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风水(他的墓是八宝山)

1949年,中国才女林徽因收到了一封重要的邀请函,身为诗人、作家和建筑师的她,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的邀请,担任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设计工作,林徽因毫不犹豫答应了下来。

一年之后,由林徽因担任初期设计的这座大型革命公墓正式建成,从此以后便成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主要安葬之地。

而除了领导人以外,这里还安葬了许许多多的中外各界重要人士,逐渐变成了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宝山

在八宝山上的诸多墓地中,有一个人的墓地尤为显眼,这是八宝山革命公墓中面积最大的一块墓地,当年毛主席亲自为其题写了碑文。

那么这个最大的墓地的主人是谁呢?

究竟什么样的人去世之后可以安葬在八宝山上呢?

八宝山拥有什么样的“八宝”?

八宝山这个地方,最开始是北京西郊鲁谷村旁边的一个小山丘,在古代的华北平原上,像这样为数不多的有着青葱翠柏的山丘常常被人们看做埋葬逝者的风水宝地。

八宝山革命公墓

于是在明朝以前,就有人在这座山丘上建造坟地,久而久之山丘上就有了一片坟场。

到了明朝,这里因为风景宜人,被皇家选为供太监养老送终的地方,因为山丘中有青灰、红土等八种矿物,所以逐渐被叫作“八宝山”。

明朝永乐年间,皇家还在八宝山上修建了褒忠护国祠,以此祭奠那些为朝廷做出贡献的太监。

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这里都是供太监们颐养天年的地方,还被称为“太监庙”。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占领八宝山之后,同样利用了它作为坟场的价值,在山上修建了用来祭奠军国主义分子的忠灵塔,抗战胜利后,忠灵塔很快被彻底捣毁。

八宝山

1949年北京解放之后,在周总理的指示下,北京市委决议在北京修建一座革命烈士墓地,一方面作为革命干部和进步人士的安葬地,一方面作为爱国教育基地。

北京市委经过一番挑选之后,选择了八宝山作为革命烈士墓地。

当时的八宝山已经靠近北京城区,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和北京城区之间的交通往来也非常方便。

这座革命公墓在初期建设时,布局由建筑师林徽因进行设计,经过一年多的施工,于1950年建成。

林徽因

整座墓地环境优雅,安静肃穆,周围由青翠松柏环绕,墓地建成后由北京市民政局负责管理。

从此以后,这里成为了去世的中央领导人的主要安葬地,另外还有一些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对国家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专业人才。

最早安葬在该墓地的烈士,是于1927年被叛徒出卖而遇害的中央委员王荷波,在周总理的主持下,王荷波的遗骸于1950年被移葬到八宝山。

而在这座革命公墓中,墓地最大的一位受葬者,是与毛主席同为中央第一代领导核心成员的任弼时同志,他于1950年去世时,年仅46岁。

任弼时

拥有“骆驼”性格的共产主义战士

对于任弼时同志的壮年早逝,他本人以及毛主席等战友,都是提前有所预料的。

如果用诗句来形容任弼时同志的一生,再恰当不过的句子便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任弼时同志一生为了革命鞠躬尽瘁,他在1904年出生于湖南汨罗,早年间看到家乡积贫积弱的状况后立志工业救国。

后来认识到中国贫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军阀割据和国民党政权腐朽,于是从此以后改变志向,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

任弼时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成员,曾经在苏联留学,回国后和毛主席一起坚定地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主席工作起来常常废寝忘食,身为毛主席亲密战友的任弼时也同样在工作中殚精竭虑,工作起来不知疲惫。

他做事时一身正气,原则性非常强,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坚决维护组织的主张和原则,在组织中是出了名的刻苦坚韧,被称为有“骆驼”性格的共产主义坚定战士。

本来任弼时同志的身体一直很好,即使经常伏案工作到深夜,身体也并无大碍。

任弼时

但是后来他遭遇的两次不测,让身体受到了巨大的损伤,从此以后就常常抱病,以致于积劳成疾而壮年早逝。

任弼时遭遇的第一次不测是在1928年末,正值土地革命初期,任弼时受中央派遣到安徽视察工作,意外被国民党特务逮捕。

特务并不知道他的具体身份,为了从他口中获得情报,对他施以酷刑,让他膝盖跪在铁链上,把砖头顶在他的头上,甚至动用了老虎凳。

任弼时同志身体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是他忍住剧烈的疼痛始终不肯说出情报,因为一口咬定自己提前编好的假身份,特务没有获得任何有用信息,将他关押三个月之后终于把他释放。

国民党监狱

这次入狱虽然给任弼时的身体带来了一定的损伤,但是出狱后的他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又继续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来,而熟料在第二年,不幸再次降临。

如果说任弼时在安徽入狱时所受的主要是一些皮外伤的话,那么第二次入狱则是给他整个身体带来了严重的损伤。

那是1929年年末,伤痛已经愈合的任弼时,在上海领导江苏的地下党工作,突然遭到租借巡捕房的逮捕。

在被逮捕前的危急时刻,他毫不犹豫将手中的重要文件吞进了肚子里,巡捕没有搜到证据,便对他严刑拷打,甚至动用烙铁,在他背上生生烙出了两个洞,令人看上去触目惊心。

旧上海

没有人知道当时任弼时是怎么挺过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的,如果要问他的精神支柱来自哪里,那一定是来自于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这便是信仰给人带来的巨大力量。

