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纹面(历史变迁的影像记忆)
独龙江
一年之中,独龙江最美的时候不是春上,而是雨水结束后的冬天,独龙江的美除了无法比拟的蓝,便是它的静。
静水流深的寓意最好见见独龙江再说,不管多少的叠坎,江水从来都不会出声,流下来的仿佛不是江水,而是美人肩上轻轻滑落的丝巾。
不过这次我们会带你们见不一样的独龙江……
回忆独龙江
莽莽的高黎贡山,以丰美清冽的独龙江乳汁,哺育着一个古朴诚实的族群——独龙族。
捕鱼和狩猎,多数人喜欢用“乞又”捕鱼。
上天梯,过溜索
纹面。独龙语称之为“巴克图”,是独龙族人民较为古老的风俗遗存。对于这一习俗,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独龙族纹面的习俗当起源于一种古老的信念,纹面限于妇女,俗称“画脸”。《新唐书》称“文面濮”,《南诏野史》称“绣面部落”,可见独龙族纹面由来已久。
过去
现在
剽牛祭天。以家族或村寨为单位举行剽牛祭天的仪式。剽牛仪式由“乌”主持,用于祭祀的牛由比较富裕人家无偿贡献。在过去,独龙族一年中杀得起牛的人家不多,人们认为牛是荣誉和财富的象征,能够弄来一头牛,让大家进行剽牛活动是件极其光彩体面的事情。独龙族的剽牛祭天仪式,有时往往与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卡雀哇”同时进行。因此,它既有文化娱乐的性质,又有原始的宗教色彩。
刀耕火种。过去,独龙族社会生产的特点是以原始粗放的刀耕火种农业为主,采集、渔猎仍占较大比重,生产工具,基本上还是用竹、木、石制成,还没有从锄耕过渡到犁耕,男女间只有自然分工,交换仍处于以物易物阶段。家庭成员通过共耕的形式从事集体耕作,收获物归集体所有。在生活管理和消费方式上,仍保有主妇管仓、各小火塘轮流煮饭和主妇分食等大家庭的浓厚特点。
独龙毯。是独龙族最具特色的工艺品,几乎成了独龙族的一种标志或符号。其制作先从纺线开始,于地上插若干小竹竿,将各色麻线或棉线分别绕在竹竿两端,有颜色的线多纺在经线上。原始的竹木纺织工具共有八九件,轻巧灵便可随身携带。
我们从照片中,可以看到独龙族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状况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图片真实地记录并再现了他们艰苦创业的生动场景。这是一种别有魅力的影像世界。
图片摄:杨光海、刘达成、蔡家麒、宋林武
来源:云南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