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古诗四句诗(王和尚解诗)

明月千里寄情思,澄澈的月光让人感觉世界的美好,也让诗人感慨良多。

但是,如何写好明月,如何写得新奇且深刻?今天,王和尚推荐的几首诗,会给你启发。

这四首诗,每一首都思路巧妙,含义丰富,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一首,充满家国忧患之情,读来让人感动,而作者笔法之巧妙,更让人惊艳。

王和尚读诗,从诗中细读诗人情怀,学习作诗手法,更从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王和尚解诗:诗人笔下的奇思妙想


01.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很多朋友写中秋诗,不善于命意。总是从常见角度下手,比如围绕团圆而写,这样的立意并非不好,而是太常见太普通了。如果能够思考深一点,切入角度新奇一些,诗就出彩了。写诗,不落俗套非常重要,这就要想别人所未想,比别人想得深,想得巧妙,诗的境界就会与众不同。

比如曹松这首诗写月光普照,突出月亮的博爱公平。如此写月,角度就显得新奇,立意也就显得深刻了。这首诗细读,还充满讽刺之意。月亮不会偏私,更不唯某些特权阶层所独有,这就有了弦外之音,充满对社会不公平的讽刺,这样写就显得有力。

△王和尚解诗:海上生明月


杜牧曾有诗说:公道世上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也是如此写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论贫穷还是富贵,都会慢慢变老。

写诗,特别是写绝句,巧思非常重要,思路巧妙,诗自然不俗。若无巧思,千万别下笔。一定要做到与众不同。王和尚常说:写诗,普通是最大的罪过。这句话值得深思。

02.次凤阳逢中秋 明末清初·陈恭尹‍

未到问沽酒,早投城北闉。

莫令亡国月,得照渡江人。

世薄功名士,秋销战伐尘。

馀生付樽杓,留醉上车轮。

闉:音,yīn,城门。

这首诗最亮眼的是二联。但是首联也非常妙。“未到问沽酒,早投城北闉”,作者还没到凤阳城,就着急问哪里可以喝酒;刚到城中,就赶紧找个地方闷头睡觉。作者为何这么写?

凤阳城,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龙兴之地。作者到此,感到非常惭愧,山河沦入夷狄之手,作为后来人既无力改变现状,又不想面对现实,内心感觉对不起开国之主,只好不看月,也不想清醒。如此开篇非常漂亮,既把作者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细腻,又引起悬念,突兀而起,给人扑面而来的疑惑之感。

△王和尚解诗: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


二联:莫令亡国月,得照渡江人。这是一组漂亮的流水对。这句诗解释了作者首联为何要急吼吼地喝酒睡觉。这句写得痛彻心扉。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是国家灭亡了,我却无计可施,只能灰溜溜地渡江远遁。所以作者说:月亮,别照我了,我惭愧。

要注意:日月,本身就有皇族的引申义。比如,日暗示皇帝,月暗示皇后或者太子。特别是明朝之后,清朝文字狱残酷,很多文人心向大明,故而诗中多以明月,暗指明朝。比如:“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其中清风就是暗指清朝。而“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明清暗示就更加明确了。

世薄功名士,秋销战伐尘。这一联就好理解了,写作者的眼下境况。作者自认是一个热心追逐功名的人,但是如今的世道,对功名之人非常不利。这其实暗暗在骂清朝政府对文人的压迫。薄:看不起,施展空间狭小。如今秋天了,终于不再战争了,看似一切和平。其实则是清政府已经坐稳了江山,复国已经无望,作者此刻感到非常绝望和痛苦。

