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什么时候开始的(春晚40年)
文 | 维珊
责编 | 桢桢
年年岁岁看春晚,岁岁年年各不同。
每一年的春晚都免不了被观众各种吐槽,2023年也不例外。
网友说,整台晚会中规中矩,没有笑点,也找不到泪点,女主持的气质和造型更像县电视台的播音员,和拥有国泰民安脸的董卿、周涛相差甚远。
歌曲节目,实力派歌手几乎销声匿迹,更多的是演员在撑场面,纵然造型很美,流量很高,但毕竟唱歌水准差强人意。
从前一个小品能抖出一年的梗,如今从头到尾找不到一个春晚金句。
有人说,还是停办吧,导演辛苦,我们也辛苦。
也有人说,是大家太矫情喜欢拿着八倍放大镜看春晚,试问全国十几亿观众,谁敢说能做到面面俱到。
但不管评论如何,曾经的春晚,老艺人的确将欢乐种在了我们心上,将歌声传到了万户千家。
喜剧界的“泥石流” 赵丽蓉
说起喜剧艺人,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名字。
陈佩斯与朱时茂,赵本山与宋丹丹,赵丽蓉与巩汉林,姜昆与冯巩……
不得不说,过去那些年春晚谐星辈出,犹如神仙打架,他们抖过的包袱,说过的金句,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比如这句“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连00后都能张口就来,曾经欢乐了无数春晚老观众。
1996年,已经68岁的赵丽蓉再次登上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她与巩汉林搭档演出的《打工奇遇记》一如既往地支撑了整台晚会的笑点,这句话也瞬间火遍全国。
那时候的小品,创意新奇,台词演绎自然,气氛烘托到位,笑点更是层出不穷,结束时,赵丽蓉还双手写下了“货真价实”四个大字,将小品内容升华到了另一个高度。
该小品也获得了当年“春兰杯·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评选小品类一等奖。
然而,台上的完美呈现,背后却是演员日复一日的用心打磨和练习。
单单这四个字,赵丽蓉就整整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练习。
其实一开始,这个节目并没有写字环节,赵丽蓉饰演的打工老太太在说出“物价局”时就转身离场,节目结束。
但精益求精的导演仍然在琢磨更为圆满的结尾。
一天,导演看到另外一个节目有人双手开工写字,突然灵感乍现,认为将赵丽蓉结束时说的话写成文字呈现的冲击力更大,急忙来征求赵丽蓉的意见。
没想到,导演刚说完,赵丽蓉二话不说,表示同意。
其实,对于将近70岁的赵丽蓉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为她根本不识字。
为了方便练习,她请巩汉林把这四个字描了下来,开始学着画。
后来,她觉得练习不出效果,又专门去找会写毛笔字的人拜师学艺,回家后更是闭门勤练。
等巩汉林去她家里时,竟发现她的屋子里,桌子上,床上,甚至地上都是“货真价实”四个毛笔字。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赵丽蓉这辈人,永远在认真工作。
主持界的天花板 倪萍
美人在骨不在皮,是周涛;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董卿。她们二人曾是春晚的“扛把子”,一位主持了16届春晚,另一位也主持了13届的春晚。
很多人说,每年春晚,只要她们的脸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观众就会内心安定,感受到国泰民安。
然而,真正能被称为女主持人界天花板的,却是她们的一位老前辈。
1991年,开播8年的春晚,终于迎来了第一位正式的女主持人。她就是山东大妞,倪萍。
然而,初登春晚舞台的她,却没有想象的一帆风顺,甚至遇上了人生一次大挑战。
当时,轮到倪萍上场读贺电,她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信封,快步走上了舞台。
可当她笑容可掬地打开信封时,却发现信纸上空空如也,一个字都没有。
瞬间,倪萍的后背一阵发凉。
要知道,这是一场全国人民都在看的直播晚会,稍有卡壳,不仅自己职业主持生涯可能会戛然而止,还会给台里带来巨大的影响。
短短几秒钟后,倪萍迅速让自己恢复了冷静,并且大脑开始飞速串词,等时间一到,她竟然看着空白的稿纸开始读起了贺电。
她没有一丝慌乱,像久经沙场的战士,无字的贺电从她口中缓缓道来,整整读了4封。
当时,屏幕前的所有观众,甚至包括现场的观众,谁都没有料到,这四封贺电的每一个字都是倪萍临场编出来的。
唯有晚会的总导演,在倪萍下舞台后的第一时间紧紧地拥抱了她,深深地感谢她的这次救场。
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应变能力,那一次事故很有可能就成为春晚史上的一段“黑色经典”。
