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风俗和禁忌(广武聊文化)

#讲好中国文化#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其中节日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节。又称大年,是中国的农历新年,也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春节最早起源于殷商时期,那时候人们祭神祭祖就选在新旧更新完的那一天,是一年中最庄严、最热闹、最重要的日子,所以古时把这一天称作大年。把大年叫春节,是民国建国以后的事,不过那时候也仅仅是民间的称呼,官方并没这么做。正式把大年定称作春节是在1949年9月底,也就是新中国建立前夕,由新政协做出的。春节是中国人大团圆的日子,是人们与亲朋好友、邻居百姓、单位同事相互祝福的日子,也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的日子。春节黄金周也是中国职工节日放假最长的时段,是亲朋好友聚会最多、最频的假期,也是人们外出旅行、游玩的高峰时期。除夕夜晚、春节早晨吃饺子是北方人过大年的习俗。

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离春节很近,被称作是春节假期的延续。传说中该节起源于汉朝,名字来源于一种叫元宵的食物,这种食物圆圆的,外面是糯米,里边的馅由多种香甜食材构成,如白糖、五仁或其碎、青红丝等,味道又香又甜。到了晚上,人们边吃水煮元宵或汤圆,边赏圆圆的明月,不仅饱了口福,还赢得了吉祥。至于元宵名字的来源,主要是因为,正月是中国农历的元月,另外元宵又是圆的,谐音也合;而夜又称作宵,夜晚吃的东西叫夜宵,故元宵得名这样而来。元宵节夜晚,许多公共场所张登结彩,天地呼应,绽放更多光芒,明灯下猜谜语也是非常普及和广受欢迎的一种中国民俗。

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五日左右,是中国人给故去的亲人祭祀和扫墓、上坟的日子。祭祀方式包括烧纸钱、献鲜花、敬香、上贡品等,有土墓地的还要往坟上添加新土,以表达生者对故者的怀念、感恩、爱护之情。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传说中是为纪念早年鲁国爱国诗人屈原而由民间兴起的,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一天的主要习俗包括:在入户门框上悬挂新鲜的艾草和宝葫芦,意在辟邪、除去晦气和赢得吉祥,交好运,这一天还要吃粽子。棕字是用竹叶将泡好的糯米、红枣、葡萄干等食材包裹起来,再用铁锅蒸、煮熟的一种方便食品,吃的时候晾凉,蘸糖味道更好。春秋战国时代,为人正直的屈原因不满社会状况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投河(泪罗江)自尽,为了让其遗体安息,河边的居民每年这一天都要早早、自发地往河里投放白米饭,以图保佑其贵体不受鱼类生物侵食,一段时间后就演变成了如今过端午节的习俗。

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个日子大概处于秋季的中段,故而称作中秋节。这一天民间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的馅和元宵馅类似,外部包面,压扁后成圆状,寓意圆满,再用烤箱烤熟,味道又甜又酥又香,由于形状像圆满的月亮,故称月饼。夜晚边赏月,边吃月饼和时令水果,是件很惬意、很幸福的事。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15943015156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3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