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亮(什么)
一个人们普遍的误解:地球有两个卫星?第二个卫星被发现于1994年,直径3千米,每770年绕地球一周。为什么在现代天文学著作中没有相关的信息呢?
关于地球第二个卫星的几个问题,信息中的细节提供给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
无论如何,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所指的应该就是“克鲁恩亚”——一个直径3英里(5千米)的星体以 770年为周期在马蹄铁形的轨道上绕地球运动,你可以在空间网站上看到相关信息。这个星体在1986年就被发现了,但花费了一些时间观测其复杂的轨道,1997年才被测定。
在报道中写到,一个参与研究的科学家将这颗星体称作“月亮”,因为它和“月亮”一样绕地球运转;然而,它绝非我们熟悉的那个“月亮”。首先,马蹄铁形的轨道与月球的椭圆形轨道大相径庭。月亮是绕地球运转的,而“克鲁恩亚”只是共享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关于它的运动和马蹄铁形轨道可参阅之前戴夫回答的一个问题或关于“克鲁恩亚”的网页。“克鲁恩亚”的轨道向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倾斜,所以它在大部分行星的轨道平面上忽隐忽现,这个较大的倾斜度也是“克鲁恩亚”不会和地球相撞的一部分原因。
其次,人们对像“克鲁恩亚”一样按轨道运行的星体留在轨道内的预期为几千或上万年,听起来或许很长,但对于太阳系有史以来的时间刻度来讲是相当短的。在“克鲁恩亚”脱离当前轨道之后,它有可能成为一个在近地轨道上运转的近地行星,或是运动到一个更类似月球的轨道上去使其看起来更像真正的“月亮”,没有人知道哪种场景会真实发生。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克鲁恩亚”会更像一个近地行星一样被地球引力吸引,而不是像月亮。事实上,它被天文学家归类为“阿登型小行星”——在相似轨道上运转的近地行星族群。但“克鲁恩亚”是地球引力能和周边行星相互作用(吸引它们离地球更近或是排斥它们到不同轨道上)的很好例证。
天文学家发现数个地球“类卫星”,小行星看起来最稳定。
相关知识-准卫星
准卫星是与行星有着1:1轨道共振,在公转许多次后便会接近行星并留驻的天体。
准卫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周期与行星相同,但是有着不同的离心率(通常更大),如右图所示。当从行星上观察这颗行星的准卫星时,会出现绕着行星的椭圆行逆行轨迹。
对比于真卫星,准卫星的轨道位于行星的希尔球之外,并且是不稳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倾向于成为其他类型的共振运动,使它们不再逗留在行星的附近,然后可能又会回到准卫星的轨道,等等不一而足。
其他型式的1:1共振轨道包括马蹄形轨道和环绕着拉格朗日点的蝌蚪形轨道,但是这种轨道的天体在绕行太阳公转多次之后,不会停留在接近行星的经度上。已知马蹄形轨道的天体有时会转移到一个相对较短的准卫星轨道,因此有时会混为一谈。这种例子像是2002 AA29。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