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建都(岳飞起飞地)
江苏因为地处平原,本就少有山川岭脉,像牛首山这般有着奇异造型,又绘卷着各种历史人文的山川,真是珍稀且罕见的。
牛首山的名字,是在民间说法上改进的,因山顶有一对突出的双峰,很像牛头的两只角,所以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牛头山。
牛头山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岳飞在此抗金的故事了。在有关岳飞的演义故事中,牛首山就被称为牛头山。
北宋灭亡的那一年,岳飞才只有24岁,但已经抗金多年。
靖康耻发生后,赵构登基为帝,是为南宋,但仍被金人追得到处逃窜。多亏有韩世忠、岳飞一批爱国将领,才得以保住半壁江山。
1129年,完颜宗弼,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金兀术,南下追赶赵构,将之赶到了大海之上。
时年只有26岁的岳飞,在主帅投降,把南京城献给金军的前提下,带着自己的小股部队,先是在南京城东的紫金山坚持抗金。
金兀术继续南下,岳飞就率部紧紧咬住,在背后袭扰金军,在溧阳等地六战皆捷。
1130年三月,金兀术在水路被韩世忠于黄天荡击败后,四月,在陆路上,岳飞又在南京城南、距离牛首山不远的清水亭大败金军。随后,岳飞就在牛首山安营扎寨,志在收复南京城。
最后,建康之战历时半月,岳飞成功收复南京城。这是岳家军的首次辉煌胜利。
不久后,27岁的岳飞生平第一次见到了宋高宗赵构,君臣相谈甚欢,岳飞自此成为南宋王朝的柱石,开始了抗金的高光时刻。
倘若按照官方的说法,在历史上,牛首山则有过很多名字,同样也缔连着很多历史人物的故事和传说。
牛首山最早由官方命名,要追溯到东晋时期。
当时晋元帝司马睿刚刚完成建立东晋王朝的壮举,定都在南京,一心想在皇宫外建造象征着皇权的双阙。
身为宰相的王导,深知王朝建立来之不易,在初期就大兴土木不仅会破了风水,更会引起民怨。
于是就在牛首山上做文章,想了个周全的法子。
他以外出游玩的由头,半哄着将晋元帝带到了牛首山下,晋元帝站在一处城楼上向南方眺望,发现山上有两座山峰耸立对峙,像极了楼台上的双阙。
宰相王导见状,赶紧对晋元帝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
相比古代建筑上的人为双阙,牛首山上的这对天阙,听起来自然更雄伟,更有深意。
于是晋元帝便打消了兴建双阙的念头,把这座山命名为天阙山。
到了南朝,因为梁武帝萧衍对佛学的极度痴迷,南京处处建造寺院,处处可见僧人,南朝子民人人生活在佛光笼罩之下。
于是南京有山的地方,几乎都能够寻到关于佛教的踪迹和传说。牛首山自然也不例外。
南朝时期,牛首山里有很多山洞,在山西面的一处山洞里,曾住过一位高僧,叫做辟支和尚,相传他就在洞中立地成佛。
于是这位高僧住过的山洞,就被称为佛窟洞,牛首山也因此一度被称为佛窟山、仙窟山。
还因此,梁武帝萧衍的一位名将徐度,在牛首山的南面山脚处建造了一座佛窟寺,也就是今天宏觉寺的前身。
一个佛教故事的诞生,便足以引来后世诸多帝王和文人的青睐,于是后面的朝代中,寺院在牛首山建的越来越多,佛家传说越来越多。
历史来到唐朝,牛首山已经与西北之清凉山、西南之峨眉山并为最负盛名的三大佛教名山。
今天的牛首山,在千百年来佛教的不断熏陶下,也是闻名全国的佛教圣地,在佛顶宫供奉着释迦牟尼真身顶骨舍利。
当然,牛首山不仅仅靠佛教的光环出名,还席卷着南京春天的无限风光,和半部金陵史。
在南京,牛首山一直有着“春牛首”的美誉,意思就是在春季论风景秀美,没有其他山能够比的上。
牛首山的景色可谓是一枝独秀,历朝历代都吸引无数人前来登高游玩,得到过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盛赞。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抵达牛首山时,就被山中所裹挟的风景所震撼,挥笔写下:“尽得江山秀,况逢花草芳”。
给予了牛首山极高的赞誉。
明代的进士、官至御史的钟继英游完牛首山后,大为感叹:“诸名胜甲江南,而世传牛首为最。”
历史上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都随着时光转动,流连于牛首山间之中。
南唐二陵、岳飞抗金故垒、佛顶寺、宏觉寺塔、郑和墓、摩崖石刻、桃花溪……这些历史遗迹和壮美景观,都在历史长河中讲述着和牛首山相关的故事。
一座牛首山,半部金陵史。
来到南京牛首山,为风景驻足的同时,希望更能了解到里面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一次,就请跟随我们的足迹,好好游玩牛首山主景区。
当然,在历史上,牛首山与一路之隔的将军山紧密相连,将军山的风景也是非常秀美的。只是可惜,将军山的主风景区,因某些纠纷,已关闭多年。所以本次游览,我们只能从将军山的古龙泉寺走起,将之与牛首山主景区并在一起游览。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游览啦。从不收费的龙泉寺开始,然后驾车到相隔不远的世凹桃源,岳飞曾在这里练兵,现在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小村落。
世凹桃源的东边一点,就是牛首山收费主景区的西门了,里面有郑和文化宫、佛顶圣境、岳飞抗金故垒等景点。是我们今天游览的重点。
游玩路线:
01、龙泉寺→02、世凹桃源→03、郑和文化宫、郑和墓→04、佛顶圣境、佛顶塔、佛顶宫、千佛殿→05、牛头禅院、弘觉寺塔→06、明代摩崖石刻→07、岳飞抗金故垒→08、佛顶寺→09、朝天阙。
注:我们这次是从牛首山主景区的西门进入做环状游览的,从东门进入,可从佛顶寺开始做环状游览。
一、“封印”千年的古寺:点化白居易、成就岳家军、吸引乾隆帝、影响日本岛!
01、牛头禅大师的说法地,影响日本,点化白居易
虽然南京将军山主景区关闭了,但附近有一个很少人知道的小众古迹,是很值得探寻一番的。
这是一座古刹,名叫龙泉寺,藏在将军山的幽谷之中。
最好是导航开车去,因为寺院在将军山的山脚处,有一条可以通车的蜿蜒小路,走路的话要很久。
路上要穿过几处零散的乡村,接着便是一片开阔山形,如果不是有一条小路,你很难想象这里竟会建着一座千年古刹。
抵达山脚,四周山体层峦叠嶂,蔚然幽静,再与来时那条曲径小路对照,反衬出一种陶渊明所写《桃花源记》的阔达之感。
入口处立着一块石碑,看起来很有年头,上面写着龙泉寺。
有一条向上的径道,走上数百米就能见到龙泉寺的山门,路的两边种满了玉兰花,断崖上古藤缠绕,非常幽静。
这座龙泉古寺,整体建筑虽然没有那些名山大寺壮观,但历史却很悠久。
始建于唐代,最早是鹤林玄素禅师的说法地,后来在明初的时候进行了翻建,改名为通善寺。
乾隆皇帝下江南,曾专门来过这里,于是在清嘉庆年间又进行了一次大重修,又用回了龙泉寺的名字。
龙泉寺在名寺满城的南京,显现不出什么大名气,但鹤林玄素禅师的名字却响彻佛教。
他是唐代的禅宗大师,也是名扬四海的禅宗牛头宗的代表人物之一。
25岁时便出家修行佛法,历经磨练,后来拜师于将牛头宗发扬光大的牛头五祖之一的智威禅师。
之后,鹤林玄素禅师将本门法宗带到了江浙地区,开始广为传播。
据说,鹤林玄素禅师在龙泉寺初次讲法时,讲到精彩的时候,天空中呈现祥云,云中透着五彩霞光,整整三天后才逐渐退散。
周围无数善男信女对着天空跪拜,久久不愿意散去。
鹤林玄素一系影响很大,甚至声名海外,尤其对日本佛教影响深远。
鹤林玄素有一个徒弟叫做道钦禅师,还曾被皇帝专门请到宫中供养,一度被奉为国师。
道钦禅师所建立的道场径山寺,在宋代成为禅宗五山十刹之一,直到现在依旧在佛教有着广远的影响。
鹤林玄素禅师还有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徒孙,叫做鸟巢禅师。这位禅师很有意思,在云游西湖的时候,见到一棵松树枝繁叶茂,盘屈如盖,于是就直接住在了上面。
因此得名“鸟巢禅师”。
传说他从来不下树,当时诸多闻名而来的官员只能在树下仰视着与他对话。
鸟巢禅师有个交往甚好的朋友,就是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曾问他:“禅师,你住在树上,不危险吗?”
