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50个字(清明节就要到了)
#古史传奇#
清明节,一般是在公历4月4日~4月5日期间,我们又称之为踏青节、祭祖节、寒食节、三月节等,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春祭节日,是人们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文化传承。可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风俗和禁忌吗?
一、清明节的由来
据记载,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到了唐朝,清明节气的影响越来越大,他把上巳节与寒食节逐渐合并,形成现在的清明节。
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被迫害,不得已流亡到国外逃避。但是,在逃亡途中,又累又饿,难以站起,命在旦夕。可是,这儿在荒芜人烟,随从的大臣们到处也找不到吃的,大家万分焦急,无计可施。
这时候,随臣介子推悄悄走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慢慢恢复了精力,当他知道是介子推从腿上割下的肉时,感恩流涕。
后来,重耳当了国君,成了晋文公。在重赏随臣时,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劝他面君讨赏,但介子推却打点行装,陪同老母悄悄到绵山隐居了。
后来,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但人已离去,前往绵山居住。没办法,只得放火烧山,逼出介子推。 但事与愿违,大火烧遍,也没见其身影。
后来,大火熄灭后,人们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去。晋文公见状,恸哭不已。在装殓时,发现树洞里有一片衣襟,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在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同时,把绵山改称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以示纪念。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风俗
清明节期间,传统习俗比较多,许多至今仍在传承和创新,简单回顾一下清明节气的一些风俗。
1、扫墓
这是清明节重要的民间活动,既是缅怀祖先,也是传承孝文化,不忘祖宗恩典。在清明节期间,人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祭拜。清扫墓地,添加新土,祭拜祖先,祈求保佑,祝福安康。
2、踏青
春暖花开,大地回春,百花齐放,万木吐绿,一片自然风光。当人们走进明媚的春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之中,在春天里,踏青游玩,不亦乐乎,往往是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3、插柳
这一习俗,现在很多地方仍然流传。记得小时候,一到清明节前一天,我们就会相约结伴去折柳枝。那时候,有柳树的人家,总是特别守护着柳树,怕被大家给折损坏了。我们总是趁人不备,悄悄折些柳枝溜走。到了清明节这天,把它们插在门口两边,辟邪祈福。
当然,还有很多传统风俗,比如荡秋千、放风筝、植树、蹴鞠、斗鸡等等,不再一一赘述。
三、清明节的一些禁忌
清明节期间,民间最重要的风俗是扫墓,是必不可少的,但扫墓也是有一些禁忌和避讳的,要知道有些讲究未加注意,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身体弱的人,最好不要参加扫墓活动。
比如:身体比较弱的人,主要包括:孕妇,或者妇女例假等等,还有3岁以内的宝宝,有重大疾病的人等等,最好不要到阴气重的地方,可以不用参加扫墓。
2、扫墓时间,最好是选择在上午。
俗语:“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提前进行,不需要一定在清明节这一天,一般都提前一天。而且,最好是早上和上午进行扫墓,这时候阳气比较重。
3、扫墓时,最好不要穿颜色艳丽的服装。比如,大红大紫衣服,一是祭祀是比较庄重的事情,二是祭祀扎的纸人,一般是大红大紫的衣服
4、扫墓前,最好不要饮酒;扫墓时,最好不要拍照,也不要随处大小便;扫墓后,最好不要把坟墓周围的花草树木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