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农历阳历表(古六历)
《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古历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六种。
黄帝历
是黄帝打败蚩尤并统一天下后命人所制定的历法。相传历法元年始于黄帝登基之日起算起。黄帝纪年影响深远,农历、道教历法均始于黄帝纪年为元年,为中国传统历法开始之年,史称开元,至今是开元4717年,比西方历法元年早2697年。
黄帝时期的纪年并非指“道历”,而是《调历》。史书记载:“容成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余,述而著焉,谓之《调历》。”黄帝历原规则佚失,从一些古籍中略窥一斑:《黄帝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以建子之月(北斗斗柄指子,包含冬至之月)为一年开始。开观象授时之起点,创制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表达阴阳五行,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根据天干地支相互配合60年一轮回,即一甲子,中国历朝历代的历法几乎都沿袭这种历法,也就是今天的农历。黄帝是华夏人文始祖,故而黄帝纪元影响深远。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采用黄帝纪元,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民间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为首,革命派杂志亦采用黄帝纪元。不过,在建立共和政府的讨论中,黄帝纪元被认为与民主共和精神不相称。孙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宣布将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作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之后黄帝纪元停止使用。目前一些国学机构仍然使用黄帝纪元,并将其称为“中元”。需要考证的是,黄帝纪年的起点。民国初期讨论的黄帝纪元主要有四种:《民报》的公元前2698年;江苏史学家的公元1911年为黄帝4402年;《黄帝魂》定民元为黄帝4622年;唐代张守节的前2510年。
颛顼历
《颛顼历》至迟在周末已经制定, 秦统一后颁行全国,以十月为岁首。自秦始皇二十六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实行了一百十七年。 该历采用十九年七闰法,一回归年为365又1/4日(所以是一种四分历),一朔望月为29又499/940日,以十月为岁首,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后九月。测制年代或为秦献公时公元前366年,至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遍行,经秦朝至西汉太初历制定(公元前104年)始弃。1972年山东省临沂市出土的银雀山汉简就详细记载了颛顼历。
陈美东指出,颛顼历的历元在甲寅年正月甲寅朔旦立春,即以立春为年首,合朔时刻在朔旦。并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天文资料为证。他说:“颛顼历每经一元,非但日月回到原来的起始状态,年月日的干支都回到甲寅,而且五星也都回到晨出的位置。即历元时,符合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条件,每个元首都是上元。至此为止,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关于颛顼历的历元问题,古人所言在甲寅年正月甲寅朔旦立春,七曜聚于营室附近(立春太阳在营室五度),是大致符合事实的。”
夏历、殷历和周历
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月建——三正不同。《尚书大传》曰:“夏以孟春月为正,殷以季冬月为正,周以仲冬月为正。夏以十三月为正,色尚黑,以平旦为朔。殷以十二月为正,色尚白,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周历比殷历早一个月,比夏历早两个月。
田合禄氏研究得出,夏商周三代历法的“三正”是:“周正建子,取太阳在南回归线冬至节,天气最冷之时。商正建丑,取时于天地之气相差‘三十度而有奇’的地气最冷的大寒节。夏正建寅,取时于冬至后‘六十度而有奇’的雨水节。如《尚书大传》说:‘夏以日至六十日为正。’三代‘三正’的确立,都是有其天文背景的,即以太阳在南回线冬至点为基准。这样看来,所谓现行的以立春为年首的夏历,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所以,我当时称之为传世夏历。现在看来,还是称之为传世农历为妥。那么,这种传世农历是哪部历法呢?我认为,应是颛顼历。”
那么,以立春为年首的颛顼历,其天文背景是什么呢?《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冬至后四十五日是立春,夏至后四十五日是立秋。说明颛顼历正月年首的确立,也是以太阳在南回归线冬至点为基准的,并以气候为依据。
由上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历法的发展。颛顼历年首始于立春,是以气候为主旨。夏历年首始于雨水,万物始生,是以物候为主旨。商历年首始于大寒,是以地气阴极一阳生为主旨。周历年首以冬至为始,是以天气阴极一阳生为主旨。气候物候为末,天道为本,由末及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这四种历法,皆以太阳在南回归线冬至点作为基准,具有了天文学上的真实意义,是科学的历法。
秦代虽也用颛顼历,但不以立春为年首,却改亥月为年首,这是需要区别的问题。
鲁历
《鲁历》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使用的一种历法,原历法规则已轶失,现只能从一些古籍上了解到大致内容:它是阴阳合历,在鲁僖公五年(西元前656年)之前采用建丑之月为正(相当于今汉历——农历12月),其后则改从建子之法,即以冬至之月为正月(相当于今汉历11月)。其实当时鲁国是一个小国,因此鲁历的实施范围也很小。但鲁历却能被《汉书》等史籍记载为古六历,主要原因是孔子的《春秋》。因是编年记载鲁国历史,所以鲁历也得以重视。
赵海峰/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您的关注、点赞、转发是对我的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