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合籍(株洲青山绿水间的名人墓)

株洲青山绿水间的名人墓——宋代公主赵玉蝶、老莱子、红拂女......这么多历史名人都葬在株洲

李军 郭亮 知株侠 2017-04-04 09:21 发表于湖南

提示

湘东株洲,人文荟萃,留下了许多名人墓。最广为人知的是始祖炎帝,葬于今天的炎陵县。


株洲名人墓主,或为长眠湘东青山绿水间的外地人,如老莱子、红拂女、沈珍珠、赵玉蝶等;更多的则是本土先贤、烈士,他们叶落归根,如天元区马家河的罗瑶、罗哲、罗学赞等,醴陵李畋、吴猎、宁太一,茶陵刘三吾等。攸县葬有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务院原副总理谭震林夫妇。


株洲名人墓主,还值得关注是那些女性,古代有传奇女子红拂女、唐朝皇后沈氏、宋代公主赵玉蝶,现当代有革命烈士汪起凤、女作家袁昌英与郑玲等。

遍观世界各地,许多名人墓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艺术的人文景观,株洲也不例外。

清明将至,缅怀先人。除了已过世的亲人,到名人的墓地走走看看也是不少扫墓客的心愿。编者选择部分墓主事迹介绍,供读者参考。


老莱子,二十四孝之一

荷塘区仙庾庙内,有一块刻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的石碑,碑上所刻文字记录了清同治年间的一桩善举——当地士绅捐钱修复老莱子墓。

老莱子,春秋晚期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为人熟知还是“戏彩娱亲”的故事——“老莱子,楚人,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舞于亲侧。”(见《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


据史籍记载,老莱子为避“白公胜之乱”,携妻子隐居于“蒙山之阳”,后又避楚惠王之邀,“遂去。至于江南而止”,清康熙年间,长沙府在今株洲良图塅发现一石碑,经识篆者辨识为老莱子墓碑,之后的湘潭知县重修老莱子墓,并立“古孝子老莱子墓”石碑,距墓约1公里处建有“老莱子祠”。


上世纪50年代,老莱子墓被毁,仅存的“莱子捐碑”在1999年被荷塘区政协机关干部在宋家桥杉坡里一袁姓村民的屋后找到,后存于仙庾庙内。


株洲市许多政协委员建议重修老莱子墓。2015年,荷塘区孝文化园项目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通过媒体发布消息称,将在仙庾岭修复重建老莱子墓和老莱子祠,以此打造出孝文化主题公园。

老莱子墓将重修

仙庾娘娘的凄美故事

笔者很小的时候,一部名为《珍珠传奇》的台湾电视连续剧很火,满大街的人都在哼唱“风云起波澜急,珍珠泪悲泣……”的同名主题曲,长大后才知道,剧中命运多舛的女子便是仙庾庙内供奉的仙庾娘娘。


如果不是因为生了唐德宗李适,唐代宗李豫年轻时候的侍妾沈氏(民间俗称沈珍珠)无疑会像李豫其他的侍妾一样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


按《旧(新)唐书》的说法,沈珍珠在“安史之乱”后失踪。也就在沈珍珠失踪后不久,仙庾岭上多了位名为李慈惠的女性修行者,建庙立塔,施救苦难,长此便有仙女娘娘之名号传世。沈氏死后葬于株洲仙庾岭,如今墓已不可找,但是纪念沈氏的仙庾庙香火不断。


清道光年间,当地士绅将“仙女娘娘庙” 改建于山腰,并砌 “文昌阁”、“慈善堂”等建筑群。文革期间,“破四旧”之风甚烈,庙宇等文物遭到破坏。上世纪九十年代,株洲市、区政府拨款修缮,改“仙女娘娘庙”为“仙庾古庙”。



仙庾娘娘庙


红拂女,乱世佳人的传奇人生


想象一下,你是古时权宦家中的一个侍姬。某天,有个年轻后生来拜会主人,你一旁服侍。少年谈吐不俗,却是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小子,主人言谈中也并无收容之意。你倾心于少年的才气横溢,有心随他远走高飞,却不知少年的命途将随时光的流传抛向何方?