鸟巢禅师却回答:“您比我更危险。”
白居易不解:“弟子官位在身,有什么危险呢?”
鸟巢禅师说:“正因你官位在身,所以才终日忙碌,昧了灵性,岂不危险?”
白居易一听,心有所感,日后对佛教便生出更大的敬意。
这座龙泉寺的寺名,则是当初鹤林玄素禅师来到南京说法时,在将军山建造禅院,意外发现有一冽清泉从石洞中涌出,于是便起名为龙泉寺。
尤为神奇地是,这股泉水竟流淌了1300多年,从没有断流过,曾与高座寺的永宁泉,普德寺的雨花泉,并称南郊三大名泉。
如今前两者已经毁弃,只有龙泉寺的泉水依旧流淌着,延续着千年的历史故事。
02、一只野狼竟被后人塑身供奉,原因令人诧异
龙泉寺依山而建,寺外的走廊庭院错落有致,隐藏着不少历史和传说。
在左边的山壁上,有一处洞穴,上面刻着“别有洞天”四个字,里面有一只狼的雕像,被人供奉。
按理说,寺院里大多供奉的都是高僧名人,或者一些与佛家有关的传说人物。
为什么龙泉寺里会供奉一只山中野狼呢?
这个洞穴,最早叫灵狼洞。之所以这只狼会被称为灵狼,是因为它竟然能听得懂佛经。
传说鹤林玄素禅师在这里传法时,山中有一只狼经常跑来听,后来因受到感化,日夜守在洞穴前,于是这条狼死后,后人为它塑了身,彰显它的忠心。
佛教里关于一些牲灵的传说故事其实并不多,为其塑身供奉的更是少之又少。
之所以龙泉寺会有这样的特别供奉,和牛头禅宗有着很大的关系。
牛头禅宗和一般的佛教不同,他们主张“虚空为道本”,在佛教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空宗和玄学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更注重修行过程中的境界。不会去刻意强制自己去修行,更注重的是一种内心的感受。
所以我们常常说到“禅”,往往就会浮现出各种虚无缥缈的内心境界,提到“禅”,就会不由自主和生活、自然、智慧等等联系到一起。
所以就像鹤林玄素禅师一样,很多牛头禅宗的著名禅师,最开始都是在一些僻静优美的山里面,进行修行和说法的。
慢慢地就演化出很多与大自然、山川、树木、牲灵的传说故事。
比如,牛首山就是牛头禅的发源地,里面有一个法融禅师广场,他是牛头禅的创始人,也是牛头禅宗的集大成者。
他在牛首山里面修行了20年。
鹤林玄素禅师在龙泉寺说法讲经,只是吸引来一只有灵性的狼。
而法融禅师在牛首山里每次说法讲经,凶猛的狮子、老虎,温驯的麋鹿、野兔,各种山林中的动物都会聚集到他身边,安静地听他讲经说法。
寺院中还有一处专门供奉观音的洞穴,旁边就是那极具传说色彩的龙泉水,旁边写有龙泉二字。观音洞右侧写着洞天福地。
这两处命名的题字,都是由民国大教育家、中山大学第一任校长邹鲁所写。
观音洞是后凿的,在清朝的时候,由僧人如海开凿。整个洞穴虽然只有1.13米高,0.81米宽,但却用了1800多天才凿完。
观音洞里面有一座浮雕观音大士像,下面还有那位大教育家专门为龙泉寺所写的碑诗《龙泉杂诗》:
不闻车马声,但有鸟雀喧。
漫云非桃源,居之亦陶然。
03、岳飞抗金《王佐断臂》原型故事,就出自龙泉寺这座断崖
鹤林玄素禅师的名气很大,但让这座寺庙真正被世人熟知,却得益于岳飞部下一位猛将的故事。
观音洞上面有一个断臂崖,连接着山体形成特殊的景观。断臂崖的由来,便和岳家军有关。
相传,岳飞在牛头山大战金兀术时,有一位叫王佐的猛将在战斗中被金兵砍断了一只胳膊,便躲进崖洞中养伤,后来被当地的老百姓发现救活。
为了纪念这位抗金将领,于是便将这断崖,称为断臂崖。
很多游客专门来到龙泉寺,就为了跑到这里来打卡。
一座小小的断臂崖,为什么会成为龙泉古寺的吸睛点,甚至盖过牛头禅宗鹤林玄素禅师、鸟巢禅师的名气?
这是因为民间将真实历史进行了再创作,把断臂完善成更加曲折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叫做《王佐断臂》,在有关岳飞抗金众多故事中,也是非常突出的:
话说,岳飞和金兀术在朱仙镇进行了一次大决战。
其中,金兀术有个义子叫陆文龙,智勇双全,一度搞得岳飞很头疼,岳家军每次和他交战,都吃尽苦头。
手下的猛将岳云、严成方、张宪、何元庆、余化龙五人,日夜不断地和陆文龙进行车轮战,都没能拿下他。
反倒被陆文龙打的节节败退,最后甚至逼得岳飞挂起了免战牌。
为破陆文龙,岳飞想尽办法,但都没有成效。
就在这时候,岳飞手下部将王佐站了出来。
一日,岳飞正在研究怎么打败陆文龙,王佐突然进入营帐。只见王佐脸色蜡黄,右臂被斩断进行了包扎。岳飞大惊失色,忙问他怎么回事?
