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天长了还是天短了(冬至)

翻看朋友圈,全是冬至的祝福语,才深觉今日是冬至了。黯然慨叹日子过得好快,冬至的到来在我们家乡预示着数九寒天的到来,天虽然冷,但那些温暖的记忆却融化了凛冽的冬景。

冬至里的温暖,是母亲热腾腾的水饺,是一家人欢聚一堂。

记得冬至的早上,母亲便早早起了床,做熟了饭,一个个吆喝我们起来吃,边喊边说:冬至喽,天长了,夜短了,中午吃饺子,暖胃了。

我们往往会挺剑而起,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思念也最长。这一天是吃水饺的节日,母亲往往会一早就拌好面醒着,并着手准备很多种馅的水饺,从一大早吃完饭就开始准备,厨房里剁菜声叮叮当当响,我们一点都不觉得是噪音,相反还觉得它是美妙动听的乐曲。

直到“乐曲”停止,我们往往会跑进去看看,有猪肉白菜馅的,猪肉茴香苗馅的,猪肉萝卜馅的还有韭菜鸡蛋馅的,闻起来香香的,禁不住会偷偷尝一口,刚要往口里扒拉,身后便响起母亲的嗔怪声:你们这些小馋猫,别吃,有肉,是生的,熟了再吃。

于是就期盼水饺被早早包好,那时母亲把我们召集在一起,有摁皮的,有擀皮的,有包的,各司其职,速度很快,不一会盒子里就堆满了形态各异的水饺,等到包的差不多了,母亲便去灶台前烧一大锅水,准备下水饺。

等到水烧开,我们便拿起盒子里的水饺一一投进锅里,霎时间屋子里蒸气缭绕,都看不清彼此的面孔了,看着小小的水饺在锅里翻腾跳跃,我们的心也欢腾跳跃起来,直至水饺被捞进盘子里。

这时母亲往往会早打出几盘作为祭祀祖先用,其余的才让我们吃,记得那时母亲总能记得我们每个人的口味,比如大哥爱吃萝卜肉的,我爱吃茴香苗的…,总觉的那时吃水饺像抢食运动,一会儿一大盘便底朝天了。

吃完水饺后我们每人面前都有一碗水饺汤,冒着浓浓的热气,慢慢吹着,喝着,胃慢慢变得暖起来,浑身也热乎乎的,顿觉得一股酣畅淋漓的舒畅。

往往冬至的午后天空会飘起不大不小的雪花,吃完水饺,父亲领着哥哥们去祭奠去了,我们几个小女孩便在雪地里追雪花,尽管天很冷,但每个人脸上都红朴朴的,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暖。

雪大的时候会堆雪人打雪仗,弄得浑身是雪,冬至俨然成了一个洁白如雪的世界。村外头田里的小麦正裹着积雪的棉被开始慢慢积蓄力量,等待春日的到来厚积而薄发。

从冬至过后,一般要经过三九,就过完最冷的时候,之后就慢慢迎接春天了。小时候总觉得时光过得太慢,数着指头盼望着新年的到来,而今在不经意间一年就过到头了,从年初到年尾,我们往往都不知道我们穷竟忙了些什么,好像一回头间,一年就过去了,不得不慨叹时光的易逝。

而今冬至又到,儿时的记忆只能在梦里出现,儿时的我们都长大了,各自成家立业了,用母亲的话说就是“鸟儿出飞了”,我们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似乎很难再如小时候一样聚在一起。

但我们一般都会在冬至这一天抽空回趟家,陪陪母亲,一起包包水饺,一起唠唠嗑,以前都是父亲领着哥哥们去祭奠,而今父亲也成了祖先,但我们总感觉他还在,只有母亲在提及酒时会老泪纵横,因为父亲生前酷爱喝酒,是呀,而今炒好了美味佳肴而独缺酌酒之人。

时光易逝,人生无常,“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父母安在,多陪伴父母,体会那种温暖与幸福,一家人其乐融融,即使身处极地冰川,也会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暖,这种暖无法替代,经年之后你会感觉更加弥足珍贵。

冬至如约而至,好好把握幸福。

俗语说“冬至如大年,人间小团圆”,冬至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有的地方民间甚至还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可见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越来越重要,它又被称作“小年”,说明离过大年越来越近了冬至这一天,在北方天气一般奇冷,或多或少会下雪。

有人还说每一个雪花,都是送给春天的信使;每一个机会,都是送给努力奋斗争取过的你我;每一个明天美好的日子,都得靠今天好好去把握;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不是巧合,都得靠每个人的执着与辛勤耕耘。

在冬至的这一天,我们北方人都包水饺,将对亲人的祝福和对自己的期许都“包”在每一个饺子中,吃在嘴里,暖在心里,企盼来年每一个人都幸福好运。

以前冬至吃水饺暖身的确是因为天气的寒冷,那时没有现在的取暖设备,经常会手脚被冻出冻疮,而今取暖设备齐全,外出防护服也厚实,一般没有人再受冻,也很少看见手被冻出冻疮的人了,但冬至吃水饺一直被流传了下来,大部分是一种亲情的延续,是一种冬日里最和煦的温暖。

冬至,愿我们抽空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水饺吧,哪怕只是喝一碗饺子汤,无论外面天气多么寒冷,无论你心情多么沮丧和失意,只要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就会忘却烦恼与悲伤,一家人其乐融融,你就会感觉到一种别样的温暖和幸福。

冬至到,幸福会到,愿一切的寒冷都会被温暖所取代,“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唯愿你我皆平安如意,幸福!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力摇的情感世界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