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小瞎子(从家暴受害者到天下共主)
舜是谁?从小处说,他不过是一个早年丧母的东夷人,是一个众亲人欲置于死地的倒霉蛋,是一个逆来顺受“以德报怨”的“老实人”而已,但从大处讲,他则是“上古五帝”之一,与黄帝、尧、禹、汤齐名的圣君,是无私将天下权位禅让他人的明主,是孔子高呼“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的完人。
从“老实人”、“倒霉蛋”转变为“上古五帝”、“天下共主”,舜的一生中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又经历了什么样的起伏和变化?
童年:一个被父母和弟弟欺凌的可怜孩子
舜的母亲走的特别早,他的父亲虽然身为一个盲人外加丧偶者却依旧乐观向上热爱生活,为了给幼时的舜一个完整的家庭与填补他所缺乏的母爱,瞎子父亲给舜找新妈的同时顺便娶了一个老婆,很快舜便多出了一个弟弟,象。
身为家庭之中的“外人”,舜很小便开始参加劳动料理家务,任劳任怨十分低调。可是瞎子父亲性格顽固,且异常宠爱后妻和弟弟,发展到后来三人越看舜越碍眼,越看越可恨,一想到舜成家后还要分出去一份家产,三人咬牙切齿巴不得舜立马从人间消失。
之所以如此深恨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舜天生双瞳,也就是他有一双双瞳仁的眼睛(就是眼睛里有两个黑色的小圆点),这种异于常人的奇怪特质令人心慌,起码令舜的家人感到心慌。
往后,随着舜受到帝尧的赏识而发迹,三人眼红舜的财物妻妾更是直接痛下杀手!
某次,瞎子父亲对舜说:“粮仓漏水了,你爬上去补一下。”舜没有起疑心,来到粮仓顶上涂泥补漏,这时继母便叫来弟弟象放火烧仓,粮仓顿时被烈焰包围,烟熏火燎中舜反应迅速,双手举着斗笠,从仓顶跳下勉强逃生。
尔后,继母又借口挖井,等舜进入井道深处工作的时候,她当即和弟弟象一起疯狂往下倒土企图将舜活埋,经过上次烧仓事件后舜早有提防,连忙从预先留下的暗道逃走,最终躲过一劫。
不过此时地面上的继母和象并不知道,他们都以为舜死了非常高兴。象对父母说:“主意是我出的,所以舜的妻妾和琴归我,牛羊和粮仓归你们。”
就在弟弟象跑到舜的屋中正准备弹起舜的琴时,舜正好从井底爬出回家,据说那次二人见面相当之尴尬。
一个人被自己至亲之人如此对待,他将会以恨报复还是以爱来感化?舜的选择是后者,从来都是,未曾改变。
青年:一个被赏识和考验的英才
二十岁时,舜以孝道闻名于天下。在他三十岁这年,帝尧遍问臣下天下有谁能够继承自己共主之位,众人皆推荐舜。于是帝尧下令召见舜。
对于帝尧提出的问题,舜言辞恳切一针见血,帝尧十分满意,当场赏赐给舜衣、琴、牛羊,还把娥皇、女英两个女儿嫁给他,并为他们修建华美的宫室。
另外,帝尧的考验也不仅仅只停留在纸面上,抱歉那年月估计还没有纸,应该说不仅仅只停留在嘴巴上,他用各种方法对舜进行全方位考验,结果舜的成绩卓著,广受好评。据《史记》所载,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相互推让地界不再纷争;在陶河滨制陶,河滨的陶器便不再偷工减料保质保量;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推让渔界和谐友爱。
舜所带来的一切是帝尧的儿子丹朱永远也做不到的,丹朱不是好人,他贪婪、残暴、无能,根本不配当天下共主,所以帝尧一直在找一个可以接替自己统御天下的人,而舜就是他找到的最合适的人选。
但帝尧还是不能轻易地就把共主之位交给一个外来的东夷人,他必须要继续考验舜的能力和品德,看看他是否真的值得信任和敬重。
中年:一个善用贤才治理天下的明君
当时,社会上有“四大恶少”横行,他们既是“权二代”也是“富二代”,仗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肆意鱼肉百姓,把道义踩在脚底,将良知丢尽茅厕,无恶不作,无罪不犯。
帝尧碍于情面也忌惮他们身后的势力,很是头疼。舜知道后,雷厉风行地把四人放逐于荒野,天下大庆。
此外,舜不分族裔、地域、亲疏,只看人的才能和品德,只要是有利于天下的人,他都愿意重用。启用了如皋陶、伯夷、夔、禹、后稷、契、皋、垂等贤人,使天下各行各业都有了一定的规范和长足的发展。
帝尧年老时,他还是有些犹豫要不要将天下共主让给舜,毕竟舜是外族东夷人,而且帝尧也担心儿子丹朱的未来。
经过一番剧烈的思想斗争,帝尧最终把共主之位交给了舜,并命儿子丹朱辅佐他。