王佐没有在意,只回应说:我有一计能够击溃陆文龙。
原来,王佐打算只身到金营,刺杀陆文龙。
而想要进入金军大营的第一步,就得先假装叛变岳家军。为了不让金兀术怀疑,于是王佐就自断手臂!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杀了吴王僚,夺得王位。
又害怕吴王僚的儿子庆忌会报仇,于是找了一位刺客高手要离,准备刺杀庆忌。要离为了刺杀庆忌,玩苦肉计,先是斩断自己的一臂,后又杀妻,终于成功博得庆忌信任,成功完成刺杀。
王佐就决定效仿“要离断臂刺庆忌”的计谋,潜入金军大营。
这是一条没有退路的计谋,如果不能成功,那么王佐必死,对岳家军来说又是一个巨大损失。
王佐先斩后奏,已经自断了手臂,坚决要去试一试。
好在,王佐胆识过人,用精湛的演技和一番说辞取得了金兀术的信任,还被封为“苦人儿”,成功打入金军内部。
可怎么刺杀武艺高强的陆文龙,又是一个难题。
巧就巧在,王佐感动了老天。
一天,王佐来到陆文龙的营内,想先探探对方,但正逢陆文龙不在营帐中,里面只有一位老妇人。
王佐听老妇人说话不像北国人,与其交谈,意外知道了陆文龙的身世秘密。
原来陆文龙并不是金人,而是北宋名将陆登的儿子,当年金军大举南侵,陆登死守城池,最终选择自杀殉国。
金兀术收养了还在襁褓中的陆文龙,将他洗脑成了一位金军将领。
王佐如同天助,很是高兴,便决定从刺杀改成劝降。
几天后,王佐悄悄来到陆文龙营帐之中,给他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越鸟南归。
春秋时期,吴越交战。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进献了西施给吴王夫差,西施入吴时带了一只巧言的鹦鹉。只是,那只鹦鹉进了吴国,竟然没有再说过一句话。后来,越国灭吴,西施重新回了越国,那只鹦鹉竟然重新说起了话。
另一个是骅骝向北。
宋真宗时期,朝中有个奸臣叫王钦若,他屡屡陷害杨家将。一次打猎时,王钦若对皇帝说,宋朝都是劣马,天下只有辽国天庆梁王座下的日月马是宝马,并提议派杨六郎把马盗来。
杨六郎手下有个猛将叫孟良,能说六国三川话,就扮做外国人,潜入辽国,千方百计把宝马盗了回来。然而,宋真宗得到宝马后,那马只是向北嘶鸣,一点草料也不吃,绝食七天而死。
王佐用这两个故事,不断暗示点拨陆文龙,聪明的陆文龙知道其中之意,但仍然不做表态。
最后,王佐也不装了,直接摊牌把那位老妇人叫来,一并将他的身世告诉了陆文龙。
陆文龙这才相信,便直接投降加入岳飞的军队,成为南宋将领。
如果撇开家国情怀,王佐冒着生命危险,如此舍身取义,其实更多是对岳飞的一次还债。
因为,在加入岳飞的阵营前,王佐不但是岳飞的敌人,还两次设计谋害岳飞。
连岳飞身上那个最著名的典故:岳母刺字。都和王佐有着很大的渊源。
王佐原本是南宋农民起义首领杨幺的手下。
很早之前,杨幺想要拉岳飞入伙,便派王佐假装去和岳飞结义拉拢,于是他自称叫于工,是一个江湖人。
说是仰慕岳飞,想要和他结为兄弟。岳飞那时年轻气盛,又爱广交好友,便没多想,两人便结为兄弟。
谁知道,刚结拜完,王佐就拿出一大包金银财宝,让岳飞跟着一起造反。
岳飞自然不干,立即就将所有礼物全都退还,明确拒绝了王佐。
二人也从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后来岳母知道这件事后,担心岳飞做出不忠之事,便亲手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四个大字:尽忠报国。
后来,岳飞成了宋朝将领,奉旨去讨伐杨幺,和王佐再次相见。
已经知道王佐真实身份的岳飞,并没有记恨,甚至因为当年的结义之情,想要劝说王佐弃暗投明。
于是派人邀请王佐赴宴。
为了私心,当年的一次假结义,王佐不明白岳飞怎么还当真了?便不以为然将这件事告诉了杨幺。
杨幺为了埋下计害岳飞的阴谋,便让王佐去赴宴了。
王佐很惶恐,但王令不可违,便硬着头皮去了。谁知,岳飞得知王佐赴约的消息后,亲率众将到城外迎接,用八抬大轿将其抬至大堂。
王佐深感惊讶,酒席之中岳飞欢谈畅饮,最后还亲自将王佐送出了城外。
可岳飞这次的诚恳招待,换来的却是一次杀机四伏“鸿门宴”。
之后,王佐在杨幺的命令下,邀请岳飞前来赴宴,席间安排了四百名标枪手,以及在城外埋伏了士兵,准备刺杀岳飞。
岳飞早已经看透潜藏的危机,经过奋力拼杀,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捡回了一条命。
刺杀岳飞的行动失败了。
但令王佐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却被杨幺冠上了通敌的罪名,把王佐的家人全都关押了起来。
杨幺不死心,之后又逼迫王佐邀请岳飞夜观君山,并在山的四周放火。这次火烧君山又差点将岳飞烧死。
但好在岳飞已经提前做了准备,不仅全身而退,还将身处火山的王佐一并救了出来,并放他回去了。
自己两次设计想要谋害,岳飞却没有任何怨恨,王佐彻底被岳飞的仁义忠德所折服,投奔了岳飞。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王佐会如此决绝地愿意自断手臂,帮助岳飞。
劝降陆文龙,这一切的功劳当然都要归王佐,但要不是岳飞恩义待人,又怎能得王佐断臂?
04、1200年历史的神奇腊梅和巨大的观音
龙泉寺院里有两棵古树,一棵是柏树,另一棵是腊梅。
这棵腊梅树很有来头,是鹤林玄素禅师亲手种的,历经了1200多年的时间洗礼,仍然怒放不止。
除了这棵腊梅树的年龄,还有更神奇的。
据说,这棵腊梅树十分有灵性,龙泉寺香火兴旺的时候,便会枝繁叶茂,花香浓郁。
龙泉寺衰落时,便会落叶萧零,枝枯花残,仿佛与龙泉寺连接着血脉。
在鹤林玄素禅师圆寂的时候,这棵腊梅甚至一度枯死,直到很久以后才慢慢长出新的枝芽。
有人说,在寒冷的冬天看见寺庙中的腊梅,向它许愿的话,会很灵验,那么龙泉寺中这棵有着千年历史和传奇故事的”唐梅“ 的灵验程度,应该是南京任何寺庙的腊梅都不能媲美的了。
龙泉寺所在的地方,曾被诸多帝王将相视为风水宝地,只可惜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没能逃脱战火,遭到了一次大摧毁。
直到后来,将军山进行开发,这座古寺的遗迹才被重新发掘,于是按照唐代寺庙的建筑风格进行了重建。
龙泉寺虽然是重建,但仍不失古朴典雅,有宏伟精致之感。
龙泉寺依山呈阶梯状,前后共有三进,整个建筑以砖石砌就。
相比那些传统寺庙的建筑,龙泉寺还有一个特别景点。
就是在主殿的旁边,有一座巨大的观音,裹挟在竹林之中,很是雄伟壮观。
观音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也是我们最熟知的一位菩萨,象征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更奇妙的是,在龙泉寺后山腰处,有一天然巨石酷似龟趺,驮着一块碑状巨石,恰好面对观音菩萨作朝拜状,也是龙泉寺的一处奇景:神龟拜观音。
我拜访过南京的很多寺庙,龙泉寺内的这座观音,应该是南京所有寺庙中最壮观,最大的一尊观音了。
历史上,叫龙泉寺的寺院很多,北京的龙泉寺最为有名,因为里面的僧人全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也被戏称为“小清华”。
坐落在南京将军山的这座龙泉寺,论香火自然是比不过“它们”,但要论它所承载的历史轨迹和年岁,却可以排在前几位。
这座冷门小众的龙泉寺,在波澜壮阔的将军山下,犹如一位不染尘世的修行老人,悄然释放着南京佛文化的千年底蕴,非常值得去瞻仰一番。
二、大航海家郑和,埋葬地成谜,直至“真身”被几名精神病人发现!
1807年,一位叫罗伯特·富尔顿的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将世界航海事业推进至一个全新的高度。
那你知道在蒸汽轮船发明前,历史上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地点登陆的哪个舰队吗?
不是哥伦布、麦哲伦,也不是达·伽马。
而是中国最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的舰队。
在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前,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他的舰队在当时可以航行到世界任何地方,登陆任何地点。
郑和舰队规模,是其他国家航海家舰队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这个记录,一直到明末清初才被郑成功的十万北伐舰队所打破。
郑和是全球八大航海家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著名的航海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郑和七下西洋,创下轰轰烈烈的壮举,甚至改变了一个王朝,直到现在仍然影响深远。
每年7月11日的中国航海日,就是因为郑和而制定的,因为这一天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首航日。
关于郑和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但他身上却始终有个秘密,至今没能破解清楚。
那就是,他死后埋葬在了哪里?
1、南京牛首山,到底是不是郑和的埋葬地?
公元1430年,也就是宣德五年,已经59岁的郑和决定第七次下西洋,这次他准备充分,带了两万七千多人,准备探寻交流大西洋周边的20多个国家。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已经完成六次下西洋壮举的伟大航海家,却在返航的途中,倒了下来。
最终在公元1433年,一病不起,溘然长逝,终年62岁。
郑和的死,对世界影响是巨大的,明朝彻底断绝了下西洋的计划,当时的明廷也再次慢慢走向封建闭塞。
这些都与郑和之死,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
但郑和死后埋在哪里却是个谜,一直搞不清楚。
有人说是海葬,有人说葬在了印度,等等。
直到几百年后的新时代,郑和最终的归宿之地,才被查证是南京的牛首山。
从牛首山景区西门进入,右边不远就是郑和文化宫和郑和墓,这也是我们游玩牛首山主景区的第一站。
为什么牛首山被认定为郑和的埋葬之地?
