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鼠有礼(儒家会推崇周礼)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位置越高,

责任越大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十二》


我们先看来原文。


鲁哀公对有若哭穷,问他,“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


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呢?”


什么是“彻”?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意思是说,在周朝时期,国家或者君主收取田亩收入的十分之一的收入,这个制度就是“彻”,是当时的一个种税收制度,通俗的讲,就是百分之十的税率收税。



有若说,你何不恢复周礼,收10%的税法,不久富裕了么?


儒家总说恢复周礼,周礼的核心是个啥呢?


也就两条,一条是富民政策,让老百姓家里有粮食,口袋里有钱;二一个就是和谐社会,上下、长幼、内外,有序有礼,礼仪之邦。


富民的核心,儒家看来,就是减轻百姓的税收压力,收多少呢,收10%就足矣。


历史上把这一条给落实到位的君主,有汉文帝和景帝,在位时期三十税一,收3.3%的税。这就是著名的“文景之治”。


当时国家富裕到什么程度呢?据《汉书》记载,各地的粮仓由于储存的粮食太多,以至于腐烂不可食,国库里的钱堆积如山,以至于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



然而,鲁哀公不接受有若的提议。


他反问道,“收十分之二的税我都不够用,收十分之一哪够呢”,


有若听后只得回答,“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有若是什么意思呢?咱还得结合历史来看。


先从这“二”说起。


鲁哀公什么时候开始“二”的呢?其实也不是从他开始的,而是从鲁宣公开始,鲁宣公是二十代,鲁哀公是二十六代。


税收翻了一倍为何还不够呢?那自然是花钱的地方多了。


自己的骄奢淫逸,国家的对外战争,都要用到钱。尤其是战争,绝对是个无底洞,一打起来日费上千金。


一代比一代会花,能花,花到了鲁哀公这代,就国力微弱,没钱了。




02.

成大事有三戒,

戒贪心,戒愤恨,戒急躁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论语·颜渊十二》


舞雩台,是鲁国祈雨的祭坛。


樊迟跟着孔子在舞雩台游玩,问老师,“敢问崇德、修慝、辨惑” —— 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如何去除自己心中的邪念?如何辨别迷惑?


“善问哉”,问得好呀~孔子接着对这三个问题分别做出了回答。


“先事后得,非崇德与?”先做事,后收获,不就是崇德么?


崇德难么?难,当然难。


因为很多人做事的同时,总会不自觉地去盘算自己能够从中得到些什么。结果,别人觉得跟你相处起来很辛苦,感觉随时都欠着你些什么,于是就不愿意跟你合作了。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专挑自己身上的毛病,不去攻击别人的过失,不就清除邪念了么?


这个就更难做到了。因为在遇到事情以后,便抱怨、埋怨别人,觉得别人事情没有做好,对不起自己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曾经火遍全网的“原生家庭”,不就是在埋怨父母没做好么?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最后说惑。惑哪儿呢,其实都不是智力的事儿,而是情绪的事儿。


冷静的时候,啥事都能想明白,情绪一上来,一时愤恨,什么都忘了,不顾家里人的感受了,这就是最大的“惑”。



想成大事,


首先就不能贪,多看自己收获了什么,少看自己失去了什么

然后,是要将心比心,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去体谅别人的不容易

最后,就是把情绪控制好,在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一边呼吸,一边数数,让自己冷静下来。


这三条做到了,大事就成了。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论语·颜渊十二》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书语人间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