丹朱并不服气,暗地里开始蓄积力量准备谋反,舜收到消息,并没有选择杀死丹朱,而是把他放逐到了南方的三苗。三苗地区相对野蛮落后,且经常侵犯中原地区,舜希望丹朱能够在那里改过自新,同时教化三苗。
处理好一切不稳定因素,舜不仅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是更加谦虚谨慎,继续听从帝尧和四岳等贤臣的意见,并按照帝尧制定的法度来治理天下。
不得不承认,帝尧选择禅让给舜的决定实在是一个伟大且明治的抉择。
禅让这种政治制度,在上古时代流行过一段时间,大意就是:当一个统治者年老或者无能时,他就可以把统治权交给一个更有才能、更有德行、更得人心的人,而不一定要传给自己的儿子或者亲属,这样就可以保证天下的太平和百姓的幸福。
禅让是一种很高尚的行为,它体现了统治者的无私和贤明,也体现了百姓的自由和尊严。但是禅让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容易引起争端和反对,它也不利于维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所以后来禅让就逐渐被世袭制所取代。
晚年:一个辞去帝位云游四海的旅者
舜在位五十年,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四方臣服。当他年老时,便效仿前辈将共主之位传给了禹,并让自己的儿子商均辅佐他。
禹是舜任用的水利大臣,他负责治理洪水,使天下八荒不再受水害之苦,是个勤劳、智慧、忠诚、仁义的人,深受舜和百姓的敬重。
舜传位给禹后,并没有像尧那样留在朝中指导他,而是选择了云游四海。按他自己的话说:“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使命,不想再干涉天下的事务。我想去看看天下的风景,感受天下的文化。”所以便带着自己的妻子娥皇、女英和一些随从,开始了他的旅行。
舜先去了东方,在那里他观赏海滨的风光,参观渔民的生活,然后他又到了南方,在那里他感受山水的美景,体验猎人的乐趣,还品尝了当地美食。接着他又来到了西方,在那里他登上华山之巅,观察星辰的运行,最后他又抵达遥远的北方,在那里他走访草原的牧民,听取了他们的心声。
舜在旅行中,不仅享受了自然的美好,也收获了人文的智慧,他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不断地交流和沟通,不断地感悟和创新。他将自己的见闻和心得都记录下来,最后整理形成了一部名为《舜典》的著作。
《舜典》是一部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百科全书,它集中了舜一生的智慧和经验,也反映了上古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被后人视为一部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舜会选择放弃权位远游四海?这或许是因为他有一颗求知的心,他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他想要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他想要了解天下的万物和变化。同时他也有一颗博爱的心,舜不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帝王,而把自己当作平平常常的旅人,想要与天下人平等交流和互动,想要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智慧。
结语
这就是舜的故事,一个被父母和弟弟想要害死的孝子,却成为了上古五帝之一传奇人物的故事;一个被尧不间断考验多年的英才,终成为了善于治理天下明君的故事;一个被尧禅让和群臣推举的共主,晚年辞去帝位远游四海智者的故事。
舜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伟大人物。他有着坚强、勤劳、智慧、善良、孝顺、谦虚、博爱、求知等等优秀的品质。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人可以从困境中涅槃重生,可以从平凡中脱颖而出,还可以从功成名就中超越自我。他用自己的理念启发了后世无数的君子之士,也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