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公司名字大全(从戴尔电脑到戴尔科技)
你好,这里是自在飞花轻似烟,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尽无止境》。
这是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的最新自传。
早在1999年,当时34岁的迈克尔戴尔曾出版过首部自传戴尔战略,详细介绍了戴尔公司摒弃存货,聆听顾客,只做直销的起家模式。
那个时候的迈克尔戴尔年轻气盛,意气风发。
他十九岁创办公司,23岁带领公司上市,26岁时,公司已经成为了世界500强。
32岁时,他是德克萨斯州首富,是美国40岁以下最富有的人。
戴尔公司也成为了个人电脑的代表,被冠以PC之王的称号。
但在24年后的2023年,迈克尔戴尔这本最新自传面世之时,他已经58岁了。
拾宜事宜潮起潮落,戴尔公司几经沉浮自21世纪初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科技界新宠之后。
个人电脑跌落神坛,戴尔公司也从人们口中的PC之王沦为时代弃儿。
2012年,戴尔公司私有化退市,硅谷和华尔街都认为它将和PAM随身电脑或黑莓手机一样变得无足轻重。
继而销声匿迹。
但迈克尔戴尔在2015年收购了IT基础设施巨头易安信。
2018年,戴尔科技公司重返资本市场,颇有王者归来的气势,并在2022年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收入。
利润和现金流,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
这些经历都被迈克尔戴尔详细写到了书里。
在书中,迈克尔戴尔介绍了两条故事线,一条是那个充满好奇,斗志昂扬的少年是如何带领公司成为一家全球性企业的。
另一条是,在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是如何从虎视眈眈的敌手中将公司保全下来,顺利推进公司私有化,并在之后带领公司强势转型的这两条故事线交叉叙述。
给人一种电影蒙太奇的感觉。
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评价说,这是一本适合企业家,领袖和梦想家的书。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则说,迈克尔戴尔将带你进入如何缔造一个商业帝国的真实世界。
对于那些有着相似经历的人来说,这是一份很棒的礼物。
梳理迈克尔戴尔的两条故事线,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迈克尔高中创业,直到1984年戴尔公司正式成立。
第二阶段是戴尔公司成立后迅速壮大,在1988年成功上市。
第三阶段是上市后到私有化前夕,戴尔公司一面市场份额登顶,一面被市场抛弃。
第四阶段是戴尔公司私有化之后成功转型。
我将按照这四个阶段来解读全书。
先来看第一阶段时间,从迈克尔戴尔少年时期创业,一直到1984年戴尔公司正式成立。
一个公司要从行业中脱颖而出,要么产品有创新,要么模式有创新。
戴尔公司能崭露头角靠的是模式创新。
戴尔公司成立初期的模式是通过改进IBM的电脑,以更便宜的价格向客户提供更好的电脑配置。
为什么迈克尔可以改进IBM的电脑呢?
