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故事(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清明#

过节时燃放烟花炮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只是最近的这些年的节日里,我们很少能听到爆竹声声,甚至在春节如此隆重的节日里,也没有了儿时热闹的往昔。

没了爆竹声声,又何来人间烟火?

禁止燃放烟花炮竹,看起来说的简单,听起来是避免了环境污染,但实际上真的是这么回事么?

我没法做出准确的回答,毕竟污染环境可是一个超级大的帽子,无论戴在谁的头上,都有些沉,更何况环境问题还关乎着子孙后代……

不过就在我们还在激烈讨论禁放烟花炮竹好不好的时候,韩国人却行动了起来,去对“烟花”申遗了。

本以为韩国的这一举动,会遭到国人的强烈抵制,可是令人郁闷的是,很多人却表示,韩国人虽然很无耻,但唯独这一次,要举双手赞成,只是不知道韩国的炮竹造成的“污染”会不会飘到我们这来?

想想也是,我们弃之如敝履的东西,被别人拿去当宝贝,我们还能有什么反对的话?

当然,韩国人确实令人很无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名录了,韩国21项的记录里,几乎有一半是从我们这里“拿”走的。

端午节、拔河、摔跤、风水、活字印刷、东北大炕、儒学书院,还有宗庙祭祀,甚至连清明节他们都惦记上了。

清明节即将到来,这是一个悲伤的节日,是人们对亡者的哀思,可是近几年却又莫名其妙出现了“文明祭奠”一词,不准烧纸。

说多了,都是痛,打着文明的幌子,又寒了多少人的心,而作为中华四大传统节日的清明节究竟是怎么来的?

背后则有一段令人魂断的哀伤故事,而我们则都应该知道。

清明节的演变

清明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它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清明节的自然属性指的是它是中华独有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对于现在城里人而言似乎很是陌生,但是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来说意义重大。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与干支时间和八卦密切相关,不仅对于农业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

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万物生机开始走向旺盛,气温逐渐升高,冬季的严寒在清明之后已经没了踪影,即便是来个“倒春寒”,气温也不会低到太离谱,而郊游的好时光也就此降临华夏大地。

清明节的人文内涵指的是它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祭祖大节,不仅凝聚着民族的精神,而且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着人们尊祖敬宗和缅怀先人的道德情怀。

古人所讲究的“天人合一”也在这一传统节日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不过很早之前,清明节的重要性并不像现在这般,反而只是充当着寒食节的小弟,随着历史的演变和人们观念的变化,清明节慢慢地从寒食节中独立出来形成了自带“个性”的节日。

到了唐朝之后,寒食节的能量逐步减少,而清明节的能量则逐步增大,到了宋元时期,其地位已经高于了寒食节。

在历史的发展中,清明节还将上巳节这一节日的习俗融合,到了明清时期,清明节则正式将寒食节拿下,进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清明节。

介子推的壮举

寒食节对现在的很多人来说,都比较陌生,但清明节之所以能成为清明节,自然是离不开寒食节的。

寒食节的由来,则又能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忠义之臣介子推。

晋献公统治时期,晋国发生了历史上极其著名的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被废后,又被骊姬陷害致死。

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畏惧之下开始逃亡,当时跟随重耳的贤人并不少,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个。

逃亡,可不是流浪,更不是旅游,在风餐露宿之时,还要时刻提防着背后的追杀。

重耳倒也真是一个可怜人,最开始逃亡的时候,是被自己的父亲晋献公追杀,等到晋献公去世后,他又被自己的兄弟晋惠公追杀。

没完没了的逃命,使得重耳经常食不果腹,当他们逃到卫国的时候,一个叫头须的随从实在是受够了这种生活,便趁着众人不注意偷光重耳等人的粮食,一溜烟逃进了大山之中。

重耳等人没有了粮食,饿的两眼发昏,当他们向农夫乞讨的时候,还被农夫以土块当粮食戏虐了一番。

就在重耳快要饿死的时候,介子推端着一碗美味的肉汤送到了重耳的唇边,重耳闻到肉香,吃得那是畅快淋漓,等到他吃完的时候,才知道这肉是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来的。

重耳大为感动,并向介子推表示,等到做了君王一定会好好报答。

晋文公的愧疚

重耳在外逃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了晋国当上了晋文公。

既然主子当了晋国国君,那些跟着他逃亡的人便开始主动请赏,甚至连那位偷了重耳粮食的头须也恬不知耻索要封赏。

看着这些人如此,介子推很是鄙夷,为了不与他们同行,便隐居绵山,毕竟他认为身为臣子为君尽忠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索要封赏是一件耻辱的事情,并为此赋诗一首: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

而介子推就是这首诗中的那条羞愧的“蛇”。

晋文公看到这首之后,认为介子推是在埋怨自己忘恩负义,便召见介子推,可这时候的介子推早已经在绵山之中了。

晋文公便命人去绵山中寻找,可找了很多次,愣是没有任何消息,这时候,有位大臣给晋文公出了一个主意,即以火烧山逼介子推自己出来。

晋文公一拍脑门,觉得此计甚妙,便下令执行三面烧山的策略,可大火在山上肆虐了好多天,介子推愣是没有出来。

等火势彻底熄灭后,人们在一颗枯萎的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已经死于大火之中。

晋文公悲伤不已,便命人将这对母子的遗体搬走好生安葬,意外中却发现了介子推脊梁堵着一个树洞。

洞中有一片血襟,上面写着: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看到之后,久久无语,而他心中则充斥着“清明”,后来他便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来缅怀介子推。

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后,介子推的故事也成为了清明节里不可或缺的令人魂断的哀伤故事。

只是不知道韩国人申请清明节的非遗用了哪些历史……

参考文献:《春秋臣传》、《左传》、《春秋》等。

(图网,侵删)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飞鱼说史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