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wei(自慰太多)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520-自慰的自由
文字:子昱
校稿:朝乾 / 编辑:蛾
古今中外,关于自慰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据调查,大多数的人至少自慰过一次,但其中有不少人在自慰后都有一种莫名的羞耻感。
甚至有传闻说自慰会导致身体虚弱,引起肺结核等疾病;甚至有自慰可能降低智商,变成弱智的说法。
这些言论在上个世纪仍然是很多学者所支持的主流观点,直到最近几十年来,人们关于自慰的认知才发生转变,但从互联网上的相关提问来看,争论依然存在。
欲望,存于人性之中▼
悠久的自慰史
自慰并非从一开始就被人们认为是邪恶的。
在古埃及的创世神话中,世界最开始是处于一种虚无混沌的状态。当时的神灵亚图姆决定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他采用的方法不是盘古那样开天辟地,而是开始自慰。自慰后的结果就是创造了两个全新的神,同时也创造了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宇宙。
撸出一个宇宙▼
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有一个词语代表了尼罗河的水流及其带来的沃土,这片土地滋养着古埃及文明。
同时,这个词语还代表着男性精液:古埃及人将尼罗河的水流与精液联系了起来。这一理解直接影响了古埃及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
不能说像,简直一模一样(图:imgur)▼
大概也只有古埃及人将自慰看作成一种重要的祭祀仪式:法老和大祭司每年会在尼罗河边,在两岸成千上万埃及人民的注视下,对着尼罗河自慰;当精液射进尼罗河以后,沿岸人民的会欢呼喝彩。
古埃及人相信,精液与尼罗河结合后,会使土地更加肥沃,庄稼长得更好,进而养育更多的人。
喷薄而出,灌溉田野,滋养万物
(图:shutterstock)▼
而后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们也并不避讳手淫相关话题,与之相关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古罗马庞贝古城遗址的壁画上则清楚地描绘了当时人们性爱的场景。古罗马医学家盖伦就提出:“应当通过手淫尽快且安全地释放欲望,不光是男性,女性也应当手淫,因为在手淫后,女性的欲望得到释放,会变得更为贞洁。”
适当自我调节,有益身心健康▼
同样的,在中国古代,原本人们对于性也持有一个比较开明的态度,这体现在考古发现的各种陪葬品中。
比如说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王后窦绾的一件陪葬品:双头铜祖。可见当时人们并不认为自慰是邪恶的。
有鸡就有蛋(图:wiki)▼
然而,自从西方基督宗教开始兴起以后,人们对于自慰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有史以来明确记载的第一次批判自慰,就出自《旧约圣经》。书中记载,俄南将精液洒在地上,耶和华认为他拒绝生育、浪费精液,将他处死。
虽然此时基督教并没有明令禁止手淫,但基于俄南的故事,手淫开始变成忌讳。公元11世纪,教会开始杜绝一切不以生育为目的的性行为,手淫也成为了一种邪恶的方式。
西方古建筑上雕刻的人型生物
正在进行某种不可描述的动作▼
自慰的黑化
文艺复兴以后,虽然教会的统治逐渐瓦解,但人们对于手淫的态度基本没有发生改变。时人相信,即使与妓女交欢也比手淫健康10倍。
就连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都假借手淫来抨击教会,他们认为,正是因为教会压制欲望,才导致人们采取手淫这般变态的方式来释放欲望。
封建礼教,挡不住人的生理需求(图:wiki)▼
1712年,一本名叫《手淫》的书籍出版,这本书不仅让“手淫”这一名称一炮而红,代替了此前的“俄南之罪”、“自渎”等称呼,更是从医学角度探讨了手淫带来的种种恶果。
书中列举的一些观点看似非常有道理,至今依然被许多人奉为圭臬。就比如以下这些观点:
一滴精十滴血;手淫会导致身体虚弱、不孕不育;手淫会导致脱发;手淫会导致性功能下降。
当一件寻常事被妖魔化之后▼
凡此种种,其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这本名叫《手淫》的书籍中。但是要多提一句,该书最后附上了两副治疗手淫的药方,并公开售卖。这种制造焦虑而后借机牟利的方式,怎么看怎么眼熟。
短短十年时间,该书就已经出版到了十版,不仅让出版方赚的盆满钵满,更是将手淫致病这一观点刻在了每个人的骨子里。
如今看来,很好笑,也很荒唐▼
不仅是医学领域,文化领域也在着重批判手淫。哲学家康德就认为手淫是对于种族生存的嘲弄,比自杀更加罪恶。
直到19世纪后期,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手淫并不是一种罪恶,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事情,是不成熟阶段学习性的一种重要途径;但同时,弗洛伊德也认为在完全成年以后,随着恋爱、结婚,就应该逐渐摒弃手淫。
虽然弗洛伊德没有完全推翻手淫罪恶的论调,但这种“部分合理”也意味着一种巨大的进步。
抬头看,有人躲在云层里奖励自己
(图:wellcomecollection.org)▼
至20世纪上半叶,基本上公众都已经认识到手淫的正向作用。随着二战后性解放运动等的开展,学界主流也不再重复“手淫罪恶”、“手淫致病”等反方观点。
20世纪20年代,一本成人杂志的封面和插图
(图:dangerousminds.net)▼
目前,仍有零星的声音认为,自慰会影响生殖器的长度,导致疾病等等。自慰是一个人的性行为,如果自慰是罪恶的,会导致疾病,那么夫妻生活两个人的性行为,会不会更加罪恶并导致更多问题?
