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乐器(浅谈三江侗族琵琶演奏的艺术特点)
文|阿里
编辑|阿里
前言
三江侗族琵琶是侗族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漫长的岁月中,它所表现出来的音乐艺术形式,是一种艺术形式。侗族琵琶是一种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乐器,它的表现形式和表演场域相互配合。
从表达上看,音乐艺术是抽象的,但从认识、掌握到实践,它又是非常具体的。所以,从具体的角度来分析三江侗族琵琶,对于三江侗族琵琶的研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江侗族的琵琶由于其内部的语言差异,以及传统的民间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本文将从三江侗族琵琶的音色特征,演奏特点,主要演奏形式,演奏场域三个方面浅析三江侗族的琵琶演奏的艺术特点。
音色特征
侗族琵琶是一种精致的乐器,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共鸣盒,用拨片拨动琴弦,琴弦发出的声音会被共鸣盒吸收,然后被共鸣盒吸收。
侗族琵琶的音色与三弦琴的音色相似,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侗族的琵琶歌曲也表现出一种自然原生态的民族风情。他的声音很干净,很清澈,很自然,让人听起来很舒服。
侗族琵琶有大号、中号和小号之分,在音色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中等琵琶的声音,比起大型琵琶要响亮得多,音质也要厚重得多。其中琵琶可以演奏情歌,大部分都是琵琶弹奏的。音色比较明亮,柔和,适合男女演奏。
与大、中琵琶相比,小琵琶的音域更宽,声音更甜、更清,常用于一些重要的民间庆典和社会仪式上,例如“行歌坐月”,“酒歌”,“堵门歌”等等。
因为小琵琶多演奏情歌,所以曲调优美动人,小琵琶演奏者不限男女,而且它的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轻巧活泼,与人声相配合,扣人心弦,能将人物内心的丰富世界和细致的情感变化表现出来。
大琵琶多用于表演叙事性歌曲,具有很强的教育、思想价值。它的音色比较饱满,也比较深邃,再加上它的演奏时间比较长,有的时候甚至会持续好几天,主题大多都是关于红白喜事、叙事、苦情等,再加上它和人声的巧妙结合,就好像是一位歌手在低声说着什么,让听众更加沉浸在音乐之中。
弹奏特点
侗族琵琶按照不同的曲目,选择不同种类的琵琶来表演。大琵琶是一种叙事性的乐曲,其乐曲多为叙事性和人生观等。
因为叙事性音乐的结构比较大,所以表演的时间也比较长,从数个钟头到数个日夜都有可能,所以大部分的演奏者都是以坐着的方式来表演的。弹奏时,把侗族的琵琶平放于膝上,琴头向左,琴身向右。
要注意的是,琴的头部不能比琴的身体低,这在侗族中意味着“不吉利”。其次弹奏时,持琴者用左手按住手指,右手拿拨,随着曲调的变化,恰当地做出有节奏的身体姿势。
中、小琵琶多用于弹奏爱情歌曲等,其结构紧凑,时长短,常用于行歌夜宴的交际场合。
当行歌入寝时,吹箫的姿态会随着女子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一个男人看到一个女人坐在那里织布,他就会坐在她的身边,为她弹琴。
若是一个男人看到一个女人站在那里,就会用一根丝线将她绑在肩上,然后拿着丝线,一边走一边弹奏。走动弹奏是汉族琵琶很少采用的一种演奏体式,但是在侗族琵琶中却大量采用。
在众多的侗族民间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侗族琵琶弹奏的情景,而且大多是站立弹奏。有的时候,还伴随着脚法,构成了一种歌,一种舞,一种音乐的表演方式。
站姿演奏可以被分成两个部分,就演奏部分来说,它增加了演奏的难度,在一个身体保持律动的状态下进行演奏,这对演奏者左右手的灵活性和熟练度都有很大的考验。
此外,再加上舞蹈动作,还需要演奏与肢体的高度配合。从表演部分来看,站姿演奏是利用腰部力量来带动上肢运动,在演奏的过程中,持琴者需要唱歌或者跳舞,在调整呼吸的同时,还要与身体的协调性相结合。
