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姓(品析丨宗祠对联欣赏66)


姚姓因桃图腾得姓。“兆”者为“桃”,炎帝氏夸父支以猴(举父)为图腾,以桃木为邓木,以桃为权杖,在桃林塞(灵宝)步天逐日,以阳平为桃都,以大桃木为日晷天竿。天竿日影(日景)运行作“S”形,即“兆”的“儿”,四季各有天地交午,记作“X”符,与“儿”合文作“兆”。桃都即姚墟。舜帝生于姚墟,姓姚名重华,字;都君。舜33世嫡长孙妫满[即姚满]受周武王封陈国国君,舜69世嫡长孙西汉谏议大夫姚平举家迁吴兴郡[浙江吴兴县]舜血脉今已繁衍一百四十几代,姚姓实是夸父氏女系祖先的姓,由舜帝姚重华姚姓繁衍支生出的姓氏有陈姓,王姓,胡姓,陆姓,潘姓,孙姓,田姓,袁姓,虞姓,姬姓,文姓,车姓等大姓十余个姓,其余小姓百余个姓,舜帝姚重华的子孙后代遍及天下。



姓氏来源


源流一:源于舜帝姚重华,源于姚姓和妫姓,舜帝以姚为姓。


源流二:称姚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


源流三:源于“癸”(舜之妻名)。女+癸=姚。


源流四:春秋早期有姚国,虞舜后代,子孙以国为氏,称为姚氏。


源流五:源于羌族,出自汉朝末期西羌烧当部首领姚戈仲,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源流六: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时期蒙古族禹尔部,属于明朝赐姓为姚姓。


源流七: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岳佳部,属于明朝炀姓为氏。


源流八:源于德昂族,出自明朝时期德昂族拉耐氏族,属于汉化为氏。


源流九: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彝族、土家族、壮族、白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姚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吴兴郡:周朝置县,秦汉设吴兴郡,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其辖地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公元前13年舜帝69世嫡长孙西汉大臣姚平举家定居吴兴,隋朝仁寿2年(壬戌,公元602年)因濒太湖改名湖州。唐朝时曾改湖州为吴兴郡。姚氏成为吴兴大族、望族,吴兴成为姚氏郡望,姚氏成为吴兴郡姓。外迁异地子孙遂以吴兴标谤郡望。福州闽东地区姚氏,都是吴兴姚氏分支。所以,族谱、楹联都标明吴兴望族、吴兴衍派、吴兴郡姓。


南安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东汉朝中平5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9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堂号


姚氏堂号,从总的说,有“历山堂”“耕历堂”,是纪念圣祖舜帝征庸前长耕历山这段历史,以此标榜姚氏之本源。从支派说,多以族居地为堂号,如:长乐“潮山”,宁德“穹窿”,闽侯“中山”,屏南“天马”,福安“隆山”,莆田“中沁”,晋江“罗山”,连江“三畏”,黄柏“仙源”,浦城“南溪”,等等。连江厦乙姚氏“三畏堂”出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姚姓的主要堂号有:“仁圣堂”“耕历堂”“存仁堂”“南安堂”“世德堂”“吴兴堂”“藻镱堂”“谐孝堂”“耕山堂”“承德堂”“重华堂”“上郡堂”等。


圣仁堂∶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


求正堂∶以舜帝至圣至仁至善至孝至义为正而谓名号。


姚姓又以郡望“吴兴”和“南安”或以先祖舜帝姚重华的圣明仁义“圣仁堂”与“求正堂”作为他们的堂号〔全称︰中华姚氏求正堂圣仁代睦堂德府世家〕。



宗祠通用联


书法魏晋;史撰梁陈。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画家姚绶,字公绶,号榖庵、云东逸史、江西逸史,又称丹丘先生,嘉善人。天顺年间进士,官监察御史、江西永宁知府。擅长画山水,取法于吴镇、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色,墨色苍润;也写竹、石;工行草书,取法魏晋;又能诗,有《榖庵集》。下联典指唐初时期的史学家姚思廉,字简之,本为吴兴人,后迁关中为万年人。父亲姚察,在南朝陈任吏部尚书,入隋著梁、陈二史,未完成而去世。他从小跟从父亲学汉史,得家学,在隋为代王杨侑侍读,入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贞观年间官至散骑常侍。根据家传文稿,兼采其他书籍,撰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