一千多年前的奇女子红拂就遇到了这样的人生抉择,当然,我们已经知道红拂的选择的少年不是别人,正是日后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而受封卫国公的李靖。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率大军荡平盘踞于江陵(今湖北荆州)的南梁割据势力,擢任为检校荆州刺史,并被唐室任命安抚岭南诸州,也就在这段时间,李靖的足迹踏入了湖南醴陵地界……大约明清之际,当地流传开一种说法,说李靖奉命安抚岭南,红拂女随军前往,行至醴陵,不幸染病,乃留寓醴陵疗治。待得李靖班师回醴,红拂已经病故,葬于城南西山。李靖悲痛不已,在墓旁筑起一座惜红亭以怀红拂,并勒石为记,以彰其功。后人将此地之佛寺改为靖兴寺,西山因而又称靖兴山……


1924年,时任湖南陆军第二师第一旅主任参谋兼学兵团团长的何宣率军驻扎醴陵,久慕红拂女之侠肝义胆,又见其墓破败不堪,乃邀当地士绅募资重修,并亲书“红拂之墓”于墓碑,且题“红拂有知应识我,青山何幸此埋香”之对联于墓碑两侧面……


1984年,红拂墓被株洲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往来凭吊者不绝。


醴陵红拂墓


汪起凤,开株洲女权运动先锋


由枫溪大桥上南环路,在坚固立交桥下左拐上太子路,前行不过数百米,便是枫溪办事处(原曲尺乡)燎原村的地段。


九十多年前的燎原村还不叫燎原村,归属湘潭县东一区八叠乡八叠村,湖南省最早的中共农村党支部——八叠党支部便诞生于这方热土,妇运领袖汪起凤烈士的墓地也在此处。


汪起凤,本名董桂贞,家居八叠附近的古大桥,十七岁嫁入八叠大地主汪连山家,夫早亡,乃赴长沙求学,并结识了郭亮、杨开慧等一批革命先驱,接受了劳工神圣、妇女解放等革命思想。回乡后,她带领妇女打破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权,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4日,毛泽东考察调查农民运动时,曾在她家召开湘潭农运骨干代表会议。


“马日事变”后,汪起凤带领东一区妇女,积极支援工农义勇军在易家湾与敌军作战。后又潜回八叠担任特别支部书记。

1928年2月,中共湘区特委成立,湖南省委在株洲境内召开著名的“残梅会议”,汪起凤任大会秘书长。会后,她组织了攻打醴陵的战斗,后被党组织派往华容、湖北等地开展地下工作。


1929年7月,汪起凤调长沙任省委地下交通站负责人,1930年7月参加攻打长沙之战,红军撤离长沙后,10月被捕,英勇不屈,被惨杀于长沙浏阳门外。

1986年,株洲市郊区党委、区政府为汪起凤修建了烈士墓和纪念碑,人们常前往墓地凭吊、悼念这位女杰;2012年,汪起凤墓迁至燎原村村支部附近的小山坡上,与同是革命烈士的汪先宗、汪春华、邓高良的墓放在一起,是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当地新党员入党宣誓的场所。


汪先宗汪起凤墓


赵玉蝶,宋代公主魂栖炎陵,岳飞曾下马祭拜


东经113°52′56″,北纬26°15′58″,炎陵县城东22公里的沔渡镇仓背村黄烟铺,一个宋代公主的坟墓筑于山岗,坐北朝南,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存留三台九级拜堂,供后人临碑凭吊。


这个宋代公主叫赵玉蝶,是宋朝淑德皇后族尚宋诸王女、长沙郡主,也是炎陵籍大将、司马平阳侯尹鹏飞的原配夫人。北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辞世。

赵玉蝶虽贵为皇亲国戚,金枝玉叶,却愿意死后葬于炎陵的寂寞青山,受到后世敬仰。她死后,皇帝遣专使谕祭,所立碑、碣俱依侯家礼制。她的墓地筑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清乾隆十一年(1746)重修并立碑。该墓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仍存三台九级拜堂遗迹。墓碑为青石质,碑文阴刻楷书:“宋司马平阳侯尹鹏飞翁元配长沙郡主赵玉蝶之墓”。


离墓地约300米远的107国道旁,有“下马石”的碑刻和“下马台”的小地名。宋盛时,凡路过墓前的官员都得下马祭拜。北宋绍兴二年(1132),岳飞攻打曹成,由江西进入湖南,路过墓地特下马祭拜,并为其夫妇遗像合赞题词:“稽懋勋于华胃,宠被纶扉,谐佳俨于帝室,荣鹰翟翠……”。这一题词,至今仍保存在其中一块墓碑上。

