作为组织领导发动工人斗争的核心”。
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还成立了上海起义的领导机关——上海党政军委员会,任命张执一为书记,刘长胜、张执一为上海市长、副市长,由张执一负责指挥上海工人地下军,具体组织人民武装起义,并拟在起义成功后,即宣布成立上海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以陈伟达为总司令,张执一为总政委。
班子建好了,起义计划也周密布置了。在接到中共中央的批复后,华中局于21日电令张执一等人坚决执行起义命令,立即以现有力量占领一二个工人区,并迅速推广至全市,不必等待外援主力到达。
突然电令取消起义,这是为何?
8月23日清晨,上海工委开始组织上海地下军和工人占领了信义机器厂,并准备夺取日伪普陀警察分局的武装。
然而到了下午4 时,前线指挥部接到中央关于改变计划、暂不占领上海的指示,下一步行动遂告停止。
原来,8月2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华中局电,改变上海起义的方针。电文指出:
“浙东主力到上海有被消灭危险,不如仍在浙东,困难时可退浙南。日本投降条约即将签字,蒋介石已委任上海官吏,在此形势下上海起义变为反对蒋介石,必被镇压下去,宜改为群众组织各种团体发动清查汉奸斗争,立即建立群众性及《新华日报》上海版两种报纸,分开出版,而不建立政府。”
为什么突然改变起义的计划?有人认为,中共取消上海起义的计划,因为受到外来的压力。压力何来?
一是受到斯大林的压力。中央起初觉得苏联出兵对我党有利,可以帮助我党。但苏联出兵有自己的小算盘,还和国民党有条约规定,是不能支援共产党的。
二是受到舆论压力。也有人认为,到起义预定时间,日本已经投降,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排除共产党接受日本投降,更不能接收日本占领的大城市。国民党已经宣布市长任命。
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发动起义,就不是从日本人手里光复国土,而是跟国民党抢地盘,就会在舆论上处于不利地位。
真实原因:出于审慎以及战略目标转移
然而,取消起义计划,并非因为外来压力。有学者指出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出于审慎。实际上,毛泽东的在发出8月10日的命令之后,就开始考虑这样着急组织起义是否合适,会不会又犯了“左”倾的错误。因而到12 日,中央又发给各地《关于必须力争占领的交通线及沿线城市的指示》,明确表示:
“长江以南各要道及大城市,根本不作占领计划,而置重点于占领广大之乡村。”
8 月16日,中央曾指示华中局,暂缓执行上海起义计划。
华中局接到指示当日,也立即电告张执一和新四军淞沪支队政委陈伟达暂缓起义。
但华中局19日的报告对局势作了非常乐观的估计,并实际上已开始付诸行动。中央受其影响,才于20 日批准了起义计划。
稍后不久,中共中央又接到华中局关于上海起义存在一定困难的电报,所以才会在21 日决定取消起义。
我们党在历史上已经多次吃过“左”倾冒险主义的苦头。这次如果按原计划发动起义,势必再一次吃苦头。
其次,苏联出兵后,党中央开始把目光投向东北。8 月11日,延安总部就下命令:
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敌伪军投降,调吕正操、张学诗、万毅、李运昌等部进入东北。
8月20 日,毛泽东亲自拟定电文,从华北各根据地抽调9个团,连同已在热河边境的几个团,配备相当数量的地方工作干部,限期开赴东北,并明确宣布其任务是“乘红军占领东北期间和国民党争夺东北”。
审时度势,及时取消上海起义计划,是明智之举。叶飞后来回忆说:“现在看来,以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我军力量,上海地下党的力量,采取工人起义和我军外援的方式来解决上海问题根本是不可能的。”
即使按原计划举行起义成功,当时也不可能守住,反而把地下党的力量暴露了。
但是,国民党得到了上海等大城市,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接收大城市,国民党在得民心上失分很多,成为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