△王和尚解诗:诗人对月,满含惭愧

所以作者在最后说:馀生付樽杓,留醉上车轮。他这辈子是再也不打算出仕了,立志要沉醉在酒中,绝不与清政府合作。留醉上车轮:明天出发,就要一直喝酒了。

陈恭尹是明末清初诗人,其父亲在明亡后守节殉难,故而入清后他坚决不在出仕,隐居乡里,闭门读书。这也是为何,他在凤阳城为何如此惭愧,如此痛苦,又如此决绝。

这首诗写得非常沉痛,也非常衰飒,满满的都是无奈和伤感。这或许反映了明末文人的心声吧。

03.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其四十三 南宋·范成大‍

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

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

读这首诗首先要注意作者如何写景。以 “空明”写湖水,其实也暗写月光。月光明亮才能映照得湖水空明。“身外水天银一色”,这句写得也非常有画面感,朦胧唯美,飘然不似人间世。写景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有画面感,有立体之感,才能把读者引入境中。

△王和尚解诗:月夜泛舟,超然不俗

另外要注意这首诗的脉络。起句即写点明,月亮的全部美好,只属于远离城市的隐居者。作者在结句又反问:城中有真么美的月亮么?这在写法上是一种照应,使得全诗浑然一体。

这首诗的弦外之音非常妙。月岂会专属于隐居之人,作者这么写,岂是暗有讽刺。城市中的人多忙于蝇营狗苟,即便月光再美,他们也无暇无心欣赏,只有远离城市与喧嚣,诗人的心才会宁静,才会恣意欣赏大自然赋予的美景。就像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所写:“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美好的月光什么时候都有,只是心闲心安却不易得。

所以,王和尚说:写诗其实是写心情,写感悟,写境界,写情趣。月亮到处都有,但是怎么欣赏到美,却不容易。诸位写诗,一定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情趣、感悟和境界,心中有没有诗趣?没有诗意美的诗,只是整齐的文字而已。

△王和尚解诗:八国联军入侵中华


04.中秋夜无月 近代·樊增祥‍

亘古清光彻九州,今夜烟雾锁琼楼。

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

[注]此诗写于1905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

这首诗足以让人拍案叫绝了。作者满心忧患,心情沉重,以诗来描写现实的无奈。在写法上,这首诗层层推进,波澜迭起,显得有力而有味。这是写的中秋月么?不是,作者借中秋无月抒发对中华的忧虑之情。但是作者没有直笔而写,而是借中秋无月来发挥,明月被云雾笼罩,山河被乌云遮蔽,上下一片黑暗,让作者倍感压抑与伤感。

作者为何要写明月? 这要注意首联的象征意义。“亘古清光彻九州”,中华文化五千年灿烂历史,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长久以来都傲然屹立世界。这就像月光一样,中华民族一直都散发着明亮动人的光辉,这是作者内心的骄傲。

△王和尚解诗:乌云遮月,让人忧思


但是,眼下呢,“今夜烟雾锁琼楼”,这句诗有三重含义。其一,写实景,今夜的明月被乌云笼罩。其二,暗喻现实。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江山破碎,民心惶恐,这种挫败感就像乌云一样,压在作者心头。江山不再明丽,民族危亡的阴影近在眼前。其三,写作者心情。李贺有诗说“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想登高望月,却只看到层层乌云,这就让作者感到压抑,心情非常低沉。

二联“后退一步”,掀起波澜。明月被乌云笼罩,作者先安慰自己“莫愁”,在末句再交代原因,把沉痛之感写得更加深刻,诗意也更加曲折且有力。“遮断”和“山河影”,也值得推敲。遮断,用字非常有力。影,虚妄也,山河虽在,却好像不再属于中国,这种感觉岂不让作者更加忧虑和沉痛?

△王和尚解诗:写诗须细思


需要提醒一下,二联写作手法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是一样的。类似的还有:“莫愁今夜无诗思,已听秋猿第一声”,“莫愁风雨消轻粉,暗送幽香入酒杯”,“莫愁一夜花如雪,摇落春心自此多”,“莫愁故蕊随风散,尚有香魂伴客归”,“莫愁春到先摇落,更有深春摇落时”,“莫愁五十无知己,壮气犹存骏马中”等等。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以“莫愁”来起,本身就是转折首联之意。然后末句再解释原因,或者递进一层。这样的写法,就会使得诗意更加曲折,波澜横生,读来就深刻有味了。

这种“后退一步”的写法,非常值得学习。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六不和尚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4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