后来经过中央特科同志的多方营救,任弼时得以被巡捕房释放,但是从此以后他的身体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常年有高血压,身体经常感到虚弱乏力,甚至有时感到头晕眼花,在面相上足足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几岁,令人看上去心疼不已。

对于这种身体状况,任弼时本来应该多休养,中央其他领导也常常督促他放下工作到医院好好养病,但是他并不愿意。

他曾经对人说,正因为知道自己很可能寿命不长了,才要在仅剩不多的日子里抓紧时间工作。

任弼时

他要用自己剩下的时光,为革命工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此后多年,任弼时早已经将自己的身体健康置之度外,工作起来夙夜匪懈,常常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依然坚持在领导岗位上。

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每每想到任弼时,无不为之动容。

任弼时拖着病体,坚定地跟随在党中央集体中,从土地革命时期的长征,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战场,再到解放战争中的转战南北,他殚精竭虑,无不尽心尽力。

但是与此同时,身边的战友和亲人也都默默地为他担心,在多年的带病工作中,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任弼时

1949年北京解放后,任弼时的病情开始明显恶化,在医院住院后,医生也感到束手无策,只能尽量延缓病情的恶化,但是依然没能留住任弼时同志宝贵的生命。

1950年,任弼时在医院与病魔进行了数月的斗争之后,失去了年仅46岁的生命,过早地离开了战友同志们。

任弼时的去世对于党中央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核心中,一共有五位书记,分别是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刘少奇和任弼时,在五位书记中,任弼时是去世最早的一位。

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等其他四位书记身体依然康健,因此毛主席出于对战友的怀念,几乎全程参与到了对任弼时的悼念活动中来。

当时党中央成立了以毛主席为带头人的治丧委员会,毛主席决定,以党中央最高规格来安葬任弼时同志。

作为任弼时多年来的战友,毛主席亲笔为任弼时题写了悼词: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与此同时,朱德等其他中央领导也为任弼时题写了悼词,任弼时作为党中央第一代领导核心的五位书记之一,他的去世是党中央的一大损失,也令周总理、朱德司令等同志黯然神伤。

周总理

在入殓当天,毛主席、周总理、彭真等五位同志共同为任弼时的遗体入殓,他们一起小心翼翼地将任弼时的遗体从屋内抬到院中,毛主席深情凝视了任弼时的遗容后,遗体正式入殓。

任弼时的遗体以土葬的方式被安葬在八宝山墓地,治丧委员会除了为墓地修建了墓碑以外,还建造了墓盖,另外在墓碑前还修建了一片庭院。

整个墓地占地300多平方米,成了八宝山公墓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块墓地,墓碑上赫然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七个大字:任弼时同志之墓。

任弼时同志之墓

中央对任弼时同志的厚葬,表达了对任弼时同志生前革命贡献的充分认可,但是也让毛主席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是不是有点过度浪费了?”

后来毛主席曾经对周总理说:

“以弼时同志对革命的付出,确实应该给予厚葬,但是如果我们死后也以这种方式安葬,那是不是就有点过度浪费了?”

任弼时的墓地是中央干部的墓地中最大的一个,这种厚葬风俗某种程度上是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葬习俗。

任弼时同志的墓地

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是一个崭新的中国,为了建设这个崭新的中国,许多风俗习惯都开始改弦更张,在丧葬制度上,毛主席也逐渐意识到了做出改变的必要。

于是此后毛主席开始在全国发出倡议,主张让干部们去世后都实行火葬,共产党干部生前为人民服务,去世后也应该尽量为国家节省土地资源。

毛主席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干部的响应,于是在1956年4月27日,在各地领导人在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之际,大家在毛主席的带头下,纷纷在火葬倡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表示死后愿意火葬。

毛主席

随后,全国各地的地方干部也有许多人相继表示,自己死后愿意火葬,于是从此以后,八宝山墓地的工作方向也开始从以土葬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火葬为中心。

1958年,八宝山上原有的护国祠被改造建设为了骨灰堂,从1960年起,去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正式实行火葬,在《革命公墓暂行规则》中,对骨灰安放的规则进行了规定。

革命公墓骨灰堂

197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该公墓由原来的“北京市革命公墓”正式更名为“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后来公墓中又增设了第二骨灰堂和骨灰墙等建筑。

虽然八宝山是党中央主要的革命公墓,但是历年均有高级干部相继去世,那么多高级干部不可能都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那其他的去世者都是如何安葬的呢?

其实,在已经去世的往届军队高级将领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至少有一半没有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

这些干部或者被安葬在生前长期工作的地方,要么被安葬在老家,他们的墓园往往会遵照党中央的一贯倡议选择火化,然后只在青山绿水中选择一块小小的地方安葬,并且遵循避免占用耕地、避免铺张浪费等原则。

还有的领导人出于对唯物主义的信仰,并不使用墓葬的方式,遗体火化之后直接将骨灰撒入江河,周总理、邓小平、粟裕等领导人均是如此。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百态人间录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