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吃西瓜(民俗)

今天立秋,同中国的很多重要节日一样,民间的纪念方式也离不开吃,这一点从“贴秋膘”的说法中也可见一斑。就吃的食物来说,春节有饺子,元宵节有汤圆、中秋节有月饼,而与立秋对应的则是吃西瓜。

立秋吃西瓜是中国南北方都有的习俗,不过叫法上有所不同,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北方被称为“咬秋”、而在江浙一带则将吃立秋西瓜称为“啃秋”,但不管是“啃”还是“咬”其实表达的意思都是吃,但是为什么吃立秋西瓜被称为“咬秋”或“啃秋”呢?

从西瓜在中国的传播种植说起

西瓜的起源地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大约4、5千年前最早由古埃及人种植,大约2000年前随回鹘人的经贸往来西瓜被传入西域,但一直到了1000多年前的宋朝,西瓜才在中华大地上大面积种植,原因在于宋朝在北宋时期商业发达,社会繁荣,这就使各地百姓和物资流动频繁;而到了北宋后期和南宋又战乱频仍,人口发生大规模逃亡迁徙,也加速了南北各地百姓和物资流动。

宋朝前期的繁荣和后期的动乱,客观上都促进了西瓜这一舶来物种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但也说明,不管是在京津冀还是江浙,在宋朝以前,都是没有西瓜栽培,自然也就没有“咬秋”或“啃秋”的说法。

清明上河图里的商业繁荣,是加速西瓜传播栽培的时代背景

吃立秋西瓜文化内涵的演进

2000多年前,在西瓜传入华夏的第一站即西北地区,就有立秋吃西瓜的民间风俗,不过这时候还没有“咬秋”、“啃秋”的说法,人们吃立秋西瓜主要原因在于那里地理纬度较高,西瓜集中成熟的时间基本与立秋吻合,人们吃立秋西瓜主要用意在于庆祝和感恩丰收。

西域的这种做法随着西瓜在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也被带到了大江南北,而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除了吃立秋西瓜能治小孩儿腹泻(清朝张焘《津门杂记·岁时风俗》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还能“贴秋膘”的民间说法之外,在北方的一个意义还在于立秋之后,西瓜的丰产期就过了,以后能吃到的西瓜会逐渐变少,因此“咬”还有“抓住”和珍惜的意思。

啃秋

而江浙地区的“啃秋”,除了民间流传可以不生“痱子”、防治腹泻等作用以外,还有更现实的生产意义,因为在以前“啃秋”的时候,栽培西瓜的农户,会将西瓜相互赠送交换品尝,这种交流往来,不仅可以增进相互间的感情,还可以以此为契机交流西瓜栽培经验,并在相互品评中鉴别西瓜品质的优劣高低,这样就为选育优良的西瓜品种创造了条件。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为卿画眉说三农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