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吧。
个人电脑在1975年之前还没有出现,当时的主流电脑是IBM研制出的采用集成电路的大型计算机。
这种计算机体型庞大,价格昂贵,主要服务于政府和企业。
IBM也因此被称为蓝色巨人。
1975年,一个叫做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的美国工程师设计并手工制造了一台主机,叫做APPLE一沃兹尼亚克的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
但他的好朋友乔布斯的名字你肯定听说过。
APPLEI问世后,乔布斯和沃斯尼亚克一起创立了苹果公司,并在1977年推出了改良版的APPLEⅡ。
APPLEⅡ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受到电脑爱好者的狂热追捧。
在1977年当年APPLEⅡ卖出了2500台。
在接下来的十六年里,各种型号的APPLE二总共卖出了将近600万台。
正是靠着APPLEⅡ这款产品,苹果公司在1980年12月12日上市,人们看好苹果公司的产品,更看好苹果公司的未来。
APPLEⅡ的畅销让业界看到了个人电脑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蓝色巨人IBM。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追上竞争对手,IBM决定尽快推出个人电脑。
IBM做出了一个非常规操作,他没有自己研发产品,而是采用成熟产品组装电脑。
比如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微软的操作系统等等。
1981年8月12日,IBM的第一台个人电脑IBM5150问世。
为了让更多人加入到IBM阵营中,IBM还宣布将技术文件全部公开。
这就意味着全世界的电脑厂商都可以生产与其操作系统兼容的产品。
故事回到迈克尔这里,IBM推出IBM五幺五零个人电脑时,迈克尔刚刚十六岁,还在读高中。
他把电脑买回家后,立刻拆开了它。
迈克尔发现IBM5150的零件都来自其他公司,于是他跑到电子商店购买了相似的零件。
很快就组装出一台新电脑。
在不断琢磨之后,迈克尔还发现它可以升级其中的一些配件,让电脑获得更好的配置。
比如将电脑十六KB的内存条换成256KB。
迈克尔发现了商机,他把从零售店购买的基础款IBM机器改装升级再卖出去,从中赚取利润。
迈克尔的组装电脑在当地小有名气,因为它的升级版电脑与IBM电脑相比,性能更好,价格也更便宜。
而且他还能随时提供可靠且免费的技术知识。
1983年8月,迈克尔进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按照父亲的规划,选择了医学专业。
不过他的心思可没放在学习上,他的大学宿舍里堆满了电脑组装配件。
他还在当地报纸上打广告,甚至投标拿下了德克萨斯州政府的设备采购项目。
大一这一年,迈克尔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自己的电脑生意上。
1984年5月3日,他正式注册了戴尔电脑公司。
两周后是他的期末考试,考试结束后,他就从大学辍学了。
他没有按照父亲的规划成为一名医生。
他告诉父亲,他想和IBM竞争,而他后来也做到了。
迈克尔说,创业精神于我而言就像呼吸的空气那般平常。
我很早就发现自己喜欢赚钱,我觉得这很有趣。
在戴尔公司正式运营的前九个月里,迈克尔组建了一个小团队,一个软件商店的经理,提供软件支持和日常管理。
几名销售人员负责电话销售,几名技术人员负责机器组装。
这个小团队创造了超过600万美元的销售额。
他们将生意做到了全国,还接到了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比如德式股,福特汽车等。
戴尔公司的模式也渐渐成型,客户通过电话或者邮件下订单,迈克尔和技术人员在根据客户的需求组装电脑。
然后直接销售给客户,这也是戴尔公司引以为傲的直销模式。
直销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直接向客户销售,就不必准备成品库存,只需要准备零件库存,而且零件库存还可以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第二,避免了层层分销的营销支出。
自此,戴尔公司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快速成长期。
在这个阶段,迈克尔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天赋调整了戴尔公司的几大战略,戴尔公司的发展堪称坐上了火箭,第一是产品方向。
为了建立核心竞争力,迈克尔决定从组装电脑转向开发自有产品。
1985年6月,戴尔推出了第一款自由品牌电脑TURBO PC,这款电脑极具价格优势,售价795美元,而当时类似配置的IBM个人电脑售价为1500到2500美元。
紧接着,迈克尔开始搭建产品矩阵,接连推出了高,中,低三个配置级别的个人电脑,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低配产品有基本配置,优势在于价格极低。
