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韩国田氏家族)
在韩国,有一个名叫田氏的家族,三百多年来,田氏家族始终保持着中国的传统习俗,像贴春联,拜大年,吃饺子等。
令人疑惑的是,田氏家族贴春联时,使用的文字也并不是韩国的文字,而是繁体汉字。
最令人震惊的是,田氏家族连家谱这么重要的东西上用的都是韩文和汉字。并且,这几百年间,每一个田氏家族去世的人的墓碑上都会刻上“广平府田氏”这五个字。
韩国的田氏家族是一个大家族,家族里面的人好多都已经跻身进入了上流社会,军界,政界,教育界,商界等,这个家族均有所涉猎,在韩国可谓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那么,田氏家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族呢?他们为何会在数百年间始终保持着中国的传统习俗呢?
风正村的田家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风正乡的田家,最早是从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那边迁徙过来的。
元朝初年,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因为多年战争,多地均受到了战火的侵袭,此时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更是空无一人,农田荒废,房屋损毁。
因此,朱元璋登基之后,为了恢复这些地区的农业、经济,下令开始了移民政策。据记载,当时是按照: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这个比例来的。
当时的山西晋南一带因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并没有受到伤害,据《明太祖实录》记载: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五千多万人,山西人口就达到四百多万人,因此,这一次山西更是移走了大批人口。
原本在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这里的田家有兄弟四人,只有老大留在了山西老家,搬到广平府风正乡的就是老二,老三搬到了河北省永年县,老四搬到了河北省大名府。
来到广平府风正乡后,田家老二带领一家人在这里生活了下来,教育子女,养家糊口,脚踏实地生活,渐渐地,家里开始兴旺了起来,尤其是到了明朝后期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田家,已经是第七代了,这一代的田家格外的兴盛,更是出了两个高官,一个是这一代的田家老三田弼,官至御史大夫,另一个是田家老六田应扬,官至兵部尚书。
两兄弟在朝中相互扶持,为朝廷立下了不朽的荣耀,那个时候从鸡泽县城到风正乡的官道两旁有10座牌坊,其中有4座都是为田弼和田应扬而设立的。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牌坊这个东西都是用来表彰功勋,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的标志物,可想而知,当时的田弼和田应扬为朝廷立下了多大的功劳,那时的田家是多么兴盛。
并且,风正村这个名字也是因为田家兄弟在朝中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皇帝作为奖赏特意把田家所在老家的村子改为风正村,原本这个村子是叫冯正堡村。
田应扬有一个孙子名叫田好谦,也就是田家的第九代,自小田好谦就受到了家里的良好教育,又加上家里家风严谨,长大后的田好谦长的又很俊美。
饱读诗书,长相俊美,品行正直当时是众多父母眼中的好女婿,因此他到年纪之后,家里有女儿的家里都来试探田家父母,在父母的安排下,田好谦成亲了,成亲后夫妻二人是琴瑟和鸣,夫唱妇随,婚后不久就生下了儿子田存儿。
一家人生活的是幸福美满,田好谦虽自幼饱读诗书,但因为不喜官场生活,反而喜爱行商赚钱。因此,田好谦就负责家里的产业。
田好谦主管家里产业后,就喜欢到处去转,看到什么稀奇的东西就带回来,有一次,田好谦和朝鲜一个小岛上的人建立了合作关系。
田好谦流亡朝鲜
1637年的时候,田好谦前往这个小岛上催账,田好谦一行人行至东北时,恰好碰上了吴三桂带领清兵入关,此时的明朝已经是日薄西山了,战争四起,清兵到处抓人。
为了躲避抓捕,田好谦只得跟随逃难的群众一起逃亡。
最终逃亡到朝鲜的一座小岛上,跟随流亡的人一同到达了一个兵营,兵营里的人看到来了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给他们吃食时就像羞辱他们似的,直接丢给了他们。
所有的难民都扑上去哄抢,只有田好谦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他们 ,这时,一个名叫具公的将军刚好从这里路过。
见到这个情形,他对田好谦感到非常的好奇,于是上前询问他:“你怎么不去跟他们抢吃的。”
田好谦回答道:“我们国家乃是礼仪之邦,宁愿饿死我也不吃嗟来之食。”
听到这个具公大笑了起来,连说了几句:“好,好啊”,接着又询问他:“年轻人,你愿不愿意跟我走呀!”
