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寓意代表什么意思(冬至天气阴晴有预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进入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它于每年公历的12月21-23日交节。今年冬至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12月22日,也就是农历的十一月二十九,星期四。

冬至吃饺子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烂耳朵没人管”。冬至吃饺子据说这源于“医圣”张仲景。在过去动乱的年代,他看到百姓在寒冷的冬天,衣不遮体,很多人的耳朵都冻裂了,溃烂发炎。为了百姓免受冻疮之苦,于是在路边搭起医棚、支起大锅,汤锅里头放的都是羊肉、辣椒这些驱寒的食材,把这些东西炖烂后,都捞出来切碎,然后用面在外面裹上,裹成耳朵的样子,而且还给它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娇耳”。

在冬至这天,给这些穷困的百姓施舍“祛寒娇耳汤帮贫民医治冻疮。这些病人吃了食物,喝了肉汤之后,感觉到浑身暖和,两耳发热,被冻伤的耳朵,也都慢慢的给治好了。至此以后,每到冬至,大家就都学着“医圣”施舍“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食用,慢慢的就变成了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娇耳”的名称也有了变化,现在通常都叫“饺子”或者“扁食”。

之所以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烂耳朵没人管”,其意思就是说医圣张仲景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另一方面也是提示人们冬至是寒冷的开始,要注意防寒保暖。毕竟冬至才是进入寒冷的开始,人们也常常以冬至开始“数九”,数九的方法以每九天为“一九”待数到九个九天,也就是八十一天的时候也就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了。

九九歌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沿凌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由此可以看出,一九、二九开始寒冷,三九、四九为最冷,到了九九就暖和了,“数九”也是和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节气分不开的,可以说这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同时,古人发现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到来之时的天气情况也是一种预兆,在很大程度上和以后的某段时间里存在着一定的韵律关系。尤其“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更为明显。老一辈认为,冬至交节这天阴晴变化预示着以后的天气变化及收成,毕竟二十四节气是反映降水和农时的,那么冬至交节这天,天气阴晴有什么预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农谚怎么说。

农谚曰:“冬至见日头,明春冻死牛

“日头”也是一种地方口语,代表太阳。也就是说冬至是晴好天气见到太阳很暖和,那么,到了来年春天往往是寒冷交加,天寒地冻,甚至把耕牛冻死。当然这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也就是预示着春天“倒春寒”现象的几率较大,倒春寒很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当然了,我国地域辽阔,也有谚语说“冬至不见天,立春还把棉衣穿”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冬至阴天或下雪雨,到了立春节气还要添加棉衣抗寒。这种说法明显和上种说法有点格格不入,但毕竟俗语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区域性,也许这两种说法就区域而言都有道理也未尚可知。

农谚曰:“冬至暖,过年寒,冬至寒,过年暖”

意思就是说如果冬至节气这天相比较往年暖和,那么到了过年的时候就会偏冷。相反,在冬至节气这天相比较往年很是寒冷,那么到了过年的时候就会相对暖和一些。这也是说的冬至节气暖和,到过年后会容易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如果冬至节气寒冷,到过年后就会暖和,逐步走向正常,常言道“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农谚曰:“冬至阴天,来年春旱”

意思就是说如果冬至节气这天,天气阴沉不定,乌云遮住,将预示着来年的春天很可能会干旱少雨,在以前的落后年代里,田里的农作物全靠雨水生长,春旱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这也是老百姓不喜欢的。其实,像这样以天气预测以后天气情况的谚语还有很多,比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在很大程度上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

虽然这样的说法并不具备什么科学依据,但毕竟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结的经验,这也是提示人们要有备而无患,做好防备工作。具体这些以天气阴晴预测以后的情况准不准确,我们也只有拭目以待留心观察一下了。如果大家还听说过别的什么天气预兆不同的谚语或不同的说法,欢迎留言评论区分享!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刘哥文化驿站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6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