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背图(中国七大预言之)
李淳风我们不再多做介绍,那么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袁天纲。
袁天纲,又称袁天罡,益州成都人 ,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道士。年少时孤苦贫寒,但爱读书,好学问,精通技艺,对相术深有研究 。后赴洛阳任资官令,以相术预测闻名,时人纷纷前来求教,累验不爽。据说他仅凭风声风向,即可断吉凶。又因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成为了有名的玄学家。
据说,当年袁天纲遇见了武则天母亲杨氏,先是给武元爽、武元庆看了相,预测二子"官可三品,保家主也。"又见了武顺(韩国夫人),预测"此女显贵,可是克夫。"杨氏将年幼的武则天抱给他看,谎称是小子,袁天纲观其相后,惊叹道:"如果是女子,以后可为天子。"
相传,贞观十七年,李淳风奉唐太宗之命,用周易八卦推算大唐国运,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纲推他的背,提醒他:"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据说又叫《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当然也有研究者将其另作他解:推背,即推算背运,从书中预言多为凶兆,似乎也说的通。但是总体说来,人们还是将推背理解为推后背,如此更通俗易懂。
人们对《推背图》除了充满好奇,更多的是对其真伪提出了很多异议,各自提出不同的证据,以此证明《推背图》不过是世俗百姓的伪作。然而历史文献中,对其却有很多记载。
成书于武周时期的敦煌卷子S.2658《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曾记载:
按《推背图》曰:“大蓄八月,圣明运翔。止戈昌,女主立正起唐唐,佞人来朝龙来防,化清四海,整齐八方。止戈者,武也。昌者,昌盛也。”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七月,武则天怂恿薛怀义与法明等撰《大云经疏》,利用佛经,称武则天是"弥勒下生,作阎浮提主,唐氏合微,故则天革命称周"。同时收录了当时各地旨在劝进的谶语,假借天命,为登基做准备。之后不久,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
由此可知,在武则天登基之前,《推背图》就有一定的影响力了。不过我们也能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云经疏》引用的《推背图》内容跟目前的《推背图》内容相差太大。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即五代十国时期。此时距离唐朝(公元618~907)灭亡,仅仅不足四十年。所以其记载有相当大的可信度。其中《李淳风传》中记载了一个与《推背图》有密切联系的事情:
二十二年,迁太史令。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尝密召淳风以访其事,淳风曰:“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帝曰:“疑似者尽杀之,如何?”淳风曰:“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太宗善其言而止。
从这里能看出一件事,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之事,在唐太宗之时已有谣传,而非李淳风所推断。
约400年之后,我们才在北宋庄绰的《鸡肋编》中再次发现《推背图》的身影。
范忠宣公自随守责永州安置,诰词有“谤诬先烈”之语,公读之泣下曰:“神考于某有保全家族之大恩,恨无以报,何敢更加诬诋?”盖李逢乃公外弟,尝假贷不满,憾公。后逢与宗室世居狂谋,事露系狱,吏问其发意之端,乃云因于公家见《推背图》,故有谋。时王介甫方怒公排议新法,遂请追逮,神考不许,曰:“此书人皆有之,不足坐也。”全族之恩,乃谓此耳。
这篇故事说的是范仲淹的外甥李逢参与谋反被逮捕,污蔑是因为读了范家藏的《推背图》才意图谋反,王安石就将这件事报告给宋神宗,请旨逮捕范仲淹,神宗却不同意,并说:“这本书人人都有,这不是谋反的理由!”
岳飞的孙子岳珂写的《桯史》里有一段关于推背图的记载:
艺祖禁谶书
唐李淳风作《推背图》。五季之乱,王侯崛起,人有倅心,故其学益炽。闭口张弓之谶,吴越以遍名其子,而不知兆昭武基命之烈也。宋兴受命之符,尤为著明。艺祖即位,始诏禁谶书,惧其惑民以繁刑辟。然图传已数百年,民间多有藏本,不复可收拾,有司患之。一日,赵韩王以开封具狱奏,因言犯者至众,不可胜诛。上曰:“不必多禁,正当混耳。”乃命取旧本,自己验之外,皆紊其次而杂书之,凡为百本,使与存者并行。于是传者懵其先后,莫知其孰讹;间有存者,不复验,亦弃弗藏矣。
大体意思是说:唐后五代之乱,诸侯纷纷称王,人人有谋逆之心,所以推背图非常流行。吴越地方的人都喜欢用推背图中的“闭口张弓”谶语来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那个预言中的人。推背图中记载的宋朝受天命建立的预言尤其清楚。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担心百姓受到蛊惑,下令禁此书。可是《推背图》已经传阅数百年,民间也收藏很多,不可能收禁彻底,官吏都很担心这事。
