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的心情短语(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不仅源于万物此时清洁明净,也源于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西汉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约在唐代时,清明节融合了上巳节踏青的内容,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是转换心情的一种方式。
唐代诗人王维诗云:“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宋代沿续了前代的寒食清明习俗,清明节成为了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诗词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逢清明,每个人中国人的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这首诗了。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糅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中,变成了时时刻刻的想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曾经拥有天荒地老已不见你暮暮朝朝。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才会更懂得爱和珍惜。
今日清明,愿你所怀之人,不在远远乡;愿你所念之人,近在咫尺望。
春湖放鸭图 宋代 惠崇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节,过的不是一个节日,而是一份心底的念想。失去的不能再来,拥有的更要珍惜。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暮雨中归去,看似萧条,实则是一种弃死向生的象征——暮雨过后必有晴朗的明天。
莫高窟第217窟 春山踏青 盛唐
清 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佳节清明,大自然一片生机,百花盛开。大自然蓬勃的春景与人生难道生死形成鲜明的对比。
鹊踏枝·清明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此词写春景是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然而情调是忧伤哀怨的,这就是乐景为哀情服务的艺术手法。
蝶恋花
南唐·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信步闲情、伤春感怀的情形,下片写主人公感慨春去、无以自慰的悲愁情怀。这首词多用白描手法,质朴无华,淡雅疏朗,含蓄悠远。
莫高窟第236窟 食品 中唐
元日哭先大人
清·周淑媛
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
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有些感情,不能等;有些爱,要及时。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此词上片描绘出春天里流动明媚的美,下片写了少女们采桑斗草,用白描手法写出少女的欢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心若向阳,方能守得云开雾散,春暖花开时。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把握当下,才是对逝者最大的祭奠;活得幸福,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今日清明
怀念逝者,更愿生者珍惜
祝福亲人一切安好
祈求你我岁岁平安
来源:诗词天地、中国诗歌网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