在站姿演奏中,能够利用手臂的摆动和身体的前后节拍来进行调节,可以说是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演出之中,从而给演出增加了更多的趣味和可观性。
学习侗族琵琶时,握琴的姿态要再放低一点,以便让自己的左手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使自己的姿态更加轻松。作者在几十年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弹奏汉族琵琶的习惯,所以琴身比较高,要想掌握这种乐器,还需要不断的熟悉和练习。
侗族的琵琶很少更换琴弦,一般都是一把一号,因此,琴弦的使用范围仅为一个八度。因为侗族琵琶是侗族琵琶歌曲中的伴奏,其作用是以伴奏为主,按照人声音域的大小,通常只有一个八度左右。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首八度就足够了,但对于侗族琵琶这种单一的乐器而言,如果能增加一首八度,对侗族琵琶进行改进,就可以增加一首八度的曲子,让侗族琵琶拥有更多的曲子,更广的曲子。
侗族琵琶与汉族琵琶最大的区别就是音阶设置,汉族琵琶分为二十四、二十六个品阶和六个音阶,而侗族琵琶没有品阶,有些歌手会用尼龙扎线来标注音阶,以确保音阶的准确。侗族琵琶既有原始的特色,又有民族乐器的风韵;汉族的琵琶更多的是用一种有节奏、有节奏的音乐来表现。
侗族琵琶是侗族琵琶歌曲中最重要的一种乐器,一般都是以曲调为主,与主调为辅,极少以和声为伴奏。当侗族的琵琶在表演叙事诗的时候,通常使用侗族的琵琶来进行开场白、开场白、收尾等。
比如,林茂生先生在《侗家儿子永远跟党走》这首曲子里,就采用了五声羽调。侗族琵琶独奏的开场白,长度比过门白要长一倍,以曲调为主,以曲调主干音为主。用人声演唱,一边演奏一边歌唱,旋律和声音高度结合。
一曲终了,侗族琵琶再奏一曲,共五曲,每曲中间夹着侗族琵琶的曲终人散。第五句唱罢,侗族的琵琶又弹奏了三个小节,作为整首曲子的结尾。在侗族琵琶独奏中,由于主体旋律的不停循环,使得音乐具有了更强的韵律感,也使得调式调性更具归属性。
其次,主要以伴奏方式为主,在侗族琵琶歌曲中,以独唱为主,或以牛腿琴为主,或以牛腿琴为主,或以侗戏、侗族歌谣等,尤其以爱情歌曲为主,为男女交际所必需。
侗族琵琶在弹奏的时候,要按照歌词的节奏,按照侗族的节奏,每一句话的末尾都要念出来,这就需要歌手的经验,技巧,对侗族的语言,都要有很深的造诣,还要有侗族的音乐造诣,还要将演奏、唱歌、语言三者结合起来。
侗族琵琶的独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节拍的独奏。如果是自己弹奏的话,一般都会随着歌手的即兴表演而变化,时而欢快,时而缓慢,甚至还会有短暂的停顿,而不是按照传统的节奏来演奏。
有的时候,他们的随机应变,在旁人看来,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会觉得是刻意为之。
当现场气氛热烈,有很多人跟随时,歌手们的唱法和弹奏的配合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调整、改变,既有一定的即兴发挥,又能让歌手们融入其中,这就与侗族人自幼耳濡目染,生活在一个充满着歌声的民族中有关,这就给侗族琵琶平添了许多神奇的色彩。
主要表现形式
侗族的琵琶以侗族的琵琶歌曲为主,而侗族的琵琶歌曲又因其伴奏的乐器而被称为“琵琶”。侗族的琵琶歌谣源远流长,曲调多样。按其内容可将其划分为长调和短调。按其演奏方式,可将其划分为“嘎锦”与“嘎常”,后者使用较为广泛。
“嘎锦”与当今盛行于江浙一带的苏州评弹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一种说,一种唱,一种演,一种弹,一种曲目,一首曲子,一首词,“嘎常”是指仅有歌声而无言语,以人声和侗族琵琶相结合而成的美妙乐曲,其内容较为简短。
按其演唱内容,可将其划分为“坐夜歌”与“琵琶说唱”两种类型。所谓“坐夜歌”,就是年轻人和年轻人在交际的时候,在“月堂”上,年轻人和年轻人在一起,一边唱歌,一边用琵琶弹奏,这是一首很短很短的情歌,这首歌很简单,但却很简洁,意思很明显,旋律和歌词也很容易被人理解,可以根据年轻人和年轻人在交际中的情绪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所谓的“叙事歌”,就是一首长篇叙事歌,一般都是由鼓楼里的有名的老歌手,或者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歌手,演奏出来的一首歌。歌曲的内容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叙事性,同时也有教育意义。
