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稀有的狮子(白虎和白狮哪个更罕见)
白虎和白狮都是大猫中的特殊色型,相对而言,白虎更为稀有、罕见。
白虎:圈养近交的产物
白虎是孟加拉虎的一种变异色型,正常孟加拉虎是橘色的,而白虎缺乏褐黑素,因而是粉白色的,长有巧克力色条纹,眼睛为冰蓝色。白虎不是患白化病的虎,后者是纯白的,且眼睛为粉色。白虎特征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结果,该隐性基因可能产生于几百年前的一次基因突变。
历史上首部详细描述白虎的文献是大解剖学家居维叶的《动物世界》,里面提到1820年曾有只白虎在伦敦展出,这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白虎。后来,白虎已经在南亚多地都有过报道,但最多的还是在印度中央邦的雷瓦地区(今班达迦国家公园一带)。
1915年,雷瓦大君在野外捕获了一只雄性白虎,并饲养起来。这只白虎在1920年死后被制成标本,献给英王乔治五世,现陈列在大英博物馆中。
1951年,继任雷瓦大君(就是前面那位雷瓦大君的儿子)活捉了一只9个月大的白虎,它橘色的母亲和三个兄弟姐妹都被狩猎者无耻射杀了。这只名叫Mohan的小公白虎因其珍稀的体色而被饲养起来。
人们用Mohan和正常体色的雌虎进行了多次交配,得到的无一例外是橘色幼虎。直到1958年,Mohan被和他的女儿Radha进行了回交(从人类视角来看这显然是不道德的),终于产下了一雄三雌共四只白色幼虎。现在世界动物园中所有白虎,都是这次交配的后代。
要想得到白虎,父母双方均需携带隐性的白虎基因,在自然状态下发生频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然而,现在印度的几百只圈养虎中竟有一百多只是白虎,因为白虎外形独特,更受欢迎,所以动物园更愿意繁育白虎。
长期而反复的近亲繁殖,导致现在动物园中的白虎遭受着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繁殖力下降、死亡率高、视力缺陷、背部下凹和颈部扭曲等。因此早有动物保护组织呼吁动物园停止繁育白虎。
白虎据说长得更快,成体也更大,2-3岁的雄白虎就有200-230千克。由于缺乏隐蔽色,白虎在野外很难生存,现在印度野地旅游很发达,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深入老虎栖息地拍摄,还从未拍到过野生白虎。
还有种特殊的白虎叫雪虎,几乎是纯白色的,条纹非常淡,迎着光才能看到。美国、墨西哥和捷克等多国动物园,都使用白虎继续进行近亲繁殖,得到了雪虎。
白狮:野外偶有出现
白狮是狮子的一种颜色变异,在南非较为多见,尤其是蒂姆巴瓦蒂地区。该地最早记录到白狮是在1938年,但据说几个世纪以来白狮一直存在。
白狮也不是患白化病的狮子,不过和白虎不太一样的是,白狮基因和导致狮子患白化病的基因是同一对,前者是由后者一次减弱的隐性突变产生的。白狮基因使狮子体色变浅,但并不一定是纯白的,可在淡棕色、金色至白色之间变异。而且,白狮是可以在野外生存的。
白狮因稀有而备受珍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有计划地从野外捕捉白狮和携带白狮基因的棕色狮子(其父母是白狮),导致从1994年开始,有十几年的时间在野外见不到白狮了。
全球白狮保护信托基金会认为,白狮基因是南非狮基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基金会致力于将白狮重新引进野外。由于白狮基因远比白虎基因常见,圈养白狮的近亲繁殖问题也不像后者那么严重,基金会找到了一批没有经过近亲繁殖的健康白狮,并于2004年投放到野外与正常狮子交配,使后代携带有白狮基因。当两只携带有白狮基因的狮子交配,就有一定几率产下白狮幼仔。
基金会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从2006年开始,蒂姆巴瓦蒂地区几乎每年都有白狮幼仔出生。2014年,克鲁格公园也出现了白狮幼仔。这些白狮与正常狮子生活在同一个狮群中,并有能力独自进行捕猎,捕猎效率也能达到和后者差不多的水平。
这是2015年出生的雄性白狮幼仔,到2017年已经长到两岁了,在同龄兄弟中一副老大派头,显得非常有自信。
这是2009年出生的雌性白狮,早就长大了,在狮群中与正常狮子一起生活。
这是今年拍到的三岁雄白狮,正在与它的兄弟一起流浪。
现在,白狮已经俨然成为一个旗舰,肩负起唤醒人们关注南非狮保育和大克鲁格地区生态保护的重任。
白狮野外生存能力比白虎强,可能是因为狮子生境中总体色调比较浅,白色的不利影响相对没有那么大。而且狮子群居,即使不能捕到猎物,也能从同伴那里得到补充。不过,猫科家族中最常见的白色成员,还是有人类庇护的白色家猫,比如下面这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