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亲王为生母争名分)
前言: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三月,沁水王朱幼塐向当朝皇帝朱祁钰上奏,称自己子女已经成年,需要出府别居。但山西都司、布政司却置朝廷的旨意于不顾,再三推诿,不肯为他们修建府邸,请陛下为我做主。
癸酉,沁水王幼塐奏子女长成,乞有司为建府第,诏允之。而山西都布二司慢不为理,王累以为言。诏巡按御史治其官吏罪,速为建置。—《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一·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六十九》
朱幼塐是明代首封沈王朱模之孙、开国太祖朱元璋曾孙,从辈分上论,是景泰帝朱祁钰的堂叔。然而到了景泰年间,大明宗室的地位早就不可和开国之时相提并论。不要说朱幼塐只是区区一个郡王,就是级别在他之上的亲王也时常都要吃瘪。
今天我们就借着沁水王这个引子,聊一聊景泰年间大明沈王家族的故事。
沈藩的土木堡后遗症
明代的首封沈王朱模,是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沈王,原本的封国在辽东沈阳,但却一直没有之国。靖难战争之后,太祖第十五子辽王朱植内迁,永乐皇帝朱棣自然不希望朱模再去辽东,于是将他的封国改为了山西潞州(今山西长治),并让他在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就藩。
朱佶焞,生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朱模庶长子,生母章氏(记住这个人,后文她会成为主角),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被封为武乡王。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五月,沈王朱模去世,享年五十二岁,谥曰简。由于没有嫡子,故而朱佶焞在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七月由武乡王进封沈王。
- 变味的赴京朝贺
发生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的“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建国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利。除了御驾亲征的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以外,包括靖难元勋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王佐在内的扈从文武高官几乎悉数殉国,精锐的京师三大营官军丧失战斗力。
而在此后的近两个月时间内,瓦剌军队挟持着朱祁镇,在大明境内横冲直撞,甚至还包围了京师北京。好在朝廷很快将英宗“尊”为太上皇帝,改立其庶弟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帝,又放手任用于谦、石亨等文武大臣,这才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守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然而北京之围虽然已经解除,瓦剌军队却依然时刻威胁着大明的各处边境。潞州府虽然位于山西的东南部,但由于沈王护卫人数既少战斗力又弱,潞州守军也都是一些老弱残兵,朱佶焞感到自己家族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借着新帝登基的机会,打算去京师朝贺,顺便避难。土木堡之变后有这个想法的亲王并不在少数,景泰帝就以沈王为“榜样”,为各地亲王立了一条规矩:不许来京。
壬戌,书复沈王佶焞曰: “承喻,欲同弟陵川王佶煃,暨世子幼㙾等诣京朝贺。然天气向寒,道远跋涉,可不必来。”自后诸王欲来朝贺者,俱复书止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四·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二》
- 艰难的岁禄支取
明代的宗藩岁禄,一向是由朝廷供给。以沈藩为例,沈王朱佶焞岁禄为一万石,其中六千石为本色米,四千石折支大明宝钞。其二弟弟陵川王朱佶煃岁禄二千石,米、钞中半兼支。八弟沁源王朱佶㷆去世不久,岁禄并未住支。其侄平遥王朱幼(土量)、黎城王朱幼(土爰)、稷山王朱幼垬、沁水王朱幼塐都是嗣封郡王,岁禄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故而沈藩亲王、郡王岁禄中的本色米合计一万石,定拨于山西高平等县供给。由于土木堡之变后兵凶战危,外加山西一省连年干旱,既没有余粮,也没人运粮。用沈王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的岁禄“至今无纳”。
最后户部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即一万石中的五千石折合成为现银,另外的五千石从有粮可征的州县进行征收,实在不行,由山西布政司进行兜底。区区一万石,在兵荒马乱之年就已经让朝廷如此大费周章。到了明朝末年,动辄百万的岁禄,确实会破坏朝廷的财政平衡。