理性看待自慰
2013年中山大学发起的一场调查显示:96%的男生以及70%的女生有过自慰。
对于男性而言,自慰一般是通过直接刺激生殖器或者其他敏感部位,刺激信号通过阴茎背神经和会阴神经输入,并通过骶部的副交感神经输出,从而引发阴茎勃起。
挺立在泰国苏梅岛的祖父岩
(图:shutterstock)▼
兴奋过程中,成熟的精子被首先输送到位于前列腺的后尿道;如果刺激持续存在,则交感神经紧张性进一步增高:此时尿道外括约肌舒张,内括约肌收缩,形成一个单向通道,保证精液向外排除,而不会逆流进入膀胱。
随着前列腺、球海绵体肌和坐骨海绵体肌持续收缩,后尿道压力不断增加,性兴奋感不断增强。兴奋达到高潮时,男性会感知到射精不可避免,而后精液从尿道口射出体外。
“子弹”从上膛到发射要几步?(仅示意)▼
此时男性通常会出现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以及全身肌肉紧绷等,部分男性还会出现面部潮红。
射精后男性会出现明显的不应期,期间给予性刺激不会再次勃起,俗称“贤者时间”。不应期时间长短因人而异,通常认为与年龄大小成正比。
这时候,有人会点上一根事后烟
来抚平心中涌起的虚无感
(图:shutterstock)▼
对于女性而言,通过自慰获得快感也是需要刺激某几个兴奋点。
在《海蒂性学报告·女人篇》中提到,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女性可以通过阴道性交达到高潮,更多的女性都需要通过刺激阴蒂等特定部位才能达到高潮。但女性高潮后不存在不应期,可以短时间内多次高潮。
这一刻,遵从本心,愉悦自己
(图:壹图网)▼
几乎所有人对手淫都有一种羞耻感,男性往往在射精后的不应期容易胡思乱想,若恰好听过“手淫致病”等相关观点,就极易产生负罪感,并有了戒断的想法,但过不了多久又会独自一人,紧闭房门、打开浏览器……周而复始。
这种反复焦虑,加之不少男性追求射精瞬间的快感,导致许多人追求速度,心理作用加上生理上习惯了这个速度,到后来和伴侣实战的时候也快速缴枪,加重心理焦虑,形成恶性循环,也许这才是传闻中“自慰导致早泄”的真正原因。
支楞不起来了▼
女性在自慰的时候要面对比男性重得多的思想负担、道德包袱。但事实上,无论男女,自慰都是非常正常的。
男性自慰时可以放松心情,采取所谓的“动停法”训练。这种方法是指在自慰过程中,当感觉即将达到高潮时,停止刺激,让身体稍事休息,然后再继续刺激。通过反复练习,可以逐步延长自慰的时间。
这事儿,实践出真知,要勇于尝试
(图:YouTube)▼
对于女性来说,也可以采取一种放松的心态来享受自慰。女性自慰时可以尝试不同的刺激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可以增强性快感和满足感。
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图:shutterstock)▼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和性需求都不同,所以网络上或者小电影里的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每个人。重要的是要尊重自己的身体和感受,不要强迫自己按照特定的方法或时间来进行自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需求和喜好。
自慰是一种自我探索和享受的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健康和自愿的行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只要自慰的次数、方式等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大可不必对此感到焦虑。
毕竟,目前观察到年龄最小有自慰行为的个体,是子宫内妊娠24周的胎儿。
参考资料:
1. Zachar P, Kendler KS. Masturbatory insanity: the history of an idea, revisited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May 29]. Psychol Med. 2023;1-6. doi:10.1017/S0033291723001435.
2. Rowland DL, Kolba TN, McNabney SM, Uribe D, Hevesi K. Why and How Women Masturbate, and the Relationship to Orgasmic Response. J Sex Marital Ther. 2020;46(4):361-376. doi:10.1080/0092623X.2020.1717700.
3. 明超.手淫是万“恶”之源吗[J].中国生殖健康,2019(08):24-25.
4. 人类“手淫”简史 | 假期涨点姿势.
5. Rodríguez Fernández V, López Ramón Y Cajal C. In utero gratification behaviour in male fetus. Prenat Diagn. 2016;36(10):985-986. doi:10.1002/pd.4923.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