听到这个,田好谦想了一下眼下的困境,答应了下来。跟随具公后,具公见此人写得一手好字,又聪明能干,对他很是看重。
有一次,具公的一个手下叛变,田好谦帮助具公平定了叛乱,具公对他更加看重了,更是直接推荐他进入了高丽朝廷做官。
而田好谦看具公这么看重自己,对自己又有知遇之恩,更是下定决心,要好好地努力,早日报答他。
后来他更是官至二品,虽然田好谦一直都渴望回到自己的国家,但是因为刚开始独自在异乡回不去,后来又做了官,就更无法回去了。
意识到自己回不去的田好谦只得在朝鲜再一次成了家,还生下了四男三女。但是他还是非常思念自己的国家以及家里的亲人。
在每次过节时,他都会带领子孙朝着家乡的方向跪拜,他还时常对自己的子孙们说:“我们的根在广平府风正村,将来能回去了,一定要落叶归根。”
随着子孙的长大,田好谦也越来越年迈了,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田好谦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浓烈了,每日以泪洗面。
他的子孙们见他如此思念家乡,于是按照他的描述在朝鲜建了一个风正村,每次田好谦来到这里都仿佛回到了家乡一样,于是更加热情的给自己的子孙讲解他们的家乡。
1687年2月26日,田好谦在异国他乡去世,在他临终前,还拉着儿子的手嘱咐道:“要在我的墓碑上刻上广平府田氏,我们的老家在广平府风正村,一定要找到他们。”
于是,从这之后,“韩氏家族的根在广平府风正村,死后每个人的墓碑上都要刻下‘广平府田氏’”成为了韩国田氏家族的祖训,而田好谦留下的东西也一直被祖孙后代传了下来。
这就是开头讲的,韩国田氏家族为什么会传承使用中国文化的原因。
两岸家人的彼此牵挂
田好谦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机会去找他们的‘根’。终于到了1706年的时候,在得知高丽朝廷要向大清朝廷进贡,田好谦的儿子田会一立即就把这个他人避之不及的差事争取了过来。
一进入中国,田会一就派人打听广平府风正乡在哪里,但一直都没能打听到,后来进入京城后,又向吏部打听京城有没有广平府风正乡的举人。
打听到这一年恰巧广平府风正乡有两名举人,一个叫田思齐,一个叫胡御枚,得知这个消息的田会一喜出望外,他觉得这个田思齐就是他的家人。
但是此时的田思齐回到老家去奔丧了,并不在京城,此时的田会一作为使者,也不能离开京城,眼看返回高丽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田思齐还没有赶回来。
田会一只能留下一封信,还有父亲田好谦的一幅画,以及朝鲜田氏家族的一本家谱,交给胡御枚,请他帮忙转交给田思齐。
看到这封信之后,田思齐喜出望外,赶紧带上信再一次返回了老家,把它交给了家里人,家里人看到画像之后,确定了这就是他们失踪多年的家人。
家里人这才明白,原来田好谦是流落到其他国家了,怪不得多次寻找都没有找到,广平村的田氏家人又把家谱上田好谦后面的空白都补了上去,并把他的画像供奉在祠堂里。
田会一因为未能见到田氏家人,就时常跟自己的儿子田得雨讲这件事情,并嘱咐他:“我们的老家在广平府风正乡,一定要认祖归宗。”
田得雨把这件事情记进了自己的心中,成大成人后,一直在找机会能再次来到广平府风正乡,后来他更是官至全罗道兵马节度使,但在他活着时仍旧没能实现这一愿望。
只是在临终前告诉子孙:“我们是中国人,家在广平府风正村。”并让后代把这句话写进家谱中。至今为止,田得雨的墓碑仍旧在三八线附近,墓碑上赫然刻着“广平府田氏”。
他们不知道的是,远在风正村的田家人也正在寻找他们,他们也向朝鲜写过信,但是一直都没有回应。