中配产品提升了产品配置,确保在市场相同价格区间内性能更优。
高配产品拥有当时最高级配置,主要满足对电脑运行速度有超高要求的电脑发烧友,与开发自有产品同步采取的第二大战略是直联供应商。
为了免去采购零部件过程中的层层加价环节,进一步降低成本,迈克尔与电脑主要部件的供应商建立了直接关系。
他积极参加在日本,韩国等地举办的电子展和三星,索尼,松下等公司的人员在现场直接交流。
不少供应商承诺直接向戴尔公司发货直联供应商。
这一举措为戴尔公司节省了数百万美元的产品成本。
第三大战略是全球化。
1987年6月,戴尔将海外市场扩展到了英国。
这或许是源于迈克尔三年前和家人一起去英国度假,他当时就发现英国商店的个人电脑售价高达3000美元。
而他只需花费600到700美元购买组件,就能组装出来。
而且销售人员对这些电脑的工作原理几乎一窍不通。
当迈克尔决定扩展海外市场时,第一站就设在了英国。
拓展英国海外市场的同时,迈克尔也开启了第四大战略,提供免费服务。
尽管戴尔公司的产品有价格优势,但它的市场份额还不够多。
IBM和康博占据了个人电脑超过50%的市场份额。
戴尔公司想要抢到更多份额,需要有更特别的模式提供免费服务。
这个战略源于1986年的一次头脑风暴,当时好几位戴尔公司的销售人员都一致认为,当他们向客户推销电脑时,最能打动客户的是及时,专业且免费的服务。
他们希望能告诉客户,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可以承诺当天或者隔天就会有技术人员上门。
而且这项服务是免费的。
迈克尔认为这个想法值得一试。
1987年,戴尔公司和霍尼维尔集团内一家子公司签署协议,这家公司的全球服务运营模式完美契合了迈克尔服务全球用户的想法。
双方约定,戴尔公司生产出的每一台个人电脑都向这家公司支付30美元,这家公司则必须在客户提出问题后的当天或者隔天提供免费上门服务。
戴尔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家提供免费上门服务的个人电脑制造商。
这项举措成功帮他接到不少大公司和一些政府部门的订单。
然而,在戴尔公司销售额飞速增长的背后,却暗藏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戴尔公司在1986年预计销售额将超过5200万美元,但戴尔公司所在的奥斯汀当地银行给戴尔公司的信用额度仅仅只有60万美元。
而且因为奥斯汀房地产价格暴跌,这家银行甚至准备取消掉这仅有的60万美元信用额度,关闭戴尔公司的账户。
对于戴尔公司的运转来说,这样的授信规模显然远远不够,公司需要提前支付材料费用。
像公司,政府机构还会有付款账期,收到货后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会支付货款。
幸而,迈克尔的搭档李沃克是管理企业的能手,他在1986年担任戴尔公司的总裁和首席财务官。
李沃克指出,戴尔公司当时的销售额是每天10万美元左右,银行只提供了六天左右的销售资金。
根据他多年经验,戴尔公司至少需要24天的销售资金,也就是240万美元的信用额度。
李沃克没有与奥斯汀当地银行纠缠,而是直接找到德克萨斯州的一些商业银行的银行家们。
他说,看德士股,埃克森,孟山都,这些公司,甚至美国政府都欠这家公司的钱。
请你们根据戴尔公司的应收款项给他贷款吧。
银行家们说,好吧,沃克,我们不知道那家公司的情况,但我们相信你解决了营运资金问题。
戴尔公司没有了后顾之忧,开足马力,一路狂飙,销售额每年翻一倍。
1987财年是6900万美元,1988财年是1.59亿美元,1989财年是2.57亿美元。
1988年,戴尔公司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同时还开拓了德国和加拿大市场。
1989年又在法国设立子公司。
迈克尔和少年时的偶像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都成为了朋友,就连迈克尔自己都说,几乎从所有方面来看,1989年对我们来说都是辉煌的一年。
顶峰之后就是长长的下坡路,这就来到了戴尔公司的第三阶段,时间跨度是1990年到2012年私有化之前。
这个阶段的戴尔公司陷入了极其怪异的境地。
一方面,戴尔公司的销售额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但另一方面,正因为眼前的繁荣,他连续错失良机。
戴尔公司虽然成了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公司,但随着笔记本电脑加入个人电脑阵营,以及更多新的科技产品的出现,消费者似乎正在抛弃台式电脑这个产品。
在辉煌的1989年之后,戴尔公司仍在像火箭一样蹿升。
从1989年到1993年,仅仅四年时间,戴尔公司的销售额已经突破20亿美元。
但戴尔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正在悄然变化,而戴尔公司没有跟上节奏,首先是在1990年措施快速占领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契机。
当时各大电脑公司都在积极探索更加便捷的笔记本电脑,苹果公司率先跑了出来。
1991年,苹果公司与索尼合作推出了POWERBOOK。
