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邦节的来历(知识点)
保护·传承·发展——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古尔邦节由来
正史记载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عيد اضحى(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拉丁文称为‘īdu Aḍḥā 。“尔德”是中文“节日”的音译。亦称古尔邦节(‘Id Qurban)、“忠孝节”、“尔德节”或“古尔巴尼”。意为“献祭”“献牲”含有“牺牲”“献身”。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称作“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的,为朝觐功课的重要仪式之一。(《伊斯兰百科全书》)
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又称“大节”,是伊斯兰教重要节日之一。在伊斯兰历每年的12月10日,麦加朝圣过后。据古兰经记载,即先知伊卜拉欣直到晚年也没有儿子。他祈求真主安拉赐给他一个儿子。不久,伊卜拉欣果然有了儿子, 他衷心感谢真主的恩赐,精心抚养幼子。十几年后的一天夜里,伊卜拉欣作了一个梦,梦见真主安拉命令他把心爱的儿子宰掉献祭以考验他的诚心。伊卜拉欣惟命是从毫无迟疑,他懂事的儿子也毫无惧色并鼓励父亲宰己献祭。于是,伊卜拉欣作着宰子的准备。伊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后,他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这时他伤心痛哭,泪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儿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点皮。伊斯玛仪说:“我的父啊,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下决心吧,顺从真主的命令。” 伊卜拉欣听了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然后解下刀子使劲宰时,真主让伊卜拉欣刀下留人,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羝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伊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当伊斯兰教创立后,穆斯林们承认伊卜拉欣并尊为圣祖,每年的这一天,便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成为所有信伊斯兰教(安拉)的人们的传统节日之一。(《阿拉伯语词典》)
民间传说
古尔邦节的宰牲,起源于伊斯兰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故事。
易卜拉欣独尊安拉并无比忠诚,他常以大量牛、羊、骆驼作为牺牲献礼,作为敬拜安拉的一种方式,人们对他无私的虔诚行为大惑不解。而且当时易卜拉欣老来无子,甚是烦恼,即向安拉祈祷:倘若安拉给他一子半女,即使以爱子做为牺牲,他也决不痛惜。后来,他的妻子真生了一个儿子——伊斯玛仪,伊斯玛仪的出生,给他老两口带来了无尽的愉悦。光阴荏苒,他把许愿的事情忘记了。在伊斯玛仪长成一个英俊的少年的时候,安拉的考验来了。安拉几次在梦境中默示他履行诺言。
于是他先向爱子伊斯玛仪说明原委,并带他去麦加城米纳山谷,准备宰爱子以示对安拉忠诚。途中,恶魔易卜劣厮几次出现,教唆伊斯玛仪抗命和逃走,伊斯玛仪拒绝魔鬼的诱惑,愤怒地抓起石块击向恶魔,最后顺从地躺在地上,遵从主命和其父的善举。正当易卜拉欣举刀时,天使吉卜利勒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头羝羊以代替牺牲。安拉并默示:“‘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这确是明显的考验。”。
为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真主,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了这一传统,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教法规定;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12月10日举行宰牲,其他各地的穆斯林自10~12日,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时,真主降示:“我确已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牺牲”。[2]
穆罕默德顺主命,效法易卜拉欣宰牲献祭,于伊斯兰教历2年(633)12月10日定制会礼,即今宰牲节。宰牲与朝觐同义,目的为求接近真主。
注:以上民族资料与相关图片来自于网络搜索,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删除。
保护·传承·发展——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官方网站——http://www.minzuwc.com/
企鹅媒体平台ID——民族元素文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