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物象之生)
□钱来忠
中国画深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哲学中的中庸哲学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医哲学主张天、地、人的高度和谐。这种和谐,具有大美的特质和恒久性,这是中国绘画和文化的基本精神。冯天与懂得中国的哲学思想和诗性美在绘画中的特殊性,她的见地与人品、艺品,使她追求“大美”的艺术不仅有了根基,而且有了动力。
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冯天与一直执着坚守自己的艺术信念,追求大美的创作态度,观察、捕捉现实生活中富有精神价值和艺术魅力的人与自然,用画笔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令人赞叹的艺术佳作。从她众多的山水、人物、花鸟作品中,无不透出一种对诗语之境的憧憬,在冷静的画境里生发出期许,让我们从容地进入一个诗意的世界。驻足于她的《蜀都古柏 汉风犹存》《西风烈》《山深幽静》等作品前,一种浩然之气会在诗化的语境中浮动于心。那一刻,我已感受到生命正在艺术家所创作的书画作品中萌动的力量,那种刚健的形态、灵动的山水,那般纯粹、宁静、自然,在此诗化的语境里,让人心生爱意。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让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或抽象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冯天与所创造的艺术灵境,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丰富的内涵、引人入胜的意境。她的作品刚柔相济、阴阳平衡、不落流俗,思想与真谛不露其表,只有认真领悟与体会,才能明白其中的妙味。
通过生动的造型景象,作品流露出灵魂深处的真实情感,能滋养人的心灵,丰富生命的维度,传递真善美的向上力量。她的画作《归雁》《幽居》《松际清溪半日闲》等作品,不仅让人领略到山川美景,更在不经意间读懂人生的意义。她的画作是有温度的,透露着人文的关怀;她的画作是有生命的,闪耀着爱的光辉;她的画作是有灵魂的,彰显着人性的高度。
山水画深受山水诗的影响,特别是世外桃源,大抵是山水画追求的文本。更早的《击壤歌》所写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与桃花源里“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桃源生活一致。这是一派“怡然有余乐”的清平景象。冯天与以真性情写真山水,既写物象之生又写心象之意,物我两忘,心手相得。她对大自然的一花一木颇有感情,总是以敏锐的视角发现生活中的独到之美,并把这种大自然之美和浓浓的人文关怀都寄情于画作之中。在冯天与的山水画作品中,人物、小狗、小鸡、山羊、水牛……虽寥寥数笔,却颇得神韵,引人深思和遐想。
从根本上说,艺术是以情动人。冯天与的作品具有深沉的感染力,她把饱满的情感赋予了笔下的作品。这种情感来源于她对生活对艺术的无比热爱,和几十年来对绘画艺术的孜孜追求,也得益于她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特别是担任期刊主编十余年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多方面的修养。我相信,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情感共振,这也正是冯天与的优秀所在。也正因为这种情感的倾注,她的作品才能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唯美向上的风格深受欢迎。
我非常赞赏中国写意画的那种,将“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审美观和孔子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人生观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中国文人的文质并美,美善统一的美学价值观。在这样的美学价值观指导下,“意到笔不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便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或者山水画画家要致力达到的一种境界。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是一个思想家,需要思考世界的问题,思考艺术的问题,思考自身的问题。在这个艺术观念、艺术流派和艺术表现方式异彩纷呈的时代,人们的审美倾向和艺术家秉持的美学原则都在演变,在社会生活和艺术创作的洪流中,多年来,冯天与全身心投入创作,以真诚的创作态度努力探寻,以执着的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扎实的功力,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隽永的意境。
大凡艺术作品或以其真诚善良的表达让人心生感动,或以其美好情感的传递让人如沐春风,或以其描摹人生的真实让人身临其境。在冯天与的作品中,不管是田园牧歌的写意生活,静穆平和的自然风物,还是温润柔美的人体艺术,每幅作品都倾注了她的心力和情感,透析出她既研习、传承了历代大师的绘画艺术,运用点线面、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又注重心灵体验,画面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以及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冯天与的作品意境深邃,题材颇多,技法变幻,情趣盎然,结构或磅礴山川,或小桥流水,或疏朗简约,画面呈现一派鲜活之韵。她的《汉风犹存》写出了古柏奔放、雄浑、刚劲、豪迈的精神;而《白云深处有人家》借题唐人诗意,书写了当今美好山河的郁郁苍苍;观读她的《幽兰》,总会使人联想起古人“独怜幽草”与画中鸟儿的鸣叫,让人领悟它呼春唤友的生动情趣,双鸟雄起雌伏之姿态,情趣迷人;她写的牡丹、红梅、翠竹、荷花,艳而不俗,笔墨浓淡枯湿交错,尽显淡雅清新,真可谓国色天香,妙笔传神。
艺术简历
冯天与 (原名冯苹),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巴蜀画派促进会理事,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书画院副院长,嫘祖书画院副院长,一然堂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