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是什么日子(1955年授衔当天)
陈毅元帅说:“要是他还健在,我就把这元帅的桂冠奉给他,那时,在这十大元帅中,有两位叶帅倒是真。”
聂荣臻元帅说:“叶挺要是还健在,能看到今天该多好啊。”
这是1955年9月27日发生在中南海怀仁堂里休息室里的一幕。
这一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人:已逝的叶挺。
这位威名赫赫的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毛主席口中的“工农红军第一任总司令”,在那个风雷激荡的血火岁月,用生命缔造了他的人生传奇,“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成为人们心中“没有授衔的元帅。”
第一支军队
1925年11月,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大多数人都被蒋介石用于建立黄埔军教导团,为国民党培养军事人才。
与此同时,周恩来也从共产党毕业生中抽调周士第、赵自选、徐成章三人,加上中共两广区委派来政工干部廖乾五、曹汝谦,由中共广东区委自己出资,在广州大沙头主持建立了“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事实上,这支队伍既不负责保护孙中山的大元帅府,更没有铁甲车,只有步枪、手枪这些武器,但完全由中共广东省委直接领导。
队伍里的士兵都是雇佣来的,每月发8至10元银洋,士兵们战力强劲,参与过多次打地主、罢工等战斗。
当国民党的军队不断壮大时,周恩来、陈延年敏锐地意识到:共产党人也应该有自己的武装,至少应该先建立一个团。
在铁甲车队的接触上,自己出资、出干部、招募士兵,1925年11月,新团正式成立,有原来铁甲车队的骨干,还有优秀的进步青年、甚至有贫苦的农民子弟,加起来大概两千余人。
为了隐藏实力,中共广东区委得到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同意,将这支队伍的番号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四团,由刚从苏学习回来的叶挺担任团长,周士第为参谋长。
翌年,这支队伍改称为第四军独立团,那时大家习惯以团长的名字命名,因此这支队伍也叫叶挺独立团。
这是第一支由共产党人领导和掌握的武装队伍,尽管成立之初存在缺陷,但并不影响他们在战斗中大放异彩。
众所周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共第一次合作出师北伐,而北伐先锋就是这支刚刚成立的叶挺独立团。
1926年5月,三十而立的叶挺率军从肇庆出发,开赴湘南,正式揭开北伐战争的序幕。
队伍途经广州时,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书记的周恩来来到叶挺家中,告诉大家:“现在有些军队都不愿意派部队先出去,只要你们打了胜仗,他们就会跟上来。”
周恩来为何这么说?因为这场与北洋军阀的对战,各个军队对前景毫无把握,都不敢贸然出兵,只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愿意派兵到前线。
李济深派出的这支队伍就是叶挺独立团,而这个团也并非李济深的部队,只是挂名在其下而已,就这样叶挺独立团才成了北伐先遣队。
6月4日叶挺独立团进入湖南安仁前线时,首战就遭到北洋军阀6个团的合力围攻,敌军人多势众,叶挺率军毫不示弱,猛打、猛冲、猛追,最后首战告捷。
叶挺独立团出师告捷,蒋介石这才率领北伐军,加入对北洋军阀的战争。
叶挺独立团先后参加攻占攸县、醴陵、平江、中秋辅车站、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斗,战功卓著。
尤其是在武昌城下,战争激烈,叶挺独立团的大家几乎都视死如归,营长曹渊带头,战士们都将身上的钱物拿出来,交付军队文书转寄家中,不仅如此,大家还写下遗书,表达愿意为革命牺牲的坚定志向。
攻城令一下,冲锋号响起,叶挺带领战士们齐呼“革命万岁”的口号,爬上城墙,顽强进攻,经过激战,武昌被攻克了,叶挺独立团损伤无数,营长曹渊壮烈牺牲。
视死如归的决心,英勇顽强的精神,让人们对这支队伍刮目相看,叶挺独立团因此得到“铁军”的称号,叶挺更成为威名赫赫的北伐名将。
1927年1月,群众们在汉阳兵工厂铸造一只“铁军牌”铁盾,敲锣打鼓地献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代表第四军接受铁军牌。
共产党领导下的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不算多,但却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这种建军尝试,为后来的红军队伍打下坚实基础,毛主席后来说:
“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1927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之前而加以发展的。”
可以说,叶挺独立团是共产党人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最初尝试,是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正规军队,这其中,叶挺功不可没。