因为后世的种种佐证,以及郑和与南京牛首山的渊源,都更趋向于这里就是真正的郑和之墓。
从历史来说,郑和和南京一直有着紧密联系,南京作为明朝的都城,是郑和的主要任职地,郑和航海宝船的主要制造地,也是他下西洋的策源地。
如果除去郑和儿时和下西洋的经历,他生命中绝大多数时光都在南京度过,加起来算一下,他在南京生活了30多年。
南京南部著名的大报恩寺,就是在他的监督下建造完成的。
大报恩寺里有很多西方的奇花异木,都是当时郑和下西洋后从海外带过来种下的。
郑和对牛首山这座佛光兴盛的风水宝地,也一直十分相中的,曾多次亲自到牛首山观赏风景,去附近的佛寺拜会,并主动捐资修寺,捐赠经书等。
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部下,洪保、罗智、王景弘、杨庆等太监,他们的墓地都埋在了南京牛首山附近。
可以说,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
而且,法国人伯希和曾在《郑和下西洋考》中说:“郑和墓在南京”。
而清朝时期的《江宁县志》就明确写出:“牛首山有郑墓,永乐中命下西洋,宣德初复命,卒于古里,赐葬山麓。”
按照县志,郑和并没有埋在异国他乡,而是遗体被带回南京,赐葬在了南京牛首山。
郑和墓在郑和文化宫入口处的左边,爬过长长的石阶,就能看到全貌。
郑和墓不大,却代表着一段历史,一个令人无比钦佩的时代传奇。
而郑和文化宫里除了一篇篇关于郑和的辉煌事迹,还有当时郑和下西洋船只中的一些遗迹,比如木锤、石球、木桩,以及与一些国家的友好界碑。
透过这些沉寂的古文物,都能看到鲜活的历史。
2、七下西洋的郑和不姓郑,被两个地方的后人奉为祖先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郑和的故事对后世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也受到了后人长久的簇拥和纪念。
在牛首山西面不远,有一个小村子,叫做郑家村,里面的人都姓郑,他们先辈在明朝时期便以郑和家奴的身份居住在这里。
这份守护世代传承,直到现在,郑家村里的人,仍然会在每年清明、年关的日子,到牛首山为郑和祭祀。
据村里人说,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600年。
但其实,郑和不姓郑,而姓马,是云南人,叫马和,出生在一个回族家庭里。
他的父亲马哈只,也不是真名,而是因为他父亲曾远渡重洋去麦加朝圣,因此得到了“哈只”的称号。
郑和的家族,是虔诚的穆斯林信奉者,所以郑和从小也是一名穆斯林。
现在东南亚很多地方都有供奉郑和的庙宇,据不完全统计一共有14座,其中印度尼西亚有6座、马来西亚有4座。
他们所建造的庙宇,大多都是以“三保(宝)太监”命名,很少用郑和的本名。
因为这个名字和伊朗语中“萨保”同音,在穆斯林的家庭中很常见,是一种表达尊重的名字。
既然姓马,为什么后来又姓了郑?
这不是郑和自己改名的,而是和明成祖朱棣有关。
郑和很小的时候,就因被明军俘虏而离开云南,跟随明军北上。在一次战役中,他意外救下还是燕王的朱棣。
后来朱棣当了皇帝,便让他做了官居四品的内功监太监,并赐他姓郑,从此马和改成了郑和。
这也是为什么郑和又被称为马三保。
所以在郑和的后裔中,便分出了两个姓,南京的姓郑,云南的则姓马。
牛首山在民间有个旧称,被当地群众称为“回回山”,而山里的郑和墓,也一直被他们叫作"马回回墓”。
尽管如此,外界很多专家仍然认为南京牛首山的郑和墓,只是郑和的衣冠冢,真身并没有埋葬在墓穴里。
郑和的一些后裔,也始终认为郑和的真身所葬处,是在牛首山顶弘觉寺塔下的地宫。
3、郑和“真身”埋葬地,竟被几名精神病人发现
为什么牛首山的郑和墓,被很多专家和他的后裔认为并不是真正埋葬地,只是衣冠冢呢?
因为在牛首山顶弘觉寺塔下的地宫里面,发现了郑和的牙舍利。
1956年,牛首山附近有一家精神病院,那时候管理松懈,经常有精神病人跑出来到牛首山上玩耍。
有一次,几位精神病人跑到了弘觉寺塔下面玩,打闹过程中不断用脚跺地面,路过的僧人发现了不对劲。
因为这几位精神病人每次跺脚,地底就会传出空旷的回音,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塔地宫被发现。
考古人员在里面出土了很多文物,比如瓷器、铜器、玉器等,其中有一颗牙舍利,很惹人瞩目。
起初,都以为是寺院里某位高僧的牙舍利,后来调研发现都对不上号,随后有专家对这块牙舍利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破译。
15年后,一个重大发现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这颗牙舍利,是郑和的牙齿。
也就意味着,牛首山弘觉寺舍利塔地宫就是郑和的真身埋葬地。
因为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途中病逝于印度古里,他的真身究竟葬于何处,一直备受争议,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但谁也没想到,这个世纪之谜的真相,竟是被几个“精神病人”给揭开!
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说法有很多,寻找建文帝、宣扬明朝国威、为了军事战争,等等。
但不管孰真孰假,出于何种目的,郑和下西洋都创造了一个古老的航海奇迹,给每次下西洋都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和意义。
无论如何,郑和下西洋都促就了中国和世界一次伟大的相遇。
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郑和七下西洋,历尽艰险,与沿岸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缔结邦交,促进友谊,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文化宫院内有一个郑和石像,这座石像庄严肃穆,但在文化宫中的历史诉说下,所承载的意义,已经远远不止是简单的纪念了。
郑和是中国开放和海域界定的先驱者。
牛首山是郑和归宿最合适的地点,而这座郑和文化宫和郑和墓则包揽了他一生的辉煌,透过它们,你能阅尽一个大航海家的史诗旅程。
三、供奉于佛顶宫的佛门至宝,差点被日本鬼子抢走,耗资40亿,原为牛首西峰!