在20世纪20年代时,风正村的田家人因为想要找到朝鲜的田氏族人认祖归宗,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还集资,派遣族人前往朝鲜寻找过在朝鲜的田氏族人,但当时因为日本人已经攻入了朝鲜,两人未能进入朝鲜。
随后资金耗尽的两人,只能乞讨回家。然而,没过多久,风正村的田家人竟然收到了一封来自朝鲜的田家人写的信,信上写着:在朝鲜的田氏族人正在遭受着日军的残害,我们想要回到中国。
此时朝鲜的田氏族人不知道的是,现在的中国也正处于混乱的战争之中,也是哪里都不太平。看到这封信后,风正村的一个名叫田金标的田家人给韩国的田氏族人写了一封信,详细的跟他们讲了中国这边的情况。
信寄出后,一直没有收到回复,也没有人回到风正村,至此,中朝两岸的田家人再一次失去了联系。
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韩国独立,但因为朝鲜半岛的战争原因,中韩两国还是无法正常通行,但中韩两岸的田家人仍旧在彼此思念对方,渴望能够找到对方。
三百多年终于认祖归宗
韩国田氏的第20代传人,任韩国高丽海运株式会社的CEO田文埈,在中韩能正式通信后,就前往中国来寻找过,但是没有找到。
因为他们只知道自己老家是广平府风正村人,但是邯郸市内有两个广平,一个是广平县,一个是广府镇,广府镇就是原本的广平府,新中国成立之后,广平府被改为了广府镇,所以田文埈来到广平县后并没有找到风正村。
21世纪的时候,田文埈几经周转,在青岛一个办事处打听到了风正村的电话。
2004年5月9日, 风正村的田连平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接通后,里面的人直接问道:“你好,是广平府风正村的田家人吗?我是韩国这边田好谦的后人田文埈。”
刚听到这一句,田连平手都抖了一下,随后更是焦急地说道:“是的,我是田连平,你们现在在哪里?”
电话这边的田文埈也激动地站了起来,随即他们核对了信息,终于确定了族人找到了。
约定好见面时间之后,田连平火速通知了在风正村这边的田氏族人,告知他们这个好消息,随即开始共同准备了起来认亲仪式。
而这边的田文埈,也通知了韩国的田氏族人,告知他们‘寻找了三百多年的老家人终于找到了,他们终于可以认祖归宗了’。
2004年6月29日,韩国这边商议后,决定由田文埈和韩国著名的国语学家,原檀国大学校长田光铉,韩国化学企业社社长田得埈等九人为代表,前往中国祭祖。
这一天,当他们在田氏祖坟前跪下时,中韩两国的田氏一族终于完成了祖先三百多年来的心愿,整整367年地寻找与等候,与这一天相比,似乎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了。
找到族人后,田文埈还在中国的风正小学设立了“明焕奖学金”,并且还和老家鸡泽县开始进行商贸往来,想要更好地建设家乡。
2005年7月的时候,鸡泽县政府在韩国举办了招商活动,同年12月鸡泽县一家大型企业又成功实现了转口贸易。
韩国田氏家族自田好谦开始,到2004年后人终于回到故乡,中间经过无数代人不断努力,整整367年,中间他们身居高位,仍旧不忘想要落叶归根的愿望,祖祖辈辈传承下来,难道这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吗?
身为炎黄子孙,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更是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国,不要忘记我们的“根”在哪里,这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