当人们还没有从北伐胜利进军带来的喜悦中反应过来时,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汪精卫还想拉拢叶挺,但叶挺毅然选择放弃优越的生活待遇,继续坚定自己的革命意志。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为挽救革命,周恩来等领导人决定:以革命的武装坚决抗击反革命的武装。他在会议上强调:“中央会议做了决定,要在南昌举行起义。”
当时叶挺的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贺龙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都在九江,聂荣臻受命前往九江,按照周恩来的交待,聂荣臻将南昌起义的决定告诉叶挺。
“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叶挺当即坚决表示。按照组织的安排,从7月25日起,叶挺率领第24师5000余人,沿着南浔铁路向南昌转移,完成基本力量的集结,这支队伍也是南昌起义的主力之一。
7月26日,叶挺率军抵达南昌,随后,贺龙部队也开赴南昌,7月27日,周恩来来到南昌,与叶挺、贺龙等人汇合,周恩来宣布:成立前敌委员会、起义总指挥部。
起初起义的时间定在7月30日,后来经开会讨论后,起义的时间最终推迟到8月1日。
7月30日,叶挺在南昌百花洲畔第24师司令部所在地一栋教学楼的教室,召集部队干部开会,他态度坚定,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告诉大家:“一定要英勇作战,彻底消灭南昌城内外的敌军。”
当天傍晚时分,他与周恩来一起去巡察,检查枪弹准备情况。他说:“这是与反革命的搏斗,打起来以后不要怕牺牲。”
在袁也烈的回忆中提到:
“战士们听了叶挺的动员,感到这次行动,比之北伐誓师,比之保卫武汉第一次反击国民党反革命军队的那次战斗,意义还重大。”
7月31日,起义前一天,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叶挺拟定起义作战命令:
“我军为达到解决南昌敌军的目的,决定于明(8月1日)日四时开始向城内外所在敌军进攻,一举而歼灭之。”
8月1日凌晨2时,南昌起义的枪声骤然响起,叶挺、贺龙、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人指挥部队,英勇杀敌。
叶挺指挥第24师,歼灭了驻守新营房、贡院、天主堂和匡庐中学的敌军,还进行了攻占敌卫戍司令部的战斗。几个小时的激战,南昌城内的守敌被全部歼灭。
南昌起义胜利后,按照之前的计划,叶挺又率军南下,起义部队历时近两个月突破敌人重重围追堵截,经临川、广昌、瑞金、转战福建,最后与贺龙率领主力部队到达潮州、汕头、揭阳等地,坚持开展革命斗争。
看过叶挺的作战表现,“军神”刘伯承曾如此称赞:
“没有见过一个军在兵临城下万分危急时刻,能够像叶挺那样沉着。”
众所周知,南昌起义的意义是重大的,它揭开了共产党人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而8月1日更成为永远铭记的建军节。
叶挺正是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毛主席说:“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的战斗史辉煌而坚定,那时谁也没料到,这位实力战将的命运会出现巨大转折。
最后定格的人生
抗日战争期间,叶挺出任新四军首任军长。新四军,即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工农红军和游击队组成。
叶挺再次发挥“铁军”精神,与副军长项英率领部队,积极开展游击斗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斗争做出莫大贡献。可此时,国民党居然在酝酿一场巨大的阴谋。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被国民党重兵包围,,叶挺临危不惧,率军奋起突围,浴血奋战数日,最终寡不敌众,部队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失散、牺牲和被俘。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牺牲,军长叶挺则被扣押,身陷囹圄。
对于这位“北伐名将”,蒋介石是充满欣赏的,叶挺被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七峰岩监狱,和其他随员分开来,单独关押,蒋介石先后派出顾祝同、陈诚,对叶挺软硬兼施,企图说服叶挺,“收买”叶挺。
可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叶挺始终意志坚定,他在狱中墙上写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名句勉励自己,顾祝同奉蒋介石之命去劝他,叶挺义愤填膺,直接质问:
“新四军是人民抗日军队,共产党是人民抗日党派,你们那么多装备精良的部队,为什么不上前线打日本,却转而打艰苦抗战的新四军?”