01、耗费40亿打造的佛顶宫,前身竟是废弃矿坑
佛顶宫是牛首山的核心建筑。
如果说定林寺是方山的“掌上明珠”,那么佛顶宫就是牛首山的“璀璨瑰宝”。
牛首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一座闻名全国的佛教名山。
扒开历史细数,曾经先后有三十多座名寺古刹选址在此。
虽然牛首山的佛教文化闻名史册,但如今这座壮观的佛顶宫,却没有继承任何前任寺院的“遗址”。
是牛首山佛教建筑中的“后起之秀”。
这座无比辉煌的佛顶宫,是在一片废墟中建成的。
牛首山原来叫牛头山、天阙山,这些历史名字的由来很简单,都是因为这座山曾有两座形似牛角的山峰,一个叫东峰,另一个叫西峰。
如今却只剩下一座东峰。
西峰的消亡,与天灾无关,是源自人祸。
1937年,牛首山完全沦为了一座矿山,遭到疯狂挖采,主要的挖矿地点就在西峰,这种人为的过度索取,一直持续了21年。
导致牛首山的西峰荡然无存,并形成了一个直径200米、深60多米的巨大深坑。
到了1958年,西峰上的辟支佛塔又遭拆除,只留下弘觉寺一塔。
辟支佛塔是在北宋年间高僧辟支和尚成佛的佛窟寺遗址上建造的,也因此而得名。
辟支佛塔拆掉后,牛首山上的双峰、双塔之景彻底湮灭。
为了生态修复牛首山的西峰,佛顶宫、佛顶塔便应运而生。
佛顶塔和佛顶宫相挨着,塔高88米,九级四面,按照唐代佛塔的建筑风格,在辟支佛塔的原本位置上进行建造。
佛顶塔是可以进去参观的,每一层都有精美的壁画,诉说着佛教各个时期的故事。
每层屋檐的四角都挂着风铃,微风吹过,铃声阵阵,悦耳畅心。
虽然,佛顶塔的内核,缺憾了辟支佛塔那份古老气息和传说故事,但佛顶塔第八层安置有一口全铜铸的佛顶金刚钟,钟上刻有隆相法师书写的《金刚经》全文,第九层如来殿供奉了一尊毗卢遮那佛坐佛,就是如来佛。
也算给这座新式佛塔,灌溉了些许佛家灵魂。
因为重新建造的佛顶塔很高耸,爬上几层,就能领略牛首山的无限风光。
佛顶塔已经建足够阔气,但相比旁边的佛顶宫,还是显得有些相形见绌。
佛顶宫外顶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大穹顶,一个是小穹顶,大穹顶是镂空的,按照原来西峰的高度去建造,与牛首山的东峰交相呼应。
佛顶宫盖的如此高,如此大,不仅是为了弥足牛首山缺失的西峰,还蕴含着关于佛法的寓意。
大穹顶形似佛祖的袈裟,覆盖在小穹顶之上,象征着佛祖的无量加持。
而小穹顶起初被很多人吐槽为像一颗榴莲,其实这是佛祖的发髻。
两个建筑都是秉承着佛家最显见的特征,以供养为主题,寓意着千万信众对佛祖的供养。
02、绝美网红打卡点,穹顶之下的佛顶摩崖,藏着一个奇妙有趣的佛教故事
到了佛顶宫,先不要着急进去,在外面还有两处绝美打卡点。
一个是佛顶宫门口的天空之境。
所谓天空之境,就是一个大水池,但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中各种变幻景色。
在这里拍照,压根不用取景,随手拍拍就是大片。
另一个是在大穹顶之下的佛顶摩崖。
在史料《金石索》中写:“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顾名思义,就是在石壁上进行雕刻的一种艺术创作,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很多地方都留有古代保存下关于佛教的摩崖石刻,其中最典型、最出名的就是四川的乐山大佛了。
牛首山的佛顶摩崖,是传统摩崖石刻与现代石窟造像的完美结合,有继承又有创新。
全体共分上下两层,上层依照北方石窟之形态,取天然巨石雕凿十三座大小石窟,下层以各种浅深浮雕和经文石刻为主,上下两层合为一只巨型佛手,庄严殊胜。
还采用了十二生肖的造型,里面穿插着印度佛教东传中国,以及牛首山佛教起源等。
更重要的是这座佛顶摩崖对细节把握,上面刻着的各种造型,都蕴含着其背后的意义和故事。
比如,石刻中有一只神龟驮着一只草鞋,这只鞋就是达摩禅师的鞋。
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开山鼻祖,他是古印度人,南北朝时期的禅僧,据传他活了150岁。
他身上的传说故事颇多,其中广为流传的就是他携一只鞋西行的故事。
相传东魏使臣宋云从西域返回洛京的时候,途中遇到了达摩,他手上拎着一只鞋子,赤着双脚,宋云感到很诧异便问道:“师父你到哪里去?”
达摩回答说:“我往西天去,你回京以后,不要说见到了我,否则将有灾祸。”
宋云不以为然,回到京城后,就将此事告诉了魏孝庄帝,魏孝庄帝勃然大怒,直接以欺君之罪将宋云打入了大牢。
宋云之所以触犯龙怒,是因为他不知道,此时达摩已经圆寂了两年。
数日之后,魏孝庄帝坐朝审理此案,可宋云依旧称自己所说的全是实话。
于是,魏孝庄帝就命人将达摩的墓穴挖开。撬开棺盖一看,棺内竟然没有尸体,只剩下一只鞋子。
惊叹之余,魏孝庄帝便紧急下诏让少林寺将鞋子请回去供养。
直到现在,少林寺里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的圆碑,上面刻着四句话:
达摩入灭太和年,熊耳山中塔庙全。
不是宋云葱岭见,谁知只履去西天。
只可惜,达摩这只遗留的鞋子,在唐朝的时候,被人偷走了,至今不知道沦落何方。
牛首山的佛顶摩崖,虽然是后刻的新景观,但仍然请来了几十位高僧为其开过光,为这座开在石头上禅意之花,赋予了更深刻的内在。
03、超百位工艺大师共同缔造,打破全世界寺庙纪录,供奉了1000多尊菩萨佛像
佛顶宫的工程有多浩大?
动工前,工人们花了4个月的时间,才将矿坑中的积水抽干净,投资了40亿,每天有5000名工人同时作业,足足3年时间才建完。
佛顶宫小穹顶的底基,是一座莲花。莲花宝座也是佛教中最常见的,是佛祖们乘坐的圣物。
小穹顶的“莲花宝座”,是由象征佛陀无量智慧的56座飞天菩提门,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的56根云门如意柱组成,也是佛顶宫的入口。
进入内部,你就能看到花费40亿打造的佛家圣殿是多么璀璨辉煌,里面的每一处奇观都能刷新你的认知、冲击你的内心。
里面藏满各种精美绝伦的顶级艺术珍品,由当时全国100多位工艺美术大师、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共同创作,每一件都是为佛顶宫量身打造的。
佛顶宫里面彩绘全是由人工绘制而成,一小片彩绘,就需要8名师傅,干上一整天才能画完。
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里面的千佛殿。
一般来说,一座寺庙所供奉的佛祖,少则十几位,多则几十位,而佛顶宫直接打破了全世界寺院的纪录。
里面供奉了1343尊佛菩萨像,每一尊佛像都精美绝伦。
千佛殿以红色、黄色和暗金色为主色调,整个千佛殿空间呈穹窿状,平面为椭圆形,按照华藏世界的五方五佛来布局。
以代表金刚界大日如来的舍利圣塔为中心,圣塔上面有四波罗蜜菩萨、众多的四方佛,有慧门十六尊菩萨、四摄菩萨和八内外供养菩萨。
整个场景非常的神圣和壮观,环绕四周,仿佛被佛光包裹一样,神秘的天空苍穹似乎近在咫尺,点点的繁星似乎伸手可及。
千佛殿的外圈还有万佛廊,万佛廊在空间上涵括了地下三层,时刻伴随着你的步伐,每走一步都仿佛置身于清净庄严的华藏世界。
可以说,千佛殿是佛顶宫的精髓所在,美轮美奂的程度,会远远超过你对奢华认知的所有定义。
04、释迦牟尼唯一真身顶骨舍利,失踪几千年,差点被日本偷走
在中国,其实像牛首山这样的佛教圣地有很多,但像佛顶宫这般的震撼景观实属罕见。
佛顶宫闻名全国,绝不仅仅是因为建造的壮阔和精美,更因为一颗舍利赋予了它独一无二的地位。
舍利往往都是高僧圆寂,火化后所形成的遗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身舍利,一般是佛教的圣物,往往会为其建造一座舍利塔进行供奉。
舍利并不是一样的,分为很多种,有的是牙齿、有的是指骨、有的是顶骨,等等。
其中,佛顶骨最为珍贵,其他的都被统称为舍利子。
不过偶尔也会出现罕见的肉舍利,1994年陕西省长安县法华寺的一位高僧圆寂的时候,就出现了一幕奇迹,这位高僧的心脏火焚不化,最后逐渐变硬化成了坚固的舍利子。
佛顶宫供奉的这颗舍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头顶骨舍利,全世界只有这一枚。
一般来说,高僧在圆寂之后能形成的舍利子,少的有几十颗,多的有上百颗。
但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们从他的骨灰中,找到了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
而真身舍利子竟高达84000颗。
释迦牟尼身上最珍贵的头顶骨舍利,历经2500年的历史蹉跎,如今仍然留存于世,这已经是足以震惊世界的奇迹。
但放在客观的历史中,释迦牟尼的头顶骨舍利,也险些从中国消失。
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开启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同时派出专门部队大肆搜刮,无数珍贵文物被运回日本。
佛教也没能幸免,当时南京很多寺院的宝物,都被日军抢夺走,其中最令人惋惜的就是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始建于明朝,是南京城最著名的一座寺院,里面有一座三藏殿。
供奉的就是我们最熟知的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
大报恩寺的名气,一半来源于三藏殿中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是佛教顶级圣物之一。
日本人自然也是知晓的,便将侵掠魔爪伸进了大报恩寺。
不过当时的大报恩寺,已经摇摇欲坠,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烧毁,三藏殿也毁于一旦,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也下落不明。
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引发了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导致日军在太平洋上吃尽了苦头。
日本为了鼓舞战争士气,为日军祈福,决定在大报恩寺的遗址处修建神社。
就在清理遗址的时候,日军意外挖掘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经过鉴定盒子里放的就是失踪已久玄奘法师顶骨舍利。
找到舍利后,日寇第一个想法就是据为己有,运回日本。
但日本想要侵吞中国佛门圣物的消息,还是走漏了,当时日军侵华战争已经全面式微,走向失败。
所以没人怕他们,此事便遭到全中国的批评和指责。
《国民日报》率先报道日军盗挖玄奘舍利,引发众怒,要求汪伪政府出面干预此事。
在舆论压力下,日本最终妥协进行归还,但日本人却偷偷留下了一份,只还给了中国一半。
只可惜,国内的玄奘顶骨舍利又在后来不幸遭到毁坏,而日本也再不愿意归还另一半。
不过,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的失去,却拯救了另一件更珍贵的国宝。
2008年,政府开始对大报恩寺开始考古发掘,在这里出土了一座宋代地宫,在里面发现了一块舍利。
经过史书记载和反复论证,这块舍利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头顶骨舍利。
当时日寇因为挖出了玄奘的顶骨舍利,便没有对大报恩寺继续挖掘。
现在回想,如果没有玄奘的顶骨舍利这种近乎宿命般的“献身”,那么埋藏在下面的佛顶真骨,恐怕难逃一劫。
这种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要是落在日本人手里,我想任凭舆论再大,指责再多,日本也不会归还半分。
会是中国一次极大的遗憾,而牛首山的佛顶宫建造的再壮观雄伟,没有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所在,也将会失去意义。
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在佛顶宫的最深一层,但并不是每次都能参观,只有佛教特定的日子,才会拿出来供世人参观。
佛顶骨舍利的每一次面世,都会令佛顶宫里任何金碧辉煌的景观,都变得黯然失色。
四、南京现存最古老的佛塔,挖出藏匿千年的“绝世国宝”,发现人竟是群“精神病”!
