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1981年叶剑英与何长工闲聊时)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1年的冬天,中国南方正值着凛冽的寒流。而在遥远的北方,84岁高龄的叶剑英却迎着刺骨的寒风,来到了湖北省武汉市视察工作。

这一年的叶剑英,身体已不是太好。但为了视察经济工作,他还是带病起行,一路奔波到达武汉。

然而严寒的天气让叶剑英的病情又一次恶化,咳嗽、流感接踵而至,他的身体状况顿时令人担忧。

尽管如此,叶剑英还是按照原计划,开始了在武汉的考察视察。当地的党政负责人对叶剑英的到来早有准备,他们特意安排了武汉条件最好的宾馆和用餐地点,并配备了专门的医疗团队全天候照顾叶剑英的健康。

叶剑英对他们的周到安排表示感谢,但还是婉言谢绝了特殊待遇,选择和其他基层干部一样的生活条件。他说:“我只是来视察工作,不需要这些特殊优待,我和其他同志一样就可以了。”

然而就在叶剑英抵达武汉的第一天,一个老友的到来,让原本疲惫的他瞬间精神一振——这位老友,就是八十一岁的何长工,一位老革命家。多年前两人曾并肩战斗,一同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久别重逢,两人激动异常。

何长工得知叶剑英来武汉视察工作的消息后,立即安排人前往联系。他想念叶剑英已久,这次得知他就在同一座城市,简直是天赐良机。多年没见的老战友,他们有太多话要说,太多故事要回忆。

然而担心自己的拜访会打扰到叶剑英繁忙的公务,何长工并未贸然前去,只是暗地里打听叶剑英的行踪动向。终于,在一次宴会结束后,何长工抓住机会前去拜访,和叶剑英兴奋地说道:“叶帅,好久不见啊!”

再次看到老友的叶剑英激动难抑,连声说道:“老何啊,你怎么来了!快请坐,咱们好好叙叙旧!”

两位革命元勋激动拥抱,钳住对方的手不断摇晃,彼此间涌起了无尽的思念......

叶剑英抵达武汉视察,何长工前来拜访

叶剑英这次来到武汉,主要是为了视察这里的经济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仍处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各地的经济建设刚刚起步,处处都充满着勃勃生机。叶剑英这次选择在寒冬来到武汉,也是想要亲自看看经济特区建设的进展情况。

他沿途参观了武汉的多家重点企业,详细询问了生产经营情况、产品市场前景、工人待遇等相关问题。叶剑英还逐一查看了工人的生活环境和食堂情况,和他们亲切交谈,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在参观的过程中,叶剑英不时拿出本子记录下相关数据和感想。尽管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但他还是对此次视察非常上心,希望能为推动中国的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在叶剑英进行经济视察的同时,老友何长工得知他来到武汉的消息后,立即安排人打探行踪,想要抓紧时间与他见上一面。

何长工与叶剑英的交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的苏区时期。那时的何长工是红四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而叶剑英则在红军大学学习。两人都是当时年轻有为的红军干部,曾并肩战斗多年,关系十分密切。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又在军队和政府部门工作,频繁配合协作。尽管岁月流逝,但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从未磨灭。这次突然得知老友来到同一城市,何长工自然非常想念,希望能抓紧时间与他叙叙旧。

经过多方打听,何长工终于确定了叶剑英的行程。他知道以叶剑英的工作作风,白天的时间一定会全部投入到视察工作中。为不打扰他的公务,何长工决定等待天黑后,再前去拜访。

当天晚上,叶剑英刚从一家企业视察回来,倦意顿生。他简单用过晚饭,回到住处准备早些歇息。就在此时,门外突然传来熟悉的招呼声:“叶帅,是我啊!”

叶剑英听出是老友何长工的声音,顿时一下子提起了精神,连忙迎到门口,激动地与何长工拥抱问候。两位老革命家兴奋不已,叶剑英热情地请何长工进来坐下,两人开始叙旧与交流......

久别重逢,叶剑英和何长工激动难抑

在叶剑英的邀请下,何长工欣然走进屋内。两人在桌旁坐下,叶剑英为何长工倒上热茶,自己也来了一杯。茶香萦绕中,两位老友开始畅快交谈。“老何,咱们已经有十几年没见了吧?”叶剑英抚着胡子说道,“还记得咱们一起在红军大学的时候吗?”

“当然记得!”何长工哈哈大笑,“那会儿我是政治部主任,常把你们这些大学生叫去开会,你们都担心被我批评。”

“是啊,那时候大家都有点儿怕你这个主任。”叶剑英也跟着笑了,两人很快回到了当年的记忆中。

1930年代的苏区,是他们最初并肩战斗的岁月。那时的红军大学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干部,为红军、红党建设贡献巨大。如今回想起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不禁让两位老人油然升起一阵热血。

“不过现在想来,那些日子也真不容易啊。”叶剑英感慨地说。

“当时苏区可以说是物资极度匮乏,光是没几件破衣服穿就不容易了,好在大家心中有信念在支撑。”何长工也重重点头。

“是啊,那时每次开会,我就穿那一件旧军装。还记得吗?上面有两个荧光绿色的补丁,特别显眼。”说到这里,两人又笑了起来,那段艰苦岁月在两位老人眼中,已经是非常宝贵的记忆。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苏区的红军大学早已随历史风云变幻消失,而当年的学生们也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提起那段革命生涯,两位老友还是忍不住激动。