爵封梁国;文重桐城。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大臣姚崇,本名元崇,改名元之,为避开元年号,又改名崇,陕州硖石人。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唐睿宗时期,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以削弱其权力,被贬职;开元初年又任宰相,封梁国公,曾奏请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奖励群臣劝谏等十事,并纠正当时不敢捕杀蝗虫的陋习,推行焚埋法,减轻了灾情。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散文家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又称惜抱先生,安徽省桐城人。清乾隆年间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长达40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为“桐城派”主要作家。有《惜抱轩全集》。


学闳两汉;书撰梁陈。

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翰林学士姚燧,字端甫,柳城人。少从许衡游,有西汉风。有《国统离合表》、《牧庵集》。下联典指隋朝时期的散骑常侍姚察,励精学业,授秘书丞,敕成陈、梁二史,未毕,临亡,戒子思廉续成之。


文明世泽;元德家声。

上联典指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虞舜时代,为华夏文明肇始期。下联典指舜禅让于禹,斯为元(大)德。


弘文学士;庐墓家传。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姚思廉,累官弘文馆学士。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姚栖云与其子、孙、曾孙,四世孝亲,庐墓终丧。


远山岚邑近;斜日树阴疏。

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姚伦《过章秀才洛阳客舍》诗句联。姚伦,唐朝任扬州大都督符参军。


大典光华夏;文章耀桐城。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诗画家姚广孝,长洲人。14度为僧,工诗画,识阴阳数术之学,为燕王心腹谋士。燕王立,录功第一,拜太子师。尝监修《太祖实录》,纂修《永乐大典》等。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散文家姚鼐(公元1731~1815年),字姬传,桐城人。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参与纂修《四库全书》。辞官后主持江南紫阳、中山等书院。工古文,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提倡唐宋古文传统,对清朝时期的经学、文学影响很大。所著《登山泰山记》等山水文章,为后人称道。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竺集》等。


父子成双史;兄弟号二姚。

上联典指隋朝时期的散骑常侍姚察。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都指挥使姚麟,字君瑞,节度建雄定武军,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夸,治军严明,下乐为之用。兄弟均立大功,声盖一时,关中号“二姚”


建德长绵世泽;虾湖丕振家声。

此联为安徽省贵池市姚氏宗祠联。上联典出该支姚氏由建德县迁来。下联典出该祠为虾湖(因产大白虾而得名)旧址


但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此联为明朝时期的进士姚文然自题联。姚文然,字弱侯,桐城人。入清授国史院庶吉士,累官刑部尚书。于国家利害、吏治得失、民生休戚等,知无不言。所著奏疏及诗文集,皆质实醇厚,有古风,卒谥端恪。


立定脚跟竖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

此联为清朝时期的进士、书法家姚文之自题联。姚元之,字伯昂,桐城人。官至左都御史。工隶书、行草,画笔亦妙。有《竹叶亭杂诗稿》。


天开美景风云静;春到人间气象新。

此联为明朝通判姚琛撰书春联。姚琛,字弦璧,潮阳人。由抚州通判迁顺天治中,之官三日,即疏乞归养,以孝闻。乡人多所感化。


寨主子终谐贵妇;刺史女得偶相公。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姚雄事典。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大臣姚崇事典。


抗心希古,任其所向;含毫命素,动必依真。

此联为隋朝时期的散骑常侍姚察《名画记》联语。


既儆既戒,惠此中国;来旬来宣,玉于太原。

此联为江碧山赠姚亮甫联。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昌言微文集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