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七大禁忌(冬至前后)
以冬至节气为起点,此后的27天,是我国传统的“三九天”,此时,气温达到一年最低,人体在此时最为脆弱。
像一些老人、小孩或是患病的人,这些人本就是免疫力低下的群体,冬至前后的气候变化,很容易突发疾病或是旧病复发,严重者甚至能威胁到生命。
这也就出现了俗语中“冬至前后,阎王收人”的说法。
现如今,无论是医学上的研究数据,还是临床的验证,都证实了——冬天是很多人的一道“要命坎”。
研究发现,冬天去世的人最多
1、温度骤降,引发心绞痛、心梗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这是因为,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引发心绞痛、心梗、猝死等疾病!
2、温差较大,诱发脑卒中、脑血栓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昼夜温差大,容易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因此上了年纪的人更容易导致诱发脑中风。
3、空气寒冷干燥,引发肺炎、哮喘
冬季寒冷干燥,再加上雾霾多发,很容易引起肺炎、哮喘、急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发作。
老年人本身抵抗力较弱,如果长期处于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
4、日照减少,容易抑郁导致自杀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容易抑郁的季节!主要是因为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昼短夜长、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冬至期间,常做7件事=自残
1、洗澡水太热
用太热的水洗澡会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导致心脏缺血缺氧。
若有寒气进入室内,血管又会收缩,冷热变化会刺激血压和心率。建议水温控制在24~29℃。
2、一骨碌爬起床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而心血管在清晨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醒后猛起身,血压一下上不来很容易引发意外。
3、用围巾捂口鼻
围巾一般不常清洗,会大量吸附灰尘和细菌,且其纤维容易脱落,用围巾捂口鼻,很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此外,围巾不建议太长,以免骑车时发生绞缠引起窒息。
4、一大早锻炼
冬季清晨寒冷,心脑血管会因此受到明显刺激,且早上污染物堆积严重,并不适宜锻炼。最好在下午三四点进行,以慢跑、快走为宜,运动前至少热身20分钟。
5、开电热毯睡觉
不少人晚上睡觉喜欢用电热毯,或者用热水袋取暖,时间长了容易引起低温烫伤,特别是糖友,很可能烫伤了而不自知。电热毯最好在睡前开启,睡觉时一定要关掉。
6、不注意开窗
冬季门窗紧闭,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被称为“暖气综合征”。建议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以每天早、中、晚三次各通风20分钟为宜。
7、不及时补水
越冷越要多喝水。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会减少。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偏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来源/健康时报、养生中国