一天,丞相赵普根据开封定罪案卷上奏:因言犯罪的太多了,没法通过死刑来制止。赵匡胤说:不必多禁,做些假的混在其中就可以了。于是赵匡胤让人找来当时流行的推背图版本,命人打乱推背图的顺序,又编了东西加进去。伪造了上百个版本,然后把他们散发到民间,当时百姓传阅后也不知道哪个是最早版本,没法验证真假。流传的太多了,以至于有些私藏的,发现并不灵验,索性都丢弃,不再收藏了。
而关于《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的记载,则是出自宋祁、欧阳修等编著的《新唐书·艺文志》五行卷中,可惜目前已失传。
关于《推背图》的信息,从宋元时期的文献资料中突然就多了起来。图像配合谶诗的《推背图》开始出现在历史记录中。这其中有没有赵匡胤的功劳,就不得而知了。
宋人编选的分类志怪小说集《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二《石晋坠石》中提到:
长兴中云州雷震一物坠地,视之,有一石如拳,自契丹界走至太原,冯延赟得之,觉其中有物,遂椎破之,复有一石,莫之测也。后晋祖镇并门,不受清泰命,潜引契丹为援,清泰命张生铁讨之。时人谣云,生铁打石头,直待圆即休。未几,契丹破生铁兵,耶律德光乃曰:「我闻中国有推背图,欲一见之。」及视之,至一挺墨处曰:「此碑也,碑非石不立。」乃立晋祖,以兵送入洛阳,及帝东迁汴州,乃改为东京,一依梁朝故事。洎(jì)少帝而晋氏灭,即石中有石,两朝之应也。其石后在太原维摩院功德堂。【纪异録】
附:
后晋祖是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
清泰是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
张生铁是后唐将领张敬达的小名;
少帝是后晋少帝石重贵。
成书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由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修撰,其中关于《推背图》的记录:
“陛下岂不见袁天纲推背图诗云:两朝天子笑欣欣,引领群臣渡孟津。拱手自然难进退。欲去不去愁杀人。”
清光绪辛丑年(1901),曹元忠得常熟张敦伯家藏元代话本小说《五代史平话》。此书为宋代“讲史”艺人演说之口语实录,而由元人增益刻印。其中便有《推背图》之故事:
太宗皇帝一日宣唤袁天纲入司天台观觑天文,推测世运。袁天纲在司天台无事,把那世数推验,做一个图谶。正在推算,忽太宗到来,唬得袁天纲疾忙起来,起居圣驾。太宗待觑他算个甚么文字,袁天纲进前将太宗背推住,叫:「陛下!不要看觑!」便口占一诗道:
茫茫天运此中求,世代兴亡不自由。
万万千千说不尽,何如推背去来休!
袁天纲道:「天地万物,莫能逃乎数。天地有时倾陷,日月有时晦蚀。国祚之所以长短,盗贼之所以生发,皆有一个定的数在其间,终是躲避不过。」那谶上分明写出两句来。道个甚的?
非青非白非红赤,川田十八无人耕。
且说袁天纲这两句是一个字谜:非青非白非红非赤,莫是个黄的色,这是「黄」字分晓;川田十八,这是个「巢」字分晓。只因袁天纲写下了这两句谶了,直到大唐第一十八个的皇帝,唤做僖宗皇帝,小名做儇,在后改名做俨,是懿宗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初封普王。
从唐朝出现《推背图》这个概念,到宋朝赵匡胤混淆视听,距今已经一千多年了,期间中国经历那么多的战乱,导致很多文献资料遗失或毁坏。作为禁书,又不可能大规模付诸印刷,口口相传或手抄传阅之下,主观臆想必然导致出现不一致或顺序混乱。及至清末民初,许多伪造版本横行于世,更是让《推背图》的真实情况不可考据。
目前网上可以参考的资料,主要有如下几个版本:
01 全真版
02 德国杂志 67图版
03 转天金锁钥版
04 贞观秘书八喜楼藏残本
05 老藏本摘自《推.背.图点注评析》版
06 明代万历本 57图版
07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藏手写彩绘本版
08 金圣叹点评版
09 台北国家图书馆藏
10 永乐四年姚广孝序
11 题清焦秉贞摹绘-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本
12 哈佛燕京图书馆珍藏本
13 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 残缺彩绘抄本
这些版本中唯《金圣叹点评版》与其他版本几乎没有相同之处,其他版本主要内容大抵都是相似或相同的,仅在顺序或图像数量上有所不同。网上更多的是介绍《金圣叹点评版》的,所以在此不做单独叙述。
接下来我们,我们将除《金圣叹点评版》以外的其他十一个版本,重新排列,对比各版本的不同。
第一像
图解:父系社会下,阴阳分明,乾坤即定。
诗解:历代王权更迭,战乱带给百姓无尽灾难。朝代兴盛衰亡,谁还会在意呢?
第二像
图解:太宗之后,李唐共传十八帝,中宗与哀宗死于非命。
诗解:李渊起兵称帝,太宗之后,李氏传十八帝,国祚共计二百八十九年。
第三像
图解:戴金冠,喻贵为皇后;鹦鹉喻姓武;金锤击鼓,喻大权在握。
诗解:皇后武则天称帝,大权在握,一统天下。
第四像
图解:一火一犬,为狄;金钟,皇权正统。
诗解:狄仁杰力谏武则天传位李氏,李唐社稷得以恢复。
第五像
图解:鞍、鹿、山,为安禄山;卧女,喻杨玉环身死。
诗解:安禄山起兵反唐,唐玄宗出逃至马嵬坡,将士迫玄宗斩杀杨国忠,赐死杨玉环。
《推背图》作为封建迷信的产物,它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人们在遭受战乱或社会动荡之际,会寄希望于社会的推陈出新,旧体系崩溃,新体系建立。然而世代王朝的更迭,充分印证了,无论哪个社会,底层百姓很难推断社会的变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