赵玉蝶墓

醴陵西山,英魂集中埋骨,至今引人凭吊


醴陵西山坐落于瓷城河西,南接仙岳山,北濒渌水,遍山杜鹃,丛林茂密,人文荟萃,多有先人题咏。而这里,也因不少英杰魂栖于此而成为胜地。

西山除了红拂墓外,更有烈士墓。民主革命先驱宁太一,其墓也在西山。宁太一,名调元,生于醴陵,著名的同盟会革命党人,“二次革命”时在武汉就义,后归葬于此。宁太一墓位于山腰,面向醴陵城。墓前立着长方体石碑,底座为正方体石块,整座碑高三米左右,正面为程潜(民国时曾任湖南省主席,醴陵人)题写的“宁太一先生之墓”。


距离宁太一墓不远,还有傅熊湘之墓。说起来,两人生前颇有渊源。傅熊湘和宁调元都是醴陵人,1906年,他们曾与陈家鼎等人一起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傅熊湘也与胡适、丁洪海等编辑《兢业旬报》,宣传革命。在48岁的生命里,傅熊湘有上千万言传世,为中国近代新闻学、目录学、文字学等创设立下奠基之功,被誉为湖湘学术巨子。 而文斐与丁洪海,是很多大学教科书都无法绕开的名字,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占有重要一行,他们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星火,如今墓栖西山。


醴陵西山宁太一之墓

郭松林,清代名将,生前战功卓著


在株洲县雷打石镇胜利村毛坡组的毛岥岭上,有一座墓坐北朝南,与脉湾知青点仅隔一条小路,东侧500余米即为武广铁路。这座墓,是清代名将郭松林的埋骨之处。


从史料可知,郭松林生前战功累累。清朝统治者对武将的赏赐方式,赏戴花翎、加‘巴图鲁’勇号、 赐黄马褂等,郭松林生前拿了个遍,而且死后还得到朝廷优恤,不仅建有专祠,还被谥为“武壮”。


《清史稿》记载,咸丰六年(1856年),郭松林加入曾国荃军,曾在江西吉安率湘军大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后随曾国荃围攻天京。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组建淮军,郭松林只身赴沪投效,统带“松字营”。随后在安平、茌平、沙河等多地大败捻军。平捻后郭松林授湖北提督,调直隶。

光绪六年(1880年),郭松林死于任上。1969年,郭松林墓被当地村民私自发掘,出土大量金、银、玉器等陪葬物。这些陪葬物装满了水桶一担,但都被村民拿到长沙低价卖掉。墓前建筑石人、石马有的被村民卖掉,有的被村民私藏,或被用来修水利设施。现离墓址不远的小溪上还存有望柱。


刘三吾,茶陵“四大学士”之一,敢直言有节操


刘三吾墓位于茶陵腰潞镇石陂村竹陂组大塘坪,坐北朝南,北面有一道高约4米的青砖牌坊,因此,当地人也叫那“牌坊前”。

茶陵古有“四大学士”,刘三吾生于元末,是其中第一个大学士,他的墓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茶陵大学士墓。该墓保存了以建筑艺术、石雕艺术为主的明清茶陵艺术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2011年,刘三吾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三吾80多年的人生中,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明洪武十八年(1385),73岁的刘三吾被举荐,“以文学应聘”入朝,授左春坊左赞誉,后迁翰林学士。

1397年(太祖洪武三十年),刘三吾主持会试,坚持以文章优劣定名次,而朱元璋则想选出一些北方人平息怨气,进而不引起北方抵制。为此,朱元璋指定翰林院侍讲张信复阅考卷,结果依然没变。朱元璋恼羞成怒,将刘三吾、张信等应试官下狱。一些人被凌迟处死,年老的刘三吾也被发配边塞充军。


明惠帝朱允炆登基后,刘三吾被征召还京,复原职,主修《春秋大成》。明代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刘三吾去世,留下一身令后人敬仰的学问与风骨。


茶陵刘三吾墓

李畋,花炮祖师,研制成果绚烂至今


“遇见一场烟火的表演,用一场轮回的时间”。王菲的歌曲《流年》里的这句歌词,被人广为传唱。而被誉为“花炮祖师”的李畋,在醴陵有纪念他的墓地与殿堂。


李畋墓正前方立一麻石墓碑,碑文阴刻“花炮祖师李畋之墓,墓南面不远处为李畋殿,据说是全国第一座李畋殿,殿由广场、前殿与后殿3部分组成,唐宋风格,大殿气势宏伟,内殿有李畋塑像。