事情过后,台里的领导和同事都给予了倪萍极大的认可。
之后,倪萍和赵忠祥搭档,主持了整整13届春晚。
她的感染力,一次又一次将观众逗乐、弄哭,又将观众的心温暖。
可是,台上光鲜亮丽的倪萍,生活却不尽如意。
1999年,儿子虎子被查出有先天性白内障,检查后医生说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失明,甚至危及生命。
那一段时间倪萍不断奔波在医院和单位之间,超负荷的操劳让她身心俱损,因为理念不同,二婚丈夫也和她离了婚。
2004年,倪萍主持完最后一届春晚后,不得不带着儿子远走他乡,出国治疗。
那一段人生的至暗时刻,一度让倪萍心力交瘁,好在,花光了所有积蓄后,孩子的病奇迹般的治好了。
等她再次回归时,那个曾经的春晚一姐,已经变成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谁说岁月从不败美人,倪萍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岁月已在她的脸上留下了风霜的痕迹,但同时,也沉淀出一份云淡风轻的大气。
歌唱界的常青树 李谷一
春晚的舞台很大,大家都以能上春晚为荣光,即便是合唱串烧,仅露脸几秒,也必然是争先恐后。
有很多歌和演绎它们的歌手,在春晚一战成名。
比如,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董文华的《十五的月亮》等,至今传唱度极佳,甚至是春晚老观众K歌必点金曲。
然而,有一首歌,除了人人会唱,还成为了春晚最有仪式感的一首歌。
它就是李谷一的《难忘今宵》。
1983年,第一届春晚正式亮相在全国人民面前,因为当时演艺人员少,李谷一作为晚会歌手,一连献上了9首歌曲。
那时候《难忘今宵》还没有问世。
直到第二年,总导演总觉得春晚结束时,还需要有一首歌来串联和回味整台晚会,随即请乔羽和王酩专门创作了《难忘今宵》。
他在试听了许多歌手的磁带后,最终决定由李谷一来唱这首歌。
可决定一出,竟有一些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原来,当时李谷一虽然已经上过第一届春晚,但她的那种“轻声慢唱”的唱法很多人并不能接受,甚至有些反感。
因为那个时代的歌曲,嘹亮又奋进的感觉,而李谷一的唱法,既不是美声唱法,也不是传统的民族唱法。
所以,当时她的歌曲被一些人认为是“靡靡之音”,会消弭于人的斗志,让人消极堕落。
幸好,那一届的春晚总导演力排众议,最终还是将李谷一和《难忘今宵》推上了春晚的舞台。
李谷不负众望,近乎完美地诠释了这首歌。
当《难忘今宵》的优美旋律响彻舞台时,无数人跟着合唱,气氛融洽。
当唱到“共祝愿祖国好”时,更是将晚会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从此以后,《难忘今宵》成了春晚的压轴曲目,也成为几代中国人的记忆,更成为观众告别的金曲。
遗憾的是,2023年,79岁的李谷一却因身体抱恙,失约春晚了。
网友说,没有李谷一领唱《难忘今宵》的春晚,似乎缺了点什么,总感觉不完整。
也有网友说,李谷一不唱《难忘今宵》,是今年春晚最大的遗憾。
的确,唱了40年的李谷一,突然消失在春晚的舞台,多少会让观众有些怀念和不适。
但总有那么一天,老艺术家们都会慢慢离开,她们终将放下麦克风,看着新人们前行。
40年过去了,春晚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一种执念,它已不是一台简单的晚会,更是一个 仪式、一种习惯。
除夕那天再困,总觉得看了春晚才是一年的圆满,才能满怀信心地跨入下一年。
或许,今天的节目也并没有人们认为的那么不堪,只是我们的生活不再像从前一样单调,互联网的资讯扑面而来,即便足不出户,也足以看遍世界,看尽繁华。
眼界宽阔后,审美自然提升了,挑剔之下,演员表演的难度就加大了。
我们之所以会怀念那些年的老艺人们,角色和表演当然占了一部分,但是更多时候,是对过去日子的怀念。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边吃年夜饭边看春晚,这份温馨,无论在何时,无论我们走到何地,都深藏在我们的记忆里。
然而,新浪推旧浪,更新迭代,才是生命的正常姿态。
愿我们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接纳,怀念老艺人的同时,也给新人以鼓励,谁不想站在台上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谁还不是努力再努力,想要变得更好。
春节虽已过,但疫情尽散,人间正美好。
新的一年,祝愿祖国、祝愿你我,一天更比一天好!
来源|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砍柴书院 2023-02-02 17:31 发表于山东
声明|文中图片、视频及内容均转自原文章,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