当叶挺在狱中受尽苦楚时,党组织一直在设法营救叶挺,周恩来想尽办法,让叶挺与夫人李秀文见面。
叶挺失去自由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叶挺随即被送往重庆关押,陪伴在他身边的还有自己的三个孩子。
转移途中,叶挺嘱咐孩子们,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找曾家岩找周恩来,遗憾的是,当周恩来获知消息,赶到叶挺他们入住的旅馆时,已经见不到叶挺的身影了。
在和国民党谈判的过程中,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极力争取释放叶挺,郭沫若等各界人士也在号召:应该释放叶挺。
事实是,在长达5年的监禁生活后,叶挺终于等到了释放的消息。
经过双方协商,我们以释放战役中俘获的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为条件,换取释放叶挺。1946年3月4日,叶挺获释,终于得见自由。
他一出狱,就去了重庆曾家岩中共代表团驻地,周恩来有事外出,正好不在。3月6日,周恩来才回到重庆,毛主席专门从延安发来电报,表达叶挺获得自由的喜悦,他在电报中写:
“亲爱的叶挺同志:
5 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 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
看到开头,叶挺就已经热泪盈眶,他决定尽快返回延安,继续加入到革命战斗中。
1946年4月8日,叶挺乘坐飞机从重庆飞往延安,同机的还有妻子李秀文、五女儿叶扬眉和尚未取名的幼子阿九,以及王若飞、邓发等同志。
延安的领导人和群众欢喜着等待他们回来,可飞机却在兴县黑茶山失事,所有人都不幸遇难,叶挺最终将生命定格在50岁。
噩耗传来,众人皆悲痛不已,他受了那么多的苦,却再也无法看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但是人民没有忘记叶挺,生死与共的战友们更不会忘记叶挺。
“没有授衔的元帅”
1955年9月27日,是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特殊的一天,这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仪式在中南海举行,周总理先授予大将军衔,与此同时,一辆接着一辆的小汽车停在中南海怀仁堂前的广场上。
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元帅们先后进入怀仁堂的休息室,先到的元帅们谈笑风生。
朱德走进来时,陈毅直接大声喊:“我们的总司令来咯。”大家迅速站了起来,朱德双手抱拳,向大家致意,然后大家坐下来一起聊天。
陈毅兴致高昂地还带头合唱一首凯歌,唱完后,他转过身来问贺龙:“元帅阁下,当初你在南昌同叶挺打响第一枪时,可曾想到要当元帅?”
“元帅?哈哈,我连这打的第一枪也没想到,我只想怎样打好这一枪。”贺龙回答。
大家询问陈毅:“要是叶挺军长还在,贵军——新四军就会有两位元帅了,不是吗?”
陈毅听完,先是哈哈大笑,他爽朗的笑声总是让人那么熟悉,然后表情突然严肃,一本正经说道:“不,要是他还健在,我就把这元帅的桂冠奉给他,那时,在这十大元帅中,有两位叶帅倒是真。”
“叶挺要是还健在,能看到今天该多好啊。”聂荣臻元帅的这句话里,充满了无尽的真情与遗憾。
在这个特殊且充满纪念意义的一刻,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起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叶挺。
他是北伐名将,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是新四军军长,周恩来称他为“人民队伍的创造者”,毛主席称他为“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在这个属于人民解放军的日子里,原本也应有他的身影。
当回忆不断涌现时,周恩来总理身穿灰色中山装缓步走了进来,徐向前笑着:“我们的周副主席来了。”新的话题盖住了思念叶挺带来的伤感。
当天下午5点整,毛主席、朱德、刘少奇、陈毅、彭德怀、贺龙等领导人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内响起掌声阵阵。
毛主席亲手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递到诸位元帅的手上,在激昂的《胜利进行曲》中,授衔仪式结束。
怀仁堂北草坪上摆着一片木桌,桌子上精心摆放着酒水,在迷人的夕阳下,元帅们的灿烂笑脸更加迷人,周总理举起酒杯:
“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胜利,为毛主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为元帅们、为将军们和所有荣获勋章的有功人员的健康而干杯!”
众人共同举杯,纪念这个具有特别意义的一天。
如聂荣臻元帅所言,叶挺要是还健在,能看到革命胜利该多好,能看到今日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