《唐史》记载,李畋生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死于公元694年。据传,唐太宗病时求医,李畋制花炮驱邪祛病,后唐太宗痊愈,赐予他“爆竹祖师”之称。 爆竹燃放听来响亮喜庆,但李畋研制爆竹可吃了不少苦头。为制作爆竹,李畋多次手足手足遭到伤损,住的房子也曾毁于硝火。因为一心研制,他也没能按时婚娶,直到中年才与一唐姓贫女结为夫妻。此后,他继续从事爆竹制作和硝药提炼,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享年70岁。

如今,每年四月十八日李畋诞辰,醴陵的四方花炮厂家必前往李畋殿进行祭祀,纪念他们共同的祖师爷。

李畋故居

吴猎,文武双全,死后获谥“文定”

吴猎画像

在醴陵北乡擂鼓桥的石椁山,野草掩映,南宋名臣吴猎埋骨于此,仍有墓石残留。而在醴陵西山的宋三公祠,名列“三公”之首(另两位为杨大异、皮龙荣)的吴猎,至今被人瞻仰纪念着。


无论文韬,还是武略,吴猎都配得上后人的敬仰。他生于1142年,15岁入岳麓书院求学,先后师从张栻与朱熹,是两位大儒的得意门生,后被誉为“岳麓巨子”。《宋史》称颂他说:“湖湘之学一出于正,猎实表率之。”他当过岳麓书院堂长(实际上的山长),可见造诣之深。


吴猎也是良将与战略家。开僖(1205年)初,他分析金兵南下必出荆、襄,于是在襄阳及荆、郢、安、信四郡广积钱粮,正是由于他的未雨绸缪,后来襄阳被围时,人心稳定,无后顾之忧。当金兵猖獗一时,纵横湖北,年过六旬的他运筹帏幄,调兵遣将,解襄阳、竞陵、德安等地之围。

吴猎也是诤臣,立朝直言敢谏,遇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指责宋光宗“乱政”,告诫他“陛下毋谓天下为一人私有,而用舍之间为是轻易快意之举”,使得“权倖侧目”。


宋嘉定六年(1213年),吴猎病故,死后获谥“文定”。


袁昌英,羽化于故园的“孔雀”

袁昌英

在醴陵西山街道枫树塘村骆家坳,一座墓里长眠着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袁昌英。从文学史到学术史,袁昌英都是不可忽视的大家,与身后略显寂寞不同,她生前一度声名鼎盛。


1894年10月11日,袁昌英生于醴陵八步桥乡耿境坝村一官宦之家,父亲袁雪庵历任民国大学部部长等要职。1916年,袁昌英自费入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英国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是第一个获英国硕士学位的中国女性。


回国后,袁昌英与经济学家杨端六结婚。在三幕剧《孔雀东南飞》里,她用西方戏剧形式表现中国历史题材,被誉为“从爱丁堡飞出的‘孔雀’”,后又创作10多个剧本。她还兼长散文和小说创作,作品曾入选高中语文课本。


袁昌英学术水平也颇高,不仅有多部专著,所著的《法国文学史》,曾被国内各大学选为教材,15年中重印4次。1932年起,她曾在武汉大学执教,与苏雪林、凌叔华并称为“珞珈三杰”。


1957年,袁昌英被划为“极右分子”,72岁高龄时又被卷入“文革”。历经劫难后,1973年4月28日,她这只“从爱丁堡飞出的‘孔雀’”,羽化于故园。


郑玲,年少参与革命,诗魂多经劫难


说到株洲当代诗坛最有影响和成就的诗人,非郑玲莫属,她曾在株洲工作,并最终将诗魂栖于九郞山。

生于1931年11月的郑玲,原籍重庆江津县。1948年下半年,17岁的她受爱国进步人士影响,离家出走,逐步向往革命。她在湘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湘南支队(游击队),转战湘南株洲一带。一次转移过程中,因一特务学生告密被国民党警察搜查,她险些丧命。


1950年,郑玲开始发表诗作,那一年,她也被调往长沙市工人文工团,在文学创作组工作,随后到湖南省人民出版社任文学编辑。

1958年,当时在株洲田心机车厂宣传部工作的郑玲,因诗蒙难,被错划为“右派”,被遣送劳动教养。1979年10月,郑玲恢复政治名誉,恢复公职。1984年2月,她被调入株洲市文联工作。 2013年11月29日下午,回到株洲的郑玲,病逝于株洲市中心医院。


在60余年创作生涯里,郑玲曾出版《风暴蝴蝶》、《过自己的独木桥》、《幸存者——郑玲诗文选》等多部诗集,以及散文集《灯光是门》等专著,部分作品被译为英语、法语。

九郎山


【本期编辑 谭小蔬】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株洲摄影人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