侗族琵琶歌曲是在侗族琵琶的伴奏下,用人声唱出来的。与侗族其它山歌相比,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有一种乐器可以伴奏。
张中笑曾经在一次研讨会上,针对侗族民族器乐的复杂性,提出“歌乐”这一概念,他认为,歌乐应该用“乐”来形容,它是一种歌唱和音乐相结合的音乐,并区别于纯粹的器乐,也可以用歌唱来形容。
吴远华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乐歌”的概念,它是一种混合了多种声音的歌曲,包括乐器与歌声。
作者以为,这两种唱法各有其独特的诠释,其目的在于把侗族琵琶与歌唱放在同一个层次上,不分高低贵贱,两者都是侗族琵琶歌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演出的组成成分。其次,它区别于侗族其它歌曲,是一首有伴奏的歌曲。凸显了侗族琵琶的自主性和融合性。
合唱是侗族最为传统、最为经典的一种演唱方式,它主要用于“行歌坐夜”这一民间婚庆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侗族琵琶歌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唱方式贯穿于全部的民俗活动流程,通过合唱的内容或情绪来表现男女恋爱过程中丰富而生动的内心世界。
侗族群众在演奏琵琶曲时,都会身着盛装,热烈地参与其中,显示出侗族人对这一活动的支持和尊敬。合唱的形式有两种,一男一女两人合唱,一女一男合唱,一般都是侗族少年们先唱歌,侗族少女们会跟着少年们的节奏走,这是一种很好的即兴表演,也是一种对双方实力的考验。
对歌会采取唱歌的方式,由一男一女互相唱歌回答问题。回答的顺序一般是男人回答女人的问题,然后变成女人回答男人回答男人回答的问题,回答的方式也很多,一开始,侗族女孩们会唱一些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说,来试探年轻人的基础知识,然后用一句话来试探年轻人,看他能不能听懂自己的意思。
合唱的地方是没有限定的,你可以选择一个有景色的山丘,或者是一个温暖的篝火旁。在唱歌的过程中,男女双方都流露出了浓浓的爱意,当两人确定了彼此的感情后,空气中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侗族的琵琶声回荡在耳边,更是让这份甜蜜和暧昧的气氛变得更加浓郁。
多人合唱是侗族少男少女合奏的一种形式,它的整体气氛比较活跃,而且随着歌曲的变化,男女组合也会发生变化,包括队形的安排。
当侗族的男男女女改变了阵型之后,他们就会从完全由同性组成的队伍中走出来,给他们留出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交流。
当一位侗家女孩走出舞台后,一位侗家男孩随后会走向另一位心仪的女孩,两位女孩随着舞蹈的节拍逐渐靠近,进行眼神交流,这个时候还会出现两位侗家男孩,他们会进行身体的接触,或者是身体的碰撞,从而有机会站在一位侗家女孩的身边。
由于距离的缩短,侗族的男孩会演奏侗族的琵琶或牛腿琴,侗族的女孩会和男人一起唱琵琶歌,感情很深。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落单的男男女女,那些成双成对的男男女女,就会在暗中嘻嘻哈哈,但绝对没有嘲笑的意思。
但是,在一首歌快要唱完的时候,侗家的男孩会向侗家的女孩发出邀请,侗家的女孩在得到了回应之后,就会双双离开,一组接着一组,一直到所有的侗家的男孩女孩都离开了月堂或者其他的演出场所,独自去约会,最后,只剩下那些落单的女孩,垂头丧气地离开。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三江侗族琵琶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若能广泛而合理地借用新媒体技术,则其发展空间将会更大。因此,在侗族琵琶文化中,加强对其音乐鉴赏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