南朝有一位高僧,叫做辟支和尚,曾在牛首山的一处洞穴里修行,最终成佛升天,这个洞被后人称为佛窟洞。
当时,梁武帝萧衍的一位将军徐度听说了这个故事,觉得很有佛气,便在佛窟洞处建了一座寺院,叫做佛窟寺。
这座寺院,就是现在牛头禅院的前身。
01、能感化野兽的牛头禅创始人,却因“懒惰”被两次点化才得道
为什么突然从寺院改成禅院?
是因为随着历史更迭,这里的主角从辟支和尚更替成了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禅师——法融。
牛首山是牛头禅宗的发源地,而法融就是牛头禅宗的创始人,他是个奇人,19岁就尽通经史,写诗作词样样信手拈来,后来因为读了《般若经》,几番参悟,决定皈依佛门,直接入定了20年。
在龙泉寺篇提及的鹤林玄素禅师、道钦禅师、鸟巢禅师,都是他的门下传人,也都是一代硕德。
但他最终能够真正禅悟,还得益于禅宗大师点化。
唐代的时候,禅宗第四位祖师爷道信,自黄梅策杖沿长江南下,来到牛首山看到瑞光涌现,便知道此处有真正修行者。
这个人就是法融,他和辟支和尚相似的地方就是,法融也喜欢在洞窟里修行,因为强大的毅力和不理人情世故,法融也有一个绰号叫做“懒融和尚”。
之所以有这个外号,是因为他只喜欢学懒法,也就是佛教中最常见的——打坐。
他经常就是在一块石头上,一坐就是一整天,两耳不闻窗外事。
法融的这份“懒”是入髓到精神里的,相传他入定的时间很长,有一次,在山岩上入定时,竟引来百鸟献花,形成一种奇观。
如今,牛首山上还有这一处献花岩的景观,也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如此“懒法”的修行方式,虽然能够最大化提升自己的精神内在,但也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全凭表面的知识和理论,不能够代入实际,一代就废。
是很难真正悟得到佛法真谛的。
但有趣的是,后来他突然就不懒了,开始下山到处说法办道场,每天自己去化缘,挑着米担子来回走八十多里路,主动去供养了300多名出家人修行。
自己下山去背负米粮,让别人去悟去修行。
法融突然改走了这个路线,就是因为禅宗四祖道信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他。
当时道信禅师已经完全参悟了道,来到牛首山,找到法融。
他一眼就看出来法融是个修行者,但修行程度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便决定给法融上一课。
一天晚上,两人都在山里的石头上睡觉,法融是练“不倒单”的,所以只在石头上打坐,不睡觉。
而道信禅师见状,也没有管,当场就呼呼大睡起来。
天亮后,法融就对道信说:“昨夜你睡得很好,呼呼酣声大震,吵得我坐也坐不稳。”
谁知,道信立刻反驳道:“你还说我睡得好呢,我一夜都没睡着。”
法融懵了,心想你呼噜声都震天响了,还嘴硬说没睡着。
还没等法融开口,道信禅师紧接着就说:“我要是睡着了,怎么会听到你身上有两只跳蚤在打架呢?”
“其中一只跳蚤还跌到地上,把腿都跌断了。”
法融以为道信这是故意这胡说八道调侃他。
然而,下面奇异的一幕出现了,法融真的在石头下面捡到一只跳蚤,而且大腿真的是断掉的。
没睡觉的没听到,睡觉的却听到了,甚至连跳蚤打架都能听得见。
道信禅师的目的,当然不是炫耀自己的能力,而是想通过这件事点化法融,告诉他修行并不在于外相上,而是在于内心的清净。
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只要心无旁骛,就算是睡着了,也能够深入禅定。
但法融这人倔强,一次点化是点不透的,于是并没有过多在意,继续按照自己的方法修行。
道信见他是个好苗子,也不肯放弃,心想既然一次点不透,那我就点两次。
在道信来之前,就听说了法融在牛首山上发生的神奇故事。
法融来到牛首山前,其实是座荒山,因为经常有虎狼、巨蟒出没,所以没有多少人敢进山。
然而自从法融入住山中后,那些虎狼、巨蟒便没了踪影,周围的村民才敢上山打柴。
更神奇的是,前来打柴的人,经常能看到一些虎狼、巨蟒、鹿等趴在法融的身边,听他讲经说法。
道信知晓后,便决定从他的身上传奇故事入手。
一天,道信让法融带他到个清静的地方,于是法融就将他带到了后山的一个小庵里。
道信看见周围都是野兽的足迹,故意装作惊吓的样子。
法融对道信说:“大师,您还怕这些?”
言外之意是,您都得道了,还怕老虎、豺狼这些野兽?
道信没有说话,过了一会,道信就在法融打坐的石头上写了一个佛字,然后直接坐了上来。
法融吓坏了,赶紧双手合十,默念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道信便对法融说:“你还怕这个?”