事下户部,言各王禄米共计一万石。今岁山西旱伤,边运浩大。乞以折粮银一千二百两,准粮五千石,先送王府备用。余五千石,移文山西布政司于稍收州县改征。如无可征,即以本司官库布、绢折给。—《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七·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五》
- 和州县官员的纠葛
赴京避难不现实,岁禄支取又如此艰难,沈王无奈之下只能自救。那么如何自救呢?无外乎和地方官员搞好关系,以备不时之需。然而这样一来,又和朝廷的宗室政策产生了矛盾。
有了燕王朱棣“奉天靖难”这样的“珠玉在前”,此后的大明皇帝都对宗室和地方官员的交通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比如正统年间太祖第十六子庆王朱栴宴请边将,就受到了英宗的严厉斥责。有庆王这个先例,沈王没有和武官打交道,而是和地方官打得火热。然而此事依然犯了忌讳,据巡抚右副都御史朱鉴对沈王父子的弹劾,他们二人甚至和潞州知州“数置酒饮”。
朝廷对此事非常重视,出台了一项规定,以后亲王只有在重大节庆之日才可以向文武官员赐酒食。除此以外若有违反,一概视为针对朝廷的挑衅。
都察院请自天下诸王及时节及遇万寿圣节等项,可以酒食赐守土文武官员,余日不许置酒食饮自启衅。—《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四·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二》
沈藩宗室的故事
- 沈简王次妃之争
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正月二十二日,沈王朱佶焞的生母章氏去世。朝廷一面遣官致祭,一面又追赠其为沈简王夫人。
早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的时候,太祖朱元璋就曾经敕谕礼部,命“王妃以下有所出者皆称夫人”。换句话说,朝廷追赠章氏为夫人,完全是看着她生了沈王朱佶焞的面子上。
然而对于朱佶焞来说,他一个以庶长子身份袭爵的亲王,本就感觉事事低人一等。举个例子,在朱佶焞已经袭爵亲王二十年的前提下,王妃韩氏依然在使用当年郡王妃的冠服、轿乘以及仪仗。虽经朱佶焞本人力请,朝廷也只是给了韩氏沈王妃的冠服, “其轿乘、仪仗俱仍旧”。
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二月,朱佶焞给皇帝朱祁钰写了一封长信,里面提到自己的生母章氏在洪武年间就被太祖皇帝选来服侍先王。又由于嫡母张氏早逝,当年太宗皇帝命生母为先王继室, “赐以王妃冠服、轿乘”。而自己身为亲王,却既不能在母亲生前为她请一个妃号,又不能在她身后为她请一个谥号,实在是有愧于心。
自朱模开始,沈王家族便醉心于文学,喜欢和文人雅士打交道。而朱佶焞这一次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将这封陈情信写得情真意切。景泰帝在无奈之下,也只能特旨追赐章氏为沈简王次妃。
帝从其请,复书于王曰:“叔祖今既嗣父封爵,母以子贵之义,于古有之,况惓惓以显亲为念。情法兼备,特允所请。追赠叔祖生母章氏为沈简王次妃,位嫡母妃之亚,例无发册。叔祖其以此命,径自具仪告知。专此奉复,惟亮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五十·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六十八》
- 沈藩各郡王
在景泰帝继位之前,沈藩宗室情况如下:
沈简王朱模共八子,长子即沈王朱佶焞、次子陵川王朱佶煃、第三子平遥僖靖王朱佶煟(嗣封平遥王朱幼(土量))、第四子黎城昭僖王朱佶燏(嗣封黎城王朱幼(土爰))、第五子稷山悼靖王朱佶焆(嗣封稷山王朱幼垬)、第六子沁水悼怀王朱佶熅(嗣封沁水王朱幼塐)、第七子朱佶炵早夭、第八子沁源恭定王朱佶㷆。
沈王朱佶焞共十一子,长子沈世子朱幼㙾、次子早夭、第三子清源王朱幼㘧、第四子辽山王朱幼墏、第五子早夭,第六子至第十一子尚未册封。
而在景泰帝继位之后,沈藩宗室封王、册妃明细如下: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四月,封北城兵马副指挥王文之女为清源王妃、北城兵马副指挥李荣之女为沁水王妃、潞城县典史曹通之女为平遥王妃。
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正月,封沁源恭定王长子朱幼埼为沁源王,夫人鲍氏为沁源王妃。又封北城兵马副指挥秦纲长女为辽山王妃、副指挥李浚次女为黎城王妃。当年十一月,封沈王第六子朱幼(土寅)为内丘王,西城兵马副指挥龚政之女为内丘王妃。
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五月,封沈王第七子朱幼(土木)为广宗王、第八子朱幼墧为唐山王,第九子朱幼塨为永年王。
结语:总体来说,在大明宗室之中,沈藩都能称得上是贤藩。自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历朝以来,沈藩便没有亲王、郡王甚至将军受到朝廷的废黜和责罚。也正因为贤名在外,沈藩宗室也很少像其他藩王那样在封国巧取豪夺,再加上土木堡之变的影响,他们在景泰年间的生活确实颇为拮据。
举个例子来说,陵川王朱佶煃,仅比兄长沈王朱佶焞小了一个月,在沈藩宗室之中素称元老。但即使是这样一位老牌郡王,在其生母吴氏患病之时,依然采购到丁香片脑等药。而在吴氏去世之后,朱佶煃还要靠着朝廷赐予的白金、纻丝等物才能将其风光大葬。
陵川王都如此窘迫,其他郡王可想而知。不过无论如何,景泰帝对沈王一脉还算是不错。等到日后明英宗夺门复辟之后,反而对沈藩宗室颇为苛刻。此乃后话,我们放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