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么时候(冬至)
从冬至12月22日起,就进入了数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而此时开始也是阳气初生之时,护好阳气,人体阳气充足,才能祛病延年。
民谚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易经》中就有冬至养生的说法,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
一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间是冬至后的“一九”到“三九”期间,也就是从12月22日到1月17日,一共3个9天,不仅强健身体,还能够消寒。
不过说到进补,有些人立刻想到的是人参、鹿茸这些名贵的药材。其实最普通的食物,同时也是最好的“药”。
冬至后进补吃点啥好?给你推荐点身边最普通的食物和最简单的养生法~~
1.一只鸡——御寒补身
在我国部分地区素来有“一九一只鸡”的说法。鸡肉性微温,偏向于性平,身体比较健康,既不体虚又没有燥火的人,冬季可以多吃鸡肉①。南方虽然入冬,但气温较北方要温暖得多,鸡、鸭、鱼类就很适合清补②。
鸡汤的营养非常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质,可以提高生理机能、强筋健骨,预防寒凉。一定要汤肉一起吃。
2.一杯姜茶——祛寒
俗话说:“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姜味辛辣,可以在体内产生热气,祛除冬季的寒气,所以受冻的病人,就可以常喝姜汤来驱寒,预防感冒等常见疾病。吃姜要注意,一是冬季吃姜要去皮,二是不要在晚上吃姜。①
3.一碗栗子粥——补肾
冬季主闭藏,正是补肾的季节。中医上讲,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民间俗话说:“腰酸腿软缺肾气,栗子稀饭赛补剂。”进入冬季以后,饮食中的肉类增多,经常喝栗子粥调理,不仅补肾,而且滋养脾胃,缓解肉食带来的负担。①
4.一碗牛奶饭——益气血
中医认为牛奶味甘、性微寒,具有润肺、补虚、润肠通便等功效。一天喝一两杯牛奶,持之以恒能起到进补的效果。家中做点牛奶饭有补益气血的功效①。煮米饭的时候,把一半的水换成牛奶即可。
5.一口羊肉——补气滋阴
南方冬季适合鸡、鸭、鱼类清补,而北方冬季则更为寒凉,食补上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羊肉就是不错的选择,补气滋阴,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心胃③。
白萝卜与羊肉搭配食用,不仅在味道上相得益彰,营养方面也可以取长补短。
6.一笼山药——健脾胃
先调脾胃后进补,脾胃好,才能吸收营养。中医认为,山药性甘平、无毒,有补脾益肾、养肺、止泻之功效④,补而不滞,不热不燥,男女老幼都适宜,有病无病都适用。
7.一碗萝卜汤——化痰消食
“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有消积化痰补气顺气的作用,冬天容易受寒感冒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可以在家里炖点白萝卜汤辅助治疗。不过,萝卜性偏寒凉而利肠,脾虚泄泻的人最好少吃。⑤
8.一次健走——健身体
民谚说“三九四九冰上走”,体现的是严寒的味道。不过,冬季还真应该走走。天冷最易发生呼吸道疾病,或刺激旧疾复发,如果运动量过少,便恰恰为寒邪助威。对于缺乏运动的办公族,以及大多中老年人,走路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使气血运行,经络疏通。
9.一个阳池穴——常按能暖身
阳池,意味着囤聚太阳的热量。阳池穴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这一穴位,可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手脚发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坚持刺激阳池穴,便可不为冬天手冷发愁。⑦
10.一次艾灸——4个穴位强身体
冬至时,阴阳二气最容易自然转化,正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艾灸神阙、足三里等穴位,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起到来年少生病的作用。⑧
神阙穴:肚脐眼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气海穴: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足三里: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把艾条点着后,找准以上穴位,熏灼周围,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本文参考资料:①健康时报网《三九天进补学几招》,②健康时报《最合适的冬季进补方》,③雅安日报《冬至来临 “数九寒天”咋养生》,④健康时报网《山药是健脾开胃的小人参》,⑤半岛都市报《中医专家教你如何健康过冬:冬至前后进补最佳》,⑥健康时报网《三九四九健康靠走》,⑦健康时报网《22日7时3分“进九”,最冷天咋保暖?》,⑧山西晚报《今日冬至 数九寒天正式开始(图)》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任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