法融一听,顿时无言以对,同时内心也彻底顿悟,从此成为道信的弟子,开始不再一味死板地入定,决定理论结合实际,四处度众生。
所以当后面法融所创立的牛头禅发扬光大时,里面始终有一条最重要的信义,就是要作平等观,不取不舍。
哪怕是对佛祖也是如此。
牛头禅之所以能够在江南地区影响如此之大,被无数佛教信徒所敬重,以至于盖过辟支和尚的名气,为法融改头换面在牛首山建了这座“牛头禅院"。
除了他的个人能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曾救过佛教一条命。
唐朝初期的时候,当时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用钱,而当时的僧人不干活,又数量非常多。
担任左丞相的房玄龄,就想来一次变法,把寺庙里的僧人全部淘汰。
法融知道后,立刻挺身而出,跑到京城陈表,御史韦挺看了他写的《表》辞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便找到房玄龄商量,最终把这件事给打消了。
所以,无论从能力,还是贡献来说,为法融禅师建一座牛头禅院都是应该的。
02、南京现存最古老的佛塔,因精神病人而发掘出”绝世国宝”
在牛头禅院之前,佛窟寺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弘觉寺,是南唐后主李煜,觉得佛窟寺的名字太俗,便改成了弘觉寺。
现在牛头禅院里面还有一座佛塔,仍然沿袭着当初寺院的名称,叫做弘觉寺塔。
后来在清代的时候,为了避讳乾隆皇帝的名号弘历,一度被改名为宏觉寺。
日军侵华时期,宏觉寺被战火损毁,化为废墟,只剩下那座古老的弘觉寺塔,幸存了下来。
有趣的是,这座塔并不是和弘觉寺一同建起的,而是因为一个迷信之说,才诞生于世。
唐代的第九位皇帝李豫,有一次做了一个有关佛教的梦,梦醒后,他反复琢磨,最终感悟其中之意。
于是便在牛首山的东峰处修建了这座弘觉寺塔。
这便是唐代宗李豫感梦“修峰顶七级浮屠”的由来。
弘觉寺塔,塔高45米,共七层,外八角内四方形,隔层错角的空筒式结构,塔内木结构皆毁于雷击之火,但砖结构仍保存完好。
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是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结构的砖塔,也是南京九大佛教古塔之一。
具有传说故事和历史渊源的佛家寺院,往往都会被皇家王室视为风水宝地,会在寺院之下打造地宫,藏着稀世珍宝。
就像挖出释迦牟尼顶骨舍利的大报恩寺,当时坐拥古塔的弘觉寺也不例外。
在弘觉寺塔下面,也挖出了地宫,只不过弘觉寺塔下地宫的发掘引路人,却是几名精神病人。
1956年,牛首山西南方附近有一家精神病院,那时候管理松懈,经常有精神病人跑到牛首山玩耍。
有一次,几位精神病人跑到了弘觉寺塔下面玩,打闹过程中不断用脚跺地面,路过的僧人发现了不对劲。
因为这几位精神病人每次跺脚,地底就会传出空旷的回音,于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佛塔地宫被发现。
考古人员在里面出土了很多文物,比如瓷器、铜器、玉器、牙齿等,其中有一座明鎏金喇嘛塔尤为珍贵和特殊,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佛教孤品。
目前被收藏在南京博物院中,成为镇院之宝。
因为年代久远错乱,这批文物的来历一直是个谜,不过里面的那颗牙齿,经过论证就是三宝太监郑和的牙齿。
直到现在,郑和的一些后裔,始终认为郑和的真身所葬处,就是弘觉寺塔下的地宫。
2015年政府开始建造佛顶宫,同时对弘觉寺塔进行了修复,并以法融禅师为核心,将弘觉寺改头换面,修建了这座牛头禅院,以此来纪念牛头宗和法融大师在牛首山的过往史迹。
虽然随着现代文明推进,牛头禅院的香火逐渐复苏,但历史上它最旺盛的时期,还是在明清时期。
因为在修复弘觉寺塔过程中,发现了70多条明清两代游人的题记,布满了塔壁之上。
可见,这座弘觉寺塔当初所释放的魅力,有多么受游人的青睐。
03、600年历史的明代摩崖石刻!来看看古人如何发“朋友圈”!
你见过古人的朋友圈吗?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情绪,展现自己的想法,变得无比简单,只需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发个朋友圈就可以了。
很多人旅游的时候,拍到好看的风景,就会发朋友圈。
但你知道吗?在古代也是有朋友圈的。
只不过他们没有手机,也不是写在纸上,他们表达对一处地方的喜爱,就是崖壁、山石上刻字。
这是古人最常见的发朋友圈的方式。
游到兴致高涨的时候,在一块石头或一处崖壁上刻下自己的感受,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的点赞,十分的爽。
许多地方就是这么成为一处著名的景点的。
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广为人知的话,就出自南宋诗人王正功《劝驾诗》中,在宋代被刻在了桂林的独秀峰的摩崖石刻上。
成为古今点赞量最高的一处古人朋友圈!
还比如安徽的天柱山的流泉石壁,900多年前,大政治家兼诗人的王安石就在那里游玩时刻下了一首写景写情的六言诗朋友圈《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
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旁围。
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
后来黄庭坚来到此处看到了王安石的朋友圈,还专门在下面给他留了评论:
司命无心播物,祖师有记传衣。
白云横而不度,高鸟倦而犹飞。
和我们现在发朋友圈一样,被大人物或者名人评论后,后面就会引来很多人的附和。
所以在天柱山流泉石壁的人,越来越多,古代的,现代的都有...
但也有古人的朋友圈被拉入黑名单的。
比如,在杭州西湖南山的大麦岭岩壁上,苏轼和朋友曾在这里一日游时,写下:“苏轼王瑜杨杰张璹同游天竺过麦岭。”
后来到了宋末时期,因为元祐党争,苏轼刻的这条朋友圈直接被拉进了黑名单,他的名字被抹去。
直到明代的时候,才又被重新复刻了上去。
看着到处的摩崖石刻,欣赏下古人发的朋友圈,仿佛完成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是一件十分神奇和有趣的事情。
而在牛首山,也有一处古人留下来的特别朋友圈。
从牛头禅院的后院小门而出,沿着下山的台阶路走上一百来米,就能看到另一处景观——明代摩崖石刻。
这便是古人在牛首山留下的历史“朋友圈”。
佛顶宫大穹顶下的佛顶摩崖是掺杂着现代工艺的杰作,而这处明代摩崖石刻则是实打实的历史遗迹。
东北吉林市有两处摩崖石刻,是迄今为止吉林省内发现的唯一明代摩崖石刻,它是研究明代经略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
虽然牛首山的这处摩崖石刻没有东北的那般雄伟,但却有着同样的溯源,都有着600多年的历史。
摩崖石刻最早是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那时没有纸张、书写工具,便在石头上刻上各种符号和印记进行记录。
徐自强、吴梦麟在他们的《古代石刻通论》中写道:“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个类别。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石刻。”
后来演变成了一种雕刻艺术。
摩崖石刻的文物价值,就在于所雕刻内容和形象。
尽管牛首山的明代摩崖石刻整体不大,但却足足凿出了5个佛龛,133尊雕像,还有四处梵文。
在东边的岩壁上,还有一首《题感应泉诗》,满篇一共有83个字,每个字4厘米大小,凑近去看,除了4个字被风雨剥蚀,其他的79个字都清晰可辨。
虽然已经看不太清内容是什么?
但可以看出当时写这个朋友圈的古人,肯定研究了很久,才开始发表。
这处小小的明代摩崖石刻,不仅蕴含着历史过往和研究价值,还为牛首山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十分值得来打卡一下,感受一下古人的朋友圈!
五、牛首山悼岳元帅!怒发冲冠,朝天阙!他拯救的王朝,却要他的命!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南宋名将岳飞的抗金事迹和传奇故事,绝对是流传最为广泛,也是最为人所悲愤的。
岳飞岳元帅,是少有集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于一身的全能旷世英雄。
从二十岁起,先后四次从军,在他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中,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怀着悲愤和情怀,挥笔写下了那首千古传颂的爱国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用血与泪缔造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传奇。
岳飞一生最灿耀的英雄事迹和贡献,便是——抗金。
从明代摩崖石刻继续沿着山路向下,走上几百米,就能看到一道长长的壁垒,整体用赤褐色石块垒成,底宽0.5米,高约1.5米,蜿蜒起伏,高低错落。
这里便是岳飞抗金故垒了。
800多年前,岳飞便是在这里奋力抗金,以少胜多,大败金兀术,缔造了南宋历史上那场浩浩荡荡的牛头山大战。
在很多史书和后世小说中,都详细刻画了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以及战略意义,可以说岳飞的这一场抗金大战,关系着南宋王朝的生死存亡。
“国家之根本在东南,东南之根本在建康。”
古称建康的南京,是南宋时期第二大政治中心,在岳飞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牛首山,则是岳飞抗金生涯中难以割舍的一座大山。
岳飞独当一面率部抗金的故事,要从南京的牛首山说起。
他的英勇崛起之路,则要追溯到另一个王朝的覆灭,那就是北宋,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亡国耻辱:靖康之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军南下攻占了北宋都城东京,掳走了徽宗、钦宗父子两位皇帝。
北宋被迫赔了金人500万两黄金和5000万两银币,这相当于北宋10年的财政收入,并割让了大片土地,几千名男俘虏和女俘虏被当作“战利品”押往金国。
这些无辜的人,还不知道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巨大羞辱。
这些人踏入金国的那一刻,无论男女老少,都被扒光衣服,披上羊皮,脖子上套上绳索,被金人当作牲口一样,拉着四处游行,然后去金国的祠堂,跪拜金人的祖先!