这款笔记本电脑一经推出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很快就卖出了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并占据了笔记本电脑市场总销售额的40%。
当时戴尔公司也有两款在售的笔记本电脑,但销量始终不佳。
从笔记本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就能看出,其他主要的个人电脑制造商20%的收入来自笔记本电脑。
康博笔记本电脑的收入更是达到了30%,而戴尔仅仅只有6%的收入比例。
为了加速赶上笔记本市场的发展势头,1993年,戴尔公司挖来了POWERBOOK工程师团队的负责人约翰梅迪卡。
经验丰富的约翰梅迪卡发现,戴尔公司在售的那两款笔记本电脑有严重的质量问题。
笔记本的电容器在物理压力过大和环境过热的情况下可能破裂,甚至引发火灾。
美的卡还认为,同系列产品也没必要再推出了,如果花时间调整改进再进入市场,这个系列的产品在技术上肯定已经过时了。
戴尔公司召回了这两款机型,同时砍掉了新系列产品,损失高达7500到8500万美元。
更重要的是,戴尔公司错失了笔记本电脑增速最快的时间窗口。
戴尔公司的经典笔记本电脑LET TOD直到1994年才在约翰梅迪卡的带领下推出。
迈克尔自己也承认,因为蓬勃发展的台式电脑业务占用了太多资源,我们根本无法把注意力放在笔记本电脑上。
事实上,戴尔公司没有积极的开发笔记本电脑,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笔记本电脑的配置是固定的。
不能像台式电脑一样提供多种组合和定制服务的,按订单生产模式,利润空间下降,再加上竞争对手惠普,红旗和联想等公司都在复制戴尔公司创新性的供应链模式。
行业内价格战打得异常激烈。
此后,戴尔公司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上奋起直追,但规模越大,利润越薄。
到了2004年,占戴尔公司销售总额将近60%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已不再是获取利润的核心产品。
2005年1月,戴尔公司的个人电脑市场份额达到了强劲的18.2%,是第一大个人电脑制造商。
但在21世纪的这头十年间,戴尔公司又错过了另一大市场。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2010年推出第一代IPAD,这些移动智能设备宣告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
而戴尔公司仍然固守在个人电脑这个日渐衰落的夕阳市场内。
戴尔公司也曾跟风出过一些产品,比如2010年推出了安卓平板STRICT,2011年推出了一款名为VI纽的小型智能手机。
这些产品都没有在市场上形成水化。
2012年,戴尔公司的个人电脑销量下滑严重,并在全年持续走低。
业绩传导到资本市场,戴尔的股价一路下跌至每股不到九美元。
要知道,在2000年初,戴尔的股价曾超过50美元。
自1988年上市,戴尔股票曾创造了135倍的投资回报率。
看到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股价跌至谷底,迈克尔心如刀绞,媒体也在大肆宣扬戴尔等同于个人电脑。
个人电脑正在消亡的恐慌论调。
他感觉戴尔公司被公众股东抛弃了。
但迈克尔并不认为个人电脑已死,人们可能会把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设备带到办公室,但他们无法代替个人电脑来工作。
在商业市场上,个人电脑仍有一席之地。
迈克尔同时也意识到公司必须做出转型。
其实早在五年前,他已经开始积极布局调整业务中心了。
自2007年开始,迈克尔计划从销售个人电脑转向建立数据中心,提供数据存储,系统管理等业务。
但这些举措收效甚微,无人在意。
如果戴尔公司想要有更大的变革,比如收购头部公司,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华尔街的密切关注下,必然会引发股价剧烈波动,因为公众投资人只会认为这样的举措涉及重大风险。
增加运营费用和资本支出,导致公司短期盈利能力降低。
迈克尔认为,只有将戴尔公司私有化,才能实现自己的转型计划。
2012年,迈克尔开始认真考虑私有化。
至此,戴尔公司也进入了第四个阶段。
转型阶段时间是从2012年至今。
我们先来聊聊戴尔公司这场惊心动魄的私有化大战。
公司私有化就意味着上市公司被出售。
理论上来说,谁能成为戴尔公司的股东,提供最高的报价,谁就能买下戴尔。
这是一笔高达百亿级别的交易,凭迈克尔一己之力无法达成,他需要找到一家公司跟他一起支付这笔高额对价。
所以第一步,迈克尔要先找到一个合作伙伴,与迈克尔商谈。
私有化合作的有两家,分别是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巨头KKR和大型私人股权投资公司银湖资本。
这两家关注的重点略有不同。
KKR主要想知道私有化之后戴尔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何,发展个人电脑业务,未来将如何发展,如何夺回市场份额?