“我们那批同学,现在应该只剩下咱们几个了吧?”叶剑英的语气中透着一丝惆怅。

“是啊,大家都走了,现在想来,我们真是历尽沧桑啊。”何长工也感叹不已。

“不过有些事还是记忆犹新。你还记得马列学院集训吗?大家天天警戒网线,生怕跑错一步被关进牛棚。”

“这事我记得可清楚了,你给我上课时经常拉着我批评。”

两人说起过去的种种,你一言我一语,话题从革命生涯聊到工作家庭,无不激动难抑。这一夜,两位老友尽情回忆当年风雨同舟的岁月,把分隔多年的思念一点点述说。

何长工开玩笑道“阎王随时来催命”,叶剑英反应惊人

两人叙旧到深夜,话题逐渐从过去聊到了现在。何长工关切地询问叶剑英的身体状况,叶剑英摇头叹气:“年纪大了,身体每况愈下啊。我现在已经84岁了,天天拖着病体在工作,实在是难为医生们照顾我。”

“哎,我们这些老骨头,也折腾到这个岁数了,以后就让年轻人多干活吧。”何长工感慨万千。

“是啊,我再过两个月就84岁生日了。”叶剑英苦笑,“中国有句老话,叫‘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我已到了这个年纪,只能随时准备迎接阎王的召唤啦。”

何长工听后,忍不住开起了玩笑:“哟,既然这样,叶帅您这两个月可得注意点了,免得阎王大人催命来了!”

本以为叶剑英会正色起来,谁知他竟也跟着开起了玩笑,笑道:“阎王要来催命的话,我是绝不会乖乖前去的。就算他来了,我也顶多请他喝顿茶,聊聊天再走!”

两位老友说笑间,屋内顿时笑声一片。叶剑英并没有将生老病死当回事,还开起了小玩笑逗乐何长工。

其实,叶剑英一向十分注重身体锻炼和饮食起居。他认为,尽管年事已高,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需尽可能为人民多做贡献。因此只要身体还行,他就会抓紧时间工作。

叶剑英的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也深深影响和鼓舞着身边的人。何长工见叶剑英仍然精神饱满,也放下了心中所忧虑。

“叶帅,您还得再活个二十年!到时候我请您喝长寿酒!”何长工笑着说。

“好!我一定熬过84岁,再工作二十年,届时咱们再聚!”叶剑英也开怀大笑。

两位老友戏言间,将生死事抛诸脑后,谈笑风生。这正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特点,面对生老病死从来豁达,而热爱生命、奋斗不息。

开怀畅笑解心忧,两老忘党争情深

听完叶剑英的回答,何长工开怀大笑。两位老友聊得兴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开起了玩笑。

“叶帅,咱们还真是一把老骨头了,记得我还在张国焘手下的时候,你我可是水火不容啊!”何长工笑着说。

“哈哈,当时你在红四方面军,我在红六军团,只是立场不同罢了。”叶剑英也笑了。

上世纪30年代,叶剑英追随红六军团领导者周恩来、贺龙,而何长工则拥护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两人当时站在对立面,但对彼此并无芥蒂。

“不过现在想来,那时大家也是有点儿意气用事了。”何长工感慨道。

叶剑英点点头:“过去的党内斗争,现在回想起来,没必要介怀。虽然立场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为了革命理想奋斗一生。”

“您说的对!我们都热爱着这个党,无怨无悔地奉献全部青春为了共产主义。”何长工立刻表示赞同。

两位老人虽历经党内斗争,但多年来早已看淡。提起当年,他们不仅没有芥蒂,反而能开怀笑谈,泯除前嫌,树立了共产党人的模范。

“如今年过古稀,我们更应珍惜剩下的时光,团结一心为祖国发展做贡献。”叶剑英的语气中透着使命与担当。

“没错!我们这些老同志,必须保持积极乐观的姿态。叶帅,我敬你一杯!”何长工举起茶杯,与叶剑英碰杯畅饮。

两位老友相谈甚欢,畅想未来为中国发展继续贡献智慧。虽历经风雨,但他们更珍视眼前团聚一刻。叶剑英和何长工都明白,自己肩上的使命远未完成,必须继续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结语

英雄辈出的时代,凝结着无数光辉记忆。

当天夜里,叶剑英和何长工畅叙至深夜。看着桌上的冷茶和茶渣,两人这才意识到已经聊了几个小时。

“叶帅,天色不早了,我就不耽误您休息了。”何长工起身准备告辞。

“好,老何,今晚谢谢你来看我,咱们好好珍重!”叶剑英也起身相送。

两人来到门口,犹豫片刻又紧紧拥抱。临走时,何长工再三叮嘱叶剑英注意身体。

这一夜的谈话,让两位老友尽享叙旧之乐。他们打开心扉,述说着革命生涯的点点滴滴,无话不谈,再次燃起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叶剑英和何长工代表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面貌。白云苍狗,披星戴月,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开天辟地,以“两个凡是”为指导,忠诚不二跟党走。

时至今日,踏着红色记忆的他们仍心系祖国命运。叶剑英视察武汉,何长工特地前来探望,正显示出老一辈革命家为党和国家发展的高度责任感。

这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凝结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记忆。叶剑英和何长工用无畏和担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书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如今,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相继离我们而去,他们留下的红色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必须不忘他们奋斗一生的初心,牢记为祖国和人民利益服务的宗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革命者的奋斗,以崭新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只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就有希望,只要我们不忘记初心,民族必将复兴。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比心]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通文知史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