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牵羊礼”之耻!
到这里,羞辱还没结束,他们遭遇了更加残忍的非人待遇。
在当时的金国街市上,很多被俘虏来的大宋子民,很多年轻漂亮的女子,被直接送进青楼,供金人玩弄。
男子和一些老人,直接明码标价,被当成商品,如同牲畜一样被关在笼子里,放在街市上供金人挑选购买。
有的甚至还如不一只野鸡的的价格贵。他们在金国命如草芥,卑微如蝼蚁。
在售卖过程中,没人给他们吃食,甚至连一口水都喝不上。
金人心情不好,可以随意拉出来进行殴打发泄,打残了,打死了,就直接丢在路边。
甚至,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的女儿和妃子,也被反复折磨,痛不欲生,很多甚至被金人活生生强暴致死。
根据记载,宋徽宗有34个女儿,而在整个靖康之耻事件中,被金人蹂躏致死的就有足足21人。
宋高宗赵构的母亲,被金人胁迫成娼妓,曾被迫一天接客上百人。
北宋王朝就在这样惨无人道的巨大羞辱之中,化作了金人铁骑下的废墟,这场亡国的靖康之耻,如同噩梦一般禁锢在每位大宋子民身上。
也就是这一年,年仅23岁的岳飞,回到家乡亲眼目睹了百姓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在心中埋下了仇恨和救国的种子,投身进了抗金前线。
北宋灭亡后,赵构在应天府(今商丘)即位,将南京改为建康府。不久金兵便攻了过来,参军的岳飞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南京之战。
但因为主帅杜充害怕金军,直接选择了弃城逃跑,当时的岳飞还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将领,完全左右不了战局。
因而导致岳飞的南京首战,是以失败告终。
但岳飞的抗金决心并未因此动摇,仅仅一年后,就率军杀回南京,一路大败金军,取得了南宋抗金中难得的一次大捷。
之后,岳飞便在南京的牛头山安营扎寨,与金军进行持久战,开展了一次又一次轰轰烈烈的牛头山大战。
在《宋史·岳飞传》中,是这样描述的:
岳飞战于清水亭,又大捷,横尸十五里。兀术趋建康,飞设伏牛头山待之。夜,令百人黑衣混金营中扰之,金兵惊,自相攻击。兀术次龙湾,飞以骑三百、步兵二千驰至新城,大破之。兀术奔淮西,遂复建康。飞奏:“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仍益兵守淮,拱护腹心。”帝嘉纳。兀术归,飞邀击于静安,败之。
最终,历时半个多月,岳飞仅用了300骑兵,2000步兵,便在牛头山大破金军,斩女真精兵3000人,俘虏1000多人,其中重要金兵将领、官员有20多名。
彻底收复了南京城,完成了一次辉煌的史诗级大胜利。
在整个抗金路上,岳家军一共有过5次史诗级大战,牛头山大战就是其中一次,也是首次史诗级大胜利。
正因为有了这次战役的基础,才有了岳飞、岳家军后面一场又一场的英雄战绩。
郾城之战,面对金军的三路围攻,岳飞仅用13000多名士兵,以少胜多,上砍敌兵,下砍马足,从白天激战到天黑,大败金兀术15000名精锐骑兵和近10万的步兵。
颍昌之战,岳飞用300骑兵,斩杀金兵2000余人,将金军打的一退再退。又用800骑兵,冲击金军的3万主力部队,斩杀敌军5000余人,俘虏2000余人,将金军赶出开封。
可以说,牛头山大战,是岳飞抗金路上的一次热血延续。
放在历史中,牛头山之战无论是战果,还是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没有这场牛头山之战,岳飞没能收复南京这座横亘长江之南的要塞,那么南宋很可能撑不下去,很快就亡了。
可以说,岳飞的此次大战拯救了一个王朝,同时也为南京的牛首山赋上了特殊的历史意义,让这座大山变得熠熠生辉,增添了独有的厚重感。
站在岳飞抗金故垒处,回望那段历史,仿佛能感受到千军万马的沙场和岳家军的抗战呐喊。
正是脚旁这一条看似不起眼的壁垒,一次又一次阻断了金军的铁骑,延续了一个王朝的生命。
然而,这个他拯救的王朝,却要他去死,甚至不给他一个明确的送命理由!
莫须有!呵呵,莫须有!
每每想到这三个字,就忍不住要飚粗话!
公元1142年,因岳飞韩世忠众将的拼命抗金,才过几年稳定日子,曾被金军追得躲到大海上、终生不能再生育的宋高宗赵构,忽然下达一个令全国震惊的敕令:“岳飞特赐死。”
时年39岁的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
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一位爱国将军自此陨落!
被杀之前,无论怎样拷问,岳飞都拒不认罪。秦桧的爪牙们强逼他写自己的罪状,他没有屈从,只提起笔在供状上写下了八个大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当时的主审官都为之动容,但位卑权微,岳飞必死,已经成了无法逆转的定局。
次日,岳飞父子死讯传出,天下百姓闻之,无不为其恸哭,为其喊冤!
这八个字,成为了岳飞元帅的最后绝笔,浓缩了他一生的冤屈和悲剧,也成为无数百姓心中悲壮之词!
但岳飞元帅为世人留下的悲壮之词,除了这句“天日昭昭”,还有一个让无数人读起时,都会想哭的绝世之作《满江红·怒发冲冠》
这首词和“天日昭昭”一样充满悲壮,充满不甘,充满爱国情怀。
为什么岳飞会写《满江红·怒发冲冠》?什么时候写的?
说法有很多,有人认为是在岳飞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所写,也就是公元1134年,那时的他刚好三十出头。
岳飞率领三万五千名岳家军,英勇作战,收复了襄阳、信阳等六郡。
与《满江红·怒发冲冠》中那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很吻合。
有人认为是在岳飞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刚开始很成功,攻下了伊阳、洛阳等地区,本来想继续进攻,但好景不长,岳飞很快发现自己的军队,陷入了包围困境。
既没有粮草,也没有援兵。
没办法,岳飞不得不撤回到了鄂州。
这次北伐,岳家军伤了士气,岳飞壮志未酬,很是郁闷,便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词。
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在岳飞入狱一年前所写,因为只有那时的心境他才能写得出如此悲壮之词,是他十年北伐成果碎灭的一个终点符号。
那是公元1141年,当时的岳飞刚刚完成了第四次北伐,这是他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抗金战争。
岳家军日益壮大,越战越勇,将金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逼得金兀术带着大军狼狈逃回北方。
成功收复黄河南北的大片失地,岳家军的士气在这次北伐后,达到了最鼎盛的时刻。
正当岳飞想要进行第五次抗金,收复中原时。
宋高宗赵构却送来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紧急撤军。
岳飞不理解,但对一个将尽忠报国视为圭臬的将军而言,纵然万般摇头,也不得不低头。
但内心愤慨无比,便在回去之前,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愤的诗词,才有了开头那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岳飞和《满江红》的故事,尽管是充满悲剧的,但这首词所突显出的爱国精神,却遍布天下。
甚至在牛首山也流传着岳飞创作《满江红》的传说。
因为当年岳飞抗金时,所赋予牛首山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延伸出一种说法,很多人认为岳飞就是在牛首山写下了这首诗词。
诗词中的那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牛首山官方的名称,就叫做“天阙山”,所以这句词很可能是岳飞望空敬拜牛首山“双阙”的时所写。
“朝天阙”更可能还有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即朝拜皇帝,形象地表示了岳飞尽忠报国的信心和信念。
而在岳飞抗金故垒不远处,就是朝天阙景点。
这里虽然没有历史古迹的遗存,但望着写有“朝天阙”的巨大楼牌。
耳边仿佛不断回响出岳飞那首《满江红》慷慨激昂的声音:“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当然,也有很多人否认岳飞写过这首词,甚至信誓旦旦地做出各种考证。但这已经不重要。
因为就像这座朝天阙,它所代表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一处景点了,而是一种精神寄托。看到它,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岳飞岳元帅!
同样,每每读到这首《满江红》,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岳飞岳元帅。或者说,我们每每想到岳飞岳元帅,就会不由自主地背诵这首《满江红》!
岳元帅和这首诗词,早已融为一体,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