银湖资本有技术专长,仅仅透过戴尔公司的公开信息,就敏锐地察觉到戴尔转型战略的可行性。
向迈克尔了解的信息主要是未来转型后戴尔公司在云存储,安全软件方面的布局,总结起来就是KKR抱着和市场主流相似的态度。
对戴尔公司未来的发展并不看好。
而银狐资本认可迈克尔对未来的布局方向,认为私有化能为戴尔带来很多好处。
正是因为两家公司完全不同的态度,当2012年11月15日新一季度财报出炉时,戴尔公司收入不及预期,股市第二天就下跌了7.3%。
跌至每股8.86美元。
这组数据让KKR感觉看不到戴尔公司的未来,宣布放弃与迈克尔合作。
这其中还有个小波折。
戴尔公司董事会也邀请了一家私募股权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来收购戴尔公司,但这家公司和KKR的看法基本一致。
不看好戴尔的转型,认为戴尔个人电脑业务将让他彻底无法翻身。
银湖资本的态度与这两家公司截然相反,合伙人埃根德班甚至认为戴尔公司被严重低估了。
有了合作伙伴,第二步就是要给戴尔公司一个合理的报价。
戴尔公司董事会要站在获得最大利益的角度上来权衡,帮公司以及公司股东卖一个好价钱。
银湖资本最初给出的报价是每股12.7美元,然后又提升到13.6美元。
对于双方来说,这不是锱铢必较。
对于戴尔公司这样一个商业帝国,每股报价多加哪怕五美分,都意味着总价要增加近1亿美元。
在双方反复拉锯之下,董事会最终同意13.65美元的报价。
2013年2月5日,双方达成一致,由银狐作为迈克尔的合伙人,以每股13.65美元的价格对戴尔公司进行244亿美元的杠杆收购。
迈克尔以为一切都尘埃落定了,但事实上,一场真正的恶战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迈克尔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击退搅局者上,他就是被称为华尔街之狼企业猎杀者的卡尔伊坎。
卡尔伊坎有一套成熟的操盘手法,当一家公司陷入困境时,他会先购买他的股权,在公司中获得重要职位,在迫使公司领导层做出提振股价的决策。
也就是提升它所持股份的价值。
但他对如何真正管理公司毫无兴趣。
当他认为获得了足够多的利润时,就会抽身而出,变卖目标公司的资产,不顾员工或股东的死活。
用这套操盘方法,卡尔伊坎在环球航空,马歇尔百货百事,达奈飞,摩托罗拉等等十几家公司身上赚到了数十亿美元。
伊坎在戴尔公司有1亿股,接近6%的份额。
伊坎声称将联合东南资产管理公司一起提出收购提案。
东南资产管理公司有8%的份额,二者合计有14%的份额,与迈克尔所持有的不到16%的流通股接近。
伊坎一直四处宣扬迈克尔为公司制定的转型战略行之有效,戴尔的价值远远超过迈克尔和银虎给出的报价。
但一侃,同时又在多个场合宣布公司领导层需要更换。
在资本市场,人人都拒绝看涨戴尔,但现在却掉转头提出戴尔股价被低估。
迈克尔知道伊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手中的股权更值钱。
戴尔公司董事会希望依看能更详细地解释他的计划,但伊坎没有回应戴尔公司,只是反复煽动公众情绪,还多次向法院提出诉讼,指控迈克尔为买卖双方工作,对戴尔董事会施加了不正当影响,指控迈克尔影响股东投票程序等等。
但由于伊坎从未就收购戴尔公司给出更高的报价,只是给出了虚张声势的杠杆式资本重组的承诺。
2013年9月,戴尔私有化提案获股东会投票通过。
这场历时一年多的拉锯战告一段落,迈克尔可以真正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开始转型了。
从传统的PC生产企业到世界级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公司。
其实对于大型科技公司来说,要进行完全彻底的转型是很难的,很多公司也不会选择这样做,因为公司在成长过程中已经被打上了特定的标签。
拥有了特定的客户群,如果彻底转型,那无异于重新成立一个公司。
但迈克尔还是坚定地做了。
他相信自己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判断是准确的。
2015年,戴尔收购了美国最大的信息存储公司易安信,随后又在2018年收购了易安信旗下上市公司威瑞。
