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日(2009年奥巴马访华)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9年11月16日,奥巴马在上海复旦大学演讲时,面对台下的学生和上海青年代表,慷慨激昂地宣讲美国民主和中美之间的贸易合作。
他还特意提到在美留学生,表示要把留学人数扩大到10万,鼓励中国学生去美国发展。
首次访华的奥巴马,一席言论给中国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但在多年后,中美关系在坎坷中渐行渐远,奥巴马的著作《应许之地》也适时出版了。在书中,他曾不止一次地后悔在访华期间态度不够强硬,给了中国发展的机会。
那么奥巴马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事,他对中国的真实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奥巴马访华
2009年,奥巴马正式成为美国总统,走上人生巅峰。
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最高领导人,是他多年的梦想。不过此时,很多棘手的问题摆在面前,像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
美国刚经历过一场金融危机,华尔街巨头雷曼兄弟因此彻底破产,中产阶级手上的钱也因地产泡沫而化为乌有。此时美国境内一片怨声载道,世界第一个强国的境地越发尴尬。
除此之外,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的军费支出一直居高不下,大量美元运到中东,马上被消化掉,但吐出来的钱则少得可怜。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萎靡也造成了社会动荡,美国的公信力正遭受严峻考验。
正当奥巴马一筹莫展,他想到了一件或许可以转移矛盾的方式:访华。
众所周知,美国遇到棘手的问题,基本会用另一件事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将大众的情绪引到新的事情上。
这个套路虽然简单老套,但屡试不爽。
此时美国正处在关键时刻,怎么策划一系列事情,改变人民对美国政府的失望之态呢?
奥巴马和他的智库团想到了一件事:访华。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强,但是它的发展势头很猛烈,几次金融危机中,中国也是为美元兜底的几个国家之一。
可以说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也是被美元强行绑在一根线的“蚂蚱”。去中国聊一聊全球经济和中美贸易,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奥巴马上任以来一直忙于国内局势和中东战争,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访问中国。此时冬季将近,也该启动访华方案,去中国捞点好处了。
2011年11月15日晚上11点,一架来自美国的飞机降落在上海机场。
机舱门落下后,奥巴马的身影出现了。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是作为总统首次访华。他明白这次出行的使命,所以一直在观察周围的环境。
可惜虽然上海机场灯火通明,但他们出了机场马上就乘坐专车驶往酒店,没什么机会好好观览这座城市。
第二天上午10点,奥巴马在上海市长和市委书记的陪同下离开酒店。
一路上,他看到一座座高耸的大楼矗立在江边,一条条商业街在大楼周围盘旋,超现代化的商铺在夺目的光芒中弥漫着时尚气息。
这个繁华的城市一下子活了,在奥巴马眼中成了五光十色的拉斯维加斯,星光璀璨的纽约和充满艺术的洛杉矶。
同时他也暗自心惊,在2000多万居民的辛勤建设中,已经成了世界顶级大都市,这里比他预期的上海更繁华。
奥巴马压抑住心中的震撼,按照计划到复旦大学演讲。
此时台下挤满了人,他的目光从观众脸上慢慢扫过,开始讲美国的民主,中美关系和全球变暖。
另外他还特意介绍到美国开放包容的态度,希望大家去美国留学,并承诺将中国留学生名额扩充到10万。
在与中国领导人会面前,奥巴马释放了友好的信号。他做了小布什没有做的事,也用自己的方式为人们编织了一个美好而温柔的“美国梦”。
不过奥巴马把和善的一面留给别人,自己却在心里盘算接下来的计划,他来中国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给金融危机后的美国谋求利益。
他明白,上海是缓冲地,北京才是博弈区。
16日下午,奥巴马再次乘坐飞机,离开上海前往北京。
奥巴马夜不开灯
飞机降落到北京机场,天已黑了。与上海的时尚不同,北京则多了一丝庄重与克制。
当天晚上,奥巴马参加胡锦涛主席的接风晚宴后匆匆回酒店休息。他一改在上海时的轻松,现在当真是处处小心。
奥巴马回到酒店后赶紧关上灯,屏气凝神捕捉门外的声音。过了好一会,确定没有可疑声音才放下心。
他叮嘱身边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开灯。此时他好像娴熟的间谍,看着室内每个能发光的光源,逐一检查,确认不是针孔摄像头才长长吐出一口气。
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奥巴马的内心好像也笼罩了一层诡异的阴云。
他在床上坐了一会,才开始吃饭,洗漱,与随行人员商量明天的会议要点。