收购易安信是花了670亿美元,创造了当时历史最高金额。
要知道,戴尔私有化退市时的估值约为244亿美元,这场并购堪称蛇吞象。
这两家公司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易安信的核心产品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软硬件数据存储阵列,它是网络信息存储系统方面的世界级领导者。
微锐的优势在虚拟化服务器上,也就是我们现在常听到的云服务器。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一定要花这么大价钱收购这两家公司呢?
这就涉及到科技行业的特殊性。
在科技行业收购一家在其领域排名第六或第七的公司,并使其提升至第二或第三位,甚至使其提升至第一位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科技产品是不断迭代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处于第一位的企业往往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很难会被后来者超越。
迈克尔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他知道,如果收购的不是业内最顶级的公司,很快就会遇到增长天花板。
收购易安信和微瑞后,新公司更名为代尔科技。
迈克尔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开展大规模的魅力攻势,让新公司的员工融合得更好。
迈克尔多次邀请易安县的员工吃饭,去家里聚会。
他在职场社交平台领英上和易安信,微锐的职场关键人物加好友,他还走访了义安信的办公室,和员工们面对面交流,告诉他们,我听说你们做过一些很棒的事情。
我真的希望你加入我们的团队。
我想向你保证,你在公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合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你所做的工作。
这几家公司确实融合得很好。
在与易安信合并时,戴尔的销售额接近730亿美元。
2017年和2018年,戴尔科技的收入新增了将近200亿美元,这远远地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2018年第一季度,代尔科技全球的服务器业务收入增长了50%以上。
从该行业长期领先的惠普手中夺得了第一的位置。
合并交易带来的微瑞81%的股份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截至2018年6月底的十二个月内,戴尔科技创造了81亿美元的销售额和33亿美元的现金流。
2018年12月28日,戴尔科技重返资本市场。
回首往昔,与IBM,微软以及苹果等同时代科技公司不同的是,戴尔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成功并非依靠核心技术。
而是依赖于商业模式创新。
收购易安信和微瑞后,戴尔成为了融合基础架构,服务器存储和数据保护,软硬件一体化的科技公司,拥有了匹敌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一跃成为企业数据存储领域的霸主。
市场份额超过35%。
到现在,戴尔科技上市即将五年,它的发展如何呢?
2022财年,戴尔科技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运营利润47亿美元,同比增长26%,创出历史最高纪录。
截至2023年6月末,代尔科技总市值接近400亿美元。
这意味着二次上市后仅四年多时间,总市值近乎翻倍。
目前,58岁的迈克尔戴尔仍然执掌着重组后的代尔科技集团。
根据福布斯2022年度最新排名,迈克尔戴尔以500亿美元的身价位居全美富豪榜第十六位。
好《进无止境》,这本书就为你解读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