他们一边小声讨论,一边在黑暗中摸索着纸和笔记录,像某个神秘的地下团伙。奥巴马对外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可独处一人或是和同伴商讨时却压低着嗓子,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怀疑,可见中国在他心中并不是友好的朋友,而是假想敌或者潜在威胁。
这是奥巴马第一次访华,他非常明白明天的会议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摸清中国领导人对他与美国的态度,侧面也能看出对方的态度是否强硬,用什么策略可以谋求更多利益。
另一方面,此次访华备受关注,他要精准抓住对方痛点,狠狠戳下去,这样才能达成目的,积累足够名望,让之后的工作更轻松。
那天晚上,他们讨论了好几个会议方案,一直折腾到很晚才睡去。
第二天,由于参加会议的人员和记者太多,会议室从北厅改为空间更宽敞,礼仪规格更高的西大厅。
奥巴马不清楚这个变动意味着什么,等他从身边人了解到西大厅背后的含义,心情不禁轻松起来,认为这是好兆头。
双方入座,奥巴马很快挑开话题,表示中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希望中国效仿美国一样,保持较高的汇率。
温总理听后,笑着列举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指出两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不同方向。
他没有直接否定奥巴马的话,而是用事实暗示对方,中国不会提高汇率,损失本国利益。
奥巴马没有再追问下去,第一个问题属于投石问路,他也明白除非用极其强硬的手段,否则中国汇率不会有变化。
不过温总理的回答似是在否定中留了一丝余地,至于中国的汇率会不会发生变化,要看美国对这丝余地的态度如何。
奥巴马没有就此表态,而是继续抛出下个话题:让中国采取与美国相似的贸易政策。
这个问题与上个问题有一定相似之处,相当于从另一个家角度给中国出难题。
只听温总理回复:无论上海与北京多繁华,我们仍是发展中国家,全国有1/3人口非常贫困,这比美国总人口还多,不能指望我们采取相同的政策,美国的政策只适合发达的经济体。
奥巴马陷入短暂的沉默,事实上他在后来的传记中提到这点,那时候他心里很赞同温总理的观点。
但是他此行身负重担,不可能空手而归。于是奥巴马根据晚上商量的方案向中国施压。
他对温总理说:中美贸易状态并不平衡,如果中国不立刻改变政策让美国得利,他们将采取报复手段。
温总理想了片刻,认为可以列出贸易清单,中国很乐意进口美国产品。
正当奥巴马以为施压成功时,温总理强调:中国特别有兴趣在清单中纳入军事和高科技产品。
温总理这种以退为进,四两拨千斤的谈判方式,让奥巴马措手不及。他甚至觉得自己像在菜市场讨价还价。
之后奥巴马提出的几个贸易方案均被温总理化解,而两国敲定的《中美联合声明》,都是在不损害双方利益下达成的。
奥巴马的游北京
对于奥巴马来说,中国是神秘的国度,文化自远古至今从未断流,他对这里的历史遗迹十分好奇,利用短暂的访华行程游览了故宫和长城。
这两座建筑是古代风景帝王的宝座和国家的城墙,有很独特的历史意义。
故宫工作人员为奥巴马讲解了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商代的后母戊方鼎,西汉中山靖王的金缕玉衣等历史文物。
在介绍到故宫属于木质结构建筑时,奥巴马忍不住发出惊叹,这是他在美国未曾领略的。
奥巴马沿故宫中轴线一直前行,花了半天时间才游完故宫,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更深刻了。
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另一座代表性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后经过历代增补,才有了如今样貌。
长城为拒外敌而存在,如今成了名胜景点,并不减当年巍峨磅礴。
奥巴马游长城那天,天高云淡,肃风阵阵,一轮明日高挂九天,无形中给八达岭增添了几分永镇山河的豪壮气势。
他走在长城中,摸着古老的城墙眺望远方,看到远处青山绵延,一条江河自西向东蜿蜒,不禁感慨地说:在悠久的历史面前,我们的时间太短暂了,我们必须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
11月18日,奥巴马面对记者的提问,表示自己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中国。尔后他站在空军一号舱门挥挥手,如此结束了首次访华。
奥巴马回到美国后,两国的博弈并没有停止,甚至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保持似紧还松的状态。但在奥巴马任期,中美贸易总是留有一定机会,由此也体现了他对中国的态度。
总结: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充满传奇色彩。在面对中国的态度上,既有美国式的强横霸道,又有自身性格的细心与善意。
在首次访华中,奥巴马在两种态度中反复切换,代表美国意志的他并没有讨到好处,而作为来华游览的美国人奥巴马,则缓和了中美之间的紧张气氛。
至于他对中国的忌惮与猜忌实属多此一举。
中国的崛起之路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改变,中华民族的复兴之势已成,滚滚而来,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